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冈广播电台梵蒂冈广播电台
梵蒂冈广播电台  

類別


  
爱德与关怀


  教会


  文化与社会


  梵蒂冈文献


  大公合一运动


  家庭


  主教会议


  青年


  正义与和平


  政治


  宗教与对话


  科学与伦理


  教宗与圣座


  灵修生活



华夏史上的福音踪迹

叁、唐太宗的贵宾景教僧:阿罗本

  最早把福音介绍到我国来的是唐朝景教。第一位正式来华的景教传教士是阿罗本。
阿罗本於六叁五年大殿唐朝京城长安,唐太宗特别派遣宰相房玄龄,率领仪队到京城长安西郊以国礼欢迎,而且直接迎入宫廷,以表示对这位外国传教士的尊崇,这实在是件不平凡的事。原来阿罗本早就在西域边境上展开了传教活动,极受当地人士爱戴、尊敬。太宗知道他要前来中国,特地安排了隆重的礼节来接待他。
景教传入中国,正是中国的太平盛世:唐高祖创立的基业,传到唐太宗已达到举国富庶,人民安康,文化昌明的境界;可是中原之外的边疆,却充满着战争气息,整年动 不安。回教徒又不断地与西南亚洲美索不达米亚、巴勒斯坦及波斯等地的基督教国家发生冲突。战争的威胁随时都有可能进犯中国本土,唐太宗为防止边界突厥民族的入侵2,并愿进一步与平怍M平相处,常藉通婚及商业上的来往交流,缓和紧张情势,并确保当时中国通往欧亚各国交通要道-丝路-的畅通。
阿罗本就是在这个情况之下来到中国的。他之所以会受到皇帝的特别礼遇,虽与他自己的良好名声有关,但多少也掺杂着一些政治性因素:因为中国急需在动 不安的中亚地区维护边防的安全,确保丝路的畅通,争取贸易的机会。可是这些措施都需要先取得当地居民的谅解合作。巧的是当地居民中有不少基督徒,观念无法与中国派出的使臣顺利沟通,太宗正为此事感到束手无策。这时得得知景教要派传教士来华,自然高兴无比;一方面可以透过景教传教士以结识这一群基督徒,同时也可请他们充当翻译员,在对抗回族战争中能有很大的帮助。
阿罗本原是叙利亚人,成立以後到了波斯,在那儿受到景教的薰陶,领受圣秩,成了司铎。西元六叁五年,他接受派遣来华传教。阿罗本在中国给人的印象,是一位端庄肃穆、谦诚有礼、饱读诗书、满腹经纶的中年学者,颇有儒家风 ,所以立刻就被皇帝接纳,迎为上宾。他来华时,携带了五百叁十部经书,有部分後来翻译成了中文,太宗曾亲自审阅,并听他宣讲道理。太宗发现他所讲的以及所带来的经书,不仅内容丰富、言之有物,而且在中国又自成一家之言,对治国安世会有贡献,於是就给阿罗本及他的随从人员留华传教的权力。
在传教期间,阿罗本还得到宰相房玄龄、大臣魏徵等人的协助,进行的很顺利。不过传教事业真正开始萌芽,会士在真观十二年秋,也就是阿罗本抵长安的第叁年。那时太宗亲自下诏谕令景教在国内可以自由公开传布,并且在京师长安的义宁坊地方,兴建景教寺,同时把自己的肖像转塑在景教寺的墙壁上。这些都使我们看出太宗和景教的密切关系了。
六五零年高宗继位,对景教更加提倡,敕令在全国各州,建立景教寺,并且仍旧封阿罗本为镇国大法王,这时的景教,已经传遍全国各大城市。不久,阿罗本升为中国景教的教长,京师长安也成了中国景教的中心。
阿罗本来华後,建立景教寺,翻译经书,将福音真光带给了华夏。叁年内,陆续由波斯东来的传教士,增至二十一位。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修院组织与波斯、叙利亚的景教相似,同属於隐修院传统,奉巴格达宗主教为领袖;在中国教长之下,分为几个教区,由副主教管理;并有司铎负责礼节、布施、教育等事;在较大的寺院设寺主和理院。
阿罗本传教工作除了讲授景教教义外,还很重视宗教生活。在讲授教义方面,他以基督被钉在十字架上作为出发点,来说明救赎的真理,并用圣洗来滴除皈依基督的原罪。在宗徒生活方面,他很重视诵念日课,每日有七个固定时辰的礼仪朝拜,配合着磬声显出有规律而虔诚的心,在礼仪中并穿着僧人服装,留着胡须,削掉头发,保存了东方隐修士的礼规。除了这些礼仪性的行动外,在生活上也表现出贫穷、受斋、施舍、为亡者祈祷等精神,并在主日献祭、告解、涤除心灵罪污,所以渐渐地吸引了部分中国人士的注意及重视。



收听节目


直播


随选即听


Professional audio for rebroadcasting


教宗声音


三钟经

教宗接见


上一页  上一页
首页  首页
向编辑部投书  向编辑部投书
top
top
All the contents on this site are copyrighted ©. Webmaster / Credits / Legal Conditions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