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岡廣播電台梵蒂岡廣播電台
梵蒂岡廣播電台  

類別


 
 愛德與關懷


  教會


  文化與社會


  梵蒂岡文獻


  大公合一運動


  家庭


  主教會議


  青年


  正義與和平


  政治


  宗教與對話


  科學與倫理


  教宗與聖座


  靈修生活



卷三 基督信徒的生活
27d. 天主十誡的第五誡之四

維護和平,這是《天主教教理》講解天主十誡第五誡不可殺人的最後一個講題。其他兩個講題是尊重人的生命和尊重人的尊嚴。我們已在以前三次《基督信徒的生活》節目里播送了。《天主教教理》 從「和平」和「避免戰爭」兩個方面發揮維護和平這話題和平。

和平

和平是什麼?和平不是憤怒,不是憎恨。

2302 不可殺人,提起了這句話,耶穌就勸人愛好和平,并且指責憤怒和憎恨的不道德。

憤怒是要想報復的意愿。聖多瑪斯說︰「要想對應受罰的人所行的壞事做出報復,那是不對的,但是要他做補贖,為的改正他的毛病,幫助他修德行,這是值得稱贊的」。如果憤怒到了殺人或傷害人的地步﹔這是嚴重地違反愛德,是犯大罪。耶穌說︰「凡向自己弟兄發怒的,就要受裁罰」。

憎恨相反愛德。

2303 故意的憎恨,相反愛德。恨人恨到存心愿意別人遭受嚴重的災害,是犯重罪。耶穌說︰「我卻對你們說︰你們當愛你們的仇人,當為迫害你們的人祈禱,好使你們成為你們在天之父的子女」。

和平是「秩序的平定」,是「正義的果實」,是 「愛德的成果」。

2304 要尊重和發展人的生活,必須有和平。和平,并不是單純沒有戰爭的意思,也不能被看作只是敵對勢力之間的暫時平衡。如果各人的財產沒有保障,人與人之間的來往不能自由,個人和民族不受到尊重,沒有恆久的友誼﹔那麼這個世界是得不著和平的。聖奧斯定說和平是「秩序的平定」。依撒意亞先知稱和平為「正義的果實」,梵二大公會議 稱它為「愛德的成果」。

真正的和平來自耶穌基督。

2305 世上的和平是基督的和平的投影和成果,基督是默西亞時代的和平君王。他用他在十字架上所流的血「誅滅了仇恨」,使人與天主修和,使他的教會成為與天主親密結合,以及全人類彼此團結的記號和工具。他是我們的平安。他宣講「締造和平的人是有福的」。

維護人權而不訴諸暴力,更符合福音的精神。

2306 有的人不肯采取暴力和流血的行動,寧愿用連最弱小的人也做得到的方法來維護人權,只要他們的行為不妨礙別人和社會的權益,他們這樣做,倒是符合福音所宣講的愛德的。他們表示暴力只會造成毀壞和死亡,訴諸暴力是冒物質和精神上的嚴重危險。

避免戰爭

如果說和平是善,那麼戰爭便是惡。但是有時候戰爭不但是不可避免,而且也是必須從事的。《天主教教理》在強調避免戰爭的必要的同時,也重申教會有關「正當戰爭」的傳統訓導。

教會勸勉所有的人避免戰爭。

2307 天主十誡第五誡禁止故意摧毀人的生命。由於戰爭帶給人災害和不公正,教會不斷勸勉所有的人努力為脫免戰爭的古老奴役而祈求天主。

國家在用盡了一切和平調解的方法之後,有合法的自衛權利。

2308 所有的國民和所有的政府都應該努力避免戰爭。梵二大公會議宣布說︰「幾時有戰爭的危機存在,而又沒有擁有適當權力的合法的國際組織,則不得否認國家在用盡了一切和平調解的方法之後,有合法的自衛權利」。

「正當戰爭」的嚴格條件︰

2309 應該考慮周到允許以武力作為合法防衛的嚴格條件。由於事情的嚴重,這樣的決定應受倫理法則的嚴厲約束。應該同時顧到以下的條件。

-侵略者給一個或幾個國家所造成的損害,是持久的、嚴重的、并且確實的。
-解決這個問題的所有其他辦法看來都已不合實際或不生效果了。
-有成功的把握。
-武力的使用不致造成比要消除災害更嚴重的災害,這項條件在武器的毀壞力極強的今日,格外要受到重視。

以上是有關「正當戰爭」的教會訓導中慣常例舉的幾點原則。至於這樣的條件在事實上是否滿足,這是要憑對公共福利負有責任者的明智判斷了。

2310 在這樣情況中,政府有權利也有義務要求國民盡好他們保衛國家的責任。

梵二大公會議宣布說︰「為祖國服兵役者,應知自身乃為民族安全及自由而服務﹔他們如能善盡厥職,必能有益於公共福利和維持和平」。

梵二大公會議也曾提到為了道德和宗教上的原因而拒絕兵役者。梵二大公會議尊重這樣的人的良心,要求政府為他們訂立公道的規定,使他們能一面不使用武器,一面卻以別種方式為國家和同胞服務。《天主教教理》重申大公會議的訓導說︰

2311 有些人由於良心的緣故拒絕使用武器,政府要公正地對待他們,而他們也有義務以別種服務方式對社會提出貢獻。

此外,《天主教教理》也談到戰時道德。它首先聲明倫理法則普遍有效,在戰時也不例外。

2312 教會和人的理性都告訴我們倫理法則是普遍的,在戰爭時也仍有效。因此,大公會議警告說︰「如不幸而爆發戰爭,作戰雙方并不因此而可以為所欲為」。

接著便涉及對待非戰鬥人員、傷兵和戰俘的問題,最後更譴責絕滅種族的屠殺行為。

2313 應該尊重非戰鬥人員、傷兵和戰俘,應該以人道對待他們。明顯地違反國際法及其普遍原則的行為是罪行。盲目服從,并不足以推脫服從命令而執行的行為的罪名,因此,絕滅一個民族、 一個國家、一個少數民族,是大罪,應該予以譴責。對絕滅種族的大屠殺的命令,在倫理上有提出反抗并拒絕執行的義務。

戰爭本來應該避免。現代戰爭破壞力強大,尤其應該避免。梵二大公會議曾為此提出警告。《天主教教理》重申大公會議的教導,說︰

2314 任何戰爭行為,毫不辨別地毀滅整個城市,廣闊地區及其居民,是反對天主和反對人類的罪行,應該堅絕地、毫不猶豫地加以譴責。現代戰爭的危險所以嚴重,就是在於它給擁有科學武器,特別是核子、生物和化學武器的人們帶來進行這樣罪行的機會。

軍備競賽和武器的制造與販賣是今日國際社會中的兩大醜事。《天主教教理》很注意這兩點,它這樣闡述說︰

2315 積聚武器在許多人看來,似乎是勸阻敵人發動戰爭的一種怪異方法。他們認為這是保証國際和平最有效的辦法。從倫理方面看來,對這樣的勸止戰爭的辦法,我們應有幾點保留。軍備競賽并不保証和平,它不但不除去戰爭的原因,反而使它變得更加嚴重。把龐大的財富花費在制造日新月異的武器上,那里還有錢來救濟貧窮的民族呢﹔這樣便阻礙了許多民族的進步,不顧一切的武裝只增多沖突的原因,并擴大其蔓延的危險。

2316 武器的制造和販賣觸犯國家和國際社會的公共福利。因此政府有權利和義務去加以管制。為追求私人或集體的短時期的利益而在國際間煽動暴力和武裝沖突,并危害國際法律秩序,這樣的行為在倫理上是無法辯護的。

武器的累積和泛濫固然是制造戰爭的原因,但是戰爭的根本起源是在於人的心中,是人的罪。罪一日存在,戰爭也便不能根本消弭。為此,《天主教教理》援引梵二大公會議《論教會在現代世界牧職憲章》上的話,來結束它的維護和平的講話,說︰

2317 不正義,經濟或社會上的過分不平衡,嫉妒,不信任和傲慢,這樣的現象對人和對國家都是有害的,它們不斷地威脅和平并引起戰爭。凡能消除這樣的不安現象的,都有益於締造和平及避免戰爭。

梵二大公會議說︰「因為人都是罪人,直到基督再度來臨,常有戰爭的危險﹔但是人類可以彼此親愛團結,這樣他們將克服罪惡、克服暴力,終於有一日會實現依撒意亞先知的這幾句預言︰他們將把自己的刀劍鑄成鋤頭,將自己的矛戟煉作鐮刀﹔各民族將不再兵刃相見,亦不再練習戰爭」。

內容要點

2327 所有的戰爭引來災禍和不義,我們應該用一切合理的方法,避免戰爭。教會祈禱︰「主啊,從飢餓、瘟疫和戰爭中 拯救我們!」

2328 教會和人的理性都宣布倫理法則的始終有效,在戰時也不例外。一切違反國際法及其普遍原則的故意行為,都是罪行。

2329 軍備競賽是人類的最大創傷,并給予貧困者以忍無可忍的打擊。

2330 締造和平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被稱為天主的子女。



收聽節目


直播


隨選即聽


Professional audio for rebroadcasting


教宗聲音


三鐘經

教宗接見


上一頁  上一頁
首頁  首頁
向編輯部投書  向編輯部投書
top
top
All the contents on this site are copyrighted . Webmaster / Credits / Legal Conditions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