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岡廣播電台梵蒂岡廣播電台
梵蒂岡廣播電台  

類別


 
 愛德與關懷


  教會


  文化與社會


  梵蒂岡文獻


  大公合一運動


  家庭


  主教會議


  青年


  正義與和平


  政治


  宗教與對話


  科學與倫理


  教宗與聖座


  靈修生活



不是聽眾來信 notizie e aggiornamenti   資料庫 

梵蒂岡電台
發射台報訊天使銅像

242 前途光明 


今天是7月24日。過幾天,就有一位出生在非洲留尼汪的華裔神父來到我們梵蒂岡電台華語節目部服務。他是屬於法國省的耶穌會會士,目前在法國擔任有名的《靈修》雜誌的主筆。在我們的節目部裡我是唯一的神職人員。我們每週播送一次華語主日彌撒,在平日播送的節目中有不少教理和牧靈的成份。多了一位神父,我的負擔可以輕鬆一些。

老實說,我現在已經相當清閒,已經很少來電台辦公。以後便更沒有多來的必要了。在最近一段時期裡,我忙著整理尚在播送的《主日彌撒讀經》系列節目,準備及早印刷出版。這件工程完結後,我打算去國內:為休息,為探親,為與曾經相識的主內兄弟姐妹們再見一次面。我不知道,這是不是我最後一次撰寫《不是聽眾來信》。要待那位神父來到,商量後,才可決定。

雖然如此,我還是願意乘此機會,對我歷次撰寫了的《不是聽眾來信》節目,作出一個交待。順便,也談談我對我們國內教會的未來的看法和期望。

我記不清楚曾寫了幾篇《不是聽眾來信》的節目,我只渾統地記得,到此為止,我在那一系列節目裡說了的,(更好說,要說的),只有兩點話。

第一點話是由香港陳日君主教被擢升為樞機的件事引起的。在那事件發表之前,陳日君主教曾屢次提及中國將與梵蒂岡恢復外交關係。事件實現後,他更聲明自己將在中梵建交的對話上提出積極的貢獻。陳日君主教是香港新聞界的風雲人物。他在當地受著許多人的擁護和有些人的借重。

我們梵蒂岡華語節目部的聽眾向來極其著重有關中梵建交的風聲。這次當然也不例外。所以,在《聽眾來信》系列節目停止了許久之後,我又開始撰寫《不是聽眾來信》系列節目。我和我們的聽眾一樣,希望中梵早日恢復外交關係。也和他們一樣,為陳日君主教被擢升為樞機而感覺光榮。我相信陳日君樞機能在中梵建交的對話中起積極的作用。

但是,我在我撰寫的《不是聽眾來信》系列節目中說了的,(更好說,要說的),不是那點話。我說了的,(或者說,我要說的),不過是這點話。那就是:如果梵蒂岡與中國恢復外交關係,其目的必定是為在中國的天主教會和信徒的好處。而依我個人的意見,今日我們國內的天主教會和天主教徒所冀望的好處,無非是希望能在自己的國家裡,按照天主教教義的規定,度正常的信仰生活。用先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的話說來,那就是能夠做忠實的基督信徒和良好的中國國民。這是我在《不是聽眾來信》系列節目裡說了的,或要說的,第一點話。

我在同一系列節目裡還說了另外一點話。我說這第二點話的緣由是4月30日和和5月3日在中國雲南昆明和安徽蕪湖的祝聖主教。那兩次祝聖都是在沒有聖座的任命和認可下進行的。依照天主教法典的規定,那是非法的。所以,5月4日聖座新聞處主任納瓦羅博士發表聲明,說:教宗得知消息,“深感遺憾”,又說:這事件“對教會的合一是嚴重的傷害”,“教會法對此有嚴厲的處分”。由於聖座的聲明在我們國內的教會裡引起強烈的反應,後來有幾位天主教法律專家出面,對那項聲明作出一番澄清。我在《不是聽眾來信》系列節目裡接受並且支持他們的解釋。

我和國內極大多數的天主教徒一樣,相信真正的天主教會,是“唯一,至聖,至公,從宗徒傳下來的”,正如我們在《信經》中所宣認的。在這個教會中,各地的主教都是宗徒的繼任人,他們不但彼此共融,並且更與羅馬教宗有愛德的聯系。在現行的《天主教法典》中,教宗的任命就是這聯系的具體體現。我無須在《不是聽眾來信》系列節目裡強調這點,因為這是普世天主教徒所共認的信德道理。誰不接受,便不是真正的天主教徒。我在《不是聽眾來信》系列節目裡說了的,(更好說,我要說的),特別是一個補充的解釋。那就是,依照現行《天主教法典》的規定,各地教會的主教應該由教宗任命,但是在今日社會主義的中國,不與在本地的教會和政府對話,教宗難以實行他的任務。為此我勸勉主內的兄弟姐妹們不要在這樣的事情上,苛責聖座,說它軟弱。應該信任聖座,等待它與在我們國內的教會和教會耐心商討,共同尋找適宜的解決辦法。

說到這裡,我願意順便談談我個人對我們國內教會的前途的看法和期望。我近來在梵蒂岡電台工作的時間不多,有空閱讀一些報章和雜志。前幾天翻閱香港聖神研究中心發行的《鼎》,讀到一篇柯毅霖神父的文章,題目是《中國教會的一個關鍵性的轉折點》。 在那篇文章裡,作者指出,中國自從開放改革以來,在經濟上已經有了驚人的發展,但是在宗教政策上卻在開倒車,對國內的天主教會來說,前途不很樂觀。

柯毅霖神父熟悉中國教會,他敘述的教會情況大致確實,但是他的觀點反映西方人的思想。他只知道,經濟發展應該帶來更多的宗教自由;卻忽略了,在中國,經濟的驚人發展引起了社會的不平衡和不穩定。他沒有想到,近來中國政府對各宗教,特別對天主教會的更嚴格管制,乃是出於對這方面的顧慮,並非刻意難為教會。

我懂得中國政府的苦心。為此,談到我們國內教會的未來,我主張講求實際。我們生長在中國。 我們希望我們的國家富強,社會穩定。我們要彼此團結,要促進合一,要只憑我們的信德和天主的照顧,在今日的中國,按照我們天主教教義的規定,盡力度我們的宗教生活。

聖詠上有一句話,神父們在日課經中經常念到它,但是我一時記不起來。這句話的意思是,別人依靠戰車,我們只依靠天主。這句話也應當是我們今日中國天主教徒的座右銘。

總之,只要我們有信德,在天主的照顧下,我們的教會在我們國內是前途光明的。

 


收聽節目


直播


隨選即聽


Professional audio for rebroadcasting


教宗聲音


三鐘經

教宗接見


上一頁  上一頁
首頁  首頁
向編輯部投書  向編輯部投書
top
top
All the contents on this site are copyrighted . Webmaster / Credits / Legal Conditions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