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02-11-2006 新聞報導 資料庫
主日彌撒讀經
周末避靜 請通過網路收聽本台廣播節目的聽眾朋友注意:
教宗與聖座 教會與社會 世界24小時 教宗與聖座 諸聖瞻禮教宗聖伯多祿大殿主持隆重彌撒,呼求眾聖人幫助我們慷慨回應天主的召喚 教宗在彌撒講道中向坐滿大殿的神長信友說:“今天的禮儀邀請我們分享天上諸聖人的喜悅,體嚐他們的歡樂。聖人不是少數受特選的一類,而是數不盡的一群,今天的禮儀勉勵我們舉目瞻仰他們。在這一大群聖人中,不僅是那些正式受到教會承認的,也包括任何時代和任何民族的人,他們曾經努力設法以愛心和忠貞的態度實踐天主的聖意。天朝中絕大部分的聖人我們都不認識他們的芳名,也不認識他們的面貌,然而藉著信德的眼光,我們看到他們在天主的穹蒼中像星辰一樣地閃爍著”。 教宗說聖人包括舊約和新約各時代的人,就如默示錄所說的,從義人阿貝爾到忠信的聖祖亞巴郎,以至新約各時代無數的殉道者、精修聖人和真福。他們的共同點就是在天主聖神的推動下,一心一意度福音的生活。 教宗指出十二世紀教會大聖師聖伯爾納多有一年在諸聖瞻禮彌撒中,提出一個著名的問題說:“我們對聖人們的讚美、歌頌和大舉慶祝有什麼用?”。教宗說這個問題我們今天同樣可以提出來,而聖伯爾納多的回答也很切合時宜,他說:“聖人不需要我們的歌頌,我們的敬禮對他們毫無意義。對我個人來說,我必須承認,當我想到諸位聖人時,我心中便燃起熱切效法他們的渴望”。 教宗說:“這就是我們今天慶祝諸聖瞻禮的意義:瞻仰聖人光輝的榜樣,能夠喚起我們成聖的深切渴望,幸福地在天主身邊、在天主的光明中、在他的朋友大家庭中生活。成聖意味著在天主身邊、在他的家庭中生活。這是我們每個人的聖召”。 教宗進一步說:“我們如何能夠成為聖人,成為天主的朋友呢?要成聖沒有必要完成豐功偉業,也不必擁有特殊的神恩,只要聆聽耶穌,即使在困難中,也不灰心地跟隨他。聖若望宗徒記載耶穌的話說:‘誰若事奉我,就當跟隨我;如此,我在哪裡,我的僕人也在要那裡;誰若事奉我,我父必會尊重他’(若12,26)。愛惜自己生命的,必要喪失生命;獻出自己生命的,必會保存自己的生命於永生(參見若12,24-25)。教會的經驗告訴我們,任何形式的聖德,即使所走的路途不一樣,總要經過十字架苦路,也就是經過一條捨棄自己的道路”。 教宗繼續說:“聖人行傳描寫的聖人聖女都順從天主的計畫,他們有時面對難以想像的考驗、痛苦、迫害和致命。但他們都保存了自己的承諾。默示錄說:‘他們都經過重大的折磨,都用羔羊的血洗淨了他們的衣裳,使之潔白無比…他們的名字都寫在生命冊上’。聖人們的表樣乃在鼓勵我們步武他們的芳蹤,體會信賴天主者的喜樂,因為真正的悲哀和不幸就是遠離天主”。 教宗解釋成聖之道說:“成聖需要不斷地努力,但為每個人都是可能的,因為與其說這是人的作為,更好說是天主的恩典。在今天彌撒的第二篇讀經中,聖若望宗徒說:‘請看,父賜給我們何等的愛情,使我們得稱為天主的子女,而且我們也真是如此’(若一,3,1)…我們越是效法耶穌,越是與他契合,我們就越是進入天主聖德的奧跡裡面。我們發現自己受到耶穌無限地愛,這就驅使我們也去愛他人。愛總和放棄自己的行為有關,正是這樣才使我們感到幸福”。 最後,教宗勉勵在場參禮的信友說:“聖人們是我們的朋友和生活的表樣,我們祈求他們幫助我們效法他們,以慷慨的精神回應天主的召喚”。 在聖伯多祿大殿主持彌撒後,於中午時分教宗又出現在宗座大樓書房窗口,帶領聚集在聖伯多祿廣場的信友頌念三鐘經,並發表簡短的講話。他提到隔天11月2日教會特別追思亡者的節日說:“我們今天比過去更忙於現世的事物,幾乎很難想到天主是歷史和我們生命的主宰。然而,人的生命本質是傾向於某些更重要的、超越現世生命的事物。人對正義、真理和圓滿的幸福的渴望是無法抑制和消滅的”。 教宗又說:“面對死亡之謎,人人都渴望在來世重新找到自己的親人。人人也都相信最後的審判終將重建正義,讓每個人得到他應有的回報”。“對我們基督信徒來說,永生並不單指著永遠存在下去的生命,更是一種新品質的存在,完全沉浸在天主的愛中,不再受到邪惡與死亡的威脅”。 教會與社會 白冷尤斯澳魯納青年論壇通過文化活動推動基督信徒和穆斯林之間的對話 答:尤斯澳魯納青年論壇是一個協會,一個中心,願意改變在巴勒斯坦佔領土地上我們基督徒和穆斯林青年的生活。實際上,通過文化活動我們盡力傳播在不同人中的對話、愛的必要性。因此,我們首先想到為青年人出版一份期刊,這是在整個聖地唯一的一份阿拉伯語言的基督信仰期刊。我們向來都是以天主的聖言,以聖經為起點,摘取其中的一段。它今天對我說了什麼?對我這樣的青年人說了什麼?我該如何生活?以此類推。我們尤其談在聖地的倫理道德問題。然後我們當然也提供消息,論所發生的事件… 問:聖地的青年如何看待現實? 問:中東對西方有何期待呢? 問:你們有什麼計畫? 美國奧蘭多的主教要求採取特別措施保障伊拉克基督信徒的安全 拉丁美洲主教理事會結束第3屆專題討論會,題目是“基督的奧跡被結合到土著民族的生活和神學反省當中” 世界24小時 昨天11月1日,本台新聞處提供的國際新聞報導的消息是: --伊拉克再次發生流血事件 請聽新聞的詳細內容: (梵蒂岡電臺訊)伊拉克在昨天11日早上再度發生流血事件,在巴格達發生的至少3個攻擊事件,導致11人死亡,20多人受傷。據伊拉克警方的消息來源說,在首都不同地區並找到10具以上的屍體。31日巴格達郊區什葉派信徒地區發生的婚禮遭汽車炸彈攻擊事件的死亡人數已經增加到23人,其中包括19名兒童。今年10月內遭殺害的美國人達到104人,為了應付暴力攻擊,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批准撥款10億美元來加強在伊拉克的保安部隊,並加速保安部隊的訓練和增加裝備。在英國,下議院沒有通過布萊爾政府有關設立伊拉克戰爭委員會的提案。 (梵蒂岡電臺訊)巴勒斯坦人領袖阿布•馬贊嚴厲譴責以色列軍對加沙北部城市進行的“屠殺”行動,至少有6名巴勒斯坦人民兵和一名以色列人死亡。1名以色列軍人也在衝突中喪生。受傷人數為40余名,其中大部分為平民。阿布•馬贊在發表的公告中說這個攻擊行動是可恨的罪行。他警告以色列必須停止對巴勒斯坦人民的一切仇視,他也請國際社會出面,終止以色列持續的侵犯行動。 (梵蒂岡電臺訊)3名北約維和部隊軍人在阿富汗的自殺式汽車炸彈爆炸事件中受傷。事件發生在坎大哈飛機場通往北約維和部隊基地的路上,當時,該名自殺攻擊者駕駛一輛裝有炸藥的汽車衝撞北約部隊的車隊。北約在阿富汗的維和部隊的指揮理查茲在接受金融時報訪問時說,北約駐阿富汗的維和部隊不足需要。 (梵蒂岡電臺訊)於10月31日宣佈的朝鮮願意回到談判桌談判它的核子計畫的消息已經於昨天11月1日得到證實。以下是本台特約記者祖科尼的報導: ******** (梵蒂岡電臺訊)阿拉伯半島衛星電視臺於10年前,也就是1996年的11月1日在卡塔爾誕生。在這10年中,這個電視臺成了全世界,尤其是阿拉伯地區的新聞的依據。半島電視臺在倫敦和華盛頓都設有分台,觀眾5千萬,而潛在性觀眾超過4億5千萬。這幾年,半島電視臺播放了一些許多阿拉伯社會視為禁忌的課題,但有時則被指為許多伊斯蘭激進潮流的傳聲筒。那麼,有了半島電視臺後,阿拉伯世界的訊息園地在這10年中有什麼改變?我們請教了伊拉克記者薩德•侯塞因: 答:有了徹底的改變,因為直到10年前,阿拉伯世界的訊息主要是國家的訊息,因此,半島電視臺是阿拉伯世界訊息園地的一個大革命。 問:但半島電視臺也受到批評,被指為“激進分子的聲音”………… 問:半島電視臺在倫敦和華盛頓都有分台,這個電視臺已經接近世界大電視臺的水平,您認為,在未來10年中它會有什麼發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