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岡廣播電台梵蒂岡廣播電台
梵蒂岡廣播電台  

類別


 
 愛德與關懷


  教會


  文化與社會


  梵蒂岡文獻


  大公合一運動


  家庭


  主教會議


  青年


  正義與和平


  政治


  宗教與對話


  科學與倫理


  教宗與聖座


  靈修生活



27- 08- 2002   新聞報導   資料庫

教宗與聖座
─教宗三鐘經講話祝望約翰內斯堡世界高峰會議找到人類整體發展的有效途徑

教會與社會
─可行發展高峰會議在憂慮和希望中揭幕

世界24小時
-中東的局勢依舊嚴重,新的暴力事件繼續發生
-兩枚炸彈25日夜間在喀布爾爆炸,幸好只造成物質損失

******

教宗與聖座

教宗三鐘經講話祝望約翰內斯堡世界高峰會議找到人類整體發展的有效途徑
【梵蒂岡電台訊】 聯合國在南非共和國約翰內斯堡舉辦的世界可行發展高峰會議于八月二十六日正式揭幕,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在會議揭幕前夕,二十五日星期天中午的三鐘經祈禱活動中,就這項會議發表一篇言簡意賅、很具說服力的講話。教宗引用當天教會彌撒禮儀第二篇讀經,聖保祿宗徒致羅馬人書信第十一章的結尾說:「啊,天主的富饒、上智和知識是多麼高深! …萬物都出於祂,依賴祂,而歸於祂。願光榮歸於祂至於永遠!阿們。」。

教宗說:「聖保祿用這段讚美的詩歌結束他寫給羅馬人的書信的第一部分。面對天主彰顯在受造物和歷史中的神妙的上智的安排,人覺得渺小無比。但在這同時,人也承認他是一個愛的訊息的接受者,這個訊息邀請他負起責任。事實上,天主要人類作大地的治理人,以便耕耘土地,保管大地。從這裡產生出我們可以稱呼的人類的"維護生態環境的聖召使命",這個使命今天變得空前地迫切」。

教宗的話于是進入今天特定的事件,那就是在約翰內斯堡舉行的世界可行發展高峰會議,他說:「默想聖保祿的話,自然想到明天在南非約翰內斯堡揭幕的世界可行發展高峰會議。我們每個人都祝望出席會議的各國元首和政府領導人士以及其他與會人士,在注意到經濟、社會和環境的需要之下,能夠為人類的整體發展找到有效的途徑。在一個越來越彼此依賴生存的世界中,受造物的和平、正義和保護乃是大家攜手努力,共同追求公益的成果」。

為期十天的約翰內斯堡高峰會議的工作就是要研判十年前在巴西里約熱內盧舉行的"地球高峰會議"的決議的實踐成果,並找出有待實現的目標。除此之外,會議也要尋求在大自然所能忍受的消費天然資源的情況下,如何改善全球居民生活品質的途徑,進而留意未來各代的人的需要。

今年五月底六月初曾在印尼巴里島舉行本次大會最後籌備會議。會中聖座在文件上強調:「可行發展的觀念應該被視為人類整體發展的一部分,同時必須以承認人性尊嚴和維護"家庭"這個"人類生態環境"第一個結構為基礎」。聖座在文件中又指出:「國際合作必須根據關懷與互助的原則,為追求公益和尊重貧窮國家的自主和自決而努力。如果能夠避免經濟發展傷害到貧弱者,也讓在國際市場上不足輕重、生活疾苦的民族和國家得到支助,這才配得上談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所說的"關懷的新文化"和"關懷的全球化"」。

約翰內斯堡高峰會議前夕,聯合國經濟社會理事會發表一份名叫"全球的挑戰,全球的機會:可行發展的趨向"的報告。這份報告勾畫出一個令人警惕的地球環境健康的現狀,它說:「海洋的水位在增高,森林遭破壞,旱災越來越嚴重,糧食生產下降,發展中國家尤其如此」。報告又說:「每年有三百萬人死于空氣污染,十億人缺乏可以飲用的水」。這份聯合國經濟社會理事會的報告提醒約翰內斯堡與會各國元首和政府領導人,必須以果斷的心來解決世界所面對的雙重威脅,即貧窮的威脅和環境壓力的威脅,這樣才能給後代的人留下一個可以生活的世界。

教會與社會

可行發展高峰會議在憂慮和希望中揭幕
【梵蒂岡電台訊】全球注目的可行發展高峰會議,於昨天26日在憂慮和希望中在南非約翰內斯堡揭幕。出席會議的人士有104位國家和政府首長和6萬名來自189國的代表參加,前來採訪的新聞記者也有2千餘人。這項高峰會議除了與會人士數目龐大外,也需要面對大量的挑戰。在舉行里約地球高峰會議和通過有關"可行的發展"的"21議程"10年後,地球的"病歷"讓人一點也不樂觀,這可以兩點來綜合,就是:地球上有12億人生活在貧窮線以下,以及,15億人得不到食水。因此,在這10天的會議中,與會人士要提出新的策略,來減輕污染、與沙漠擴展和破壞森林抗爭,以及維護生物多樣性。

南非總統姆貝基在揭幕禮上致詞時,勉勵與會人士"努力癒合地球人富裕者和貧窮者之間的傷痕,終止根據強者生存理論的原始規則"。姆貝基總統的話似乎是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前天在三鐘經活動中向群眾發表的講話的迴響。當時教宗勉勵大家支持顧及經濟社會和環境層面的"人的全面發展"。

可行發展高峰會議將於9月4日結束,不少人對會議的成果抱懷疑和悲觀態度,因為包括美國總統布什等政治代表已經表示不出席。不過,耶穌會社會服務中心的祕書切爾尼神父則說,悲觀在約翰內斯堡並沒有佔上風:

:那些生活好的人容易悲觀。窮人反而必需持樂觀的態度來期待些什麼,來為些什麼奮鬥。因此,我們不同意這種對高峰會議的悲觀看法,即使我們也看到有許多問題存在。

問:有人說,會議的最後文件將是做了許多妥協後的成果……
:這在高峰會議中是正常的。已經有一個文件,需要大家對這個文件達成一致的意見。開始時,文件中還有156段大家的意見還不一致。技術委員會已經解決了9段。這是說,在這個星期和下星期頭幾天中,必需使大家對147個段落意見一致。

問:和高峰會議同時期舉行的全球論壇現在進行得怎樣了?
:可以說這兩個會議都是在26日開始。因為上星期的論壇是進行準備工作,會議是26日才真正開始。我們希望這項會議是聯合國的會議,而不是光討論貿易的世界貿易組織的會議。這便是這幾天在約翰內斯堡大家所面對的,就是,希望這些協定能夠代表人類生活的全部,而不僅是市場和貿易的層面。

問:教宗25日在三鐘經活動中談到竭力追求人的全面發展。教宗的話在約翰內斯堡有什麼影響?
:我認為教宗所說的正是全球論壇的精神。我們不能只發展一個層面和拯救一個層面。這是全球論壇好的一面。論壇具有很大的互相補足和對話的精神。

雖然各國領導人要於9月2日才前來約翰內斯堡參加高峰會議,昨天第一天的會議中,已經討論了衛生和生物多樣化問題,今天則要集中商討農業問題。而地球的緊急狀況也是討論的主題之一。談這些問題不可不談對可行發展有影響的科學。宗座宗徒之后大學"環境科學"的加斯帕利教授說:

【科學對可行發展能有非常大的幫助,這只須從保護環境的水準上便可以得到証明。凡在保護環境上有高水準的國家,在水的循環和廢物的處理上有更好成績的國家,都是那些實行科學方法的國家。因此,美國在科學和環保上投資最多,並不是沒有原因的。減少引起溫室效應的廢氣,大家都談了很多,其實,只須像歐洲和美國一樣使用先進的科技,中國便能將排放的廢氣減少一半。中國排放的廢氣量非常高,主要因為所使用的科技非常古老。】

從約翰內斯堡傳來的消息說,一位參加高峰會議的瑞士女代表露斯瑪麗•貝爾晚上在旅館她的房間中遭攻擊,因而離開了約翰內斯堡返回瑞士。瑞士政府表示不會另外派人代替這位前國家環境諮議員。

世界24小時

昨天,08 月26 日,本台新聞處提供的"世界24小時"報導的消息是:

-中東的局勢依舊嚴重,新的暴力事件繼續發生
-兩枚炸彈25日夜間在喀布爾爆炸,幸好只造成物質損失

下面請聽詳細內容:

(梵蒂岡電台訊)中東的局勢依舊嚴重,昨天26日又有新的暴力事件發生。以色列軍隊這幾天繼續被指控今年4月在杰寧和拉姆安拉從事了殘殺行動。儘管如此,昨天26日清晨,以色列軍隊完成了另一項新的行動:在圖勒凱爾姆的一個巴勒斯坦活躍分子的房屋被炸毀。與此同時,從占領城市撤軍,以結束恐怖主義行動作為交換條件的協議在希伯倫停止落實。本台特約記者莫塔作了以下的報導:
******
以色列國防部長否認最近協議所規定的軍隊撤離處在凍結狀態,他表示,落實這一協議需要有耐心,因為暴力沒有停止,巴勒斯坦人不保障有寧靜的日子。參謀部長則表示:"恐怖主義像惡性腫瘤般地擴散。"阿拉法特的顧問堅持表示,以色列沒有能力持守承諾,局勢嚴重,容易再次引發緊張事件。一方面,以色列士兵繼續在占領地區逮捕巴勒斯坦活躍分子,拆毀製造兇案兇手的住宅,在許多城市保持宵禁,巴勒斯坦人繼續在加沙走廊從事游擊戰,向猶太人住區發射迫擊砲並用反坦克工具和自動武器進攻軍事設施。
******

(梵蒂岡電台訊)兩枚炸彈25日夜間在喀布爾爆炸,幸好只造成物質損失。第一枚在聯合國的一個住宅爆炸,第二枚在離傳統的部族會議廳不遠的地方爆炸。美國軍隊在阿富汗東南部完成了一項新行動:塔利班的5個武器倉庫被找到,11人被逮捕,但並沒有找到主要目標,即基地組織主要財政支持者。與此同時,本˙拉登再次出現,這一次不是透過錄影帶,而是一封親筆信,由設在卡塔爾的一個網絡站公佈。美國卻對這封信的可靠性表示懷疑。本台特約記者馬斯特洛利利從紐約作了以下的報導:
******
本˙拉登在信中讚揚了阿富汗人為抵制异教徒的入侵做出的貢獻,並且許諾美國即將被打敗。本˙拉登的信是在沙特阿拉伯受批評的時候出現的:根據九一一事件受害者的律師們的控告,沙特阿拉伯收買了基地組織,以致該組織不在本土製造兇案。對伊拉克所要採取的行動的爭論也很激烈。布什總統說過幾天將解釋軍事介入的理由,但是,波斯彎戰爭期間擔任國務卿的貝克卻在"紐約時報"撰文:"沒有歐洲和中東盟軍支持,華盛頓不能發動戰爭。"25日,伊拉克當局指控在該國南部"禁飛區"巡邏的英美軍機在空襲中打死8名平民。五角大樓卻指出,空襲行動的目標是要摧毀威脅盟軍戰鬥機的高射炮的地點。
******


收聽節目


直播


隨選即聽


Professional audio for rebroadcasting


教宗聲音


三鐘經

教宗接見


上一頁  上一頁
首頁  首頁
向編輯部投書  向編輯部投書
top
top
All the contents on this site are copyrighted . Webmaster / Credits / Legal Conditions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