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岡廣播電台梵蒂岡廣播電台
梵蒂岡廣播電台  

類別


 
 愛德與關懷


  教會


  文化與社會


  梵蒂岡文獻


  大公合一運動


  家庭


  主教會議


  青年


  正義與和平


  政治


  宗教與對話


  科學與倫理


  教宗與聖座


  靈修生活



03-11- 2003  新聞報導 資料庫   新欄目週末避靜 

東南亞通訊

-中國太原教區十六名望教者領洗為教宗在任二十五周年獻上賀禮
-中國電視劇描述畫家傳教士郎世寧的宮廷故事
-第十三屆亞太地區修女大會(AMORXIII)在臺北舉行
-臺灣宗教博覽會在社會內促進信仰和精神生活的發展
-印尼華裔教友獨有的殯葬禮儀手冊正式面世
-印尼基督信仰與穆斯林團體共同在齋月期間維護馬魯古群島的和平
-2003年十一月 生活聖言

******

中國太原教區十六名望教者領洗為教宗在任二十五周年獻上賀禮
【信仰社太原市訊】十月十九日傳教節,中國山西省太原市教區風聲河堂區的十六名望教者,終於從神父的手中,領受了聖洗聖事。堂區的本堂司鐸若瑟神父表示,教友們願意將這一福傳的成果,敬獻給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恭賀教宗在任二十五周年銀慶。

風聲河堂區位於山西省太原市西山,毗鄰四大礦區。若瑟神父介紹說,近年來,許多教友身體力行,在生活中實踐福音精神,見證基督信仰,在他們的辛勤努力下,已經有二百多人接受了基督信仰入門初期輔導,領洗加入教會。當地教友以自己的信仰經驗和善言善表,把天主介紹給鄰居和近人,讓越來越多的人,認識了耶穌基督。而新教友們的傳教熱情更加高漲,他們將自己的親戚和朋友,帶到了教會大家庭中。若瑟神父接著介紹說,堂區的歷任本堂司鐸,都非常重視福傳。多年來,他們堅持每兩個月舉行一次福傳經費募捐活動;在祈禱中,根據普世教會的傳教意向,特別為教會的福傳事業祈禱,激發每個教友的福傳意識和傳教責任感;同時使教友們擁有普世性的傳教意識。此外,堂區每年都在交通便利的堂口舉辦兩次幕道班,請經驗豐富的老修士和教師主講要理。

風聲河本堂司鐸指出,堂區還非常重視新教友領洗後的基督信仰培育問題。領洗後並不意味著信仰的道路走到了盡頭,相反,是基督信仰歷程的新起點!為此,堂區專門組織了領洗和幕道後期的學習班。扶植、支援新教友們剛剛邁出的信仰步伐。

最後,若瑟神父表示,堂區的全體教友,願意將他們的福傳成果敬獻給最親愛的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恭賀教宗當選二十五周年;在精神上分享教宗的銀慶之喜樂。讓每個人都一心一德,效仿教宗的奉獻精神和印度加爾各答的真福德勒撒修女的無私的愛的芳表,把救主耶穌基督的福音廣傳給我們身邊的人。

山西省太原市教區風聲河堂區共有1,300名天主教徒,現在,這個團體正處於迅速成長壯大的階段。根據中國大陸河北省信德室出版的二OO二年最新版《中國天主教手冊》報道,目前,太原市共有25個堂區;聖堂和祈禱場所90多處。司鐸45位,其中8位老年司鐸、37名青年司鐸。太原市的天主教友總數為70,000。


中國電視劇描述畫家傳教士郎世寧的宮廷故事
【天亞社.香港訊】十八世紀一位耶穌會傳教士在清朝擔任宮廷御用畫師的事蹟,即將在中國大陸的電視上看到。

一齣有關耶穌會意大利籍郎世寧(JosephusCastiglione)修士的電視劇正在國內攝製,將於二零零四年播出。

湖南省上市公司湖南電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正製作電視劇《宮廷畫師郎世寧》,內容是這位傳教士在清代為康熙及雍正皇帝當宮廷畫師的事蹟。

該劇集除了湖南省六千六百萬人口有機會收看之外,若國內其他省份的電視台也簽訂播放協議,潛在觀眾人數將會更大。

郎世寧以繪畫馬匹及宮廷人物肖像見稱。

加拿大籍的馬可.羅斯維爾(MarkRowswell)飾演郎世寧修士的角色。羅斯維爾藝名「大山」,在國內以純熟的普通話表演中國相聲藝術而廣為人知。

羅斯維爾十月一日對天亞社說,天主教修士郎世寧成為電視劇的主角,獲正面的態度描繪,是中國的一大突破。他說:「我肯定這角色會令觀眾對他留下深刻印象,認識到他不單是一位偉大的畫家,也是一個善良正直的人。」

郎世寧修士乃一代藝術大師,一七一五年經澳門到北京,在那裡奉獻一生,終年七十八歲。他在北京時學習中國繪畫及貴族審美觀,慢慢建立起揉合東西方藝術的新風格。他的作品中,尤以駿馬圖聞名。郎世寧修士的作品受到宮廷鍾愛,對清朝中期的宮廷繪畫發展影響深遠。

羅斯維爾指出,這電視劇焦點放在西方文化,包括基督宗教,與中國傳統文化和信仰的衝突。這位耶穌會士被塑造成一位成功揉合兩種文化的人物,但其過程不無巨大的困難和犧牲。

據羅斯維爾說,製作隊的困難是他們對郎世寧修士在中國的個人經驗所知很少。不過,由於電視劇是以娛樂為主而非紀錄片,故此主要的情節會依據歷史,而細節則含有創作成分。

雖然羅斯維爾來自聖公會背景,他不視自己為基督徒。然而,為了這次的拍攝工作,他特地到了北京郎世寧修士的墓碑前,向他祈求支持和諒解。

此外,他說,他在拍攝過程中亦有提出一些他認為郎世寧修士會說和做的建議。

他亦指出,中國的天主教機構將會在劇集播出之前審查內容,以確定片中的宗教儀式和習俗不會有嚴重錯誤。

中國天主教愛國會副主席劉柏年對天亞社說,審查的要求是北京教區提出。他於十月八日說,他不知道製作進展如何,但很關心劇集內容是否符合歷史事實。

劉氏對電視劇的播放表示歡迎,認為有助社會瞭解郎世寧修士在東西方藝術文化交流上的貢獻。

耶穌會辦的澳門利氏學社的主任呂碩基(LuisManuelFernandesSequeira)神父對天亞社說,耶穌會一直視藝術為瞭解其他文化,以及與人民溝通的途徑之一。

他說,他不預期在劇集中會看到很多宗教元素,因為「現在還不是時候。」不過,他說,以歷史及社會學方向增加中國人對基督宗教的興趣是好事。

看守郎世寧修士墓碑的歷史學家余三樂教授十月十四日對天亞社說,電視劇能生動活潑地幫助人們認識歷史,有助文化交流。

余教授說,他亦製作了一齣五十分鐘的電影,介紹有關利瑪竇神父的事蹟。這位耶穌會士對中西方文化交流的貢獻,贏得中國人的高度讚揚。但余教授表示,電影祇播放給到墓園參觀或預約的訪客。該墓園亦放置了利瑪竇神父的墓碑。

第十三屆亞太地區修女大會(AMORXIII)在臺北舉行
【信仰社臺北訊】-十月二十日至三十日,第十三屆亞太地區修女大會(AMORXIII;AMOR:Asian-OceaniaMettingofReligious),在臺北隆重舉行。大會主席,聖母聖心會的切利亞修女在接受本社採訪時表示:"網路一詞,在中文中的意思是指各種不同的方向和功能交織在一起的網。而這正是我們渴望在我們中間,在所有的受造物之間編織的。我們希望能夠編織一張呼吸的,聖神感召下的網與天主共融、與近人和受造物共融。"臺灣女修會會長聯合會作?東道主,主持了本屆主題?"重編生命網-天地人圓夢之旅"大會的召開。來者亞洲和大洋地區的一百多位元修女代表,出席了會議。此外,許多司鐸、平信徒和修會會士應邀列席會議,增進了對亞太地區修女的瞭解;分享在第三千年的亞太社會文化背景下,度獻身生活所面臨的共同挑戰。

主持大會工作的切利亞修女告訴本社記者:"今年所選擇的主題,是前屆以和解?主題的大會的繼續。我們旨在認真反思,如何在今天,在我們中間編織一張生命之網,聖神在網路間運轉,以便更好地回應我們的時代所面臨的傳教事業的挑戰。度獻身生活的人們,願意弄懂如何在當前的社會背景下,面對多元文化和宗教對話的挑戰,在亞太地區的各個角落中,生活出自己宣信的神貧、服從與貞潔的誓言。大會是一次強烈的共融的體驗,我們將把從中獲得的感受,帶回到我們生活工作的崗位上。"

大會分為全體會議和分組討論,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修女們,分別根據各地區的情況發了言。在談到本屆大會所選擇的標誌時,切利亞修女介紹說,"在當今的現代傳媒中應用廣泛",……"這是一個傳教的領域,但是,媒體的傳播永遠也不能取代人的作用。我們可以通過傳媒宣講福音,但是,最重要的是通過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

亞太修女大會每三年召開一次,成員國輪流主辦。其宗旨是發揮亞太地區修女之間同舟共濟的精神,並進行福傳使命方面的交流。而以往歷屆會議所選擇的中心議題,都充分體現了先知性的內涵;結合了地區福傳工作的需要。組委會還專門開通了第十三屆亞太修女大會網站http://www.catholic.org.tw/amor13tw/,提供了大量相關資訊、資料,充分滿足了廣大讀者和熱心關懷女修會獻身生活現狀及發展的人們的要求。

第十三屆亞太修女大會(AMORXIII)的會徽,取自聖經《創世紀》第一章的意義,表現了聖神運轉於混沌中。藍色代表了天主、白色象徵著大氣在水面上運行、紅色體現了人分享天主的生命、而旋轉則表現了天、地、人的共融存在於天主內。


臺灣宗教博覽會在社會內促進信仰和精神生活的發展
【信仰社臺北訊】十一月五日至九日,"全國宗教博覽會"將在臺灣雲林縣鬥南田徑場隆重開幕,主題是"淨化人心,邁向新契機"。自二OOO年以來,每年定期舉辦的宗教博覽會,到今年已經是第三屆了。據此間的相關人士介紹,這不僅是宗教界的盛事,主辦者更希望通過類似活動和廣泛的宣傳,為人們提供繼往開來,開啟新生機運的重大轉機;同時,號召各宗教信仰團體中致力於'淨化人心,改革社會'的有識之士,共同攜手並肩,在臺灣社會中增加宗教和宗教博覽的活動規模,擴大其影響力,使之廣泛深入到社會各階層,從而穩定當前紛亂的社會及浮動的人心,推動社會祥和、共謀人類福祉。

二OO三年度宗教博覽會主要展出的,是政府正式核准的十六個宗教團體教義、儀規、著作、聖訓、法器文物、鸞文等。此外,還將舉行各宗派法門,修行秘訣、渡?濟世方便法的實際活動演出。

為期五天的博覽會共分?四大展區,即各宗脈珍貴器物展示;各宗教攤位參訪交流三;各宗教禮典法會儀式及活動的公演,以及善書贈送、文物藝品選購。

天主教會團體?此作出了積極而充分的準備。例如集體誦念玫瑰經、詠唱聖歌、信仰生活見證、向教外朋友分享信仰經驗等。屆時,將向前來參觀的非基督信徒敞開熱情的懷抱。同時,每天都將按特殊的意向舉行彌撒聖祭。按照時間順序分別為,十一月五日下午三時舉行聖神降臨彌撒,十一月六日上午十時福傳使命彌撒,晚上七時三十分追思已亡彌撒,十一月七日上午十時中華殉道聖人彌撒,晚上七時三十分特敬耶穌聖心彌撒,十一月八日上午十時三十分敬天祈福大禮彌撒,九日上午十時主日彌撒-拉特朗聖殿奉獻慶日。在彌撒聖道禮儀後,將緊接著舉行聖經遊行,因?'彌撒禮成'就是對天主教徒們的召叫,要求他們接受派遣,去傳揚福音。為此,組織者要求前來參與禮儀的教友們自備聖經,在遊行中大家齊聲宣揚福音,以勵行耶穌升天前的訓勉和派遣:'你們往普?N去,向一切受造物宣傳福音'(穀16,15)。

此外,十一月八日星期六,將是大會指定的"天主教日"。當天舉行的敬天祈福大禮彌撒,將把這一活動推向高潮。組委會衷心希望教內外的兄弟姊妹,一起來參觀博覽會,參與這各宗教相互交流的難得機會。因為,臺灣地區主教團宗教交談與合作委員會認為,每一名教友的實際臨在,就意味著具體的福傳。第三屆全國宗教博覽會還專門設立了網站,地址是www.godfair.org.tw 

香港六宗教領袖座談會成立銀禧推動仁愛
【香港公教報訊】香港六宗教領袖座談會慶祝成立二十五周年,承諾合力把仁愛帶到社會,共同維護道德倫理。

香港六宗教領袖座談會十月十六日慶祝成立二十五周年銀禧慶典,天主教香港教區主教陳日君在慶典晚會上,稱讚六宗教二十五年來真誠交往、互敬互愛的精神,實為香港社會的榜樣。

銀禧聯歡晚宴於當日晚上假港島某酒店內舉行,出席的六宗教領袖計有香港中華回教博愛社主席脫志賢、香港佛教聯合會會長覺光法師、香港道教聯合會主席湯偉奇、香港基督教協進會主席蘇以葆主教、孔教學院院長湯恩佳博士及天主教陳日君主教等。六宗教領袖先後上台致賀辭,並在百多位來自不同宗教代表面前齊切蛋糕,共賀銀慶。

陳日君主教當晚指出,今年適逢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當選教宗銀慶,指若望保祿二世宗「經常強調宗教能夠幫助世界帶來和平」。

與已故天主教香港教區胡振中樞機一同發起宗教座談會的佛教聯合會會長覺光法師,在十月十六日的銀禧晚會中對天亞社說,各宗教在教理不同的情況下仍能維持廿五年的和諧關係,實屬難能可貴。

專責政府部門支援宗教事務?

覺光法師指出,座談會未有計劃邀請其他宗教領袖如巴哈伊教、印度教、猶太教和錫克教等加入,是因為在香港信奉這些宗教的信徒很少,而他們大多不是華人,在言語溝通上有障礙。

六位宗教領袖都在演辭中強調他們「和而不同」,但他們對政府處理宗教事務卻有不同見解。

覺光法師對天亞社稱,政府對宗教的支持不足,香港各宗教在不同社會層面未能享有同等地位。他建議政府成立專責支援宗教的部門。

陳主教與回教和孔教領袖則認為「並無必要」。他說,座談會成員已經非常主動互相聯繫,他希望「政府不要太主動介入宗教事務。」陳主教向天亞社承認,香港在九七年回歸中國之前,許多方面傾向優待聖公會和天主教。

天亞社報導,中華回教博愛社主席脫志賢亦不想有政府部門處理宗教事務,因為民政事務總署現時已有顧及這方面的工作。他認為:「各宗教應該獨立處理自己的事務。」孔教學院院長湯恩佳亦持相同看法。

放置時間錦囊見證共融情誼

此外,該會聯合秘書處聲稱,將於本年十二月十三日在香港公園安放一個時間囊,作為跨越及保留六宗教過往二十五年共融情誼的標記。

天主教教區宗教聯絡委員會主席周景勳神父十月二十日對本報表示,座談會秘書處將於本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假座黃大仙嗇色園鳳鳴樓舉行思想交流會。周景勳透露,六宗教領袖將會在十二月十三日,齊集香港公園茶具文物館旁安放一個時間囊,作為跨越及保留六宗教過往彼此間共融情誼的永久標記。

周神父稱,時間囊放置的文物包括過往二十五年來的活動照片、過往出版過的特刊和小冊子及剛出版的二十五周年紀念特刊、六宗教領袖多年來聯合發表的新年文告及多封對回應社會事務的聯合公函、不同宗教人士及學者的文獻以及秘書處多年來的會議記錄等。他說,時間囊將會埋藏一段頗長時間,作為六宗教交流的見證,計劃最快在十年,或最遲在二十五年後才公開,使它具有歷史感及讓共融跨越時空。

座談會過去亦曾舉辦為無家可歸者慈善步行籌款、植樹活動和家庭營,於二零零一年向政府一份有關防止兒童色情物品的立法諮詢文件提交意見,又在今年三月聯署發信至聯合國要求在伊拉克維持和平,以及向所有面對沙士疫情的本地醫護人員致敬。

座談會透過它所發出的信息,關注社會議題,像生態環境保護、長者及無家可歸者、家庭觀念、青少年犯罪、傳媒道德、靈修及容忍。

印尼華裔教友獨有的殯葬禮儀手冊正式面世
【天亞社雅加達訊】印尼華人於過去三十多年來一直在文化上被壓制,不過華裔教友現時已可擁有展示其獨有族裔淵源的殯葬禮儀手冊。

雅加達總教區協助編製該手冊的撒慕爾.龐加圖(SamuelPangestu)神父說:「教會必須這樣做,否則印尼華人便無法瞭解他們自身的文化傳統。」

合編者還有爪哇中部三寶壟總教區、本籍爪哇的卅二歲馬泰里斯.克里斯揚托(MateriusKristiyanto)神父。他在修讀情境神學研究課程時,花了兩年進行了一項有關中國文化傳統的調查及比較研究。

這本一百五十六頁的印尼語手冊於今年初完成,並以英語題為《向亡者致以最後敬禮及紀念崇拜儀式:以中國文化為基礎的天主教禮儀》。

全書共分五章,第一章是有關放置遺體入靈柩、蓋棺及在火葬前夕在靈柩旁的守夜;第二章有關向遺體祝福及火葬禮;第三章闡述亡者逝世後三天、七天、四十天及一百天的紀念儀式;第四章有關亡者離世第一及第二周年和一千天的紀念儀式;第五章提供葬禮經文、講道及聖詠。禮儀手冊涵蓋引言,同時包括神學、禮儀及牧靈反省。

印尼於一九六七年經歷一場中國共產黨介入的流產政變後,便禁止公開展示中國文化,當局堅稱禁令可使華人融入當地社會。

前總統瓦希德(Wahid)在二千年解除禁令,並將源於中國的孔教增列為官方宗教之一。兩年後,現任總統梅加瓦蒂(Megawati)宣布於二零零三年開始,把中國農曆新年列為全國假期。

四十二歲的龐加圖神父向天亞社說,他沒有華人教友的確實人數,「不過印尼有很多華裔教徒,手冊有助維持他們的文化傳統。」據其他消息來源指出,雅加達總教區的教友逾三分之一為華人。

龐加圖神父表示,中國人十分重視孝敬父母,特別是父母離世時,因此他積極編製有關「本地化中國禮儀」殯葬手冊。他把手冊送交印尼主教團禮儀委員會,並獲委員會批准出版。

其後手冊交至雅加達以東一千多公里外英德總教區弗洛勒斯市,由專責印刷印尼教會文件及書籍的天主教出版社印刷。英德總教區亞伯東.隆吉努斯.達庫尼亞(AbdonLonginusDaCunha)總主教於二零零三年四月十二日准印,並於九月首次發行共二千五百冊。龐加圖神父稱:「現時許多神父均使用此手冊。」

委員會執行秘書、聖言會巴爾納鐸.博利.烏德詹(BernardusBoliUdjan)神父向天亞社稱,主教團批准出版這手冊,正面地使用「融入中國特色而不違背天主教信仰的殯葬禮。」印尼教會有一套殯葬共用禮儀,亦有一套爪哇式的禮儀,但「感謝龐加圖及克里斯揚托神父的努力,現時我們也擁有華人殯葬禮儀。」

烏德詹神父表示,兩位神父在殯葬禮納入符合基督徒信仰而正面的中國傳統禮儀元素,並在富中國特色及觀點的惜別及紀念儀式中找到對基督徒的意義。他指出:「教會為了充實禮儀,非常尊重當地人民包括華人的傳統。」

他續稱,手冊主要以神學、牧靈及禮儀標準為基礎,「但聖經的依據和象徵的說明則不多。雖然如此,但手冊有助印尼華人體現及遵從基督的信仰。耶穌基督從死亡中復活,為追隨祂的人,特別是亡者,帶來生命和喜悅。」

烏德詹神父並指出,手冊概述了信徒對死亡、死後生命、美德、善行償報及諸聖相通的觀點。他補充說:「手冊內的教理很重要,有助印尼華人積極體驗救恩的奧蹟將信仰契合中國文化。」

天亞社訪問的一些印尼華人均歡迎出版該手冊,認為可提醒他們注重民族文化,亦令教會關注華人文化。雅加達聖若瑟堂的華人若翰.錢德拉(JohannesChandra)讚揚教會「關懷民族傳統,加強教徒尊重和保存固有文化」。

雅加達聖多福堂一個教友團體的女主席若瑟.尤爾維安蒂.維賈亞(JosephinaYulviantyWijaya)表示:「我非常高興,因為中國珍貴的文化傳統可以充實教會,我們作為華裔教徒,現在可以正式應用以中國文化為基礎的禮儀了。」

2003年十一月 生活聖言

「神貧的人是有福的,因為天國是他們的。」 (瑪五:3)

耶穌剛剛開始祂的公開生活:祂邀請人們悔改,宣佈天國已經臨近,並治好民間各種疾病。那時,群眾開始跟隨祂。於是祂上了一座山,並且開始教導圍繞著祂的人,向他們宣示祂那充滿生命的計劃,這就是我們說的:「山中聖訓」。

耶穌的宣講在「山中聖訓」的開端就已顯得相當新穎,祂宣告受祝福的並非那些擁有財富、有權勢,和具影響力的人,而是那些貧窮、卑微、弱小、心裡潔淨、哀慟和受到迫害的人。

祂的教訓推翻了一般人的心態,尤其與我們這個強調消費主義、享樂主義與貪求名利的社會相距很遠……。耶穌所帶來的「喜訊」,令最卑微的人得到喜樂和希望,使人對天主的愛充滿信心,因為天主接近那些受考驗及心靈痛苦的人。這個歡樂和救恩的喜訊完全綜合在真福八端的第一端,它向神貧的人保證天國是屬於他們的:

「神貧的人是有福的」

  但何謂「神貧」呢?「神貧」的意思就是不依戀自己擁有的財物、人及自己……。 一言以蔽之,它表示藉著承行天主的旨意,及透過與他人打成一片,除去在我們心中所有阻礙我們對天主開放,對鄰人開放的一切事物,為能夠真正地愛他們。如果天主要求我們的話,我們甚至願意拋棄一切:父親、母親、「田地」和國家。

成為「神貧」意味著我們不信賴財富,只相信天主的愛和祂的恩賜與照顧。我們往往「富於」擔心我們的健康,為我們的親戚而焦慮,為工作而憂心,不知所措,擔心未來。這些東西都會阻礙我們,使我們自我關閉,令我們無法對天主和我們的兄弟姊妹開放自己。在這些焦慮不安的時刻,「神貧」的人懂得信賴天主的愛,並把自己所有的煩惱交託給祂,因而體驗到天父的愛。

當我們讓自己被愛所引導去愛我們的鄰人時,我們就是「神貧」的。我們會與那些有需要的人分享我們所有的一切:一個微笑、我們的時間、我們的財物和能力。當我們為愛而付出了一切,我們就是貧窮的,成為兩袖清風、一無所有、是自由的,並擁有一顆潔淨的心。    然後,「神貧」這個愛的果實將成為愛的泉源:由於我們空虛自我,因此我們是自由的,讓我們可以全心全意地迎接天主的旨意和我們遇見的每個兄弟姊妹。

耶穌對那些心裡潔淨和神貧的人保証了天國的賞賜,說他們是受祝福的……
  
「……因為天國是他們的。」

  天國並不是財富所能買得到,也不是武力所能征服的。它是一份從天主得來的禮物。為此耶穌要求我們好像孩童或窮人一樣,因為他們需要接受別人給予的一切。然後,天主聖神被我們這份虛無的愛所吸引,將會來充滿我們的心靈,因為再沒有任何障礙能阻止我們與祂達致圓滿的共融。

「神貧的人」擁有一切,因為他們不為自己而保留任何東西。他們雖是貧乏的,但卻充滿天主。在這裡,福音的聖言再一次得到印證:「你們給,也就給你們」 (路六:38):我們給予我們所有的,最後我們便會得到天國的賞報。

這是阿根廷一位母親的經驗:

  「我的家姑非常疼愛她的兒子,即我的丈夫,甚至到了嫉妒的地步」。她這種態度使我們夫婦之間的關係變得很困難,所以我對她的態度也非常冷漠。一年前,經醫生診斷証實她生了一顆腫瘤,需要接受治療和協助,但她唯一的女兒卻無能為力。當時我生活福音已有好一段日子了,聖言已把我的心改變過來:我不斷在學習愛。於是我克服了一切恐懼,讓我的家姑住進我們的家中。我開始用新的眼光看她並去愛她,因為我要照顧和幫助的正是她身上的耶穌。

我發現我的家姑對愛並不是無動於衷的,她以同等的愛來回報我愛的行動,這使我大為驚訝。天主的恩寵行了互愛的奇蹟!

接著下來的幾個月的犧牲,對我來說並不是一個負擔。當我的家姑平安地返抵天堂時,在每個人的內心都保有平安。

在那段期間,我知道自己懷孕了,我們殷切期待這孩子已九年了!為我們而言,這孩子就是天主無限愛情的一個具體標記。」   

盧嘉勒


收聽節目


直播


隨選即聽


Professional audio for rebroadcasting


教宗聲音


三鐘經

教宗接見


上一頁  上一頁
首頁  首頁
向編輯部投書  向編輯部投書
top
top
All the contents on this site are copyrighted . Webmaster / Credits / Legal Conditions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