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岡廣播電台梵蒂岡廣播電台
梵蒂岡廣播電台  

類別


 
 愛德與關懷


  教會


  文化與社會


  梵蒂岡文獻


  大公合一運動


  家庭


  主教會議


  青年


  正義與和平


  政治


  宗教與對話


  科學與倫理


  教宗與聖座


  靈修生活



乙年 主日讀經 【資料庫】

「主日彌撒讀經」封面
作者:阿爾貝.范諾怡
耶穌會樞機主教

 

復活期第三主日
(宗3:13-15,17-19;若一2:1-5a;路24:35-48)

本主日的禮儀繼續同我們談耶穌的復活,尤其談了復活的耶穌顯現給聚集在晚餐廳裡的門徒們。第一篇讀經取了伯多祿在治好胎生瘸子後的部分講道詞,在這篇講道詞中他宣告了耶穌的復活。本主日禮儀讀經的共同主題則是罪過的赦免,藉著耶穌的苦難我們得到了這個赦免,這個赦免是復活者恩賜給我們的。

福音則再次把我們帶入晚餐廳,那是耶穌顯現給11位門徒的地方,他首先問候他們:“願你們平安!”正如若望福音中(20:19,21,26)所說的,復活的基督帶給我們平安,正是因為他將罪過的赦免,與天主修和的恩賜給了我們。他帶給我們的是內心的平安,也是人們彼此間的平安。

聖路加敘述這個段落的時候非常執著復活的現實。這個現實不單純是耶穌的靈魂的復活,也實實在在地顯示了他身體的復活。

耶穌發覺門徒們看到他時的恐懼不安和疑慮,正是因為他們對復活沒有絲毫概念:以為復活是不可思議的。耶穌於是向他們說:“你們看看我的手,我的腳,分明是我自己!”耶穌把他的傷痕給他們看,這些傷痕是辨別他身份的標記。他沒有說:“你們看看我的面容吧!”而說:“你們看看我的手,我的腳,分明是我自己!你們摸摸我,應該知道”

門徒們想是見了鬼神,但復活的耶穌不是鬼神:他是有血有肉有靈魂的人。他向門徒們說:“你們摸摸我,應該知道:鬼神是沒有肉驅和骨頭的,如同你們看我,卻是有的。”耶穌說完這話似乎認為還不夠,於是問他們:“你們這裡有什麼吃的沒有?”門徒們便給了他一片烤魚,耶穌就接過來,當他們面前吃了。

耶穌對他復活的真實性的執著為我們啟示了聖經對肉身的觀點。這個觀點與希臘人的肉身觀截然不同。希臘人有靈魂不死不滅的思想,這在哲學思想中無疑是一大進步。但他們卻認為肉身是靈魂的阻礙。一些希臘人甚至認為肉身好似靈魂的墳墓或牢獄。肉身為靈魂是個負擔,因此,靈魂該當從肉身內解放出來,只有這樣,才能使它的尊嚴達到圓滿的境界。

聖經的觀點卻不同。聖經上說,肉身是天主創造的,人的肉身和靈魂若不結合在一起,他就不是個完全的人。再說耶穌戰勝死亡的勝利,並非在於他不死的靈魂同天主結合在一起,而是說他的肉身再次同他的靈魂結合為一,這種存在的狀況自然同我們在塵世的生命大為不同。

聖經的肉身觀告訴我們,我們對自己的肉身該報十分積極的態度。肉身縱然為我們可能是犯罪的機會,但是,罪惡其實不是由肉身而來的,而是出於我們心理和道德上的薄弱。肉體本身是天主讓人圓滿度他的生命的一個極美的工具。我們理應對它極為尊重,因為肉身是天主所造。我們該適度地愛護自己的肉身,實實在在地承認,人若不把肉身和靈魂結合一起,他便不堪稱為人。

耶穌讓門徒們看了他的肉身真的復活了之後,便建立他們的信德,提到他去世以前說過的話和舊約中記載的天主的話,說:“我以前還同你們在一起的時候,就對你們說過這些話。”耶穌那時說的是預言:“諸凡梅瑟法律、先知並聖詠上指著我所記載的話,都必須應驗。”

耶穌在此提出舊約中的三個部分:法律、先知和其他作者。我們只有領會聖經的訓導和他的宣講,才能認出復活的耶穌。耶穌多次預言了他的苦難、死亡和復活,藉著他的話,我們才能認出他就是復活者。

耶穌的話符合舊約的宣講。事實上,這位復活者向門徒們說:“經上曾這樣記載:默西亞必須受苦,第三天要從死者中復活;並且必須從耶路撒冷開始,因他的名向萬邦宣講悔改,以得罪之赦。你們就是這些事的見證人。”耶穌的苦難和復活在舊約中已經預言,並且也預言了從苦難和複活結出的豐碩果實。耶穌的奧跡是修和的奧跡,為萬邦謀得悔改和罪的赦免。

耶穌在世的使命僅為以色列家迷失了的羊(見瑪10:6)。但他受苦和復活後,門徒們的使命則擴展到全世界。復活者說:“向萬邦宣講悔改,以得罪之赦。”悔改和赦免是經由相信復活的基督而得到。

在第一篇讀經中,伯多祿向猶太人百姓講道,是這個百姓曾要求判耶穌釘十字架死刑。伯多祿宗徒用強烈堅定的話語向他們提出這個該受譴責的事件:“你們否認了那聖而且義的人”“他就是你們所解送,並在比拉多前所否認的;雖然那人原判定要釋放他”“你們殺害了生命之原”。伯多祿以他的這席話激起了聽眾的懺悔和悔改的心。

同時,他也顯示了天主的仁慈,說:“我知道你們所行的,是出於無知;你們的首領也是如此。”伯多祿的話減輕了猶太人的罪過:他們所行的是出於無知;環境使他們盲目;正如耶穌在十字架上親口說的,他們不知道他們做的是什麼(見路23:34)。

伯多祿隨後邀請百姓悔改,好得罪的赦免:“天主藉著眾先知的口,預言他的默西亞當受難的事,也就這樣應驗了。你們悔改,並回心轉意吧!好消除你們的罪過。”這是藉著悔改、皈依和罪的赦免體現了個人和靈性復活的訊息。

第二篇讀經補充其他兩篇讀經的訓導,更加確切地描述了基督徒在領洗之後,也就是他們歸屬於耶穌後的狀況。他們不能夠也不應該再犯罪,因為他們領受了恩寵和復活的力量,能抵制住一切邪惡的力量,獲得勝利。

可是,我們基督徒的生活卻繼續顯示人性的軟柔,我們仍能陷入罪惡中。聖若望宗徒卻願意重新喚醒我們的希望,告訴我們:“誰若犯了罪,我們在父那裡有正義的耶穌基督作護慰者。”耶穌在父那裡作我們的護慰者,他是“赦免的工具”(來自希臘文ilasmos的翻譯),贖我們的罪過。

耶穌藉著自己的苦難和復活獲得了赦免罪過和潔淨靈魂所犯的罪的能力。若望宗徒說,不但贖我們的,而且也贖全世界的罪過。耶穌的苦難和復活的豐盛果實沒有界限,是個為天下所有人都有效能的救贖奧跡。

聖若望宗徒隨後又作了看起來似乎與過去不同的表示:“如果我們遵守他的命令,由此便知道我們認識他。那說:‘我認識他,’而不遵守他命令的,是撒謊的人。”若望宗徒對遵守命令、不犯罪、又符合基督信仰和基督戰勝一切邪惡勢力的方向的必要性很執著。我們該在這一方向上認真努力,否則我們同耶穌便沒有真正的關係,我們便不認識他。

在聖經中,“認識”這兩個字是在表達一種個人關係,一種同一個人很深的關係。因此,若沒有忠誠認真地遵守天主的命令和耶穌對彼此相愛的叮囑,便談不上做真正的基督徒,不可能同基督有真正和深入的關係。

由此可知,基督信徒的狀況不能是一種順從罪惡的狀況。基督徒犯罪常是可能的事,但這並非該是他慣常的態度。他的基本態度該是忠實地遵守天主的誡命,尤其是愛的誡命。誰若追隨與之不同的方向,就不是真正的基督徒,他就不屬於基督,不接受他的恩寵,走向墮落。

由此可知,需要分清基本態度和罪過,這是兩件實在不同的事情。基督信徒的基本態度該當是對上主忠誠。雖然我們報這種態度,人性的脆弱還能使我們犯罪。那麼我們有耶穌做護慰者,他使我們得到罪過的赦免。

但是,要是我們的基本態度傾向於惡習和自私自利,我們就得不到寬恕。這就是說,實際上我們背離了信仰。要是我們的基本態度是惡的,我們就不能同耶穌結合。

今天的禮儀邀請我們增強我們信仰復活的基督的基本態度,增強對他戰勝一切邪惡勢力的信德和接受他救贖的願望。耶穌願意將他戰勝邪惡的勝利通傳給我們,讓我們在他的愛中進步。我們應該增強我們的基本態度,知道它是我們基督信仰生活的根本。


收聽節目


直播


隨選即聽


Professional audio for rebroadcasting


教宗聲音


三鐘經

教宗接見


上一頁  上一頁
首頁  首頁
向編輯部投書  向編輯部投書
top
top
All the contents on this site are copyrighted . Webmaster / Credits / Legal Conditions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