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岡廣播電台梵蒂岡廣播電台
梵蒂岡廣播電台  

類別


 
 愛德與關懷


  教會


  文化與社會


  梵蒂岡文獻


  大公合一運動


  家庭


  主教會議


  青年


  正義與和平


  政治


  宗教與對話


  科學與倫理


  教宗與聖座


  靈修生活



05-08- 2003  新聞報導 資料庫   新欄目週末避靜 

教宗與聖座
-教宗三鐘經講話勉勵歐洲人民維護星期主日的價值意義
-教宗勉勵意大利天主教童子軍重視尊重和熱愛大自然


教會與社會
-第六屆歐洲移民會議在意大利洛雷托閉幕
-印尼馬魯古的教會人士為難民的返回家園發出呼籲
-韓國攝影家舉行教宗和梵蒂岡建築照片展覽

世界24小時
-基地組織再次向華盛頓發出威脅
-駐伊拉克的上百名美軍士兵患肺炎,二人死亡
-利比里亞游擊隊領導人再次保障遵守停火協議

******

教宗與聖座

教宗三鐘經講話勉勵歐洲人民維護星期主日的價值意義
【梵蒂岡電台訊】 來自意大利和其他國家的數千名朝聖人士,不畏懼酷熱,仍然在八月三日星期日一早便乘車前往羅馬南邊岡道爾夫堡教宗的夏宮,準備和教宗若望保祿二世一同祈禱,頌念三鐘經,並向教宗致意,聆聽他的講話。大約兩千名朝聖者聚集在夏宮的庭院內,其他的人士則匯集在夏宮正面的廣場。教宗這次講話的主題是星期主日對歐洲和全世界的意義。

教宗說:「各位親愛的兄弟姊妹們,歐洲是兩千年來比任何其他地方都蒙受基督信仰恩澤的大陸。從它的土地,不論是在隱修院、在主教座堂、或在聖堂,讚頌基督這位時間與歷史的主人的聲音不斷的升起。聖洗和其他聖事聖化了無數信友人生中的每個階段。聖體聖事,特別是在上主的日子裡,滋養了他們的信德和愛;時晨頌禱和許多民間的祈禱形式給他們每日的生活分出了節奏韻律」。

教宗指出了基督信仰和歐洲人民生活的密切關係之外,又進一步說:「這一切雖然在我們這個時代並沒有減少,可是面對俗化的挑戰,也必須更新這樣的努力,好使信友的整個生命都成為中悅天主的真正敬禮」。

教宗方才提到「上主的日子」,于是他就把講話轉入主題說:「我們要特別留意維護星期主日的價值。這一天是基督信仰一向以來呈現在歐洲、乃至在全世界上最好的標記:它是永恆在宣報耶穌復活的喜訊,是舉行基督戰勝罪惡與死亡的慶典,是人類獲得完全解放的保證。因此,保存基督信仰上星期主日的意義,就是給歐洲在維護它的主要精神與文化遺產上做出極大的貢獻」。

歐洲各地有無數的大小聖堂都是獻給聖母的,教宗最後呼求童貞聖母讓全歐洲各地的人民都感受到她的保佑。

教宗勉勵意大利天主教童子軍重視尊重和熱愛大自然
【梵蒂岡電台訊】 天主教意大利童子軍從七月二十八日到八月七日舉辦聯合夏令營,全國分四個大地區同時舉行,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特別給他們發表書面談話,勉勵他們重視對大自然的尊重和愛護。教宗這封書面講話由聖座駐意大利大使保祿•羅梅奧總主教,在意大利中部的斯波萊托城舉行的全國童子軍代表聚會中宣讀。

教宗說:「維護受造的宇宙是基督信徒在世界中重要的任務。身為童子軍,應該繼續不斷地加深自己的信德,重視對大自然的尊重和熱愛。這項任務今天尤其顯得迫切。童子軍一向不是受到泛泛的生態主義的推動,而是受到來自信德的責任意識的驅使,來愛護大自然」。

教宗強調:「童子軍活動是一種重要的新團體生活的經驗,這種生活經驗並不只是具有探險性質的假期,更是與天主、與自己、與他人相會的機會。由于在天主聖言的光照下,對自己的生活有深入的反省和改變,又有大自然環境的幫助,所以度的是一種對天主、對基督、對友愛的共融極有意義的經驗」。

教會與社會

第六屆歐洲移民會議在意大利洛雷托閉幕
【梵蒂岡電台訊】在意大利洛雷托舉行的第六屆歐洲移民會議,已經於8月3日以一台彌撒聖祭結束。主持彌撒的是聖加祿傳教修會負責歐洲移民問題的羅西神父。這項會議正是以從事移民牧靈工作為宗旨的聖加祿修會所召集,在一週的研討中,政治界和學術界人士通過舉行演講會、圓桌會議等方式,分析了全球化和歐洲移民這個主題,並特別討論了非洲的問題。我們請聖加祿傳教修會的總會長畢羅洛神父談談歐洲移民的情況:

答:目前,從非洲來的移民潮很龐大。當然,這個移民潮還會繼續下去,因為非洲仍然落後,人民貧窮。那些有能力離開的人都算是幸運的人,因為,他們能找到方法離開自己的地方而移民他國。歐洲也有很多移民是來自菲律賓、斯里蘭卡等亞洲國家的,北美則有大量移民從南美湧入。這個移民潮經過中美洲而設法潛入美國,有大量的移民在邊境死亡。自從美國設了所謂的"邊境警衛"後,在美國和墨西哥邊境已經有2300人死亡。不過,這種移民潮還會繼續,因為南美和中美地區常會有被貧窮逼迫的人在絕望下走移民的路。亞洲人主要是向歐洲、北美和澳洲移民,非洲主要向歐洲移民。根據聯合國的移民機構發表的統計資料,7月1日當天,有1億7千5百萬人居住在他誕生地以外的地方,他們因為生命有危險而被迫拋下祖國移民或逃難到別的國家。

問:請神父說說您個人的經驗好嗎?
答:我現在是在羅馬當總會長,不過,我曾在美洲等地方傳教。有些事給我的印象深刻,難以忘懷。比如,我在海地和多米尼加一年的經驗。海地是西半球最貧窮的國家,海地人為了走出貧窮的境遇,都設法穿過邊境到鄰國多米尼加砍甘蔗。這些人都是非法入境者,他們都沒有證件。他們潛入多米尼加後,直接去甘蔗園工作,有些終身在甘蔗園裡,他們的後代在甘蔗園裡出生,因為父母自己沒有證件,也不敢為子女去登記,因此,這些後代也成了沒有證件的人,對當地的人口登記處來說,他們是不存在的。不過,教會、傳教士和所有關心他們的人都承認他們的存在。他們不敢和地方當局接觸,卻願意和教會接觸。這只是其中的一個例子而已。教會協助這些移民,給予他們勇氣。即使社會不承認他們,對教會來說,他們和其他所有的人一樣,都是一等公民。

印尼馬魯古的教會人士為難民的返回家園發出呼籲
【梵蒂岡電台訊】印尼馬魯古首府安汶教區的天主教人士為難民的返回家園發出呼籲。該教區的危機中心的神父們向傳教通訊社說,在三年的基督信徒與伊斯蘭教徒間的衝突停息後,到目前,只有不到一半的難民得以返回家園。危機中心在發表的公告中指出,在35萬多難民中,只有15萬名返回了原來的住所或決定在其他地方居留。目前,仍有20多萬人未能回家。印尼政府於最近表示,從8月起,不再撥款援助難民。人們認為,政府的這個舉動是為了鼓勵難民回家鄉,然而,難民中有許多人因過去衝突所造成的心靈創傷至今仍未復原。此外,從一些村鎮傳來留下來的居民表現出不容忍的態度,有人認為,這是因為產業歸還問題引起的,因為一些原屬於難民的產業現在成了留下的居民的所有物。

韓國攝影家舉行教宗和梵蒂岡建築照片展覽
【梵蒂岡電台訊】一位韓國攝影家拍攝的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和梵蒂岡建築的照片展覽,目前在聖伯多祿大殿旁舉行。這個展覽的贊助單位有:漢城總教區、韓國旅遊文化部、韓國天主教教友傳教委員會。展出的巨形照片,錄下了教宗1984年訪問韓國、1995年訪問波蘭、2000年到聖地朝聖和訪問馬爾他以及其他在梵蒂岡舉行彌撒、晉鐸50周年、在聖伯多祿廣場舉行活動等等的珍貴時刻。

世界24小時

昨天,08月04 日,本台新聞處提供的"世界24小時"報導的消息是:

-基地組織再次向華盛頓發出威脅
-駐伊拉克的上百名美軍士兵患肺炎,二人死亡
-利比里亞游擊隊領導人再次保障遵守停火協議

下面請聽詳細內容:

(梵蒂岡電台訊)新的兇殺事件的威脅警報在美國有所增加。基地組織的二號人物,埃及人扎瓦里在阿拉伯電視台前天3日播放的訊息中宣佈,如果關押在古巴關塔那摩島的穆斯林囚犯的安全得不到保障,美國"將付出極高的代價"。扎瓦里還警告華盛頓"真正的戰鬥"尚未開始。本台特約記者馬斯特洛利利從紐約作了以下的報導:
******
本.拉登的副手提到關押在古巴關塔那摩基地上的囚犯,說這些穆斯林囚犯若受到虐待,美國人將會付出沉重的代價。華盛頓政府選擇其中的6人接受軍事法庭的首批審判。扎瓦里還警告說,所有美國官員將遭受打擊。上週華盛頓政府剛為基地組織可能的新的兇殺行動發出警報,說這一次要在美國和盟國進行劫機行動,義大利包括在內。美國司法部長阿什克羅夫特和國家安全部長里奇証實了這個危險,說會有新的進攻行動。情報機構的專家們正在分析錄音訊息的聲音是否真的屬於本.拉登的副手。中央情報局前任局長卡尼斯特拉羅說,秘密警察們擔心新的兇殺事件會在2004年之前發生,這一次也許使用生化物。
******

(梵蒂岡電台訊)在伊拉克的美軍總指揮部公佈,駐守在這個阿拉伯國家的上百名美軍士兵患了一種神秘的肺炎,已經有兩名軍人死亡。一個專家小組已經前往伊拉克調查引起這個疾病的可能的環境因素或病源。今年6月份,美軍總指揮部曾經拒絕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專家前去對伊拉克人進行醫學化驗,這些伊拉克人被圖韋塔一帶溢出的核元素所感染。

(梵蒂岡電台訊)"利比里亞的和平"。這是聖埃吉迪奧團體在羅馬召開會議的標題。會議於昨天4日閉幕,"利比里亞促進修和與民主聯盟"游擊隊的負責人康內赫也參加了會議。利比里亞游擊隊組織的負責人與聖埃吉迪奧團體的負責人會晤之後,再次保障遵守停火協議。昨天4日,西非國家團體的首批和平部隊尼日利亞士兵抵達蒙羅維亞。過於這個重要事件,本台特約記者阿爾巴內塞作了以下的報導:
******
有關方面希望,通過這個棘手的和平使命,使政府軍和叛軍之間的停火能夠得到保障。上星期天,首批空運糧食抵達蒙羅維亞的消息使飢餓的百姓鼓起了勇氣。這些由世界糧食計劃署提供的糧食包括半噸高能量的餅干,但只能提供給4千人,還無法令他們立即充飢,他們得到第一批應急援助,今後幾天將通過一道空中橋樑將十幾噸餅干送到大約10萬人手裡,這些難民已經聚集在機場附近。
******


收聽節目


直播


隨選即聽


Professional audio for rebroadcasting


教宗聲音


三鐘經

教宗接見


上一頁  上一頁
首頁  首頁
向編輯部投書  向編輯部投書
top
top
All the contents on this site are copyrighted . Webmaster / Credits / Legal Conditions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