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14-11-2006 新聞報導 資料庫
主日彌撒讀經
周末避靜 教宗與聖座 教會與社會 世界24小時 教宗與聖座 教宗主日三鐘經談義大利感恩節和世界饑餓問題 教宗這樣開始他的話說:“今天義大利舉行年度感恩節,主題是‘大地:賜給整個人類的恩典’。在我們教友家庭裡面,都會教導孩子在進餐之前先以簡短的祈禱和作十字聖號來感謝上主。這個習慣必須保持下去,或重新發現其中的含意,為教育孩子們不要以為每天有飯吃是天經地義的事,卻要承認有飯吃乃是天主聖意安排的恩典”。 教宗繼續說:“我們必須習慣於為任何一件東西讚美天主,為有空氣也為有水而感謝,這兩件東西是地球生命基礎的珍貴要素;同樣地,我們也應該為糧食而讚美上主,這是天主藉著大地的肥沃賜給我們生存的必需品。耶穌曾教導他的門徒向天主祈禱時,不要稱我的天父,但要稱我們的天父,因為耶穌要每個人都意識到自己對其他的兄弟姐妹都負有責任,為使任何人都不缺乏生活必需品。大地的產物乃是天主賜給整個人類大家庭的恩典”。 談到這裡,教宗便觸到人類的巨大傷痛,他說:“饑餓的悲劇即使最近也在世界最重要的組織機構中,如聯合國、尤其是糧農組織裡面討論過,但仍然非常嚴重。聯合國糧農組織最新的年度報告肯定教會經由地方教會團體和傳教士的經驗而知道甚詳的事實:全球有八億以上的居民生活在營養不良的狀況中,而且有很多人,特別是兒童,死於饑餓。如何解決這個多次被揭露,卻不見解決,甚至一直惡化下去的問題呢?無可置疑地,當然必須剷除與世界經濟管理體制有關的結構上的原因,這個管理體制把地球大部分的資源供給少數人使用。這種不正義的現象曾在不同的機會上受到我的前任、上主的忠仆保祿六世和若望保祿二世兩位教宗的譴責”。 為能大幅度地改變這個現象,教宗說:“必須更改全球發展的模式,這不只是來自饑餓醜聞的要求,也來自生態環境和能源緊急事況的要求。無論如何,每個人和每個家庭都能夠、也應該盡一己之力,採取一種足以維護受造的世界,對世界各國耕種大地的人士也合乎公理正義的生活與消費方式,以減輕世界的饑餓”。 最後,教宗說今天的感恩節邀請所有的人一方面感謝天主所賜的農產品,一方面也激勵我們具體努力消除世界的饑餓。教宗祈求童貞聖母幫助每個人感激上主的聖意所賜的這種恩典,並在世界各地促進正義與彼此的關懷。 教宗接見日本新大使,祝望以和平途徑和尊重承諾來解決朝鮮半島的核危機 關於朝鮮半島核危機,這是人類是否有能力不使用武力,而能建立穩定與持久的和平關係的試金石。朝鮮半島核危機早就是國際團體關心備至的問題,日本尤其首當其衝,它在外交上更是不斷進行多方面的斡旋。在這方面,教宗再次強調:“國際關係的當務之急就是尋求國與國之間的和平,因為暴力決不能是社會問題合理的解決之道,也因為暴力破壞人一向努力維護的尊嚴、生命和自由”。對朝鮮半島的核危機,教宗祝望繼續採取雙邊或多邊的談判,因為他認為要使這個地區非核子化,解決的辦法就是和平談判以及當事者各方都尊重所做的有關承諾。 關於援助貧窮國家的問題,教宗讚揚日本對貧窮國家的慷慨援助,他向日本新任大使說:“事實上,各民族之間越來越密切的互相依存關係必須配以更強烈的承諾,好使進步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因為巨大差距而造成的不幸後果不但不再惡化,反而改變成彼此真正的關懷,以促進貧窮國家的經濟和社會成長”。 關於不同宗教與文化之間的對話,教宗向上野文景大使表示他很欣慰天主教在日本受到的敬重。教宗因此勉勵日本主教和地方教會團體密切生活在信德的共融當中,同時努力促進不同民族之間的修和。 教會與社會 若望保祿一世教宗真福品申請案教區審核工作結束 阿爾比諾•盧恰尼教宗1912年10月17日出生在貝盧諾省的多洛米蒂山腳的伏爾諾卡納萊鎮,1935年7月7日晉鐸,1958年12月15日被若望二十三世教宗任命為維托利奧•威尼托教區的主教,11年後,1969年12月15日,保祿六世教宗又任命他做威尼斯的宗主教。1978年8月26日當選教宗,取名號若望保祿一世。33天后去世,為歷史留下了“微笑的教宗”這個美稱。 教區為盧恰諾教宗的列真福品的申請於2003年由當時的主教薩維奧提出,教區審核工作於同年11月23日開始,由聖座冊封聖人部部長何塞•馬丁斯樞機主持。 聖奧斯定是不同文化間對話的人和橋樑:這是點燃火炬朝聖活動傳達的資訊 世界24小時 昨天11月13日,本台新聞處提供的國際新聞報導的消息是: --黎巴嫩又一名部長辭職,政府可能陷入危機 請聽新聞的詳細內容: (梵蒂岡電臺訊)黎巴嫩面臨嚴重的內部危機,昨天13日上午又有一位部長辭職,他是環境部部長薩拉夫,這位接近親敘利亞的臨時總統拉胡德的部長為最近幾天來辭職的第六位部長,在他之前,5位什葉派部長于上星期六辭職,原因是尋求政府團結的談判失敗。薩拉夫部長的辭職是在決定設立國際法庭審訊行刺前總理哈里里之後發生的,這位前總理于2004年2月在貝魯特遇刺身亡。關於黎巴嫩目前的局勢,義大利前途報的記者,黎巴嫩問題專家埃德為我們分析說: 答:我們看到黎巴嫩政府有非常嚴重的分裂,因為,分成了兩個非常不同的陣營,雙方互相指責。一個陣營指責另一個陣營將黎巴嫩拖向敘利亞-伊朗軸心,並阻止成立國際法庭來審訊謀殺前總理哈里里的主使人和執行者。另一個陣營則指責前者將黎巴嫩拉到以色列-美國軸心一邊,令黎巴嫩脫離它所屬的地區而陷入更大的危機中。 問:這一來,黎巴嫩再度成了國際政治衝突的地方。黎巴嫩此刻真的需要面對內部不同派別的政治問題嗎? 問:黎巴嫩國會的主席警告說,如果陷入危機,國家便會有再度爆發內戰的危險………… (梵蒂岡電臺訊)巴勒斯坦人的哈馬斯組織和法塔赫的代表昨天13日繼續在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進行談判,以組織一個聯合政府。昨天,巴勒斯坦人權力機構的主席阿布•馬贊抵達安曼,向約旦國王阿卜杜拉二世解釋組織包括哈馬斯與法塔赫的聯合政府的可能性。中東的情勢也是以色列總理奧爾穆特與美國領導人士晤談的中心。奧爾穆特昨天在華盛頓拜會了布什總統,前天,他曾與美國國務卿賴斯舉行閉門會議。這位以色列總理在接受巴勒斯坦人一家日報訪問時表示,如果哈馬斯接納美國、歐盟、聯合國以及俄羅斯提出的條件:放棄暴力、承認以色列、遵守巴勒斯坦人權力機構與以色列簽署的協定,以色列有可能與哈馬斯對話。 (梵蒂岡電臺訊)巴基斯坦當局在情報機關提供有關該國可能遭恐怖分子攻擊的情報後,在境內的36個飛機場實行警備措施。當地的報紙“黎明報”在報導這個消息時說,兩國機場已經掛了紅色警號。 (梵蒂岡電臺訊)談判朝鮮核子武器問題的六國會議可能在12月初舉行,地點則尚未決定。這是俄羅斯駐東京大使透露的消息。六國應該在本週末參加河內會議時作出決定。參加談判朝鮮核子問題的六國為俄羅斯、韓國、朝鮮、日本、美國和中國。 (梵蒂岡電臺訊)中國山西靈石縣的一個煤礦場發生爆炸事件,24名礦工死亡。事件在12日發生,導致爆炸的原因為使用炸藥不當。本月5日,中國北部發生的另一個礦場爆炸事件則造成35人死亡的悲劇。 (梵蒂岡電臺訊)澳大利亞與印尼簽署了一個歷史性的協定,內容包括反恐怖主義、邊境安全、以及情報等方面的合作。這個協定不僅恢復了澳大利亞與印尼7年前突然中斷的安全合作關係,更令雙方的安全關係擴大。7年前,由於澳大利亞支援東帝汶從侵佔者印尼獨立,因而兩國中斷了安全方面的合作,在簽署這個協定後,兩國除了根據1995年的協定而在軍事上合作外,同時也在科技、移民、禁止在澳大利亞海域非法捕魚等各方面達成協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