梵蒂岡廣播電台梵蒂岡廣播電台
梵蒂岡廣播電台  

類別


 
 愛德與關懷


  教會


  文化與社會


  梵蒂岡文獻


  大公合一運動


  家庭


  主教會議


  青年


  正義與和平


  政治


  宗教與對話


  科學與倫理


  教宗與聖座


  靈修生活



聽眾來信notizie e aggiornamenti   資料庫 


梵蒂岡電台
發射台報訊天使銅像

135 請求救助我等

  一位年近六旬的中國大陸天主教徒寫信給教宗,請求救助。他向教宗先後陳述三點。第一是我們國內公開教會的成立,第二是地下教會的後來出現,第三是由此而導致的大陸天主教友的迷惑。

  崇敬的若望保羅二世教宗:
  我是中國大陸的天主教教友,已年近六旬。自六十年代開始直到八十年代初,只能偷偷念經,一旦被人發現就會招徠災禍。到八十年代好了,可以公開自己的信仰了,可以公開念經,公開去教堂,有神甫,有先生,可以做各樣聖事。雖然還要在政府的很多條件的約束下。在神職人員及熱心教友,通過熟人,親朋等耐心傳教,新教友也越來越多了。

  然而,情況有了變化。天主教出現了兩個支派。一是愛國會天主教,是政府不太壓制的,另一是地下天主教,是政府壓制的。地下天主教不承認愛國會天主教,認為是裂教。多災多難的中國的天主教,面臨分裂。
  

  我作為一個天主教教友,為的是恭敬天主救靈魂,面臨如此局面,無所侍從。這也是中國大陸天主教友的迷惑。請求唯一有耶酥權柄的至高無上的教宗或者教會給予指教,救我等靈魂。感謝天主。
   此致敬禮

  在這位年近六旬的大陸天主教友向教宗陳述的三點中,第一點贏得我的同情。 依這位大陸天主教友說來,今日國內的公開教會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開始成立的。在這以前教會完全處於冬眠狀態,教友們只能偷偷念經。公開教會成立了,他們才「可以公開自己的信仰了,可以公開念經,公開去教堂,有神甫,有先生,可以做各樣聖事。雖然還要在政府的很多條件的約束下。在神職人員及熱心教友,通過熟人,親朋等耐心傳教,新教友也越來越多了。」

  這樣說來,公開教會的成立原來是為滿足教友的精神要求,不必定是為建立裂教,與普世教會對抗。所以,我們向來主張,只要意向純正,沒有懷榜樣,可以到公開教會的教堂裡去念經,望彌撒,和領受聖事。但是由於「政府的很多條件的約束」,在公開教會裡,教會意識不夠明顯。

  這樣看來,地下教會的出現其實為公開教會有利,因為可以彌補它的缺陷,喚醒它的教會意識。我們曾屢次談到教會意識在我們國內的復甦,這原是地下教會的貢獻。可惜這位大陸天主教友忽略了這個道理。在他的第二點陳述中,他似乎把地下教會的出現說作今日國內教會分裂的原因。他說:「然而,情況有了變化。天主教出現了兩個支派。一是愛國會天主教,是政府不太壓制的,另一是地下天主教,是政府壓制的。地下天主教不承認愛國會天主教,認為是裂教。多災多難的中國的天主教,面臨分裂。」我們實在不敢雷同。

  說到這裡,我們便可以討論這位大陸天主教友的第三點陳述。他說:「我作為一個天主教教友,為的是恭敬天主救靈魂,面臨如此局面,無所侍從。這也是中國大陸天主教友的迷惑。」

  我們認為,在我們國內只有一個教會,公開教會不必定是裂教,但是它的教會意識不夠明顯。中國大陸天主教友可以到公開教會的教堂念經,望彌撒和領聖事,但是他們必須堅持他們的純正信德,恢復他們的教會意識。教會是共融,而教宗是普世教會的共融根基。他是伯多祿的繼承人,「對主教們和信友群眾,是一個永久而可見的統一中心和基礎」。(教會憲章 23)

 


收聽節目


直播


隨選即聽


Professional audio for rebroadcasting


教宗聲音


三鐘經

教宗接見


上一頁  上一頁
首頁  首頁
向編輯部投書  向編輯部投書
top
top
All the contents on this site are copyrighted . Webmaster / Credits / Legal Conditions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