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冈广播电台梵蒂冈广播电台
梵蒂冈广播电台  

類別


  
爱德与关怀


  教会


  文化与社会


  梵蒂冈文献


  大公合一运动


  家庭


  主教会议


  青年


  正义与和平


  政治


  宗教与对话


  科学与伦理


  教宗与圣座


  灵修生活



08-12- 2003  新闻报导 资料库   新栏目周末避静 

东南亚通讯

这次的东南亚通讯报导的消息如下:

-天主教道德观可协助社会建立道德价值
-中国天主教会参与防治爱滋病蔓延
-耶稣会杂志《人籁》在台湾创刊
-香港天主教会团体殷切期望"港人珍惜主,履行教会社会训导的基本精神"
-六宗教思想交谈会探讨「宗教在香港」
-日韩两国主教召开会议,积极在两国人民中开展促进和解
-尼泊尔修女与患爱滋病妇孺同住及宣传关怀病患者
-新世纪的圣诞老人


天主教道德观可协助社会建立道德价值
【天亚社北京讯】在最近一个由天主教会机构主办有关伦理道德观的学术会议上,中国的学者指出,天主教的伦理观可以有助当代中国社会建立道德价值。

由北京教区天主教及文化研究所主办的「当代天主教及伦理道德」学术研讨会,於十一月十二至十四日在北京哈德门饭店举行。

逾卅位基督徒及教外学者、教会人士及研究所的学员参加研讨,其中更有近廿名来自不同研究所的学者提交论文。

研究所所长兼会议主办人赵建敏神父,在其论文中探讨天主教传统和中国文化传统对罪的不同观点,以解释中国人对守法的观念性较弱的原因。

赵神父是在比利时天主教鲁汶大学取得教会法学博士学位。他十一月廿八日对天亚社说,他在决定研讨题目时,有考虑到当前中国社会的状况。

他在会议上指出,天主教认为罪除了是违反人际间的某种关系外,从神学角度看也对天主的反叛。
赵神父说,在天主教传统,罪与德是两个相对的最基本观念,与「罪行」的概念不同,後者有归咎及责任的含意,主要是指刑法中的罪。

他续说,中国文化传统中的「罪」一般是指违反国家法律且应该受到惩罚的行为,是「罪行」的意思。而「过」与天主教的「罪」较为相近,但「过」较天主教的罪恶感为轻,也没有要求自我悔改。
他总括,中国伦理道德观「几乎无『罪』可言。在破坏了伦理道德时,也 有『过』而无『罪』。」而由於缺乏罪恶感,人们对守法的观念也不强。他说,因此中国文化传统需要补足的是将「过」的概念改为「罪」,加强对违反伦理道德价值者的惩处和归咎。

然而,他亦对天亚社说,由於中国教友深受天主教罪观的影响,罪咎感很重,即使犯小过错也要告解才感安心。

上海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研究员周辉认同赵神父的分析,认为天主教的道德观可有助建立中国当代社会的道德。

但周辉以《天主教道德观与当代中国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从梵二会议文献谈起》为题的论文指出,教会与社会的协调存在着不少困难,包括政府与教会之间如何建立互信、良性互动的关系。

他亦提出,教会建设社会道德要解决的问题,还包括教会精英与知识分子如何参与公共决策,以及教会如何成为一股参与社会建设的力量,在慈善事业、社会服务等方面发挥应有职能。

他承认,虽然政府一直强调精神文明建设,但国家仍面对不少因道德低落引致的严重社会问题。
北京清华大学哲学教授李磊所引用的调查也反映道德低落的问题。他也同意宗教可以弥补中国当代社会由於信仰危机出现的道德危机。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所作的调查显示,当青少年被问到会否以行贿来解决急需处理的问题时,百分之五十叁点六回应「肯定会」或「依情况而定」, 有百分之廿四点八回答「肯定不会」或「不会」。

李磊指出,当代中国社会的道德问题早已引起了专家学者探讨「为甚麽曾经是礼仪之邦的中国,今天的道德状况竟然退化到如此地步!」

他说,最多人认为「社会转型」造成。若是这样,「我们应该反思为甚麽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我们连最起码的道德意识和道德水平都丧失了呢?」

当代天主教及伦理道德研讨会的内容还包括天主教的伦理道德观、基督宗教与伦理道德的关系、天主教伦理道德观对社会的影响、中国当代社会伦理道德的特点,以及中国社会伦理道德的未来走向。

赵神父说,他的研究所每年会举办学术研究会。基於财政资源所限,是次研讨会的参加者不能超过四十人。此外,在研究所修读今年才开办的基本神学知识课程的廿九名学生中,部分也有出席会议。


中国天主教会参与防治爱滋病蔓延
【天亚社香港讯】 於爱滋病在中国逐渐蔓延,天主教会也积极参与协助防治这世纪绝症。
西北陕西省西安耶稣圣心修女会会长吴改琴修女於十一月廿八日对天亚社说,修会有一个五人小组,特别负责防治爱滋病的工作。

修会去年曾举办长两、叁天的训练课程,由台湾和海外的专家主讲,参与的修女大都是从事医护工作,她们到山区向农民作受滋病教育工作。

据吴修女说,陕西省爱滋病的情况不算严重,但预防胜於治疗。虽然修会的爱滋病工作已开始了近两年,但仍然处於起步阶段。

她续说,九月刚举办过另一次训练,有卅二个修女参加,当中几个是来自省内其他教区和当地的卫生厅官员。

在河北省设在石家庄的「北方进德──天主教社会服务中心」在二零零二年十二月成立了「希望之光AIDS/HIV防治办公室」。

北方进德主任张士江神父对天亚社说,为纪念十二月一日世界爱滋病日,希望之光将在十二月七至十一日於石家庄和北京举办一个培训班,邀请政府和医学界专家介绍中国爱滋病的情况和预防及照顾病人的知识,预计会有五十名修女和教友医生参加。

培训期间,参加者会与受感染的病人见面。

张神父说:「几年前,这类工作十分不容易,不少人质疑为何神父修女管这些事,现在教内外的人都很支持我们这些工作。」

据中国卫生部的估计,现时全国约有八十四万人感染爱滋病,但非官方的估计仅是在非法卖血情况严重的河南省便有一百万名带菌者。

卫生部在二月廿一日报称,二零零二年有九千八百二十四个新感染个案,比上一年增加百分之十九点五,但比二零零零年百分之五十八为少。

在中国,爱滋病主要透过共用针具注射吸毒传播,占所有新个案的百分之六十叁点七,其次是性接触和血液传播,特别是非法卖血的情况。

中国八五年发现首宗爱滋病,到了八九年,已在共用针具的吸毒者中广泛蔓延,大部分受感染的是农村人口。

大部分个案在广东、四川、云南、广西和新疆。

耶稣会杂志《人籁》在台湾创刊
【信仰社台北讯】由耶稣会创办的《人籁》杂志在台湾正式创刊。耶稣会士们的办刊宗旨是,积极促进发展华人世界的文化辩论。《人籁》一词取意"天籁、地籁、人籁叁支笛子一起合奏,宇宙才可以达到和谐圆满。……世间男女藉由这个管道表达真实的反省、情感、喜悦、愤怒、忧虑、希望"。这一月刊,将由耶稣会"台北利氏学社"主办,并与世界各地的华人一起共同管理。"多元、开放、跨领域、人文,都是《人籁杂志》的重要关键字。这份杂志在台湾发行,对象是全球华人,包括中国大陆、香港、澳门、新加坡及其它各地的华人团体"。

创刊号中出版了日本、法国和美国等各地作者的文章,并与世界各地的耶稣会杂志,特别是法国耶稣会的《Etudes》保持广泛的合作。

据台北利氏学社主任,法国籍耶稣会士魏明德神父介绍,"《人籁》月刊将是一份探求新知、呈现社会对话与文化论辨的杂志。杂志内容的叁分之一是主题的探讨、叁分之一是专栏、时事分析,散文也占叁分之一。《人籁》月刊会与全球发行的耶稣会一系列月刊接轨,并推展到全球华人世界"。"作者与读者来自海内外,因文字书写而聚在一起,完全没有政治、宗教或是意识形态的争夺。

在大环境的美妙合音 ,我们吹起人的笛声,音愈吹愈高扬。请你和我们一起品味笛声,曲声悠悠,一期复一期"。此外,魏神父还表示,《人籁》欢迎投稿,来稿请寄台北市一○○辛亥路一段二二号叁楼,或是电子信箱coeurdeclaire@yahoo.com.tw。

香港天主教会团体殷切期望"港人珍惜主,履行教会社会训导的基本精神"
【信仰社香港讯】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天主教会人士,将十一月二十叁日第二届区议会议员选举的结果,称为是历史性的一页。香港民主党战胜对手,大获全胜。据本社驻港府通讯员报道,"香港历史上写下了新的一页,再次充分展示了七一大游行的成果和重大影响。当时,香港市民走上街头,坚决反对限制公民自由的立法。香港市民珍惜他们用勇气和耐心赢得的民主胜利果实"。

1,065,363港人参加了投票,占2,400,000登记选民的44.06%。他们推选出了未来四年中,将代表十八个区议会的四百名议员。高参选率在香港历史上,实属罕见。

据官方正式公布的统计资料,民主党派出参选的120人中,93人当选,当选率达77%;而亲港府和北京的民建联(民主建设香港联盟)遭到惨败,派出参选的206人中,只有80人当选,较上届选举大幅度减少。按照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选举法,第二届区议会的529名议员中,400名?民选议员、27名为当然议员、102名?政府委任议员。导致民建联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他们公开支援董建华特首的国家安法案。

香港天主教会自始至终都高度关注选举的进程,本着异乎寻常的勇气关心岛内民主建设。早在大选进行之前,香港教区出版的周刊《公教报》就发表评论员文章,敦促天主教徒和所有善心人士积极选举,投上庄严一票。

评论员文章中引用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在《百年通谕》中所作出的精辟阐述,指出"民主政制、由於能够保证人民得以参与政治抉择过程,及保证被统治的人民有机会选出向他们负责的统治者,并得在适当时以和平手段更换他们(46)"。

此外,评论员还向每一位港人谏言:"为了珍惜得来不易的民主制度、为了保护自由平等权利、为了建设一个公义和谐的社会,你的一票举足轻重。我们更鼓励信友们要遵照天主教会的社会训导,为了将基督神国普建於世,就要按基督徒的良知,并在福音精神下,积极参与投票和选举活动。""我们更应行使我们的权利,透过民主选举方式,选出我们理想的代理人(议员),确保我们的意愿和权益得到保障,为推动更高层次的政治制度民主化,为二OO七年普选行政长官及二OO八年普选全体立法会议员作准备"。


六宗教思想交谈会探讨「宗教在香港」
【香港公教报讯】香港六宗教领袖座谈会於十一月二十九日(星期六)下午,假黄大仙啬色园举办题为「宗教在香港」的思想交谈会,探讨各宗教在香港社会所扮演的角色。

代表六宗教出席的讲者计有香港道教联合会学务部主任汤伟侠博士、香港天主教圣神修院副院长林祖明神父、孔教学院副院长伦炽标博士、中华回教博爱社杨兴文教长、香港佛教僧伽学院教务长宏明法师,以及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神学组主任卢龙光牧师。座谈会由天主教香港教区宗教联络委员会主席周景勋神父主持,参加者逾百人。

汤伟侠认为道家的七善法,即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及动善时,可以培养下一代升华自己的灵魂,从修身中学习认同自己的国家,俾能造福社会。

林祖明神父与大家分享天主教香港教区在过去一百六十二年与香港社会同行的历程。他指出:「天主教在香港社会所扮演的角色由早期的『救济式』、『福利式』,发展至今天成为一个『社会性』、『希望性』和『先知性』的教会,正正实践了已故胡振中枢机所说的『教会与香港人同行』的精神。」

林神父认为,基督徒关注生命有两项重责:第一是保卫生命,第二是不可逃避有关推广人类健康。天主教香港教区从五十年代派发救济品,六、七十年代大力发展教育,以至现在关怀被遗弃及被忽略的弱势社群,为他们说出公义的话,是希望提高教友的关社意识,履行公民责任,步武耶稣基督服侍穷人的芳表。

基督教的卢龙光牧师提醒教会在服务社会时,要注意自己是教会的角色,不是专业的角色。他指出:「教会本身不是一个服务机构,而是在社会中见证福音、服务社会的团体,不需要受专业和政府所定的框架限制。教会要关心的是:要在变化中的社会反省我们信仰的基础。」

孔教伦炽标博士解释《论语》中「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这句话的现代含义。他表示:「孔子所说的『为己』并不是指自私自利,而是成就自己的道德操守,行君子之所为,兼善天下,活出有意义的人生。『为人』是指那些为了别人的赞赏而行事,目的只为提高自己的身份地位,以增加利禄。」

杨兴文教长指出,虽然「穆斯林」(即伊斯兰信徒)在港人数不多,但仍然落实关怀社会的精神,包括为大众服务、积极与宗教对话、探访在囚人士等。

宏明法师提出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佛陀精神,带出佛家的社会功能,其中疏解个人危机、凝聚群体力量、加强道德规 、开展社会福利及延续传统文化为主要的五大方向。

日韩两国主教召开会议,积极在两国人民中开展促进和解
【信仰社长崎讯】日前,日本和韩国两国天主教会主教,在日本长崎召开会议,并向两国政府和人民发出呼吁求在真理与和解的光照下,重新审视历史。

连续九年来,日韩天主教会牧人们坚持召开类会议,旨在共同面对历史问题。近年来,这一会议逐渐演变成了进行牧灵、神学、灵修交流与分享的契机。今年,鉴於即将於二OO四年八月召开的亚洲主教团联盟会议,日韩两国主教们主要讨论了家庭问题,以及在日本的韩国移民问题。

一些日本、韩国的历史学家本着客观、公正的态度,在实现真正和解所必须的真理正义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

主教们在友好与相互尊重的气氛中,相约明年十一月,在韩国首都汉城再见。并殷切期待,通过会晤为在两国间建立起轻松友好的关系作出贡献。

日韩两国的人民和历史学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对朝鲜半岛的占领等问题上存在分歧。特别在韩国,人们强烈反对日本修改教科书、否认日本军队在朝鲜犯下的残暴大屠杀罪行;闭口不提当年强行劫持朝鲜劳工到日本做苦力,以及二十万朝鲜慰安妇问题。


尼泊尔修女与患爱滋病妇孺同住及宣传关怀病患者
【天亚社加德满都讯】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的赞主修女会会院虽然小,但她们五年前在该区开展服务时,已与爱滋病人和受感染者同住。

感染爱滋病毒的九名妇女及四名儿童住在楼高叁层的慈悲之家会院。与他们同住的叁名印度修女负责爱滋病教育及识字班,并教授裁剪及编织。

一九九七年到尼泊尔工作的迪帕.尼鲁韦莉尔(DeepaNeeruvelil)修女表示,会院於一九九八年初成立以来,至今有六名病人去世。

她对天亚社说:「在这细小会院里与病人同住并不容易,他们需要独立房间,儿童亦需游戏的空间。」一名丈夫死於爱滋病的妇人现与两岁大女儿住在会院里。

受过护士训练的科蒂娅妮克尔.默尔尼特(KoottiyanickalMerlit)修女表示,她们买下会院旁的土地兴建叁层高的新大楼即将竣工。

尼鲁韦莉尔修女说,新大楼 能收容十多名病人。除了深切 理病房外,还有祈祷室及顶楼的多功能大堂。

修女们在派勒哈瓦堂区及巴尼亚塔尔举办爱滋病关注课程。派勒哈瓦位於加德满都西南二百公里,塔芒族教友聚居的巴尼亚塔尔则位於首都北面。这些山区族人多属移民劳工,他们被视为爱滋病高危群。

尼鲁韦莉尔修女说,在慈悲之家居住的妇女协助爱滋病关注工作,并正申请成为非政府组织。她们希望在新大楼设立办公室。

赞主修女会亦资助当地儿童上学。尼鲁韦莉尔修女说:「很多人来我们会院,附近贫困的人都喜欢到我们这里来。」

据国家爱滋病中心资料显示,至十月卅一日止,尼泊尔共有叁千二百零四宗爱滋病感染和患病个案,当中八十宗是今年新增个案。病人中二千叁百廿叁人为男性,当中有七百零一人已病发。
尼鲁韦莉尔修女说,由於欠缺准确的测试设备官方的爱滋病感染人数有偏差,相信 是冰山一角。
世界卫生组织加德满都办事处指,尼国约有六万人感染爱滋病毒。

新世纪的圣诞老人(取自台湾教友生活周刊 作者:娄纬芳)
一年多前,新光医院护理部陈淑娟督导出现在天主教圣安娜之家,就如同众多的义工一样,她总是利用放假期间带着女儿,默默的为院童们 食、说故事…,在服务之馀,她从胡启秦老师那得知,安娜之家常因人手不足,一直无法提升院童的就医品质。她带着这有点急迫的讯息回到医院社工部门,很快的,在秘书处林坤镇主任的安排邀请下,启秦、秀兰两位老师参加了新光医院的临时会议,与会的包括小儿科、复健科、营养科及社工部门的各主管们,会议中没有繁文缛节,也没有官僚语言,大夥共同决意要为安娜之家的孩子做点事情,一件好事就这麽成了!

卅二年前,荷兰籍的白永恩神父痛惜愈来愈多的孩子罹患小儿麻痹症,在徵询专家意见後,选择了有助於孩子们复健的礁溪温泉,并辛苦的开车往返,创办了文生复建院。然而,属於天主的人,生命际遇似乎总不在寻常轨道,使命任务也彷佛永无歇止,当时小儿复健的工作正方兴未艾,我们那今在昔在永在的天主,为了一个慈悲计画,又开始在晚间向白神父传来另一群弱小者的叹息─那个时候,白神父最常和身边伙伴讲的一句话就是:

昨天我整夜没睡,闭上眼睛,就看到一群没人要的智障孩子围在床边…
同样的话重覆的说着,神父被这些孩子魂萦梦绕了半年,终於决定答覆天主召唤。一九七二年间从荷兰请来柯德兰等叁位修女,并在教堂後面,满布泥泞蚊 的大水沟边盖了简陋的安娜之家。

白神父生活简 ,早晚一碗麦片,中午一粒水煮马铃薯,就打发过去,然而,随着愈来愈多孩子被遗弃在安娜之家的门口,他们要吃什麽?庞大的食物量要从那里来?初始,神父就坚信,既是天主的工作,「他必要使肚饿的人饱享美物」。那个年代,台湾经济刚起步,孩子们的费用都靠天主教福利会和外国教友慷慨捐助,以及神父、修女回荷兰募集善款。

白神父生性威严,不怒而威,对孩子却是嘻言笑语,百般疼爱,一枝草一点露,每个辛苦拉拔大的奶娃都是心头一块肉,他有叁不格言,孩子一不能穿旧衣服,二不能挨饿受冻,叁不能挨打受骂,就这样,日复一日,神父率领着兼备爱心、耐性的修女和伙伴们,每天面对的是永远做不完的 食、换尿布、洗澡、清扫,却卅年如一日,始终坚守这样枯燥难熬的工作。二○○二年元月,白神父跑完了人生最後的旅程,便将传承的棒子交给了兢兢业业的文雅德神父,孩子们真是幸福,白神父辛苦打造爱的家园,文神父努力巩固爱的氛围。

然而,天主的计画似乎还不止於此,二○○二年九月,安娜之家收到一封令人振奋的公函,主旨是:即日起,新光医院将定期派遣医师及复健治疗师至安娜之家提供医疗服务。而整个医疗团队的进驻,也让所有院童的就医品质正式进入专业领域,那是延续白神父起初善念,而发扬光大的全新里程碑。

仁心仁术的小儿科、肠胃科医师不只细心认真的为孩子们捡检查身体,建立完整的病历系统,还率领药剂师指导用药,并将院里过期的药品全数处理;而专业的复健医师、职能及物理老师观察孩子的肢体功能,设计一周的功课,并依孩子的手型、脚型设计护木及矫正的鞋子;优秀的营养师检视院童的健康检查表,不 建立全院的营养食谱,且对於特殊个案也会配合医师讨论,加强补充养份;而热心的社工人员则负责协调、沟通、帮助及寻找支援;更重要的是,所有专业医师及专业老师对院里的工作人员,有如师父带领徒弟般,总是不厌其烦的指导她们熟识基本的病历语言,严格遵守用药的准则,操作正确的插管,以及有能力协助孩子在物理、职能上的复健。而最特别的是,医师及老师们在专业上审慎严谨的自我要求,还有视病犹亲的自然流露,不 激励鼓舞院里的所有工作伙伴,也为她们在这个需要爱心与耐心的职务上,造就了真正的专业。

新光医院的天使们乘着雪撬,腾空而降,犹如新时代的圣诞老人,他们的袋子里面没有糖果、饼干,却装满了神奇珍贵的礼物,为孩子们而言,那是最专业的被爱、被照顾、被尊重,天使走过人间,匆匆的又将庆祝第二个圣诞佳节,在这红花缤纷,银铃四起的美丽季节里,让我们齐声祝祷,感谢这群可敬可爱的天使们─林明益医师、刘明发医师、王 人医师、谢霖芬医师、谢如兰医师、林世忠营氧师、张瑛芳营养师、陈文珊老师、蔡沛洁老师、罗彬心老师、林美贞老师,以及药剂部、护理部、医事课的所有同仁们。


收听节目


直播


随选即听


Professional audio for rebroadcasting


教宗声音


三钟经

教宗接见


上一页  上一页
首页  首页
向编辑部投书  向编辑部投书
top
top
All the contents on this site are copyrighted ©. Webmaster / Credits / Legal Conditions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