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岡廣播電台梵蒂岡廣播電台
梵蒂岡廣播電台  

類別


 
 愛德與關懷


  教會


  文化與社會


  梵蒂岡文獻


  大公合一運動


  家庭


  主教會議


  青年


  正義與和平


  政治


  宗教與對話


  科學與倫理


  教宗與聖座


  靈修生活



16-07- 2003  新聞報導 資料庫   新欄目週末避靜 

教宗與聖座
-教宗哀悼意大利廣播電視傳教先驅卡洛•克雷莫納神父去世
-教宗任命美國聖路易斯教區里加利總主教為費城新任總主教

教會與社會
-印度加爾各答將舉行一系列活動慶祝德肋撒修女冊封真福品
-烏干達兒童舉行和平遊行
-5千名專家在巴黎商討愛滋病問題

世界24小時
-巴勒斯坦總理阿布.馬贊與阿拉法特主席舉行會談
-伊拉克可能在2004年選舉
-白宮和聯合國對美國軍隊在利比里亞有限的參與行動達成共識
-北京促請北朝鮮立即恢復與華盛頓關於核計劃的談判
******

教宗與聖座

教宗哀悼意大利廣播電視傳教先驅卡洛•克雷莫納神父去世
【梵蒂岡電台訊】 在意大利廣播電視界從事教會新聞工作而名聞全國的卡洛•克雷莫納神父(Carlo Cremona),于本(七)月十三日上午在意大利公營電視台工作場所中突然逝世,享年八十六歲。當天上午,克雷莫納神父參加了一項每星期日定時播放的現場宗教性節目時,即感到有點不適,節目結束後,神父剛走出演播室便臥倒不起。

十四日上午,克雷莫納神父的殯葬禮在他的家鄉,羅馬省的熱那扎諾(Genazzano)鎮舉行,兩位主教和十幾位神父為他舉行共祭安息彌撒。他生前的廣播電視界工作同仁和文化界人士及友好多人都參與了這項告別儀式。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特別發唁電給克雷莫納神父的兄弟姊妹和親朋好友,表示哀悼,教宗推崇神父「在靈修上和牧靈上均有杰出的表現,五十年從事教會新聞工作,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克雷莫納神父是意大利神職人員從事廣播電視新聞工作的先驅之一,他在廣播電視中從事宗教性新聞的評論節目,也為意大利天主教主教團的"前途"日報寫專論。他自己又擅長寫作,是聖奧斯丁思想的專家,所出版的許多書籍中,就有一本聖奧斯丁思想集。這位身材不高的神父對保祿六世教宗也有相當的研究,他為他寫過傳,寫過許多評論,近來還開始寫最近幾位教宗與聖奧斯丁的關係,可惜沒能完成便撒手人寰。

這位名聞意大利全國的八十六歲老神父思想敏銳,良善機警,為人風趣,談笑風生,半個世紀藉傳播媒體傳播福音,造福無數生靈。他一生熱愛基督,熱愛基督所創立的教會,熱愛羅馬教宗,並引以為最大的喜樂和安慰。他的突然離去,給每個認識他的人留下無限的哀思。

教宗任命美國聖路易斯教區里加利總主教為費城新任總主教
【梵蒂岡電台訊】 教宗若望保祿二世七月十五日任命美國聖路易斯總主教區的總主教賈斯廷•弗朗西斯•里加利(Justin Francis Rigali),為美國費城總主教區的新任總主教。里加利總主教現年六十八歲,美國洛杉磯人,羅馬宗座額我略大學教會法博士,曾在聖座國務院和其他部會服務多年,是美國天主教主教團多項委員會的委員,除了英語外,還講一口流利的意大利語、法語和西班牙語。

費城原任總主教安東尼•貝維拉瓜(Anthony J. Bevilacqua)樞機主教于今年六月十七日屆滿八十歲,向教宗請辭獲准。貝維拉瓜樞機主教從一九八八年即擔任費城的總主教。

教會與社會

印度加爾各答將舉行一系列活動慶祝德肋撒修女冊封真福品
【梵蒂岡電台訊】加爾各答的德肋撒修女將於今年10月19日由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在羅馬冊封為真福。為了慶祝這個盛大的事件,印度加爾各答將舉行一系列的活動,其中一項是於11月1日舉行以德肋撒修女為主題的電影展覽。這個活動由加爾各答總教區和天主教世界電影廣播和電視機構合作主辦,展出的影片包括第一部講述這位仁愛修女傳教會創會人的生平的影片"天主的美妙事物"("Something Beautiful for God"),這部影片於1969年在英國廣播公司播放。其他的影片有:兩次得艾美獎的"德肋撒修女傳"("Mother Teresa`s Legacy")"德肋撒修女和她的世界""以天主的窮人的名義"("Nel nome dei poveri di Dio ")加爾各答慶祝德肋撒修女冊封真福的其他活動則將在稍後時間,於11月8日和9日兩天舉行。

烏干達兒童舉行和平遊行
【梵蒂岡電台訊】在烏干達基特古姆躲避游擊隊的兒童,昨天15日舉行了一項和平遊行活動。和兒童們一同遊行呼籲和平的,還有聖座駐烏干達新大使克里斯托夫總主教、古盧的總主教奧達馬以及教區的神職人員、會士、修女和教友。

剛上任的聖座新大使受到烏干達民眾的熱烈歡迎。在當地傳教的公波尼會士帕扎利亞神父說:"聖座駐烏干達大使克里斯托夫總主教來到我們中間,激起了極大的喜悅和感動。"新大使於7月12日抵達阿喬利,歡迎他的除了古盧的總主教和本地神職教友外,還有地方政府人員。新大使在12日和13日兩天中進行了緊湊繁忙的活動,他探訪了基督君王堂區、政府和教會醫院,以及收容曾被游擊隊逼迫當兵作戰的兒童的兩個中心,並會晤了在當地勇敢地為居民服務的傳教士們。帕扎利亞神父說,新大使為大家帶來了教宗的關懷。

5千名專家在巴黎商討愛滋病問題
【梵蒂岡電台訊】來自120個國家的5千名專家這幾天在巴黎舉行會議,商討有關對抗愛滋病的問題。
於1983年發現的愛滋病病毒,已經令世界上的6千萬人受傳染,死於愛滋病的人也有2千2百萬。目前的巴黎會議由國際愛滋病協會發起,與會人士首先要討論的問題是如何令發展中國家的愛滋病患者獲得已經存在的抗愛滋病藥物。據統計,85%的愛滋病患者是散佈在發展中國家。

南非前總統曼德拉在會議中發言時,請求歐盟在對抗愛滋病上更加努力,他也要求令比較不幸運的人也能夠得到抗愛滋病的藥物。曼德拉說:"缺乏治療是一個明顯的侵犯人權的現象。"今天,全世界對抗愛滋病已經到達哪個地步?參加巴黎愛滋病會議的莫桑比克抗愛滋病計劃分負責人,聖埃吉迪奧團體的利奧塔說:

答:必需將西方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情形分開來談。在西方國家中,抗愛滋病的工作已經做得不錯了,因為已經有藥物來長時間控制這個病。很遺憾,同樣的藥品,在發展中國家卻很少,然而,正是在這些國家中,愛滋病仍然非常嚴重。超過90%因愛滋病死亡的人和四分之三的愛滋病患者是在落後的國家中。在非洲南部,成人患者達到30%,而博茨瓦納甚至達到35%。

問:為什麼富裕國家和貧窮國家會有這麼大的區別?
答:在發展中國家裡高療效的治療法很遲才來到。這一方面因為沒有必需的設施來進行這些治療,另一方面是因為治療的藥物價錢太昂貴。
在巴西的情況有所不同,因為巴西找到免費向愛滋病患者提供藥物的途徑,這也是西方國家所做的。因此,需要使其他的國家也能夠獲得這些藥物。此外,也應該透過貿易協定來使這類藥品的價格像在西方國家一樣,不超過成本的5%。

問:有什麼條件嗎?
答:有的,聖埃吉迪奧團體的"夢"的計劃一年半以來在莫桑比克免費分發愛滋病藥,並有試驗室系統來檢視治療的成效。大約有1千人接受治療,成果和西方國家一樣。這一切都是在合理的成本下進行的。

問:抗愛滋病的前景如何?
答:我們從"夢計劃"的經驗而得到一個結論,就是:可以和大藥廠達成協議,以在將來減低藥的價格,使世界上所有的愛滋病患者都能夠得到治療。需要增加這樣的協議,令全世界所有的國家都能夠使用這些治療法。

世界24小時

昨天07月15日,本台新聞處提供的「世界24小時」報導的消息是:

-巴勒斯坦總理阿布.馬贊與阿拉法特主席舉行會談
-伊拉克可能在2004年選舉
-白宮和聯合國對美國軍隊在利比里亞有限的參與行動達成共識
-北京促請北朝鮮立即恢復與華盛頓關於核計劃的談判

下面請聽詳細內容:

【梵蒂岡電台訊】巴勒斯坦總理阿布.馬贊前天14日晚上在拉姆安拉和阿拉法特主席舉行了會談。克服巴勒斯坦當局內部的分歧是這次會談的主要課題。阿拉法特和阿布.馬贊總理間的緊張關係持續了一個星期後,兩人和好。他們在安全和權力分配問題上達致妥協,但阿拉法特在總體上還將是負責人,並且國家安全委員會的權力沒有擴大。在與以色列談判的問題上並未得出確切結果。此外,14日夜間,一名巴勒斯坦人企圖闖入特拉維夫城,他打死一名以色列人,打傷另兩個人。兇手自己也受傷,被逮捕。這個消息傳到了倫敦,以色列總理沙龍和英國首相布萊爾正在那裡舉行會晤,這個消息便也成了他們討論的內容。英國遵循歐洲聯盟的路線,不主張孤立阿拉法特,以色列則不停止在約旦河西岸建安全屏障。

【梵蒂岡電台訊】伊拉克新的政府會議前天14日在巴格達上任。新政府確立的民主方向也由舉行薩達姆之後的首次選舉得到證實。聯合國駐伊拉克的特別代表德梅洛宣佈,選舉可能在2004年舉行。此外,在關於尼日爾和伊拉克之間進行鈾貿易的棘手問題上,聯合國祕書長科菲.安南也介入。14日他在華盛頓表示,自從國際原子能機構的負責人巴拉迪指出美國總統布什的聲明所根據的文件是不屬實的那刻起,安理會就不再重視這個問題。

【梵蒂岡電台訊】如果聯合國領導伊拉克重建的工作,而不是由美國獨攬,許多國家可能會感到更加方便。聯合國祕書長科菲.安南週一在華盛頓同美國總統布什的會晤結束時作了上述表示。白宮的主人和聯合國祕書長對美國軍隊在利比里亞有限的參與行動達成共識。這在布什領導的美國為在伊拉克進行軍事行動和聯合國翻臉後,也許顯示了冰峰開始化解的標記。

【梵蒂岡電台訊】中國在美國和北朝鮮間危機的問題上進行調和工作。北京促請北朝鮮立即恢復與華盛頓關於核計劃的談判,並提出了妥協的解決危機的方案:舉行一項多方會談,有中國、日本和南韓參加。同時舉行另一項會談,由北朝鮮和美國的代表面對面進行。


收聽節目


直播


隨選即聽


Professional audio for rebroadcasting


教宗聲音


三鐘經

教宗接見


上一頁  上一頁
首頁  首頁
向編輯部投書  向編輯部投書
top
top
All the contents on this site are copyrighted . Webmaster / Credits / Legal Conditions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