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岡廣播電台梵蒂岡廣播電台
梵蒂岡廣播電台  

類別


 
 愛德與關懷


  教會


  文化與社會


  梵蒂岡文獻


  大公合一運動


  家庭


  主教會議


  青年


  正義與和平


  政治


  宗教與對話


  科學與倫理


  教宗與聖座


  靈修生活



16-04- 2003  新聞報導 資料庫   新欄目週末避靜 

教宗與聖座
-教宗希望把梵蒂岡珍藏的喀山聖母像贈送給俄羅斯人民和莫斯科東正教
-世界青年日十字架運抵德國科隆,受到隆重歡迎

教會與社會
-羅馬尼亞基督信仰教會合力編撰共產政權下殉道人士的名單
-非洲將有3千8百萬人面對飢餓危險

世界24小時
-反薩達姆的力量舉行首次會議,準備成立文人政府
-西方國家和阿拉伯世界近幾天外交活動格外活躍
-美國對敘利亞態度強硬
-又有9人因染上急性呼吸道綜合症在香港死亡
-南韓和國際公共輿論對平壤接受華盛頓提出的多邊談判的決定表示歡迎

******

教宗與聖座

教宗希望把梵蒂岡珍藏的喀山聖母像贈送給俄羅斯人民和莫斯科東正教
【梵蒂岡電台訊】 聖座新聞室發言人納瓦羅博士四月十五日下午宣佈:「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希望把珍藏在梵蒂岡多年的'喀山'(Kazan)聖母像贈送給俄羅斯人民和莫斯科東正教宗主教區」。納瓦羅博士又說:「適當的時機和致贈的方式將在適當的時刻考慮」。

喀山聖母像曾經歷過許多複雜的歷史事件,直到數年前才贈送給教宗,而教宗便把這幅聖母像供奉在他私用的小聖堂內。本月十四日上午有外間通訊社說,教宗將于今年八月前往蒙古共和國進行牧靈訪問,在這長途的飛行中,教宗的座機必當在喀山城停留。喀山是俄羅斯聯邦中部韃靼共和國的首府,因此教宗在喀山停留時,該當是奉還這幅來自當地的聖母像的最好時機。

世界青年日十字架運抵德國科隆,受到隆重歡迎
【梵蒂岡電台訊】 四月十三日聖枝主日上午在羅馬聖伯多祿廣場,當著教宗若望保祿二世面前,由加拿大青年代表團轉交給德國青年代表團的世界青年日十字架,已在昨天十五日下午兩點半從羅馬機場由德航飛機運抵德國科隆。陪同這支十字架的是德國科隆教區的總主教約阿希姆•梅斯納樞機主教,德國天主教主教團青年牧靈工作負責人弗朗茨約瑟夫•博德主教,以及數天前來羅馬,從加拿大青年代表團手中接受十字架的德國青年代表團。

在科隆機場迎接這支十字架的有一大群青年和各方代表,他們特地參與了科隆總主教梅斯納樞機即刻在機場前面廣場所舉行的彌撒聖祭。彌撒後,青年們抬著這支十字架步行到附近阿爾滕貝格(Altenberg)的主教座堂。

從本週聖週六開始,這支十字架將開始週遊歐洲各地,北歐挪威首都奧斯陸為第一站。十字架預定在歐洲週遊一年,于明年二零零四年聖枝主日當天回到德國。隨後即開始在德國每個教區巡迴,直到二零零五年夏天舉行第二十屆世界青年日全球青年在科隆大會師時,才抵達科隆。

關于青年的牧靈工作,由于十八年來舉行的世界青年日活動,實際上已經和青年日息息相關了。上星期,四月十日到十三日,來自全球八十個國家地區和五十個社團的青年牧靈工作負責神師共兩百三十多位,參與了聖座在俗教友委員會在羅馬召開的研討會。這項研討會的目的是要收集二零零二年參加在加拿大多倫多舉行的世界青年日活動的經驗,以便展開籌備下屆科隆世界青年大會師的巨大工作,進而推動各地青年牧靈工作負責人共同反省當今世界面對的種種挑戰和當務之急。

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四月十日在聖伯多祿廣場接見羅馬遠近地區的五萬青年時,曾告訴他們說:世界青年日不但已經成為世界許多青年培養信德的場所,而且也成為青年牧靈工作培育的場所。

教會與社會

羅馬尼亞基督信仰教會合力編撰共產政權下殉道人士的名單
【梵蒂岡電台訊】羅馬尼亞天主教、東正教和基督教的人士正合力編撰一個共產政權下殉道人士的共同名單。名單中將包括150位天主教東方禮教會成員、50位拉丁禮成員、120位東正教成員、20位基督教成員。名單中並將加入羅馬教會已經展開立真福品調查的天主教殉道者,其中包括尤利烏•霍薩樞機和其他6位死在監獄中的天主教東方禮教會主教,霍薩樞機則是在被軟禁中去世的。有關天主教會殉道者的資料,由羅馬尼亞主教成立的委員會收集後,將在今年5月呈交梵蒂岡負責列品事宜的部門。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的羅布總主教在接受天亞社的訪問時說,羅馬尼亞的天主教和其他基督信仰教會編撰共同的殉道者名單,對國內的大公對話是很有前途的一步。總主教說,承認不同教會的基督信徒所做的事,是非常重要的。
據統計,前蘇聯和東歐地區,從1917年到1989年間,有超過3千萬人在共產政權的迫害下被殺害。其中有1千餘人已經於2000大禧年時被加入20世紀的新殉道者名單中。

非洲將有3千8百萬人面對飢餓危險
【梵蒂岡電台訊】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最近發表的資料顯示:非洲將有3千8百萬人面對飢餓的危險。導致非洲飢餓問題的因素很多,包括氣候的變化、愛滋病的猖獗,以及有些國家中政治不穩定的情勢等等。有關非洲的緊急情況,我們請教了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傳播部門的負責人,卡特納女士:

答:我們最近為非洲的飢餓問題發出了警告。我們估計,將有3千8百萬要面對災難性的飢餓問題。當然,在非洲,有不少導致飢餓的因素,有我們已經習以為常的旱災,同時也有愛滋病問題,後者令數十萬的兒童成為孤兒,使他們無法生存。此外,還有洪水、戰爭衝突、經濟不穩定等等。

問:目前在非洲哪些地方的飢餓問題最嚴重?
答:今天,非洲飢餓問題最嚴重的地區當然是在非洲南部,非洲角,西非,薩哈爾。世界糧食計劃組織估計,在未來一年中,需要78億美元來從結構上面對非洲的這個嚴重的危機。請注意,我所說的都是估計,我們不希望有人餓死。

問:對非洲的飢餓問題,世界糧食計劃有什麼策略嗎?
答:我們準備糧食。世界糧食計劃在非洲已經工作許多年,在後勤工作和運送糧食救濟災民方面已經訓練有素。請注意,許多時,人們認為糧食和其他的救濟品到達那裡後便不知去了哪裡。絕對不是這樣的,我們的機構和許多其他的聯合國機構一定將糧食送到目的地,即使有時必需靠騾子背去。

世界24小時

昨天,04月15 日,本台新聞處提供的"世界24小時"報導的消息是:

-反薩達姆的力量舉行首次會議,準備成立文人政府
-西方國家和阿拉伯世界近幾天外交活動格外活躍
-美國對敘利亞態度強硬
-又有9人因染上急性呼吸道綜合症在香港死亡
-南韓和國際公共輿論對平壤接受華盛頓提出的多邊談判的決定表示歡迎

下面請聽詳細內容:

(梵蒂岡電台訊)薩達姆的最後堡壘提克里特也陷落了,伊拉克尋求翻開新的一頁。不過,在30年的獨裁政權後,向新政府過度已經預先知道會有前所未有的困難。昨天15日,反薩達姆的力量在美國的監督下在南部的納西里亞舉行首次會議,準備成立文人政府。在納西里亞,數以千計的人示威反對這個高峰會議。示威者中多半是什業派教徒。

(梵蒂岡電台訊)西方國家和阿拉伯世界近幾天外交活動格外活躍。在伊拉克危機上有摩擦的德國總理施羅德和英國首相布萊爾昨天15日在德國漢諾威會晤。星期五,伊拉克周邊幾個國家的領導人在沙特阿拉伯政府的召集下在利雅德舉行高峰會議。此外,義大利外交部長昨天上午在國會發言,要求義大利參加在伊拉克的重建,考慮派遣大約3000人,負責擔任軍警的任務。另一方面,在伊朗領導人發出修和的聲明後,華盛頓和德黑蘭間的緊張關係似乎鬆動,而敘利亞和美國間的關係卻大有上升。布什政府對大馬士革政府多次提出指控。本台特約記者馬斯特洛利利從紐約作了以下的報導:
******
鮑威爾國務卿週一重申了這一指控,根據這項指控,阿薩德政府生產了化學武器,並且保護逃出的伊拉克政權過去的領導人。因此,這位美國外交負責人說,他的政府將評估所要採取的外交、經濟或其它性質的措施,應付這個局勢。鮑威爾引證美國中央情報局的報告重覆了對敘利亞的指控,根據這個報告,在近6個月中敘利亞進行了化學武器試驗。鮑威爾還敦促阿薩德在戰後新氣氛下做出正確的決定。週一,大馬士革的領導人會見了英國副外相,與此同時,倫敦的外交負責人排除了軍事入侵的方案。所施加的壓力無非是促使敘利亞做出妥協。不過,大馬士革的外交部否認有化學武器和逃亡的伊拉克領導人。
******

(梵蒂岡電台訊)克里姆林宮對美國針對敘利亞的立場持懷疑主義,西班牙總理阿斯納爾聲明,敘利亞"不是軍事目標"。那麼,大馬士革如何看待美國的這一強烈壓力呢?駐敘利亞首都的"晚郵報"特派記者費拉利向本台表示:

答:敘利亞一向說:"與美國的關係從來都不壞,我們有過分歧意見,但我們總是設法消除分歧。"據說,美國政府受以色列執政政府的唆使,對大馬士革採取強硬態度。這便可以了解敘利亞為什麼把話說在前面的原因了,它說:"先生們,你們來看吧,我們沒有任何隱藏的東西。"

問:華盛頓非常強硬,英國卻採取非常溫和的戰術…
答:英國人很了解,攻打大馬士革會意味著什麼。我認為,他們沒有做好進行一場戰爭的準備,至少沒有找出阿薩德的國家的證據。

(梵蒂岡電台訊)又有9人因染上急性呼吸道綜合症在香港死亡,14人在北京被傳染上。此外,根據醫生的診斷,從泰國旅行返回義大利前天14日在那不勒斯去世的企業家可能死於"嚴重的支氣管肺炎",與非典型肺炎病毒沒有關係。

(梵蒂岡電台訊)南韓和國際公共輿論對平壤接受華盛頓提出的多邊談判的決定,表示滿意。這項談判的目的是要解決北朝鮮的危機。雖然如此,昨天15日並沒有省去對立的意見。本台特約記者祖科尼作了以下的報導:
******
根據漢城外交部公佈的消息,無論北朝鮮還是中國都堅決反對日本和俄羅斯參加萬一舉行的會談,認為這兩個國家與朝鮮問題沒有直接關係。至於東京和莫斯科的位子,平壤願意讓歐洲聯盟坐在談判桌前,期望歐盟承擔指揮對這個國家提供新的經濟援助的工作。南韓則認為,談判的最好形式是讓二加四國家參加,即兩個朝鮮加上美國、中國、日本和俄羅斯。
******


收聽節目


直播


隨選即聽


Professional audio for rebroadcasting


教宗聲音


三鐘經

教宗接見


上一頁  上一頁
首頁  首頁
向編輯部投書  向編輯部投書
top
top
All the contents on this site are copyrighted . Webmaster / Credits / Legal Conditions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