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6-
09- 2001 新闻报导 资料库
圣座活动 圣座活动 教宗访问哈萨克共和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是一个伊斯兰教徒占多数的国家,那里又生活着许多被苏联斯大林充军来的德国和东欧几个国家的人民和他们的子孙。这些遭集权流放的人和他们的子孙绝大多数是基督信徒。他们经历六、七十年无神主义的迫害,于一九九一年柏林围墙倒塌後重新获得自由。为了纪念数百万人的苦难,为了安慰他们难以抚平的创伤,为了鼓励他们振奋精神,重建精神信仰的圣殿,让不同宗教信仰和文化的一百多个大大小小的民族和睦共处,教宗才特别到这个远离繁忙世界的中亚内陆国家访问。动身前不久,又发生恐怖暴力组织袭击美国纽约和华盛顿的惨案,这使教宗哈萨克与亚美尼亚此行变得更难预测,也更难得。
在哈萨克共和国作客叁天期间,教宗都在首都阿斯塔纳进行各项最起码必要的活动。而哈萨克共和国也很大方,让教宗访问的性质扩大到整个中亚地区,使这个地区五个共和国的主教、神父和一些教友都能前来阿斯塔纳会晤教宗。可是叁天很快就过去了,教宗依依不舍地勉励哈萨克人民要彼此相亲相爱,他在机场再次强调:「天主教尊重真实而祈祷的伊斯兰教」,他在前一日会晤文艺学术界的人士时也说:「仇恨、狂热和恐怖暴力都亵渎天主的圣名,都毁坏天主真正的形象」。 本台特派员皮埃马里尼从阿斯塔纳为各位写了下面这两篇最後的报导,向哈萨克人民说再见: ******
对这个於30年代由被放逐的波兰人、德国人、立陶宛人和乌克兰人形成的只占人口2%的小小教会,教宗请他们作出英勇的信仰见证,就如许许多多英勇的神父们在过去共产政权下不惜舍弃生命为福音作证一样。 教宗这次的哈萨克访问给人留下了哪些印象呢?首先,是教宗在纪念斯大林时代11个集中营的受害者的纪念碑下祈祷时的沉痛颜容,还有就是伊斯兰教徒和青年被这位"神派遣来的人"的深深吸引、神父修女们见到教宗时的万分感动以及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对教宗的体贴。今天早上,总统还亲自搀扶教宗上飞机。而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当然是这位肩负了全世界痛苦,腰弯背驼,步履越来越缓慢的教宗本人,他在尊重其他宗教下继续为宣扬基督为人和世界的救主而努力不懈。 哈萨克报纸大篇幅报导教宗来访
最大也是唯一全国性的"哈萨克真理报"在头版报导了教宗抵步的情形并刊登了一幅很大的照片。照片上,教宗站在飞机梯子下,纳扎尔巴耶夫总统在他身旁。这篇报导的标题是:"文明是由和平与爱缔造"。此外,也报导了教宗来访的每一项活动以及总统和教宗所发表的讲话。其他的图片则刊登在其他各页。有一段专文谈了美国受袭击後这个地区局势的紧张。另一篇则报导了来自各通讯社的消息,说美国曾向圣座保证,在教宗结束访问前不发动攻击。报纸对教宗举行的弥撒作了详尽的报导。在这里,凡不是天主教友的人都不认识天主教礼仪。报纸说,从弥撒开始那一刻,教宗和群众间便有了默契,大家都专心聆听他的话,不肯漏了任何一句。报导写说:"人们都说教宗一位非常良善的人,也正因为如此,他才能和在他访问时与他相会或从电视上看到他的数百万人建立起默契。在举行弥撒的时候,可以感觉到教宗喜欢与群众相会。这样的聚会似乎能使他在极其疲倦时恢复活力。"哈萨克真理报也提到教宗希望前往布科文斯基神父在卡拉干达的坟墓致敬,但这不在访问行程中。 以阿斯塔纳原名阿克莫拉为名的本地报纸"阿克莫拉真理报"所用的标题是:"一同缔造和平携手创造爱的文明"。这篇专文对教宗的来访做了精神性和文化性的分析。文章结束时说:"我们所有的人,哈萨克的子女,已经接触到永恒的全能者和真正的圣神。" "哈萨克快报"每一页都以"神的代表在阿斯塔纳"为标题并刊登了一张教宗的照片。头版和内页都登了许多教宗举行活动时的照片。各方面的报导也很多,从保安到参加的群众无所不有。报纸特别强调了教宗在举行弥撒的祖国广场出现时,天空中的乌云立刻散去太阳露出脸来。 "阿斯塔纳晚报"几乎完全报导教宗的来访,标题是:"哈萨克,文化与文明的对话" 教宗抵达亚美尼亚首都埃里温访问
亚美尼亚首都埃里温这座有叁千年历史的古城位于小亚细亚半岛土耳其的东北边亚拉 山的山脚下。这座山高达五千四百公尺,山顶终年积雪。圣经所说的那四条河就是从这一带附近流出的,所以天主创造的人间乐园应该是在这里。创世纪第七章又记载天主降洪水消灭世界,只保留正义的人诺厄一家的人。天主要诺厄建造一只船收容家人和飞禽走兽各一对,以免淹死。这只船在洪水中漂流了四十昼夜,最後停泊在一块陆地上。考古学家曾在埃里温背後的亚拉 山顶上发现一块巨大的木头,他们相信那就是诺厄那艘船的遗骸。这块木头曾在梵蒂冈博物馆展出。 亚美尼亚是全世界历史最悠久的信仰基督的国家,它在公元叁百零一年由国王蒂里达特叁世率领全体国民从圣额我略'启蒙者'手中接受基督的福音。今年,这个在历史上遭受许多残酷迫害的国家和人民隆重庆祝他们接受福音洗礼一千七百周年。在这个不同凡向的机会上,教宗特别前往进行一次朝圣性质的牧灵访问。本台特派员马斯特罗菲尼从埃里温为各位写了下面这篇教宗抵达当地的报导: ****** "没有他们的见证,我现在就不会以精神旅行朝圣者的身份来这里敬仰亚美尼亚宗徒教会为基督信仰生活做出的卓越见证。这个见证是沿着许多个世纪做出的,在你们所经历的难以言喻的恐惧和痛苦的二十世纪更为突出。在这块极可爱的土地上宣布基督信仰为国教1700周年的时候,整个天主教会分享你们和全体亚美尼亚人的内心喜悦。" 在埃里温的国际机场,教宗受到这个国家最高当局的欢迎,包括共和国总统、卡雷金二世宗主教、圣座大使楚布尔里根主教、负责东欧地区亚美尼亚天主教徒的涅尔谢相主教和他的助理主教以及许多其他的主教和司铎。亚美尼亚天主教的宗主教贝德罗斯十九世也特意从黎巴嫩赶来。
教宗在机场讲话中,首先不仅问候了生活在祖国的亚美尼亚人,也问候了分布在全世界的数百万的亚美尼亚人,他们忠於自己的遗产和特徵,今天,以再度自豪和满足的心情注视着他们的故土。教宗向卡雷金二世宗主教强调了亚美尼亚人民的基督信仰见证。事实上,教宗前来访问,正是要参加宣布基督信仰为国教1700周年的庆典。亚美尼亚开教是圣俄我略的功劳,他在多年坐监後,於公元301年使当时的国王皈依,亚美尼亚於是成了"拥抱吾主耶稣基督的福音的恩宠和真理"的最早民族。 若望保禄二世重点提出的另一个因素,就是这个国家当前的局势和它所处的地缘政治。在这个国家独立十周年的时候,教宗认为,"所有人,尤其是公众事务的负责人士,应邀全心全意在正义和关怀中致力於公共利益,将民族的进步放在其他任何利益之前。"这也体现在迫切寻求地区和平方面,因为,"和平只能建基在不同团体间本着彼此尊重和正义的关系和强者宽宏大量的坚实基础上。"教宗在讲话结束时称赞了亚美尼亚成为欧洲理事会的一员,鼓励这个国家践行国家的民主和制度改革,因为这些改革"为确保国民的人权和公民权利受尊重是必要的。"
一个多小时後,教宗来到埃里温18公里外的埃特须米亚金的宗徒宫。这是我们所看到的教宗旅行中所经历的重大新颖事务之一。事实上,这叁天中教宗要住进卡雷金二世宗主教的住宅,这项开放和兄弟情谊的举止比形容两个教会间良好关系的话语更加有力。教宗进入的埃特须米亚金大厦包括宗徒教会主教座堂、宗主教住宅和其他建 物,所有这些都被一座宽阔的花园环抱起来。教宗在宗主教座堂内停留,这是一座有着古老传统的教堂,第四世纪在一座 教徒的庙宇上建起。教宗在歌声的伴随下走入教堂内,参加在这里举行的隆重祈祷活动:
卡雷金二世宗主教在致辞时表达了对教宗的尊敬和情感,强调了基督信徒合一的共同目标。若望保禄二世则强调了埃特须米亚金对所有亚美尼亚人来说,"是坚信同一个信仰的明证,虽然过去和现在的痛苦和流血牺牲,你们苦难的历史为你们的信德付出了代价。" 在宗主教座堂外面聚集了许多人,他们也参加了教宗在教堂左右两侧历代各届宗主教墓前的祈祷。下午,教宗在埃特须米亚金的宗徒宫与宗主教举行正式会晤。 从教宗抵达机场时的讲话和他在宗主教座堂简短的问候语这几个最初的时刻,我们可以概况几个引导性的课题:亚美尼亚人民对自己精神面貌的忠实,在过去的年代,尤其在"难以言喻的恐惧和痛苦时代的二十世纪"为基督信仰生活做的见证,庆祝宣布基督信仰为国教1700年以及今日亚美尼亚所面临的问题,由此引出民主和以民主改革为标记的发展以及促进高加索地区和平的要素。 为了对亚美尼亚今天的社会和政治情况有更好的了解,我们请宗座东方礼教会部的副 书长为大家做个简单的分析:
答:在柏林围墙倒塌和苏联解体後,亚美尼亚和它附近的格鲁吉亚的情况都十分不稳定。过去的苏联有如一个为了使所有成员都没有自主而形成的大集团,任何共和国,如果没有其他共和国提供的原料,都不能自给自足。而亚美尼亚在资源方面则更是缺乏。与阿塞拜 因纳戈尔诺-卡拉巴赫问题发生的冲突,令这个国家的财政和社会不稳定的情况更加严重,并导致几年前的国会屠杀事件。目前的情况是,全国普遍贫穷,人民看不见前途而士气低沉。我们也不要忘记多年来无神思想的宣传令人们变得精神真空,但这种宣传并没有能够将信仰完全根除。据我所知道的,亚美尼亚人希望的泉源:宗教精神是激发他们重头开始的最佳推动力。不过,这个国家仍然有大量的人民不断移民国外,令人口几乎减少了一半。开始时,他们移民西方或美国,现在,主要是移民俄罗斯。亚美尼亚的经济情况非常的不稳定,国家结构上也同样不稳定。政府当局正慢慢地巩固自己,但如果财政和社会情况一天不强起来,政治也就不能稳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