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岡廣播電台梵蒂岡廣播電台
梵蒂岡廣播電台  

類別


 
 愛德與關懷


  教會


  文化與社會


  梵蒂岡文獻


  大公合一運動


  家庭


  主教會議


  青年


  正義與和平


  政治


  宗教與對話


  科學與倫理


  教宗與聖座


  靈修生活



卷三 基督信徒的生活
29a. 天主十誡的第七誡之一

2401 第七誡"不可偷盜"禁止人不公道地佔有別人的東西以及用任何方法損害別人的財物。這條誡命命令人在處理物資原料和人的工作成果上實踐正義與愛德。它更要求人為了公共福利尊重財富的普遍應用和私有權。基督信徒的生活理想是在盡力善用世上的財富來增進對天主和對兄弟姊妹的愛。

《天主教教理》講解天主十誡第七誡,分別六個講題,標題 為︰1.「財富普遍的應用和私有權」,2.「對人及財富的尊重」,3.「教會的社會訓導」,4.「經濟活動與社會正義」,5.「正義與國際的團結」,6.「對窮人的愛」。 今天我們介紹其中第一和第二兩講。

第一講闡述財富普遍的應用和私有權。《天主教教理》肯定財富的私有權,但同時強調財富普遍的應用是一條更基本的原則。

第二講闡述對人及財富的尊重。《天主教教理》提出兩個小標題。一個是「尊重別人的財富」﹔另一個是「尊重受造界的完整性」。在第一個小標題之下,它先解釋「禁止偷盜」這句話中「偷盜」一詞的正確意義。在第二個小標題下,它扼要說明教會對今日人們經常討論的環境保養問題所發表的意見。

財富普遍的應用和私有權

世上財富原來是為全人類共同享用的。

2402 在起初天主把大地及其資源委托給人類經營,讓人類藉著工作去料理它,去克服它,去利用它的出產。天主所創造的大自然的富源,原來是為全人類共同享用的。但是土地是要被分割了才能讓人用來保障各自不穩定而且受著暴力威脅的生活。其實,只要目的是在保障個人的自由和人性尊嚴,以及滿足其本人及其有責照顧的人生活上的基本需要,財富的私有是合乎情理的。不過這樣的私有權應該允許源於人的本性的人與人之間的「團結互助」的發生和出現。

教會一向強調財富的私有權或私產權,以為這是對人的自由和人性尊嚴的必要保障。《天主教教理》依舊保持這樣立場,但是它明確地肯定財富普遍的應用是一條更基本的原則。

2403 私產權藉著個人的工作而獲得的也好,從別處以繼承或贈予的方式而接受的也好,都不排除天主原來把土地賜給全人類共同享用的事實。財富屬於人類的普遍應用應該是基本的原則,雖然,在事實上, 為了推進人類的公共福利,私產權的享有和施行,是有受到尊重的必要的。

因此,《天主教教理》把人比作天主的在世財富的經理人。

2404 「當人使用其合法擁有的財富時,不應將財富單看成自己專有的,而應視作公有的,意即這些財富應能惠及他人。」財富的私有使私有財富的人成為天主上智安排世事的經理人,他要使資本生息,并且把利益讓別人共同享用,特別讓他的親戚們享用。

人要怎樣經理天主委托給他的財富呢?《天主教教理》指出兩種情況,一種是關於擁有生產資料的人,另一種是關于佔有應用資料或消費品的人。《天主教教理》并不反對個人擁有生產資料,它卻要求生產資料的利潤有益於大多數的人。對於占有應用資料的人,《天主教教理》勸勉他們生活節儉,讓更多的人分享他們的財富。它這樣說︰

2405 擁有生產資料的人們,不論他們所擁有的是像土地和建築物那樣物質的財富,或者是像才能和技術那樣非物質的財富,都必須要對他們所擁有的生產資料負責,要使它們所生產的盈利有益於大多數的人。佔有應用資料或消費品的人,則應該節省他們的消費,將更好部分的應用資料留給客人,病人或窮人們分享。

正如梵二大公會議所教導的,《天主教教理》承認政府有權并且有義務節制私產權的合法施行,它這樣說︰

2406 政府為了公共福利的需要,有權柄也有責任節制私產權的合法的實行。

對人及其財富的尊重

對人及其財富的尊重,意味著節德、義德和福音上所教訓的全人類的團結互助。

2407 在經濟上,要尊重人的尊嚴必須踐行節德來節制對現世財物的貪戀,踐行義德來尊重別人的權益并給予別人其所應得的事物﹔ 又必須依照倫理和福音教訓踐行團結互助的德行。聖保祿宗徒說得好︰基督「 本是富有的,為了我們卻成了貧困的,好使你們因著他的貧困而成為富有的。

接著《天主教教理》提出兩個小標題。一個是「尊重別人的財富」﹔另一個是「尊重受造界的完整性」。

尊重別人的財富

先解釋「禁止偷盜」這句話中「偷盜」一詞的正確意義。什麼不算是偷盜?

2408 第七誡禁止偷盜。所謂倫盜是指沒有物主的同意而佔有他的財物。不過這句解釋是有討論的餘地的。第一,如果物主的同意是可以預料到的,那麼在沒有得到物主明白的同意之前,取用他的財物,不算偷盜。第二,在有急需的情形下,有些人除非取用別人的財物,無法滿足他們目前生活上的基本需要。在這樣情況下,按情理和依據財富普遍的應用原則,物主沒有拒絕他們取用的理由,所以他們的取用也不算偷盜。

什麼真的是偷盜?

2409 任何不公道地佔有別人的財物,即使并不違反民法的規定,也是犯第七誡。因此,借了別人的東西不歸還,拾得別人遺失的物品不交出去,在商業上使用欺騙手段,給予人的工資不公道,利用別人的無知或急需而哄抬物價,都犯第七誡。此外,人為地造成物價的漲落,做損人利己的投機生意,賄賂有權的人,影響他依法應作的決定,私自佔有或應用公司的財物,偷工減料,逃漏稅,偽造支票或發票,過度花費和濫用,都是不道德的行為。故意損害私人或公家的財物也違反道德,必須賠償損失。

履行許諾和遵守契約,也是第七誡命令的內容。

2410 許諾應該履行,在倫理上是正當的契約,應該嚴格地遵守。在人類的社會和經濟生活中有一大部分是系於個人或法人之間, 諸如買或賣的商業契約,租賃或勞工契約那樣的契約的有效而成立的。所有的契約都應該誠心誠意地訂立和踐行。

契約屬於交易正義。《天主教教理》依據教會的傳統訓導分別提出交易、法定和分配正義,它把交易正義視作各種正義的根基。它這樣依次闡述說︰

2411 契約屬於交易正義。交易正義規範人與人之間在 完全尊重彼此的權益之下而進行的交易。交易正義有嚴格遵守的強制力。它要求財產權利的保護,債務的清償以及自由地接受的責任的履行。沒有交易 正義,任何其他方式的正義都不可能。與交易正義相對的,有法定正義和分配正義。法定正義是關於公民對社團所負的責任﹔分配正義規範社團對公民依他們各自的貢獻和需要相稱地應負的責任。

根據交易正義,要賠償所行的不義行為,必須把偷竊來的財物歸還給財物的主人。

2412 根據交易正義,要賠償所行的不義行為,必須把偷竊來的財物歸還給財物的主人。耶穌贊許匝凱,因為他說了「我如果欺騙過誰,我就以四倍賠償。」凡人以直接或間接方法侵佔了別人的財物,應該歸還。 如果原物已經失去,則以性質或價值相等的財物補償,同時也應該補償財物所有人從被竊的財物中合法應得的利息。凡主使、協助、或收存贓物,總之,凡以某種方式有意地與偷竊并從中得到利益的人,也同樣應該依照各自的責任和所得的好處作出賠償。

賭博犯不犯第七誡?

2413 賭博本身并不違反義。 但是賭博而使其本人或造成別人失去維持生活必需的能力,則成為倫理上不能許可的事。嗜好賭博容易養成不能改去的壞習慣。在賭博中作弊,除非其結果對別人無足輕重,否則是嚴重的罪過。

如果對於賭博《天主教教理》的態度是寬宏的,它對任何方式的剝削和利用的批評卻是十分嚴厲。

2414 不論是基於自私或意識形態,商業或極權政治的理由,凡導致奴役人、篾視人的尊嚴,把人當作貨物似的作買賣或交易的行為,都是天主十誡第七誡所禁止的。用暴力逼使人成為別人使用的物件或為別人賺錢的工具,是一種違反人的尊嚴及其基本權利的罪行。聖保祿宗徒曾勸一是基督信徒的奴隸主人對待他的一個也是基督信徒的奴隸說︰「不要再把他當作奴隸,要把他當作兄弟,要當作在主內的一個人」看待。

尊重受造界的完整性

天主十誡第七誡也要求人謹慎地尊重受造界的完整性。

2415 第七誡要求人尊重受造界的完整。動物、植物和無生物是為過去、現在和將來的人類的共同福祉的。人對自然界中動物植物和礦物的使用是與他對倫理上的要求的尊重分不開的。天主授給人對無生物及其他生物的管轄權不是絕對的,它必須顧及到包括後代人類在內的所有人的生活品質。它要求人謹慎地尊重受造界的完整性。

動物也在天主的照顧中。

2416 動物是天主創造的。天主又不斷地照顧它們。它們的生存便是對天主的贊美和光榮。人也應該好好地對待動物,像亞西西的聖方濟各,或聖斐理伯.內理一樣地細心愛護它們。

人有權處理動物。

2417 天主把動物托給了以自己肖像而受造的人來管理。因此以動物作為食物或制造用品是合法的。馴養它們,好使它們在人的勞動和休閑上幫助人,也是合法的。如果在合理的限度內,在動物身上作醫學及科學的實驗,也是道德上可以接受的行為,因為這些實驗有助於照顧和挽救人的生命。

豢養生畜是現代有些人的業餘愛好。對這一點《天主教教理》也有它的意見。

2418 虐待動物或糊亂地處置它們的生命不合人的尊嚴。把應該優先用來救濟人們的困境的金錢奢侈地浪費在動物身上也是要不得的。人們固然可以愛護動物,但不應該將專屬於人的感情轉移到動物身上。

內容要點

2450 「不可偷盜」(申五19)。「偷竊的、貪婪的、勒索人的,都不能承繼天國」。(格前六10)

2451 第七誡指定在處理世界的富裕和人類工作的成果上,要實踐正義和愛德。

2452 受造界的財富是為全人類用的。私有權不能廢止財產的普遍用途。

2453 第七誡禁止偷。偷盜就是擅取他人財物,違反物主的合理意愿。所有不義地取用他人財物的方式都是違反第七誡。犯了不義之罪就要賠補。交換的正義要求人歸還偷來的東西。

2454 道德律禁止一切人口販賣的行為,不論是為貿易或極權主義的目的,總之將人變成商品以作買賣、交換導致人變成奴隸的都不可以。

2456 造物主賜人治理大地的權力可以運用動物、植物和礦物的資源,但總不可以脫離對道德責任的尊重,包括對下一代的本份。

2457 動物雖然是受管於人,但人亦須善待它們。人為迎合自己合理的需要,可以處理它們。



收聽節目


直播


隨選即聽


Professional audio for rebroadcasting


教宗聲音


三鐘經

教宗接見


上一頁  上一頁
首頁  首頁
向編輯部投書  向編輯部投書
top
top
All the contents on this site are copyrighted . Webmaster / Credits / Legal Conditions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