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岡廣播電台梵蒂岡廣播電台
梵蒂岡廣播電台  

類別


 
 愛德與關懷


  教會


  文化與社會


  梵蒂岡文獻


  大公合一運動


  家庭


  主教會議


  青年


  正義與和平


  政治


  宗教與對話


  科學與倫理


  教宗與聖座


  靈修生活



14-12-2006  新聞報導 資料庫  主日彌撒讀經 周末避靜


教宗本篤十六世

二零零七年元旦世界和平日文告


人,和平的核心

1. 在此新年之際,我願向各國執政與負責人士、以及所有的男女善心人士寄上我的和平賀意。我特別向處在痛苦中、生活在暴力和武力威脅中、或任何尊嚴都遭剝奪、正期待獲得人道和社會解救的人士致意。我也向兒童們致意,他們的天真純潔豐富了人類的良善和希望,他們也以痛苦啟發我們每個人作締造正義與和平的人。正因為想到兒童們,尤其想到那些被肆無忌憚的成年人剝削和毒害,而前途受到危害的兒童,我才希望在世界和平日的機會上,大家的注意力都能集中在“人,和平的核心”這個主題上。的確,我深信在尊重人的時候,我們也在促進和平,而在締造和平的同時,我們也為真正完整的人文主義提出了先決條件。為新一代的人有個安祥的前途正是這樣準備的。

人與和平:恩典與任務


2. 聖經說:“天主按照自己的肖像造了人,就是按照天主的肖像造了人;造了一男一女”(創1,27)。由於人是按照天主的肖像受造的,所以每個人都有人格尊嚴;人不只是某件東西,更是某一位,他有能力認識自己,據有,自由地奉獻自己,並與他人建立共融的關係。同時,人也蒙天主恩召,與他的創造者建立盟約,向他的創造者作出信仰和愛的答覆,這樣的答覆沒有任何人可以越俎代庖的 。從這個令人驚奇的前景中,可以瞭解到人受託負的任務,那就是使自己成熟到有能力去愛,並使世界進步,使世界在正義與和平中更新。聖奧斯定言簡意賅地教導說:“天主創造我們時,並不需要我們,但要拯救我們時,卻需要我們” 。為此,每個人都有義務培養奉獻和任務這樣的雙重意識。

3. 和平,同樣地,既是一種奉獻,也是一種任務。如果說人際間與民族間的和平 - 也就是和睦共存,織造正義與關懷的關係的能力 - 代表著無止息的承諾,那麼和平更是天主的恩賜。事實上,和平乃是天主的作為的特徵,這個特徵既顯示在創造一個有秩序與和諧的宇宙上,也顯示在把有待從罪惡的混亂中拯救出來的人類的救贖中。因此,創造與救贖提供解讀的關鍵,叫我們瞭解到生存於世的真諦。我可敬的前任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於一九九五年十月五日向聯合國大會講話時曾說:“我們並不生活在一個無理性或沒有意義的世界上…有個倫理道德邏輯照耀著人的存在,並使人和人之間以及民族和民族之間的對話成為可能” 。這個超性的“基本原理”,也就是個人行為規則和人際間按照正義和關懷所建立的彼此關係的總和,就銘刻在人的良知內,而良知正反映著天主上智的計畫。一如我最近重申的:“我們相信在起初就有永恆的聖言,即天理而非無理性” 。為此,和平也是一種任務,它要求每個人對它作出一個與天主的計畫一致的回應。而啟發這個回應的準則無非是尊重他的創造者天主銘刻在他心中的“基本原理”。

從這方面看來,自然律的規則不能被視為外界加給的指令,似乎是在限制人的自由。相反地,這些規則應該被視為一個召喚,這個召喚銘刻在人性中,要人忠實地去實踐天主對宇宙的計畫。在這些規則的引導下,各民族得以在自己的文化環境領域 中接近最那個偉大的奧秘,也就是天主的奧秘。因此,承認並尊重自 然律 在今日也成了不同宗教人士之間以及信徒和無信仰者之間對話的重要基礎。

這乃是重大的接 觸相會點,也是達致和平的基本前提。

生命與宗教自由的權利

4. 人性反映造物主的肖像,因此,尊重人性尊嚴的義務自然要求人不能任意擺佈他人。誰握有更大的政治、技術、經濟權力,不能據此來侵犯較弱者的權利。事實上,和平即建立在尊重所有的人的權利上。有鑒於此,教會挺身作為每個人基本人權的捍衛者。教會要求尊重每個人的生命和宗教自由。對生命每個層次階段的權利的尊重確立了一個重要觀念:即生命乃是一個恩賜,生命的主體對生命不能完全支配。同樣地,承認宗教自由權利就是承認人與一個超然的原理原則之間的關係,這個超然的原理原則使人免於遭受他人的任意擺佈。生命權利和自由表達自己對天主的信仰的權利不由人來掌控。和平需要在可行與不可行之間確立明顯的界限:這樣才能避免對人之所以為人的價值資產的幹預,這種幹預是不能接受的。

5. 關於生命權利,我們必須揭發社會中對生命的戮害:除了戰爭、恐怖主義和種種形式的暴力的犧牲者之外,還有饑餓、墮胎、胚胎實驗和安樂死所造成無聲死亡。我們怎能不從這一切看到對和平的謀害?墮胎和胚胎實驗乃是對接納他人的態度予以否決,但接納他人卻是建立持久和平關係所不可或缺的。至於自由表達自己的信仰一事,另一個令人擔憂的世界缺乏和平的症狀,就是基督信徒和其他宗教信徒經常遭遇到的自由和公開宣認自己的信仰的困難。關於基督信徒,我必須痛苦地指出他們的信仰宣認不但有時遇到阻礙,在某些國家中他們甚至受到迫害,即使在最近也發生殘酷暴力的悲哀事件。有些帶有宗教色彩的政權強迫每個國民信奉獨一的宗教;另有一些態度冷漠、滿不在乎的政權,它們雖然不對宗教採取暴力的迫害,卻使用一種在文化上有系統的冷嘲熱罵來對付宗教。無論如何,基本人權不受到尊重,對社會的和平共存便產生嚴重的反效應。這不能不助長對和平的反面觀念和文化。(待續)


教宗與聖座

-教宗週三公開接見活動介紹聖保祿宗徒的兩位傳教得力助手弟茂德和弟鐸
-教宗第十五屆世界病人日文告,強調教會與無藥可治和末期病患在一起
-教宗本篤十六世接見以色列總理埃胡德•奧爾默特
-聖座新聞室針對在德黑蘭舉行的會議發表公告,再次重申教會對猶太人遭受的屠殺浩劫悲劇所持的立場
-教宗決定于明年5月在巴西召開拉丁美洲主教協會第5屆大會,並任命了大會主席

世界24小時
--聯合國表示全力支持黎巴嫩西尼烏拉總理領導的政府
--伊朗要求聯合國採取措施對抗以色列的威脅
--成千上萬的智利人在緊張氣氛中參加皮諾切特的葬禮
--亞洲25年內 將有大量人民湧入城市
--中國1億5千萬農村兒童將接受義務教育
--斯里蘭卡政府要求國際紅十字會以人道走廊來維持東北部居民的活存

********

教宗與聖座

教宗週三公開接見活動介紹聖保祿宗徒的兩位傳教得力助手弟茂德和弟鐸
(梵蒂岡電臺訊)教宗本篤十六世十二月十三日上午分別在梵蒂岡聖伯多祿大殿和保祿六世大廳主持例行的公開接見活動。活動中講解要理的主題是聖保祿宗徒傳教生涯中的兩位得力助手,弟茂德和弟鐸。在新約聖經中,聖保祿宗徒曾寫了兩封信給弟茂德,也寫了一封信給弟鐸。

教宗介紹弟茂德說:“弟茂德是個希臘名字,即光榮天主的意思。聖路加在《宗徒大事錄》中計有六次提到弟茂德的名字,聖保祿宗徒在他的書信中竟提到十七次之多,在希伯來書信中也提到一次。由此可見弟茂德在聖保祿心目中的重要性。事實上,聖保祿曾託付給他重要的使命,看待他好像自己一樣。聖保祿在寫給斐理伯人的書信中曾如此讚賞弟茂德說:‘我沒有一個像他那樣誠心關照你們的人’(斐2,20)”。

教宗說弟茂德生於呂斯特拉,母親是猶太人,父親則是希臘外邦人。出生時沒有接受猶太人的割損禮。當保祿宗徒第二次出外遠行,從事傳教時,路過呂斯特拉,就揀選弟茂德作為傳教夥伴,因為弟茂德在呂斯特拉和伊科尼雍兩地都很受稱讚。接著教宗大要地?述弟茂德跟隨聖保祿宗徒到處傳播福音的歷程。

至於聖保祿的另一位得力助手弟鐸,教宗說這個名字來自拉丁文,但他生於希臘外邦人的世界。保祿宗徒回耶路撒冷參加宗徒會議時,曾帶他同行。在那次宗徒會議中曾下了重大的決定,即外邦人領受聖洗不必遵守梅瑟的法律。聖保祿在寫給他的信中稱他為“在共同信仰內作我真子的弟鐸”。當弟茂德離開格林多後,聖保祿便派弟鐸到那裡去規勸那個不聽話的信友團體。結果弟鐸使格林多信友團體與聖保祿重修舊好。

教宗於是結束他的要理講授說:“如果我們一起觀察弟茂德和弟鐸這兩個人的形象,我們便會發現很有意義的資料。最重要的就是保祿宗徒知道借助得力助手來推動他的傳教使命。聖保祿當然是宗徒,他是許多地方教會的建立者和牧人。但顯然地,他並不是單獨從事這項工作,而是借助一些他所信任的人來分擔他的辛勞和責任”。

教宗又指出另一個觀察說:“有關弟茂德和弟鐸的資料,清楚地顯示他們兩人隨時樂意承擔各種任務,這些任務經常是要在艱困的時刻代表保祿宗徒出面。總而言之,他們的表樣教導我們慷慨地為福音效勞,這也是為教會服務”。

教宗結束他的講話說:“讓我們用聖保祿寫給弟鐸的話來彼此勉勵:‘我願意你堅持這些事,好使那些已信奉天主的人熱心專務行善;這些都是美好而為人有益的事’”。

參加教宗這次公開接見活動的人士中,有數千人來自義大利南部的卡拉布里亞行政區,這個行政區的主教們正在羅馬向教宗述職,他們陪同主教們一起來向教宗致意,並贈送一棵三十三公尺高、九噸重的聖誕樹,以及兩萬顆耶誕節裝飾的燈給教宗。這顆巨大的聖誕樹今年將豎立在聖伯多祿廣場中央,與正在搭建的巨大聖誕馬槽彼此搭配,作為耶誕節最重要的景點。

教宗第十五屆世界病人日文告,強調教會與無藥可治和末期病患在一起
(梵蒂岡電臺訊)聖座十二月十三日公佈教宗本篤十六世為明年二零零七年二月十一日第十五屆世界病人日所寫的文告。文告中,教宗表示需要推動一種政策,足以建立使人有尊嚴地承受無法醫治的病痛和接受死亡的條件。

教宗的文告說:雖然醫學的進步,但並非所有的疾病都能夠治療,於是我們在全球各地的醫院中看到許多無藥可治和末期病患的痛苦。文告又說:還有千千萬萬的人連接受最起碼的醫治也不可能,也因此被視為無藥可治的人數大大地增加。

教宗再次強調需要建立更多的緩和治療中心,提供給病患完整的全人治療,讓他們除了肉體醫治之外,也獲得心靈上所需要的照顧。教宗說這是每個人的權利,每個人都應該努力予以維護。

教宗也表示:人的生命有其內在的極限,所以人人早晚都將以死亡結束自己的生命。這是人人都將遇到的經驗,為此每個人都必須有所準備。教宗嘉許每日為無藥可治和末期病患以及他們的家庭服務的人士,他們使病患和病患的家庭得到適當和愛的的照顧。

文告結束時,教宗激勵病患兄弟姐妹默觀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的耶穌基督的痛苦,並與耶穌契合,懷著完整的信心仰望天主,因為一切生命都在他手中。

教宗本篤十六世接見以色列總理埃胡德•奧爾默特
(梵蒂岡電臺訊)教宗本篤十六世昨天13日接見了以色列總理埃胡德•奧爾默特,之後,奧爾默特總理又蒙聖座國務卿貝爾托內樞機主教接見,舉行了會談。會談中,聖座國務院與其他國家關係部門的秘書長馬貝蒂和副秘書長帕羅林也在場。

梵蒂岡新聞室發表聲明強調:“在會談中涉及了在中東的和平課題和與在以色列的天主教會團體的狀況相關的問題,也談到即將舉行的聖誕節的慶祝。”

以色列和聖座雙邊委員會的工作在長時間的停頓後,昨天在耶路撒冷恢復進行。兩個代表團在以色列外交部的所在地舉行會議,繼續就達成所謂的“經濟”協議進行談判,這項協議是1993年達成的基本協議中所提出的要求,為保護在以色列的教會的財政條例,保護聖所和其他教會產業。

聖座新聞室針對在德黑蘭舉行的會議發表公告,再次重申教會對猶太人遭受的屠殺浩劫悲劇所持的立場
(梵蒂岡電臺訊)猶太人遭受的“屠殺浩劫是一場殘暴的悲劇,在這個悲劇面前不能無動於衷”,“教會以深切尊重和極大的同情看待猶太民族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所遭受的經歷。”聖座以上述文字針對在德黑蘭舉行的會議表達了立場,德黑蘭的會議有意對猶太人全燔祭的恐怖提出質疑。梵蒂岡新聞室在一篇公告中指出:“上個世紀發生的數百萬猶太人遭屠殺的事實證實了對猶太民族殺絕斬盡的企圖,這些各年齡階段和社會各階層的人被殺,只因為他們屬於這個民族。”

聖座新聞室的公告繼續說:“對這些可怕事實的記憶該當對良知是一個警告,好消除衝突,尊重所有民族的合法權利,勉勵人們在真理和正義中求得和平。”聖座新聞室提到教會對全燔祭的立場已經寫在同猶太教關係委員會發表的文件中,這份文件的題目是:“我們記住:對屠殺浩劫的反思”。聖座新聞室的公告中又提到先教宗若望保祿二世2000年3月23日拜訪耶路撒冷的亞德瓦什姆紀念館時也再次表達了這個思想。教宗本篤十六世今年3月28日到奧斯維茲集中營憑弔的機會上也強調了教會的這個立場。

教宗決定于明年5月在巴西召開拉丁美洲主教協會第5屆大會,並任命了大會主席
(梵蒂岡電臺訊)教宗本篤十六世接納拉丁美洲主教團協會提出的請求,將於2007年5月13日至31日在巴西的阿帕雷西達舉行拉丁美洲主教團協會第五屆大會,主題是:“做耶穌基督的門徒和傳教士,好使我們的人民在他內有生命”(“我是道路、真理和生命”若14:6)。教宗並任命了拉丁美洲主教協會第5屆大會的主席,他們是:聖座主教部部長兼聖座拉丁美洲委員會主席雷樞機主教;智利聖地亞哥的總主教兼拉丁美洲主教團協會主席奧撒樞機;聖薩爾瓦多的總主教兼巴西主教團主席的安傑洛樞機。教宗也任命了雷孔基斯塔的主教,任拉丁美洲主教團協會秘書的斯塔諾夫尼科主教為大會秘書長;聖保羅的輔理主教,任巴西主教團秘書的謝雷爾主教為副秘書長。

世界24小時

昨天12月13日,本台新聞處提供的國際新聞報導的內容是:

--聯合國表示全力支持黎巴嫩西尼烏拉總理領導的政府
--伊朗要求聯合國採取措施對抗以色列的威脅
--成千上萬的智利人在緊張氣氛中參加皮諾切特的葬禮
--亞洲25年內 將有大量人民湧入城市
--中國1億5千萬農村兒童將接受義務教育
--斯里蘭卡政府要求國際紅十字會以人道走廊來維持東北部居民的活存

請聽新聞的詳細內容:

(梵蒂岡電臺訊)聯合國安理會表示“全力支援”黎巴嫩總理西尼烏拉的政府。安理會要求黎巴嫩的民主制度受到完全的尊重,並譴責所有企圖顛覆該國的行動。坦桑尼亞透露,將派遣軍隊到黎巴嫩參加聯合國的維和工作。於今年2月開始駐守黎巴嫩的聯合國維和部隊由義大利負責指揮。

(梵蒂岡電臺訊)伊朗政府要求聯合國安理會儘快採取適當措施,來對抗伊朗所說的以色列的威脅。伊朗的要求是在以色列總理奧爾默特在接受一項訪問後提出的。據伊朗的消息來源說,奧爾默特在這個訪問中透露以色列擁有核子武器。不過,奧爾默特總理立刻予以否認,並說,以色列不會是將核子武器引進中東的第一個國家。以色列同時又指責伊朗有意造核子武器。伊朗的核子計畫問題此刻正在安理會討論。

(梵蒂岡電臺訊)成千上萬的智利人,12日在首都聖地牙哥參加了前總統皮諾切特的葬禮,前往向他遺體致敬的人也有數千。另有數千人則向前總統社會黨人薩爾瓦多•阿連德致敬,他於1973年被皮諾切特領導的政變推翻。以下是本台特約記者薩爾維的有關報導:

********
這是智利激動的一天,國內的緊張氣氛加劇,就在這樣的氣氛下照預定的計畫以軍方儀式舉行了皮諾切特的葬禮。他的親人和朋友在葬禮中要求表揚他領導國家的功勞,與他同名的孫子甚至為他以暴力對待前總統阿連德辯護。他的遺體放在靈堂的24小時中,大約有5萬到6萬人在國歌和反馬克思主義口號下向他作了最高敬禮。氣氛緊張,也因為國防部長來到,皮諾切特的家人反對現政府的成員參加葬禮。皮諾切特的遺體已經於當天下午運到墳場火葬,智利人民對他的評斷卻仍然呈現分裂。
********

(梵蒂岡電臺訊)今後25年內,亞洲將有70%的人湧進城市中生活,這將令亞洲的貧窮問題更加嚴重,城市地區的狀況也將更加惡化。這是亞洲發展銀行所出版的一本書“亞洲的城市化與交通”中所預告的。這本書指出,亞洲每年有4千4百萬人遷徙到城市中生活,由於缺乏適當的市區結構,以及城市發展不恰當,會引起新的貧窮和不穩定問題。

(梵蒂岡電臺訊)中國1億5千萬名農村兒童將免繳學費。中國教育部宣佈,這個計畫明年開始生效,這些兒童將享有9年的義務教育,令貧窮家庭可以節省數額頗大的開銷。

(梵蒂岡電臺訊)斯里蘭卡政府要求國際紅十字會在該國境內開闢一條人道走廊保障仍留在東北部地區至少3萬5千人的活存。斯里蘭卡東北部地區是泰米爾遊擊隊與政府軍衝突的地方,政府在最近開放當地與國內其他地區的高速公路不久後再次將之關閉,避免遊擊隊利用高速公路來運輸軍隊和武器。遊擊隊則指控政府阻礙當地人民的逃亡。遊擊隊與政府軍從1972年開始的衝突造成至少6萬人死亡。


收聽節目


直播


隨選即聽


Professional audio for rebroadcasting


教宗聲音


三鐘經

教宗接見


上一頁  上一頁
首頁  首頁
向編輯部投書  向編輯部投書
top
top
All the contents on this site are copyrighted . Webmaster / Credits / Legal Conditions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