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冈广播电台梵蒂冈广播电台
梵蒂冈广播电台  

類別


  
爱德与关怀


  教会


  文化与社会


  梵蒂冈文献


  大公合一运动


  家庭


  主教会议


  青年


  正义与和平


  政治


  宗教与对话


  科学与伦理


  教宗与圣座


  灵修生活



听众来信notizie e aggiornamenti   资料库 


梵蒂冈电台
发射台报讯天使铜像

165 再回梵台的"回复"

  由於来信起头几行乱码,我辩不清是谁寄给、或写给我这封信。这封信的语气很真挚,使我十分感动。 信上说:

"当我在键盘上敲击这些文字的时候我的手是颤抖的,我知道我说这些您肯定不爱听,但我更知道我应对的起听众,对的起千千万万大陆教友们的情感,希望您不要见怪。"

我相信这句话,一些都不见怪,相反我觉得,这封信真的道出了许多听众要说的话,实在值得将它全部发表,让大家好比出口气。

  尊敬施神父您好:
听罢回音,明白几许,然仍颇多疑问。兹就155和158两封信的一些个人看法一并寄出以候回音。

  "国内只有一个教会"的问题我们的讨论到此为止。喋喋不休有害无益,你明白,我明了,听众心中更雪亮 。但有一个观点打死我我也不同意,就是您所说的"这是在一个教会内的'修和' 与'合一',毫无你并吞我、我并吞你的凶猛气势,这样的 '修和' 与 '合一',是不待'中梵建交' 的来到,便可实现的。"究竟现实不现实,可否能实现,您不必费心研究更不必在这个问题上答复我。我们之间的合一不是你欠我多少钱我还你多少钱的问题,也不是哥俩儿吵架後的修合。这是教会论的问题,是教义的问题,是关乎伯多禄权柄解释的问题,在这问题上我们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分歧。能在这个问题上达成共识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我们只在口头上却不在教会的行政上服从教宗的领导能算是与教宗共融吗?

  我听到贵台申明"听众来信"一系列节目的固有性质已经两次了。说实在的,您所说的这个固有性质很特别,换句话说很与?不同。我听过很多电台的听众来信,这些电台都是就听众的来信中所提出的问题做些可能的答复,而贵台却愿从中引出一个话题。我不知道这是否是贵台这一节目从一开始就遭到许多的反对的原因。您说:我们越来越少收到国内听众来信。这我也听过多次了,如果我告诉您原因请别伤感,我问过很多的人为什麽不给梵蒂冈电台写信,他们的答复是:没用!我清楚的记得贵台在播出"圣诞礼物"那封信之前好多人都不再收听这一节目。大陆教友都为贵台所播出的几封有关《教会意识苏醒》的文章及答复大失所望。您难道没有看出来"圣诞礼物"及後来播出的山东五位教友的联名上书都是在作者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写给贵台的吗?人们的问题得不到答复,尤其关键的问题被绕过,您想谁还会第二次拿起笔 子呢?

  在所有的听众来信中,有关"地上、地下"的讨论占了八到九成,可见听众们关心的问题所在了。但这个节目又不是论坛,论坛可以你说我说,畅所欲言,而贵台的这个节目是我听你说,听过去虽感觉有可商榷的地方,然又不能全部记住,加上上网不便,有些问题得不到解决,久而久之问题越积越多自然就产生了某些情绪。更有一些人,其实是好多人因为问题的提出或您的答复有时较微妙,断章取义者不在少数,我想这问题您要比我清楚。

  我很早就注意到了贵台这一节目如果不改变某些方向或方式的话,真的还不如不播的好。有些问题本来是一清二楚的,结果经过解释弄的一塌糊涂,更甚者造成很多人良心的不安、疑惑;我常听得教友们说:怎麽梵蒂冈电台广播说爱国会成了忠贞的了呢?

  当我在键盘上敲击这些文字的时候我的手是颤抖的,我知道我说这些您肯定不爱听,但我更知道我应对的起听众,对的起千千万万大陆教友们的情感,希望您不要见怪。

  让我继续说下去,似乎所有的信件的答复都是出自您施神父一人之手,这样,长时间就形成了贵台的一个无形的倾向,我们也必须在收听中慢慢地接受您个人观点的潜移默化。您为什麽不多请几个人或请求听众给予答复呢?

  我们能不能少谈些地上地下呢?这些问题我们非但解决不了,就连给一个清楚的定论或原则都不能,因为国内的情况太复杂了。比如您屡次回答听众有关能否进公开教会的堂的问题所给的原则或说两个条件您如果认为它适合国内各各地方或所有的光景那就错了。其实我们还有很多很多的话题,有很多很多的地方急需贵台的帮助。比如说"东方闪电"的问题,这个邪恶的帮派目前在东北、安徽、河南、四川等地已经闹翻了天,而这段时间贵台却连一封这样的信都没播过,或许这样的信根本就没有吧!在此我请求贵台呼吁大陆那些照管羊群的牧人们及有责任心的教友们写一些资料或个人的亲身感受让梵蒂冈电台播一播,毕竟大部分教友们还是很听信梵台的。

  好了,说的太多了,容我以後再慢慢说吧!就听?来信第155及158封我想说几句。
155封的作者认为"地上教会"有其存在的必要。这"必要"二字是什麽意思呢,我就手查了一下电脑 的金山词霸,它这样解释:"不可缺少;非这样不可"。"地上教会"真的是"不可缺少;非这样不可"吗?请那封信的作者自己思量思量吧!?公开教会人士,我们不能拿着眼下这样的无奈当作理所当然,理当的。教宗在《真理的光辉》通谕中说"无法接受的是,人们把自己的软弱当作真正善的标准,而至於因此觉得有推辞的理由,并不觉得需要投奔天主和他的仁慈。(104)"软弱本身不是错,人都是软弱的,易於跌倒的。但谁若以软弱当成了理所当然,而不思奋起便有错了。

  158封信是由朱神父转给梵台的,内容是因为梵台的广播给地下教友神父们造成的影响,他不理解为什麽梵台不谴责那些依法典该受谴责或绝罚的人,并希望梵蒂冈电台能给正统天主教会一支援和声援。这 我也想借这位教友的信发表一下我个人的意见。首先感谢这位教友,因为他的这封信实在代表了国内绝大绝大多数教友的心态,连我自己也在内,总有一种失落的感觉。听了梵台的广播、觉察或风闻教廷的一些动态及其对国内政策或说态度的调整与转变,使我越来越怀疑我们所走的的路线是否错了?我们还有没有必要再忠贞下去?这些问题困扰了我很长一段时间,直到与一位神父谈到这问题时他的一句话使我豁然明朗。他说:"我们到底忠贞於谁呢?"是呀,我们要忠贞於梵蒂冈电台对我们的肯定吗?!或者忠贞於教廷对我们的嘉奖吗?!绝对不是!!!我们首先要忠贞的是天主,并忠贞於基督的在世代表--罗马教宗。教宗与教廷在外交上并没有不能错的特权,他们照样能做出一些错误的判断与决策,就如存留在我们记忆当中的"礼仪之争"仍有可能再次发生在今天。但无论谁对谁错,天主绝对不会错,我们忠於天主也什麽时候不会错。天主对我们的肯定要远超过任何人对我们的肯定。今天,我们必须学会时刻准备着接受来自教廷或各方面的表面上看似难以理解和接受的举措。比如对公开教会主教的认可与接纳。如果我们没有这个心态,没有这个牺牲精神,恐怕到时我们一定要说:"即便教廷承认了我也不承认!"求天主增加我们的信德与勇气吧,使我们不但能面对政府的压力,同时也能有一颗宽广的心来容纳来自弟兄们对我们所作的一切。其实这也正是忠贞教会的痛苦所在。政府压力再大,我们都能挺过来,但我们却无法忍受来自同道、甚至是从那些我们的希望之所在的人那 的误解、与我们不同的观念、不同的心态。

  处身於不同的环境中所获得的感受有多大的不同呀!像我这 抓神父判神父就象家常便饭,教友接待神父也都提心吊胆。那些生活在太平世界中的人对我们所说所作的也就不足为奇、不足为怪了。

  提一个建议:每周是否能安排一个"一周公教新闻回顾"节目。

  愿在主内互勉

  我要回答的是上面这封信里所提出的有关我们155和158两封听众来信的意见。在这以前,我先告诉上面这封信的作者,我很感谢他给我们写了这麽长的一封信,和说了这麽真挚的话。我感谢他对我们工作的关心,我更感谢他对我们国内主内兄弟姐妹们牧灵上的需要的关心。其实我也十分关心我们国内主内兄弟姐妹们牧灵上的需要。来信的作者错了,如果他以为我同他的思想或意见不同。我们的不同不在思想或意见,而是在我们所处的环境,因而我们的感觉也便有了差别。他的信末的祝词说的很好,"愿在主内互勉"。我希望我们能合作,带给我们主内的兄弟姐妹们真正的好处。

现在我们来谈谈155听众来信。这封信要与164听众来信一同读。这两封信的作者是同一位青年新教友。他是在公开教会里领洗进教的,听见过地下教会,与地下教会的神长和教友没有接触,也不知他们在那里。在155信中他以为公开教会团体有存在的必要,又说这个教会团体的缺点是出於无可奈何。这是他的感觉,是他对於这教会团体的一种知恩心。他读了我的回答後,在164听众来信里,他便开始为同一公开教会团体担心,最後他说他觉得迷惑。在这两封信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青年新教友在信仰生活上的摸索和进展。我们可以帮助他,开导他,无须同他辩论。至於上面那封信的作者所提出的对"必要"和把"无奈当作理所当然,理当"的批评,我承认,是有理由的。

由朱神父转给梵台的158封信触及一个微妙而难以处理的问题。教宗十分赞许我们国内许多殉道和忠贞的基督信徒。他也屡次说明了什麽是违背基督信仰和教会法典的行为。但是圣座对具体和个别的这样行为的谴责是很谨慎的。在这样的事情上,我们向上司请示,不会得到答覆。当然我们可以自己作主。但是值得吗?圣座的缄默难道没有缘故吗?国内的那位神长说的对,忠贞是为天主。天主是忠信的。谁对他忠诚,不会吃亏。要有信德,信赖天主,也信任圣座!

 


收听节目


直播


随选即听


Professional audio for rebroadcasting


教宗声音


三钟经

教宗接见


上一页  上一页
首页  首页
向编辑部投书  向编辑部投书
top
top
All the contents on this site are copyrighted ©. Webmaster / Credits / Legal Conditions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