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02-2007 新聞報導 資料庫 主日彌撒讀經 周末避靜
教宗與聖座 教會與社會 世界24小時 教宗與聖座 教宗三鐘經講話向東方幾個國家賀年節,並強調基督信徒愛仇敵並不是一種戰術,而是徹底度與基督福音一致的生活 在祝賀新春之前,教宗先根據當天主日彌撒的福音,講了一篇非常美好的話。話題取自彌撒福音愛仇敵的教訓。教宗說:“本主日的福音包含耶穌講道中最具特色和強烈的話之一:‘愛你們的仇敵’(路6,27)。這句話來自路加福音,但在瑪竇福音中也有(瑪5,44),那是以真福八端為開頭的山中聖訓中的話,是耶穌在度公開生活之初,在加里肋亞宣講的話。這篇講話可以說是對大眾的宣言,他以非常激進徹底的話提出他的生活方式,要求他的門徒奉行”。 教宗自問:“耶穌的話的意義到底何在?為什麼耶穌要求人愛自己的仇敵,要求一種超乎人性能力所及的愛呢?其實,耶穌的建議非常切合實際,因為他注意到這個世界有太多的暴力,太多的不正義。為此,除非以更多的愛,更多的善意來對付,是無法克服這種局勢的。這種更多的愛和善意只能來自天主,那是天主的慈悲。這個慈悲降生為耶穌基督,使世界棄惡向善,從每個人小小的心靈世界開始實踐”。 教宗指出:“福音這篇話被認為是基督信仰非暴力的大憲章,這是極其合理的。這個大憲章不在於向邪惡投降,一如某些人對‘有人打你的面頰,也把另一面轉給他’(路6,29)的錯誤解釋一樣,而是以善勝惡(參見羅12,17-21),用這種方法打斷不正義的鎖鏈。這樣,就可以瞭解為基督信徒來說,非暴力並不是單純的戰術手法,而是為人處世的方式,是相信天主的愛和他的威能的人的生活態度,這樣的人不怕以愛和真理的武器來對付邪惡”。 教宗進一步解釋:“愛仇敵乃是基督革命的核心,這個革命不建立在經濟、政治和媒體的威力戰略上。這是愛的革命,這個愛不以人性資源為最後依據,而是天主的恩賜,只有毫無保留地信賴天主的仁慈才能獲得。這就是福音的新意,這個新意改變世界,卻不喧嚷。這就是微小者的英勇所在,他們相信天主的愛,甚至以自己的性命來傳播這個愛”。 最後,教宗說:“從下個星期三聖灰瞻禮開始,我們便進入四旬封齋期,這是全體基督信徒受邀更徹底地皈依基督的愛的良好時期。讓我們祈求救主的溫順門徒童貞瑪利亞幫助我們,使我們毫無保留地讓基督的愛來贏得我們,並效法他愛我們一樣地來愛別人,作個慈悲的人,就像我們在天之父那麼慈悲一樣”。
教宗接見羅馬四大聖殿聽告解神功神父,勉勵重新發現修和聖事的意義 教宗藉著這個機會,向羅馬四大聖殿和全世界各地專心致力於聽告解神功的神父們表示他的嘉勉。他說:“懺悔聖事對基督信徒的生活非常重要,它即時顯示基督巴斯卦奧跡的救贖效能。聽告解神父以教會之名並代表教會赦罪時,他就成了天主賞賜美好恩寵的仲介者”。 教宗說告解聖事是內在生命的更新,在這個奧妙的更新過程中,聽告解神父不是處在消極的旁觀者地位,而是天主施與仁慈的積極工具。因此,他除了要有良好的心靈和牧靈準備外,也要具有神學、倫理道德和教育學的素養。這樣他才能瞭解人的生活。可是教宗更進一步強調告解修和聖事的精神特徵,他指出除了上面所提到的種種修養之外,聽告解神父尤其應該具備靈修的氣質,這個氣質要以在祈禱中和耶穌基督交往來滋養。 教會與社會 臺北總主教在農曆新年牧函中勉勵修會間和修會與堂區協調並請教友們為聖召祈禱 法國里昂總主教談天主教與伊斯蘭信仰的差異和對話 答:我們負責的羅納區大約有伊斯蘭教徒15萬人。我們和他們保持友愛的關係,互相敬重,互相欽佩對方的靈性生活。而這正是大家和睦相處的最基本因素。在與伊斯蘭教徒的關係方面,我問:我們和伊斯蘭教徒能進行哪些方面的探討?於是,我有了一系列的課題,例如,我們現在與里昂的清真寺展開了對話,我們談的課題有:基督宗教和伊斯蘭教對創造的概念是什麼?兩個宗教對天主全能的概念是什麼?雙方對崇拜、憐憫的概念又是什麼?崇拜與憐憫是伊斯蘭教信仰的基本要點,因為在可蘭經的每一段中都講到。那麼,崇拜和憐憫對基督信徒也是必須的嗎?耶穌在福音中說,你們要像你們的天父一樣充滿憐憫心。此外,還有許多具體的方面,如:道德、生物倫理、靈修實踐的課題。守齋、祈禱、靈修、朝聖、行哀矜,這些是伊斯蘭教的原則,基督信仰只有一個原則,就是基督。耶穌在福音中要人們在暗地裡祈禱、行哀矜、守齋。我認為,我們與伊斯蘭教徒可以在許多方面對話,我們可以進行十分重要的對話,我們的對話可以有一個頗為豐富的發展。 烏干達天主教神長警告:如果政府軍與遊擊隊不恢復和談,國家可能再度爆發內戰 世界24小時 昨天2月19日,本台新聞處提供的“世界24小時”報導的消息是: -奧爾默特警告,如果沒有實質性的變化,以色列就將繼續抵制哈馬斯運動 下面請聽詳細內容: (梵蒂岡電臺訊)保障在兩個國家的基礎上尋求解決途徑,同意舉行新的會晤和接受已經做出的承諾。這些是美國國務卿賴斯宣佈的主要結果,在此之前,昨天19日上午,她同以色列總理奧爾默特和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主席阿布•馬贊在耶路撒冷舉行了高峰會議。雖然如此,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之間真正和平進程的道路充滿潛在的危險,因為國際社會提出的條件仍未被哈馬斯運動接受。本台記者作了以下的報導: (梵蒂岡電臺訊)一輛在印度和巴基斯坦直通的唯一鐵路上行駛的“和平列車”18日夜間發生火災,據印度總理辛格說,這是一起恐怖主義行動。兩枚土制炸彈爆炸,死亡的人至少66個。列車在距離新德里北部80公里處燃起火焰,正好是在巴基斯坦外交部長卡蘇里訪問印度的前夕發生的。那麼,為何打擊“友誼直達快車”這個象徵著印巴兩國靠攏的進程呢?本台記者阿奎利諾請“亞洲縱向”月刊南亞部門的負責人馬利諾談談這個問題: 答:可以推測是為封鎖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間重新靠攏的進程。明天巴基斯坦外交部長抵達新德里進行一輪會晤。在重要會晤的前夕進行恐怖行動來恐嚇有關方面已不是第一次了。 問:無論印度方面還是巴基斯坦方面都表示,這起謀殺行動不會阻止住新德里和伊斯蘭堡間的對話。其中所玩的是什麼遊戲呢? 問:誰有意凍結那些對話呢? (梵蒂岡電臺訊)在伊拉克至少36人死于反叛分子在巴格達北部、拉馬迪和提克里特製造的新的凶案。伊拉克總理馬利基也譴責了18日在巴格達什葉派住區發生的進攻行動,當時有數十人喪生。馬利基總理要求人民合作來確保更安全的環境。不過,巴格達和伊拉克其他地方的局勢繼續悲慘,上週六,美國國務卿賴斯突然抵達巴格達的訪問時曾強調,首都的局勢大有好轉,美軍和伊拉克士兵似乎無力保障安全局面。令美國政府擔憂的不僅是恐怖主義行動,也有民主黨人不打算通過布什總統為伊拉克制定的方案:民主黨已宣佈要盡力減少白宮的主人使用戰爭的權力,重新審核2002年允許使用武力打擊薩達姆•侯賽因的伊拉克的議案。眾議院的投票也很關鍵,為在伊拉克戰爭增加撥款9百30億美元的要求將是今後幾個星期討論的議事日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