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新约内
周末避静 张春申神父 |
10. 忠信的大司祭之二(希3,1-4,14)
 |
「生活在新约内」封面
作者:阿尔贝.范诺怡
耶稣会神父 |
《希伯来书》的作者在本书第二章的结尾第一次提起基督大司祭。当时他应用了两个形容词:“仁慈”和“可以信赖”(希2,17)。这两个形容词不指诸如“勇敢”、“忍耐”、“明智”之类的个人美德,而是关於人际的关系。因此,它们表达的是司祭的两个特性。那就是为缔结盟约所必须的两个特性。它们符合盟约的两个谋介作用。“可以信赖”有引人接近天主的作用;“仁慈”的作用是体谅人,知道怎样为弟兄服务。
这两个特性必须同时兼有,缺一不可。谁知道体谅弟兄,而不为天主所信任,没有资格做中人和缔结盟约。同样,谁虽然为天主所信任,而却不接近弟兄,做他们的同伴,也没有资格。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个人优势为别人并不发生益处。新约的关键便在於这两种作用的结合。这结合在基督身上是肯定的。基督经过苦难而达到天主子的光荣。他既是天主,又是人的同伴。
我们分七点默想 “忠信的大司祭”: 一、复活後的基督,二、像梅瑟一样可以信赖,叁、 警戒切勿背信,四 卡德士事件,五、 信仰与悲观之间的矛盾, 六、天主的反应,七 我们的情境。在上次同样节目里,我们已播送了其中四点,今天我们播送其馀叁点。
信仰与悲观之间的矛盾
从两个相反的报导产生了两个对立的态度。一个是信赖天主的态度。天主说了:“你们应去占领我许给你们的地方”。这是梅瑟的态度。他鼓励人民说:
不要畏惧,不要害怕。因为上主你们的天主,走在你们前面,他必为你们作战,正如他在埃及在你们眼前,为你们所做的一样;并且在旷野,你也看出上主你的天主在你所走的长途中,携带你们,如同人携带自己的儿子一样,直到你们来到这地方(申1,29-31)。
谁有信德,信赖天主的话和天主的许诺的力量,他便会有勇气迎击任何危机,应付任何困难,因为他知道天主会协助他。为信仰天主的人,什麽都可能,因为天主保佑他。
另一种态度是只看事情的困难一面,比如,敌人的人数众多,城镇坚固,兵力强壮等等。 我们知道,人的常情是:如果把注意力过分集中在难处上的话,那麽那难处往往会被幻想夸大起来。那时的有些以色列人民就是犯了这种毛病。他们反驳梅瑟说:
“我们不能前去攻打那民族,因为他们比我们强盛”於是他们在以色列子民中,对所侦探的地方散布谣言说:“我们侦探所经过的地方,是个吞噬当地居民的地方;我们在那所见到的民族,都是高大的人。在那 还见到了巨人,即巨人的後裔,阿纳克的子孙;我们看自己好像是蚱蜢;在他们看来,我们也实在如此”(户13,31-33)。
在《申命纪》里,梅瑟也提起百姓的这种态度:
我们上那里去呢?我们的兄弟又说了些使我们心灰意冷的话。他们说:我们在那 看见了一个比我们又大又高的民族,他们的城邑广大,城墙高耸摩天;我们在那 还看见了阿纳克人的子孙(申1,28)。
由於悲观,以色列百姓竟然怀疑天主的善意及爱:
上主因为恨我们,才将我们由埃及地领出来,将我们交在阿摩黎人手中,消灭我们(申1,27)。
这样,他们便开始抱怨。
全会众都大声喧嚷,人民哭了一夜。以色列子民都抱怨梅瑟和亚郎;全会众对他们说:“巴不得我们都死在埃及地,都死在旷野 !为什麽上主引我们到那地方死在刀下,叫我们的妻子儿女当作战利品?(户14,1-3)。
他们甚至以为回埃及,为他们更好(户14,3)。埃及原是他们做奴隶受压迫的地方,现在竟成为“更好”的地方了。於是,他们彼此商议,要“另立头目”(申14,4)。对天主的话的不信,竟然会导致如此地步的结果!
天主的反应
以色列百姓得罪天主,因为他们辜负天主的爱。天主对梅瑟说:
这人民轻慢我要到几时呢?我虽在他们中行了那些神迹,他们仍不相信我,要到几时呢?(户14,11)
天主告诉梅瑟自己有意消灭所有以色列人,但不包括他在内。
我要用瘟疫打击他们,铲除他们,使你成为一个比他们更强大,更昌盛的民族。(户14,12)。
梅瑟不赞成天主的主意,他同情他的同胞,在天主面前再叁为他们说情。於是,天主宽恕他们,但同时发誓不让他们进入所许的福地,连梅瑟也不例外。他这样回答梅瑟,说:
上主回答说:“我就照你祈求的宽赦他们;但是我以我的生命,以充满全地的上主的荣耀起誓:这些见了我的荣耀,见了我在埃及和旷野 所行的神迹的人,已十次试探了我,不听我的话, 他们决不能见我对他们祖先誓许的地方;凡轻慢我的人,决不会见到那地方”(户14,20-23)。
《圣咏》第95首提及天主的这个誓言。《希伯来书》照样援引。
所以我在怒中起誓说: 们决不得进入我的安息(希3,11)。
天主就这样决定,要让以色列人民在旷野飘泊四士年之久,直到那一代完全死去为止。未曾参与叛乱的下一代才可进入福地。
你们侦探那地方的日子,共计四十天,一天算一年,你们应受四十年的罪罚,叫你们知道我放弃你们是什麽一回事。我上主既说了,也必对这聚集反抗我的邪恶会?这样做:在这旷野他们都要灭绝,在这里都要死尽(户14,34-35)。」
以色列百姓最後恳求天主收回成命。
次日清晨他们起来,要上山顶去,说:“我们犯了罪,现在我们已准备好,要往上主所说的地方去”。(户14,40)。
他们的请求未蒙天主接纳。他们终於被敌人击败,惨遭重伤。《希伯来书》提及起这事件,说:
经上所说:“今天你们如果听从他的声音,不要再心硬了,像在叛乱之时,”是谁听了而起了叛乱呢?岂不是梅瑟从埃及领出来的众人吗? 四十年之久,天主厌恶了谁呢?不是那些犯了罪,而他们的 首倒在旷野中的人吗?向谁起了誓 ,不准进入他的安息呢?不是向那些背信的人吗?於是我们看出:他们不得进入安息,是因了背信的缘故(希3,16-19)
我们的情境
最後,《希伯来书》的作者谈到了我们基督信徒的处境。这处境与以色列百姓在旷野里四十年的飘泊生活不同,却更相似他们到达福地边境後的情形。在旷野的四十年飘泊是无信仰者们的生活;而我们基督信徒却已到达福地的边境。耶稣曾向告诉我们说:“天主的国临近了”(谷1,15)。天主的国就在我们身边,《希伯来书》教导我们好,“所以我们要努力进入那安息”(希4,11)。
我主耶稣邀请我们进入他的神国,收获圣神的果实:和平、喜乐、爱。他邀请我们度他所宣布的真福生活。当然,我们仍遇到难处、危险、阻碍,甚至会害得後退,放弃一切。是的,难处从来不会没有;但是我们不应当因此失落信德。保禄说得好:“我们连在磨难中也欢跃”(罗5,3);“我们既是子女,便是承继者,是天主的承继者,是基督的同承继者;只要我们与基督一同受苦,也必要与他一同受光荣”(罗8,17)。一切在於我们自己的的态度:我们或者相信我主耶稣的话 ── 他叫我们即刻进入的的国家里;或者不相信他的话,而听任我们所遇到的难处 ──甚至夸大的难处 ── 征服我们、压倒我们。
缺乏信德是根本的罪过,是所有别的罪过的根源。《希伯来书》的作者要我们提防这类的诱惑。
弟兄们!你们要小心,免得你们中有人起背信的恶心,背离生活的天主(希3,12)。
我们祈求天主清除我们心里对信德的任何缺失。我们也反躬自问:我们的信德是否真的符合天主对待我们的恩宠和恩许。从我们刚才参考的《户籍纪》的记载里,我们知道引诱别人失落信德的人,犯罪最大,受罚也最重。《户籍纪》上说:
梅瑟派遣去侦探那地方的人,回来以後,对那地方散布谣言,致使全会?抱怨梅瑟。 这些对那地方讲说坏话的人,都遭了灾罚,死在上主面前(户14。36、37)。
叛乱的人後来都先後死去,但是那次叛乱的唆使者当场遭受惩罚。这表示他们的罪过比别人的更大。
那麽,我们想一想我们可页曾在我们四周散布批评、怨恨、悲观;我们想一想在我们是否常常只向别人介绍事情的困难和消极的一面,使人因而失去信心….
在他的《救主使命》通谕里,教宗若望保禄二世着重有信德的积极态度。他在通谕的第7章里说:
假使我们留意今日的世界,我们会被许多能导致悲观的否定因素击倒。
今日世界我们的确有许多事情阻碍我们爱天主和信仰天主;有许多难以克服的困难,另我们失望。
但这种感觉是不正确的:对天主,我们的大父和上主,对他的美善和仁慈,我们有信德。当救赎的第叁个千年期将临近,天主为基督宗教准备一个伟大的春天,我们已经能看到它的初兆。
教宗鼓励乐观。他说:今日
人们逐渐接近福音的理想和价值,道是教会极力鼓励的一种发展。今日在人民之间事实上关於这些价值有一新的共识:抛弃暴力和战争;尊重人格和人权;渴望自由、正义和手足之情…
教宗强调这些积极的因素,把它们看作天主圣神在今日世界上所发挥的作用。
避静是一个良好的机会,我们应当藉此机会复兴我们的信德,振作我们的精神,乐观地对待我们所处的世界。如果我们坚持我们的信德,在这世界上没有一件事能动摇我们的圣召。基督已经克胜了罪恶及死亡。因此,对我们来说,利用的适当,苦难可以是得胜的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