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冈广播电台梵蒂冈广播电台
梵蒂冈广播电台  

類別


  
爱德与关怀


  教会


  文化与社会


  梵蒂冈文献


  大公合一运动


  家庭


  主教会议


  青年


  正义与和平


  政治


  宗教与对话


  科学与伦理


  教宗与圣座


  灵修生活



听众来信notizie e aggiornamenti   资料库 


梵蒂冈电台
发射台报讯天使铜像

164 那个时代大陆已经不是今天的大陆
  

  尊敬的施神父,

  很高兴能看到您对我的观点的回复。我想施神父您与朱神父一样与上海都有很深的渊源吧,其实我也是在上海的,与您在感觉上应该有更多的亲切之感--虽然我们从来没有见过面。

  您应该还记得我是新教友,其实我会加入天主的教会,上海教区龚品梅枢机对我的抉择有一些影响,基督在他生命中的所展现的力量,对我实在是一种震撼。当然他只是那个时代的代表之一,所以我在上次的E-MAIL中也说"我钦佩他们"。这次您提到了《乐在苦中》这本书,由於前段时间准备考试等事,贵台的节目错过了很多。但是在前几期的台湾《教友生活周刊》上看到过相关的文章。的确在如背负基督的十字架这样的实践中我这个刚起步的"婴儿"可以在她们身上学到许多。可是我的感觉总觉得那个时代大陆已经不是今天的大陆。

  谈到"无奈"最近WYD的举行,与教宗的守夜礼、弥撒,与全球年青兄弟的信仰交流,我们只能一次又一次的错过(虽然这次的守夜礼、弥撒我通过贵台其他语言的现场播出在电脑边参加了--如果可能请转达我对他们的感谢)。

  同样的,我知道"爱国会"的不妥(其实大陆佛教等宗教提倡什麽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也是十分可笑的),可是我或者与我同样情况,又渴望基督的真光的人们,不太可能去找所谓的"地下教会"(事实上我门不知道哪里能找到所谓的"地下教会"),所以"爱国会"控制下的教堂成为我们的选择。(我一定会做到您在给我的回复中提出的2个要求的)

  过去一系列的回复总给我一个感觉似乎所谓"地上教会"的问题很严重,但是在台湾的《教友生活周刊》上刊载的天亚社消息中称金鲁贤为主教。又,您提到过有"八条规则",包括大陆认可的神职人员到国外,外籍神职人员到大陆不能共祭,但是我看到过金鲁贤在法国共祭的照片,今年圣母进教之佑节在佘山圣母大殿看到外国神父共祭,我不知道为何会有如此情况?这样看来有不是那麽严重。现在我也很迷惑。

  前几个月读到过美国Crisis杂志(2月份?)有"两位主教的故事",是范忠良和金鲁贤的比较,作者认为是对现实、死亡的屈服导致他们的不同(大致意思),是否所谓"地下教会"的兄弟也是如此看待所谓"地上教会"?

  以上所言如有不当请见谅。
  最後谢谢您与电台其他兄弟姐妹每天为我们的付出!
  祝平安

  不久前,在加拿大多伦多举行了第十七届世界青年节。教宗曾若望保禄二世亲自出席,主持部分庆典。在中国大陆有一位青年,曾通过本台的现场播出参与这盛况。他是新教友,曾写信给我们,上面的信也是他寄来的。

  两年前,正好是二千大禧年,在罗马也举行了一次世界青年节。那次有许多从台湾、香港和澳门的天主教青年来参加。同年,在罗马又举行了封中华殉道真福为圣人庆典,有一伙华裔天主教徒从美国和加拿大有赶来参与。他们多数是五十年前着明的"上海公青"。

  那位写信给我们的大陆青年告诉我们,他十分钦佩昔日的"上海公青",特别是他们的导师龚品梅枢机,但是他说:"我的感觉总觉得那个时代大陆已经不是今天的大陆。"

  他是新教友。他所认识的是今日国内公开教会团体。从他写给我们的两封信看来,他对这个教会团体所抱的态度是这样的。他起初支持这教会团体,认为它"有其存在的必要";接着为它担忧,觉得它的"问题很严重"; 最後他说:"现在我也很迷惑"。

  现在,许多人对我们国内教会感到"迷惑"。所以,我想在这次的《听众来信》里,不妨从那位大陆青年新教友所说的:"那个时代大陆已经不是今天的大陆"那句话说起,谈谈"迷惑"这问题。

  "那个时代大陆"指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中国。我们梵蒂冈电台华语节目部正在连续播送胡美玉女士的《乐在苦中》一书。胡美玉女士是五十年前着明的"上海公青"之一。《乐在苦中》记录她个人的遭遇,同时反映了当时的上海社会和教会,给我们展示了中国天主教会历史上光荣的一页。

  但是,那页光荣的历史也给我们的教会留下了阴影。原来那时上海教徒并非个个都是胡美玉,在龚品梅主教明智坚定的领导下,不惜牺牲,为信仰做出见证。他们中有的委曲求全,与世俗政权妥协,後来竟不顾教廷警告,自选自祝圣主教,成立了所谓"爱国教会"。教宗比约十二世曾宣布这样自选自祝圣的主教为不合法,并处以自科绝罚。同时,那忠於教廷和龚品梅主教的上海教友,便形成为所谓"寂静无声的教会"。

  "那个时代大陆"已经逝去,不再是"今天的大陆"了。当今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很早便注意到这历史的变迁。1982年,他在宗座额我略大学举行的纪念利马窦来华四百周年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发表讲话,就表示了他有重新考虑梵蒂冈和中国政府关系的心思。他说:

  利氏成功地 起一座沟通教会与中国文化的桥梁,尽管困难和误解曾在过去出现,甚至现在仍然发生,但这座桥梁仍然安全稳固。本人坚信教会正以大无畏的精神,朝着这条途径走向未来。

  我们有信心能消除障阻,并能找到适当的方法及妥善结构去恢复交谈,也使交谈时常保持。这样,所有中国信友,无论在国家内或教会内,都能安心。我们相信这将使整个备受教会尊崇及敬爱的中国得益。

  1996年,圣方济各、沙勿略瞻礼日,他通过我们梵蒂冈电台华语节目部的广播,和生活在中国大陆上的主教,神父,修士,修女,平信徒们,亲切攀谈。他特别告诉主教们,他们的任务是促进国内教会的"修和"和"共融"。他说:

  亲爱的主教兄弟们,你们勇敢地尽心领导在中国的天主教信友团体;你们的当今使命,特别是在表现并推进所有信友们的完满修和。你们要做共融的人∶体现在祈祷和生活中与天主完全共融的人,与普世教会、与全体主教团及其元首、彰明较着地共融的人。你们要怀着热爱教会合一的心情,谦虚而慈爱地致力于包括所有神长和平信徒在内的修和。只要你们知道去与别人建立基于真理与爱德的对话关系__不管他们由于重大而持久的难处、在某些方面、与天主教的全部真理有了多少距离__这样的修和是做得到的。你们要把耶稣的祈祷认作你们的祈祷∶"父啊!愿他们在我们内合而为一,为叫世界相信是你派遣了我"(若17,21)。

  教宗盼望的中梵关系的正常化和国内教会的合一没有成功,但是他在这两方面作出的努力却在教会内产生了一些"副作用"。

  在他的来信中,那位大陆青年新教友曾提及引起他的迷惑的几件事情。他说:


  台湾的《教友生活周刊》上刊载的天亚社消息中称金鲁贤为主教。又,您提到过有"八条规则",包括大陆认可的神职人员到国外,外籍神职人员到大陆不能共祭,但是我看到过金鲁贤在法国共祭的照片,今年圣母进教之佑节在佘山圣母大殿看到外国神父共祭,我不知道为何会有如此情况?

  这些事情便是我所说的"副作用"。许多人认为,在目前盼望中梵关系的正常化和国内教会的合一,是痴心妄想,只会在教友们的心中造成迷惑。这是太悲观的言论。我以为,我们宁可忘记过去,瞻望将来,依赖天主的仁慈,信托他的上智计划。谁说,我们今日的迷惑,不能是明日黎明前的黑暗!

 


收听节目


直播


随选即听


Professional audio for rebroadcasting


教宗声音


三钟经

教宗接见


上一页  上一页
首页  首页
向编辑部投书  向编辑部投书
top
top
All the contents on this site are copyrighted ©. Webmaster / Credits / Legal Conditions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