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岡廣播電台梵蒂岡廣播電台
梵蒂岡廣播電台  

類別


 
 愛德與關懷


  教會


  文化與社會


  梵蒂岡文獻


  大公合一運動


  家庭


  主教會議


  青年


  正義與和平


  政治


  宗教與對話


  科學與倫理


  教宗與聖座


  靈修生活



14-04- 2003  新聞報導 資料庫   新欄目週末避靜 

東南亞通訊

令全球談虎變色的"非典型肺炎",也稱為"急性呼吸系統症候群",繼續在亞洲和其他地方漫延。雖然剛過去的這個星期中,擴散的程度似乎較緩慢,卻仍然有病人不治死亡的消息傳來。在這次的東南亞通訊中,我們再次以"非典型肺炎"為重點,我們選了4月13日發行的香港公教報和天亞社4月11日報導的有關消息,並介紹公教報專欄"義筆容辭"對"非典型肺炎"的反思,作者是陳麗娜。

-肺炎展現人之脆弱 香港公教護士勸勉珍惜生命
-揭開非典型肺炎面紗 香港聖本篤堂談兆麟走過迷惘
-香港醫牧人員心情沉重 以信仰應付肺炎壓力
-新加坡總主教容許悔罪大赦防止非典型肺炎擴散
-非典型肺炎的反思

以下是詳細內容:

肺炎展現人之脆弱 香港公教護士勸勉珍惜生命
(香港公教報訊)一批天主教醫生和護士再次為非典型肺炎病者和醫護人員祈禱;有護士指這次肺炎讓人認清生命的脆弱,要珍惜生命。

為對醫護工作者及非典型肺炎病者表示關懷和祝福,教區醫院牧民委員會、天主教醫生協會及天主教護士會四月四日假堅道主教座堂聯合舉行感恩祭,二百多名醫生、護士、醫院牧靈工作者及信徒參與,誠心為前線醫護人員和肺炎病人祈禱。
參加彌撒、任職東區醫院的天主教護士會會長葉惠燕彌撒後指出,肺炎擴散情況嚴重,令市民人心惶惶。「市民對肺炎的恐懼症比實際病情嚴重,他們最需要的是平安。」

她表示,雖然非典型肺炎令本港經濟和醫療服務幾乎陷入癱瘓,但她相信是「危中有機,讓人認清自己的弱點,其實沒有甚麼值得驕傲和自大。生命是這樣脆弱,我們該珍惜它。」

肺炎事件令葉惠燕發現原來有很多人認同醫護工作的重要性,因為從前是批評的多,支持的少。她希望今後港人能互相關心,互愛互助。

聖堂門外,不少參禮者在心意卡上向醫護人員及病者寫上祝福,而貼滿心意卡的海報致送收留最多肺炎病人的瑪嘉烈醫院。

較早前,任職醫院管理局員工健康大使的岑國輝在證道中說,眼見醫院的同僚病倒,肺炎病情像滾雪球般愈來愈嚴重,他感到難過的同時,亦體會到「天主不會離開每個人,因為祂愛每個人」。他表示,只有港人凝聚力量,萬眾一心,有信心可以戰勝肺炎。

教區副主教陳志明神父講道時稱,教區頒布預防肺炎的牧民指引,鼓勵信眾以信、望、愛三德面對疾病,互相合作,憑智慧、信心和希望走這條路。領聖體後,全體誦念祈禱文,求主垂憐世人,保護醫務人員,增強他們的信心,助佑他們醫治和照顧病人;又求主賜病人力量,克服病苦。

在非典型肺炎的陰影下,上述機構早已於三月廿二日在大圍聖歐爾發堂舉行一台彌撒,替醫護人員、非典型肺炎病者及其家人祈禱。

此外,香港的基督新教、孔教、回教、天主教、道教和佛教的領袖四月三日發表聲明,向全港醫護人員致敬,又希望港人同心協力,應付非典型肺炎。

揭開非典型肺炎面紗 香港聖本篤堂談兆麟走過迷惘
(香港公教報訊)近期著力揭開非典型肺炎神秘面紗的公教學者談兆麟稱,在研究工作陷入茫無頭緒的境地時,信仰成為他重要的支持。

中文大學醫學院教授談兆麟三月中與同僚率先揭開神秘病毒的面紗,為持續的抗爭打下強心針。他們目前正進一步研究病毒的特性和傳播途徑。
談兆麟出身公教家庭,自小領洗成為天主教徒。他四月六日接受本報訪問時說:「信仰是我在研究中茫無頭緒時的重要支持。」

這些日子忙得透徹的談兆麟多年來積極投入沙田聖本篤堂區服務,他是牧民議會成員,擔任堂區中、英文團體的橋樑,並帶領外籍青少年在活動中認識和討論香港事情、科技知識及倫理道德等。

自威爾斯親王醫院三月初陸續有醫護人員證實感染非典型肺炎,身為大學微生學系病毒組主任的談兆麟肩負起找出病毒源頭的重任。他與同僚花上約十天時間,日以繼夜地研究,終於在三月十八日發現在其研究中,非典型肺炎的病毒屬副黏液病毒科(Paramyxoviridae),經由飛沫傳播。他說,那是他最喜悅的時刻。

談兆麟說:「我憑信仰度過茫無頭緒的時期,堅守崗位,讓天主帶領找尋研究的方向。」此外,面對外在環境因素,包括與港大的良性競爭和外界的輿論壓力等,他與實驗室內多位基督徒同僚,以共同的信仰互相勉勵,堅持找出病毒源頭的目標。「雖然大家忙碌得沒有時間聚在一起祈禱,見面時也會說一、兩句勉勵說話。」

他說,有關發現是突破性的進展,也給醫療工作踏出第一步:「目前我們只是登上了第一個山頭,期望得到天主帶領,攀過一個又一個的高山,在短時間內達到目標。」他今後的研究重點有多方面,包括不同機構相繼發現的病原體,在互相影響下會否增加傳染性及嚴重性;病毒的特性、源頭;它在環境中的滋生時間、傳播途徑及新的治療藥物等;至於開發有效疫苗,他表示則需時五至十年。

單靠口罩不能預防非典型肺炎,但談兆麟指出,「戴口罩表現出香港人的團結,同心戰勝病毒。」他說,縱然病毒仍會影響社區,出現零星的染病個案,只要港人團結起來,就能防止病毒的大型擴散。

不少市民對現時用以治療非典型肺炎的特效藥「Ribavirin」存有疑慮,擔心其副作用過大。談兆麟卻表示,現時採用「Ribavirin」來對抗肺炎乃正確路向,由於目前情況緊急,「道德上不容許分開兩批病人進行測試,故此暫時無法客觀地研究此藥物的功效」。

雖然近期工作艱苦,他慶幸堂區信友都很關心他。「加油呀,談教授!」訪問期間,有堂區信友便走前來為談兆麟打氣,支持他繼續與病毒作戰。

香港醫牧人員心情沉重 以信仰應付肺炎壓力
(香港公教報訊)非典型肺炎給多間醫院帶來沉重的工作量,天主教牧靈部員工便靠著信仰來應付當前壓力。

任職於東華醫院牧靈部的謝月媚四月二日說,牧靈服務是她的本分,因此不感到太擔心。她說:「既然天主派遣我擔任牧靈工作,相信祂自有其旨意。」由於她居住在淘大花園附近,她反而擔心會把病毒傳染給病人,所以近日已不敢送聖體。

瑪麗醫院牧靈工作者尹永發四月一日說,院方不准牧靈工作者探訪病房,他無法到病房支援病人,心裡覺得不舒服;他說:「從信仰角度,要接受有些事情是做不到的。」

瑪嘉烈醫院牧靈工作者趙海華四月一日對本報說,該院有接收非典型肺炎病人,他亦難免感到戰戰兢兢。由於牧靈辦公室鄰近護士更換制服及沐浴的地方,人流較多,他表示已提高戒備。趙海華說,牧靈工作者只有在緊急情況或經轉介,才上病房服務,因為「既要保障自己,亦避免散播病毒」。

瑪嘉烈醫院四月二日下午為院內醫護人員安排茶座,天主教牧靈部同工也參與,聆聽醫護人員傾訴焦慮和不安。當局三月底以瑪嘉烈醫院來集中處理非典型肺炎病人,傳媒指截至四月七日該院共接收了二百八十三名該類病人。

另外,醫院管理局的個人成長及危機處理中心「心靈綠洲」三月廿四日起為醫護人員設立輔導熱線服務,招募有輔導及危機介入訓練的人士接聽電話。
教區醫院牧民委員會主席黃馮玉棠四月一日表示,「心靈綠洲」邀請該委員會參與提供服務,多位醫院牧靈工作者遂響應擔任義務輔導員。

義工之一的尹永發表示,三月廿八及三十日全日當值期間,多接到醫院的文職人員致電表達焦慮及擔心染上肺炎;他與另外兩位義務輔導員為求助者提供情緒輔導及資訊。

新加坡總主教容許悔罪大赦防止非典型肺炎擴散
【天亞社新加坡訊】新加坡總教區謝益裕總主教發出一系列新指示,以防止在當地已經導致十人死亡的非典型肺炎擴散。

在爆發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症候群(非典型肺炎)期間,總主教已經第三次發出指示,除了之前的指引外,又容許神父頒布大赦、豁免神職人員及教友牧職人員參加非典型肺炎死者的火葬,並且勸告教友在苦難日不要親吻十字架。

在四月四日的通告中,謝總主教通知各神父,他已經「獲得羅馬方面的批准,神父可以頒布大赦」,不用個別聽告解。通告指出:「這樣神父就不用與個別的懺悔者接觸。」

同一天,他再向總教區的神父發出另一份通告,表示死於非典型肺炎的天主教友「應由棺材店或殯葬人員直接送到火葬場火化。這些死者在教堂或殯儀館的葬禮應獲得豁免,但在喪禮過後,應為亡者靈魂安息而舉行祈禱會或彌撒。」

他又說,神父及教友殯葬人員也獲豁免出席「火葬儀式,避免從空氣中感染到病毒」。
政府已經下令所有因非典型肺炎死亡人士的遺體要在廿四小時內火化,並且只可以由指定的殯儀負責人處理死者的遺體。不過,由於伊斯蘭教法律規定所有教徒必須土葬,故在埋葬之前,遺體必須用兩個裹屍袋密封。

在四月五日,總主教再向神父發出附加指示,說明「在朝拜聖架時不應親吻十字架,祇需施行十字架降福」。

直至四月十日,新加坡收到一百二十六人感染到非典型肺炎,當中九人死亡,另有十二人接受深切治療。

最新的死者五十歲,於四月八日去世,他是一個堂區的圖書館理員。教會消息人士向天亞社表示,這個堂區有四個家庭的成員感染到非典型肺炎,除了一個女人需要留醫之外,全部已經出院。

當問到這些受感染的病人及他們的家庭在面對這個危機時獲得甚麼支持時,堂區一名神父向天亞社表示:「我利用手機發出訊息,給他們牧靈上的支持。」
他說,他到四個家庭為他們送聖體。他們害怕到教堂,因為人們不是避開他們,就是詢問一些難堪的問題。

三月廿八日,謝總主教曾指示停止所有教理班及兒童禮儀活動,並勸喻教友在彌撒誦念《天主經》和互祝平安禮時不要握手以及不要用口領聖體,又促請受感染的人不要參加彌撒。

非典型肺炎的反思 (香港公教報 義筆容辭,作者:陳麗娜)
非典型肺炎近月來在全球各地肆虐,截至四月九日,全球感染人數已超過二千七百多人,當中有超過一百多人病逝,而香港更是其中的一個重災區,感染人數已超過九百多人,當中有二十五人病逝。港府為防止疫情進一步擴散,全港學校停課兩週,而淘大花園E座的居民更被隔離在度假營中。在四月一日愚人節,香港一名少年在網上發放香港成為疫埠的假消息,導致大批市民搶購糧食,全城陷入恐慌狀態。這是否應驗了財政司司長梁錦松在財政預算案中所言:「這是最壞的時候」?最好的時候何時會來臨?

在這件事件上,有幾點是值得我們反思的:非典型肺炎其實於去年十一月已在內地廣東省爆發,而世界衛生組織較早前亦認定廣東省是疫症源頭,但直至現在,國際間對內地疫情實際情況、感染人數、預防及療治成效仍一知半解。而香港也因為兩地的通報機制問題,以致港府在評估事態的嚴重性上有所輕率。從前外經貿部副部長龍永圖較早前對香港傳媒的批評,認為他們報憂不報喜,只報導疫情的擴散,以致影響香港人的士氣及經濟,反映出內地政府在處理是次疫症危機,主要考慮點是盡力減低政治和經濟損失,而非照顧市民健康。由於內地公佈疫情的延誤,以致錯失了防止疫情擴散的最好時機,令全球陷入非典型肺炎危機,這令人不禁質疑究竟國家體面和經濟要緊,還是人的性命要緊?

港府對處理危機的敏感度不高,即使當威爾斯醫院多位醫護人員相繼受到病毒感染,以及中大醫學院教授警告病毒有機會在社區中擴散後,特區政府仍未能採取有效措施,遏止疫情進一步漫延。在危難當中,各界發揮了守望相助的精神:首先是前線醫護人員不眠不休地尋找病毒的源頭,並竭力堅守崗位,冒著被感染的危險去照顧病者,發揮其專業精神。此外,香港傳媒亦積極報導疫症的擴散情況和防預方法,讓市民掌握到進一步的資料。再者,不斷有民間團體陸續加入抗疫的行列,例如在報章刊登廣告,表達對前線醫務人員的關心和支持。不同基督宗教於早前亦舉行「不要怕,只要信」祈禱會,為醫務人員、染病者和全體香港市民祝福,其他宗教也為香港市民念經祝福。另一方面,私家醫生組成了支援網絡,在全港各區設置聯絡人,為社區群眾檢驗病情、提供醫療知識,甚至心理輔導等服務。有自願團體亦設立了諮詢輔導熱線,讓市民有多一個求助的途徑。

為防止感染非典型肝炎及病毒的擴散,大部份市民均戴上口罩和盡量避免身體接觸,使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拉遠了。前線醫護人員為了避免傳染家人,寧願遷往他處暫住;也有些經常出入醫院的老人家,亦勸喻子女在這期間不要探望他們,這似乎是拒人於里之外的舉動,但其實都是出於對親人的愛護。而市民配戴口罩除了避免被感染外,也是出於對人的關懷,怕自己在不知情之下傳染他人。

無可否認,非典型肺炎的爆發確實帶給香港不少後遺症:有感染者不幸病逝、旅遊業大受打擊、內部消費進一步疲弱……這對不景氣的香港經濟可說是雪上加霜。然而,我們相信,只要人人能同心協力去面對困難,曙光就會出現。


收聽節目


直播


隨選即聽


Professional audio for rebroadcasting


教宗聲音


三鐘經

教宗接見


上一頁  上一頁
首頁  首頁
向編輯部投書  向編輯部投書
top
top
All the contents on this site are copyrighted . Webmaster / Credits / Legal Conditions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