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14-12-2006 新聞報導 資料庫
主日彌撒讀經
周末避靜 1. 在此新年之際,我願向各國執政與負責人士、以及所有的男女善心人士寄上我的和平賀意。我特別向處在痛苦中、生活在暴力和武力威脅中、或任何尊嚴都遭剝奪、正期待獲得人道和社會解救的人士致意。我也向兒童們致意,他們的天真純潔豐富了人類的良善和希望,他們也以痛苦啟發我們每個人作締造正義與和平的人。正因為想到兒童們,尤其想到那些被肆無忌憚的成年人剝削和毒害,而前途受到危害的兒童,我才希望在世界和平日的機會上,大家的注意力都能集中在“人,和平的核心”這個主題上。的確,我深信在尊重人的時候,我們也在促進和平,而在締造和平的同時,我們也為真正完整的人文主義提出了先決條件。為新一代的人有個安祥的前途正是這樣準備的。 生命與宗教自由的權利 世界24小時 教宗與聖座 教宗週三公開接見活動介紹聖保祿宗徒的兩位傳教得力助手弟茂德和弟鐸 教宗介紹弟茂德說:“弟茂德是個希臘名字,即光榮天主的意思。聖路加在《宗徒大事錄》中計有六次提到弟茂德的名字,聖保祿宗徒在他的書信中竟提到十七次之多,在希伯來書信中也提到一次。由此可見弟茂德在聖保祿心目中的重要性。事實上,聖保祿曾託付給他重要的使命,看待他好像自己一樣。聖保祿在寫給斐理伯人的書信中曾如此讚賞弟茂德說:‘我沒有一個像他那樣誠心關照你們的人’(斐2,20)”。 教宗說弟茂德生於呂斯特拉,母親是猶太人,父親則是希臘外邦人。出生時沒有接受猶太人的割損禮。當保祿宗徒第二次出外遠行,從事傳教時,路過呂斯特拉,就揀選弟茂德作為傳教夥伴,因為弟茂德在呂斯特拉和伊科尼雍兩地都很受稱讚。接著教宗大要地?述弟茂德跟隨聖保祿宗徒到處傳播福音的歷程。 至於聖保祿的另一位得力助手弟鐸,教宗說這個名字來自拉丁文,但他生於希臘外邦人的世界。保祿宗徒回耶路撒冷參加宗徒會議時,曾帶他同行。在那次宗徒會議中曾下了重大的決定,即外邦人領受聖洗不必遵守梅瑟的法律。聖保祿在寫給他的信中稱他為“在共同信仰內作我真子的弟鐸”。當弟茂德離開格林多後,聖保祿便派弟鐸到那裡去規勸那個不聽話的信友團體。結果弟鐸使格林多信友團體與聖保祿重修舊好。 教宗於是結束他的要理講授說:“如果我們一起觀察弟茂德和弟鐸這兩個人的形象,我們便會發現很有意義的資料。最重要的就是保祿宗徒知道借助得力助手來推動他的傳教使命。聖保祿當然是宗徒,他是許多地方教會的建立者和牧人。但顯然地,他並不是單獨從事這項工作,而是借助一些他所信任的人來分擔他的辛勞和責任”。 教宗又指出另一個觀察說:“有關弟茂德和弟鐸的資料,清楚地顯示他們兩人隨時樂意承擔各種任務,這些任務經常是要在艱困的時刻代表保祿宗徒出面。總而言之,他們的表樣教導我們慷慨地為福音效勞,這也是為教會服務”。 教宗結束他的講話說:“讓我們用聖保祿寫給弟鐸的話來彼此勉勵:‘我願意你堅持這些事,好使那些已信奉天主的人熱心專務行善;這些都是美好而為人有益的事’”。 參加教宗這次公開接見活動的人士中,有數千人來自義大利南部的卡拉布里亞行政區,這個行政區的主教們正在羅馬向教宗述職,他們陪同主教們一起來向教宗致意,並贈送一棵三十三公尺高、九噸重的聖誕樹,以及兩萬顆耶誕節裝飾的燈給教宗。這顆巨大的聖誕樹今年將豎立在聖伯多祿廣場中央,與正在搭建的巨大聖誕馬槽彼此搭配,作為耶誕節最重要的景點。 教宗第十五屆世界病人日文告,強調教會與無藥可治和末期病患在一起 教宗的文告說:雖然醫學的進步,但並非所有的疾病都能夠治療,於是我們在全球各地的醫院中看到許多無藥可治和末期病患的痛苦。文告又說:還有千千萬萬的人連接受最起碼的醫治也不可能,也因此被視為無藥可治的人數大大地增加。 教宗再次強調需要建立更多的緩和治療中心,提供給病患完整的全人治療,讓他們除了肉體醫治之外,也獲得心靈上所需要的照顧。教宗說這是每個人的權利,每個人都應該努力予以維護。 教宗也表示:人的生命有其內在的極限,所以人人早晚都將以死亡結束自己的生命。這是人人都將遇到的經驗,為此每個人都必須有所準備。教宗嘉許每日為無藥可治和末期病患以及他們的家庭服務的人士,他們使病患和病患的家庭得到適當和愛的的照顧。 文告結束時,教宗激勵病患兄弟姐妹默觀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的耶穌基督的痛苦,並與耶穌契合,懷著完整的信心仰望天主,因為一切生命都在他手中。 教宗本篤十六世接見以色列總理埃胡德•奧爾默特 梵蒂岡新聞室發表聲明強調:“在會談中涉及了在中東的和平課題和與在以色列的天主教會團體的狀況相關的問題,也談到即將舉行的聖誕節的慶祝。” 以色列和聖座雙邊委員會的工作在長時間的停頓後,昨天在耶路撒冷恢復進行。兩個代表團在以色列外交部的所在地舉行會議,繼續就達成所謂的“經濟”協議進行談判,這項協議是1993年達成的基本協議中所提出的要求,為保護在以色列的教會的財政條例,保護聖所和其他教會產業。 聖座新聞室針對在德黑蘭舉行的會議發表公告,再次重申教會對猶太人遭受的屠殺浩劫悲劇所持的立場 聖座新聞室的公告繼續說:“對這些可怕事實的記憶該當對良知是一個警告,好消除衝突,尊重所有民族的合法權利,勉勵人們在真理和正義中求得和平。”聖座新聞室提到教會對全燔祭的立場已經寫在同猶太教關係委員會發表的文件中,這份文件的題目是:“我們記住:對屠殺浩劫的反思”。聖座新聞室的公告中又提到先教宗若望保祿二世2000年3月23日拜訪耶路撒冷的亞德瓦什姆紀念館時也再次表達了這個思想。教宗本篤十六世今年3月28日到奧斯維茲集中營憑弔的機會上也強調了教會的這個立場。 教宗決定于明年5月在巴西召開拉丁美洲主教協會第5屆大會,並任命了大會主席 世界24小時 昨天12月13日,本台新聞處提供的國際新聞報導的內容是: --聯合國表示全力支持黎巴嫩西尼烏拉總理領導的政府 請聽新聞的詳細內容: (梵蒂岡電臺訊)聯合國安理會表示“全力支援”黎巴嫩總理西尼烏拉的政府。安理會要求黎巴嫩的民主制度受到完全的尊重,並譴責所有企圖顛覆該國的行動。坦桑尼亞透露,將派遣軍隊到黎巴嫩參加聯合國的維和工作。於今年2月開始駐守黎巴嫩的聯合國維和部隊由義大利負責指揮。 (梵蒂岡電臺訊)伊朗政府要求聯合國安理會儘快採取適當措施,來對抗伊朗所說的以色列的威脅。伊朗的要求是在以色列總理奧爾默特在接受一項訪問後提出的。據伊朗的消息來源說,奧爾默特在這個訪問中透露以色列擁有核子武器。不過,奧爾默特總理立刻予以否認,並說,以色列不會是將核子武器引進中東的第一個國家。以色列同時又指責伊朗有意造核子武器。伊朗的核子計畫問題此刻正在安理會討論。 (梵蒂岡電臺訊)成千上萬的智利人,12日在首都聖地牙哥參加了前總統皮諾切特的葬禮,前往向他遺體致敬的人也有數千。另有數千人則向前總統社會黨人薩爾瓦多•阿連德致敬,他於1973年被皮諾切特領導的政變推翻。以下是本台特約記者薩爾維的有關報導: ******** (梵蒂岡電臺訊)今後25年內,亞洲將有70%的人湧進城市中生活,這將令亞洲的貧窮問題更加嚴重,城市地區的狀況也將更加惡化。這是亞洲發展銀行所出版的一本書“亞洲的城市化與交通”中所預告的。這本書指出,亞洲每年有4千4百萬人遷徙到城市中生活,由於缺乏適當的市區結構,以及城市發展不恰當,會引起新的貧窮和不穩定問題。 (梵蒂岡電臺訊)中國1億5千萬名農村兒童將免繳學費。中國教育部宣佈,這個計畫明年開始生效,這些兒童將享有9年的義務教育,令貧窮家庭可以節省數額頗大的開銷。 (梵蒂岡電臺訊)斯里蘭卡政府要求國際紅十字會在該國境內開闢一條人道走廊保障仍留在東北部地區至少3萬5千人的活存。斯里蘭卡東北部地區是泰米爾遊擊隊與政府軍衝突的地方,政府在最近開放當地與國內其他地區的高速公路不久後再次將之關閉,避免遊擊隊利用高速公路來運輸軍隊和武器。遊擊隊則指控政府阻礙當地人民的逃亡。遊擊隊與政府軍從1972年開始的衝突造成至少6萬人死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