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梵蒂冈电台
发射台报讯天使铜像
|
153 小议"国内只有一个教会"
又是一封来自国内朋友的信。对我们屡次提及的"国内只有一个教会"的说法,有些意见。
近一段时期以来,常听得梵蒂冈广播电台在广播中屡屡提及一个新的说法:国内只有一个教会。这是一个不小的改变,不仅是观念上的一个改变,同时也显示了教廷明智与积极的动向。代表着一个自保禄六世以来以谴责为主的时代的结束,另一个以修和为基调的新的时代的到来。
无可否认,这种提法为阻止中国大陆天主教会的分裂将会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与其说是教廷资历史之惨痛而得之教训,勿宁说是天主圣神的上智之恩在人间,特别是针对中国天主教会的一个倾注。同时,它也打开了通往修和之路的大门,原来我们并非彼此对立,只是对政府的态度不同而已。一个教会的观念使我们很自然的想到我们"同有一个希望,只有一个天主,一个信德,一个洗礼;只有一个天主和众人之父。(弗4,4-5)"求大同存小异,弃争论促交谈。简短的一个提法,却蕴含着无比的前进的动力,给人以新的曙光。
|
然而,我劝大家应头脑冷静,避免盲目的乐观主义。不可讳言的是这一积极的提法同时也有其来自它自身的一致命缺点,即:极易掩盖大陆教会现今存在的实况。我们说这个提法是解决大陆教会问题的一个先见性、方向性方案,但不是唯一一个方案。笔者注意到,近来只要有有关地上、地下的争执、讨论,梵台都会祭起这一方案来盖帽。似乎这样便可解决所有的问题,殊不知问题并没有真正的解决,只是被盖在帽子下,不碰触问题的实质罢了。我要问的问题是这种提法对现实究竟有多大的意义?怎样避免它不致成?一个冠冕堂皇的外交辞令?记得江泽民与布希的记者招待会中,在记者的再叁的追问下,江泽民不得不回答有关宗教迫害这一问题时,不也是祭起了一段颇?壮观的外交辞令吗?这能解决什?实际问题呢?切希望梵台不要来半点虚的,为教廷更是如此。
也或许笔者杞人忧天,瞎操心、神经质了。不过,不是这样更好,以资警戒。但愿笔者不至落一个指责教廷的为名!
我记得此类的话还有一句:只有一个中国!
天主保佑!
|
来信的作者,向我们反映了国内许多弟兄姐妹们的困惑和焦虑。我们也感觉到并且尽力分担他们的苦楚。正是为了这个原因,我们毛遂自荐,开辟了《听众来信》一系列节目。我在答覆山东省五位地下教会教友联名信的第一个节目里曾说明这一点。这里不再重复。
现在要谈的题目是:小议"国内只有一个教会"。关於"国内只有一个教会"这句话,我先插入一个注脚。我们第一次说出这句话,是在引用香港天亚社的一项消息中。那时,费洛尼蒙席被调任圣座驻中东大使,在离别香港时,他接受天亚社访问,谈到中梵所以建交不成的原因。在那机会上,他说了在中国"国内只有一个教会"这句话。我们向来是不说这句话的,但是自从援引了天亚社那项消息後,接到了国内听众的强烈反应。在回复听众来信,并与听众辩驳和向他们解释之际,有不期而然第重复了"国内只有一个教会",这句我们原来不肯说出来的话。
我说我们原来不肯说出来"国内只有一个教会"这句话,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原来没有这样的思想。其实,我们很早便注意到,我们的可敬的教宗若望保禄二世,自从上任二十多年以来,曾多次向在我们国内的教会发表了讲话,他屡次提及我们国内为信仰而受到迫害弟兄姐妹们,他向他们表示嘉许和钦佩。他也顾及到软弱的弟兄姐妹们,鼓励他们勇敢,不要作出教会不能容许的事情。但是,他始终没有说我们国内有"地上"和"地下"两个教会团体。
在最近十几年来,教宗越来越迫切地呼吁我们国内教会的修和与合一;在这些年来向在中国的教会讲话中,他越来越明白地强调他讲话的对象,是我们国内所有教友和所有神长。言外之意,他不把"地上"和"地下"两个教会团体,视为两个教会。
我们特别记得他在一九九六年十二月叁日,圣方济各瞻礼,通过我们梵蒂冈电台华语节目部的广播,发表的一次讲话。在那次讲话中,他重申他历次讲话中所提出的训诲,同时特别呼吁在我们国内的教会的修和与合一。
那篇讲话发表後,我们收到几封国内的来信,其中几封令我们,读了,感到十分痛心。
本节目部的忠实听众,大概还记得老渔翁的《看得真些,爱得深些》那篇文章。在那篇文章中,老渔翁用叁种可能的方式来解释我们国内教会的修和与合一:一种是地上教会投入地下教会,另一种是地下教会投入地上教会,第叁种是地上地下教会的和平共存。他认为,第一种行不通,第二种不可行,第叁种是无可奈何,暂时可行的途径。真正的修和与合一,必须等到中梵建交後才能实现。我曾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代替一位罗马大学的教授到北京和杭州走一趟,路过上海,托我的弟妹代我探访陈天祥神父。後来,陈天祥神父写了上述的文章,也托人寄给我,要我在梵蒂冈电台发表。我便把它用了老渔翁的笔名分几次先後播送了。接着,台湾的教友生活周刊也刊登了那篇文章。我知道,陈神父直到去世,不愿意"中梵建交"。他认为教廷太老实,与中国政府对话,怕会上当、吃亏。我们国内地下教会的神长,大多和陈神父持同样的观点。因此,在他们听来,教宗对我们国内教会的修和与合一的呼吁,是难以领会和接受的。
说到这里,我们便回头来研究一下上面那封信。在那封信中,引起我注意的是"只是对政府的态度不同而已"和"求大同存小异,弃争论促交谈"那两句话。其中第一句话,我曾听见过,也曾引用过,它触及一个微妙的棘手问题,我不敢过问。关於第二句"求大同存小异,弃争论促交谈",我倒要谈谈我的意见。我觉得,这句话固然适宜於不同宗教之间的对话,对同一教会内的"修和"与"合一"而言,却不妥当。我最近才收集了教宗若望保禄二世,自从上任以来,向我们国内的教会所发表的讲话,把它们放在我们的网页里。当我浏览这些讲话,我注意到,教宗经常采用的字眼是:"爱德"、"真理"和"悔改"。他要求的"修和"与"合一",是要在不伤害爱德,不违反真理,并且通过悔改的条件之下实践的。
这是在一个教会内的"修和"与"合一",毫无你并吞我、我并吞你的凶猛气势,这样的"修和"与"合一",是不待"中梵建交"的来到,便可实现的。
我刚才说了,我们已经把教宗的讲话放在我们的网页上了。谁会读的话,便可发现,教宗虽然希望与中国政府展开对话,早日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但是他所真正热切期望的,则是我们国内教会在"修和与合一",换句话说,就是在我们国内的教会与普世教会的有形可见的完满共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