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梵蒂岡電台
發射台報訊天使銅像
|
223 遠超過我們所求所想的
我們收到一位修女寄來的信。她是本台的一位忠實聽眾,熱愛教會,擁護教宗。她"想談一下《聽眾來信》的看法"。動機是它"激起了一些人內心的不平衡,因此,我想向聽眾朋友談几句。"
他要照他在我們身上所發揮的德能成就一切,
遠超過我們所求所想的。(弗3:20)
尊敬的梵台神長以及所有工作人員:
你們辛苦了!在新的一年 ,愿聖神的恩澤福佑你們,愿你們在新的一年 ,時時彰顯天主的榮耀,啊來路亞!
主內的梵台弟兄姐妹們,我是你們的忠實聽眾,自九一年以來,你們每天的廣播,已成為我精神的食糧和生活的動力。過去,我認為自己獻身的生活,僅僅是我的周圍。對於聖保錄講的:"我們在基督的奧體內,都是肢體。"雖很熟悉,但對它的內含義卻很陌生。然而聽梵廣播,卻開闊了我的教會視野,對聖保錄的這句話,有了很深的領悟。
|
對普世教會來說,我雖愛莫能助,但我卻關心著整個教會,特別聖父教宗的所有活動,我都全神貫注地去關心、去傾聽,并努力去用生活回應他老人家的號召。因此,我愛耶穌與聖父教宗沒有兩樣,我們雖相隔萬里,然而在天主的愛內,我們卻彼此相通。我深信,聖父實在是基督的化身與愛的縮影。我總覺他老人家是我世人唯一的親人,我很驚奇自己對聖父的這種愛情。生活中一直感受著這種感受,品嘗和玩味著他那語重心長的話語。因此聖父的言行,都成了我獻身的鏡子和力量。然而,愛我的天主曉得我愛聖父,并了解我感情的脆弱。許多次我在夢中與他老人家會晤,一個夢也使我享受很久。我多麼期盼著夢會成真啊!對於聖父能蒞臨我國,我從未失望過。親愛的梵台工作人員們,希望,至少將我的心聲傳達給聖父,我也萬福、萬福!
另外,我想談一下聽麼來信的看法,若能榮耀於主,利益人靈,就請播一下,好嗎?聽眾來信的確使很多關心教會及熱愛天主的人獲益良多。因此,更加深了他們對普世教會至一、至聖、至公,從宗徒傳下來的堅定信念。然而,不可思議的是,更激起了一些人內心的不平衡,因此,我想向聽眾朋友談几句。
耶穌說:"父啊!我稱謝你,因你將這些事隱瞞了智慧和聰明的人,而啟示給小孩子。"當然,聽眾來信都有共同的心愿,期待著教會合一早日到來。然而,我們缺少了耶穌所說的小孩子的心態。所以,只單純地以本性的智慧想弄出個是非。不但問題不會解決,而且會弄巧成拙。記得真理電台曾講過一個很有啟發性的故事:"有兩個人,一人說四七二七,另一個人卻說四七二十八,因此就激烈地爭吵起來,當然四七二十八的更理直氣壯,但另一個也實在不服氣,因此,經過一段時間的爭執,那四七二十八的就著急地說:'走,我們去找人評評吧!看誰說的得對。'他們就去找到一個很富有智慧的人。那四七二十八的上氣不接下氣地說:'師傅為我們評評理吧!'他想自己言之有理,當然一定得勝,所以就急如星火的等待智慧人的評判。然而,這智慧人卻慢條斯理,若無其事地回答四七二十八的人說:'你這樣急燥不太明智吧!真正有智慧的人面對所有的問題都會平心靜氣。'四七二十八的人大失所望地低下了頭,一邊羞愧地反省著自己,一邊點著頭。"故事到此。所以我們一味地堅持正義,絕不是基督的精神,正義必須以愛德來配合,才是基督的完美誡律。教會之所以問題這樣復雜,原因是我們都扮演著四七二十八的角色。箴言說:"容忍可以折服公候,柔語能以粉碎硬骨。"希望主內的聽眾朋友們都能因此而悟出這端道理的所以然。況且,耶穌不是曾回答比拉多說:"我的國不屬於這世界……"
|
伯多錄前書說:"你們要節制,要警覺,因為你們的仇敵--魔鬼如咆哮的獅子巡行各處,尋找可吞噬的人,你們要用堅強的信德抵擋它。"誰是可吞吃的人呢?當我們激烈地爭執時,咆哮的魔鬼已得勝了,它會在旁大笑而特笑。親愛的主內聽眾們,我們需要藉祈禱去識破魔鬼的狡詐,否則的話,天主不會因而受到光榮,教會合一更是遠不可及了。聖保錄說:"一切事情都協助愛主的人獲得益處。"又說:"弟兄們,在一切事情上向天主獻上你們的贊美與感謝。"一切,當然包括我們認為所謂的壞事了。我們若而不能因此獲益,一定是自己有問題了。所以我們不必為教會的合一而盲目的絞盡腦汁,非得弄出個對錯來。我認為與其詛咒黑暗,不如點燃一根蠟燭,是嗎?
我深深記著,聖父教宗曾講過一篇為達到合一的感人肺腑的道理,聖父講為達到合一的四個因素是:把目標轉向基督﹔為走出自己﹔行動起來﹔要在聖神的引導下才能走向合一。我認為教會的合一是那樣的遙不可及,原因是我們把目標放在人和事上了,沒有注意天主在這事上的上智措施。古聖若瑟深信天主在他生命中的上智安排,所以他向他的哥哥們說:"帶我到這 的是天主,讓我在你們以先到這 ,是為救你們的性命,你們不必彼此抱怨。"聖人對天主的赤誠信賴,以及對哥哥們的寬宏大量,是我們的生活楷模。我們都扮演著四七二十八的角色,缺少了愛德與謙遜。缺少了以活的信德去身體力行。在我們生活中缺少了聖神的臨在。愿天主聖神來引導并淨化我們的生活吧!最後,我以聖父教宗的講話來做結束:愿天主聖神帶領我們在新的一年 ,以基督為起點,再起程,再開始,再上路,并在祈禱中,帶上一顆寬恕的心,使我們以真誠和理解的心為弟兄們求得天主的祝福。啊們!
愿光榮歸於至聖天主聖三,啊來路亞!
|
這是一篇很有深度的談話。我特別欣賞它援引的聖保祿宗徒的這句話。"他要照他在我們身上所發揮的德能成就一切,遠超過我們所求所想的。"(弗3:20)如果撇開我們在《聽眾來信》節目欄里討論的"合一"問題不論,我完全同意修女的看法。
然而,對我們在《聽眾來信》節目欄里討論的"合一"問題,修女沒有我的經驗。她說,我們的《聽眾來信》節目欄"激起了一些人內心的不平衡",這是對的。我們承認,但是她對我們所談的"合一"的 解,越出了我們《聽眾來信》節目欄所討論的 圍。因此,她的話雖然有理,往往并不中肯。
雖然如此,我還是以為我們的聽眾都可從修女的談話中汲取丰富的超性智慧。所以,我想接著修女這篇談話的機會,也"向聽眾朋友談几句。
《聽眾來信》節目欄里討論的"合一"問題
我們在《聽眾來信》節目欄里討論的"合一",不是近代"大公運動"所推進的"所有基督信徒的合一",而是我們國內教會的"合一",往往也被稱為"修和"及"共融"。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曾屢次呼吁我們國內教會的"合一"。在1996年12月3日的《致在中國的教會》講話和1999年12曰8日的《聖言成了血肉》牧函中說得有其明白。在那兩次機會上,教宗都把促進"合一"的任務特別委托國內忠貞的神長們。
在1996年12月3日的《致在中國的教會》講話中,他這樣說:
親愛的主教兄弟們,你們勇敢地盡心領導在中國的天主教信友團體﹔你們的當今使命,特別是在表現并推進所有信友們的完滿修和。你們要做共融的人︰體現在祈禱和生活中與天主完全共融的人,與普世教會、與全體主教團及其元首、彰明較著地共融的人。你們要懷著熱愛教會合一的心情,謙虛而慈愛地致力于包括所有神長和平信徒在內的修和。只要你們知道去與別人建立基于真理與愛德的對話關系__不管他們由于重大而持久的難處、在某些方面、與天主教的全部真理有了多少距離__這樣的修和是做得到的。你們要把耶穌的祈禱認作你們的祈禱︰"父啊!愿他們在我們內合而為一,為叫世界相信是你派遣了我"(若17,21)。
你們、作為基督的代表和使者、自主而不為任何地方權力所左右的主教們,你們有責任引導你們的羊群為慶祝救主誕生2000年喜年的來到作精神上的准備。除了致力于完全的共融和有形可見的合一之外,還有什么奉獻給救主基督更好的喜年禮物嗎。(教宗若望保祿二世致在中國的教會)
|
在1999年12曰8日的《聖言成了血肉》牧函中,教宗寫道:
不要忘記耶穌在最後晚餐中所說的:"如果你們之間彼此相親相愛,世人因此就可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
我聽說,你們愿意以你們彼此之間以及與伯多祿繼任人之間的合一,來作為慶祝大僖年的最貴重禮物,我高興極了,因為這樣的決定,肯定是天主聖神的果實,是他引導教會,走上那并不容易走的修和與合一的道路。(聖言成了血肉)
|
國內神長對 "合一"的不同看法
我們國內教會的分裂是事實,而且有歷史和信仰上的根源。在這樣的情況下談合一實在困難重重。所以,教宗的呼吁在國內忠貞神長心中撳起困惑。已故陳天祥神父最清楚地披露他的心思。他是耶穌會士,他藉著老漁翁的筆名,撰寫一篇標題為《看得真些,愛得深些》的文章,寄給當時耶穌會中華省的會長張春申神父,請他轉寄給我在梵蒂岡電台廣播。因為文章篇幅很長,我們將它分做几次廣播,而且重復了兩次。
陳神父用"官方"和"非官方"兩個名詞分別指點我們國內的兩個教會團體。他假定它們有三種可能合一的方式。
1)非官方教會向官方教會合一,
2)官方教會向非官方教會合一,
3)兩者共存,大家合作做福傳工作不要互相指責,如天主教與基督教之間的關系。
|
以下是陳神父的意見。
第一種是非官方教會向官方教會合一。陳神父認為這種方式的合一是荒謬的,不可接受。他說:
非官方教會在宗教方面堅持與教宗共融,堅持與普世教會一道承認教宗是最高領導,所以不可能為官方所承認,因為它抵觸了黨領導一切這個根本性原則。如果誰忽略了這個特點去研究大陸教會問題將似一只蒼蠅向明亮的玻璃窗沖刺,但終無法穿越玻璃窗。
|
他又說:
如果非官方教會可以同官方教會合一的話,那麼忠貞教會就應宣布加入革新教會,就要切斷與教宗的聯系,就要自選自聖主教,就要以按教律選聖主教為干涉中國內政,就要從合法變為非法,從而從普世教會裂出成為事實上的"裂教"。
|
第二種是官方教會向非官方教會合一。陳神父認為這種方式的合一不實際,在目前情況下無法實現。他說:
按理說由非法的轉為合法的應是順理成章的事,可實際上有好多心理與政治問題要克服。官方教會的神職人員除已經真正失去信仰而成為純政治工具外,哪一個內心不愿意與教宗共融?哪一個不主張聖主教要按教律,不能自選自聖?不是有不少主教神父,包括新祝聖的年輕神父,是通過某種渠道,請求教廷接納共融的?這種傾向說明官方教會神職人員的真實追求,但為此要很大的勇氣,因為在脫離愛國教會後將承受政治上不太愉快的對待!
|
第三種是是官方教會與非官方教會共存。陳神父也不贊成。他說:
大家和和睦睦做福傳工作,一如天主教與基督教之間的關系。這種模式目下看來似乎比較可以探討。但由於四十年來,一系列的風風雨雨在雙方間已釀成一種很難說清的關系,更有國外一些好心人士因不諳真情在公教刊物上公開評論,導致火上加油越幫越忙。
|
誠心和善意的抗議
我們國內地下教會的神長們,多數和陳神父持同樣的意見。為此,教宗對國內教會合一的呼吁,并未獲得他們的積極支持。從我們接到的聽眾來信中,我看到一種誠心和善意的抗議,抗議的程度相當激烈,往往表現在他們對被教廷接納和合法化的地上主教們的非議上。我強調他們的誠心和善意,因為我相信,他們的抗議完全是出於他們對教會的忠誠,完全是為了教會的好處。然而,我也發現他們的兩個錯誤:第一是沒有把握教宗所呼吁的國內教會的"合一"的意義,第二是沒有擺脫"世俗的默西亞主義"的誘惑。
教宗呼吁我們國內教會合一的動機是我們基督信仰上的要求,不是政治上的打算。教宗曾經聲明,說:
合一不是人世政治的成果,也不是隱秘和玄妙的意向,而是來自內心的皈依,也就是真心誠意服膺基督為教會所立的永不變更的原則。其中,特殊重要的是教會所有各部分與其有形可見的基礎伯多祿、磐石、有實效的共融。為此,一位天主教徒若愿保持他的身份,并受到如此的承認,他就不能擯棄與伯多祿繼承人共融的原則。(致全中國天主教友的簡短文告1995)
|
言外之意,教宗要求我們國內地上教會歸化,他邀請地上教會的成員──包括主教、神父、修女、平信徒在內──悔改,與天主修和,與教宗及普世教會共融。在這"合一"運動中,地下忠貞主教負有積極的責任。教宗稱他們為"共融的人"。
教宗,并不像陳天祥神父,把我們國內教會的"合一"看作不是非官方教會投入官方教會,就是官方教會投入非官方教會,或者兩者共存。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1996年12月3日的《致在中國的教會》講話中,教宗稱在中國的教會為普世教會中的"一顆明珠",說"她的歷代為基督而舍生的牧人和平信徒們,真如同福音上所說的,是社會中的鹽,光和酵母。"這也意味著地下教會在"教會里"的作用,是"鹽,光和酵母",而不是"裁判"。他不要求地上教會投奔地下教會,祈求赦罪,公開做補贖。地上主教被他接納,便成為合法的主教,無須受地下主教的追認和任命。教宗給我們的榜樣是"良善,心謙"﹔他給我們的教訓是避免"世俗的默西亞主義"。
超性的智慧
教宗對我們國內教會"合一"的呼吁和構想,是不是現實,有沒有實現的可能。我相信是現實的,并且可能實現。但是,來信的修女說得有理:天主"要照他在我們身上所發揮的德能成就一切,遠超過我們所求所想的。"巴不得如此。何論如何,我們為教廷服務的梵蒂岡電台的工作人員有責任把教宗的旨意忠實地傳遞給我們國內的主內兄弟姐妹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