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15-05-2007 新聞報導 資料庫 主日彌撒讀經 周末避靜
教宗與聖座 教宗與聖座 教宗安返羅馬,結束令他難忘的巴西行:主啊!天已晚,暮已垂,請和我們住下吧! 教宗本篤十六世於五月十三日下午四點鐘在巴西阿帕雷西達聖母朝聖地,向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主教團講了上面那段話,便告別他們,結束他這一次牧靈訪問拉丁美洲前後六天的行程,搭乘的義大利航空公司波音七七七型專機返回羅馬。他的座機已在五月十四日羅馬時間中午十二時二十五分降落在羅馬強比諾機場。隨即乘車前往岡道爾夫堡夏宮住幾天。預定五月十八日回梵蒂岡。
教宗臨別巴西時,在聖保羅的瓜魯柳斯國際機場說:“此行實在難忘!”。的確,隨著時間的轉移,教宗在巴西的種種會晤和禮儀活動越來越令他感動。信友自然流露的興奮和熱情,在在都給他留下難以抹滅的深刻印象。在巴西五日的行程隨著時日逐漸走向高潮,直到最後一項活動,在阿帕雷西達聖母朝聖地主持第五屆拉丁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區主教團大會,那真是此行的巔峰。在這裡,教宗向南美洲大陸的全體教會牧人發表了一篇非常長、內容又豐富至極的講話,給南美洲的教會留下今後工作生活的指標。教宗這次到巴西,最原始和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向這些主教們講這篇話。 教宗這篇大會揭幕致詞段落分明,思想清晰,深入淺出,以基督信仰為經,社會生活為緯,透徹廣泛地分析了拉丁美洲基督信仰的局勢。他先從聖體聖事開始談,他特別指出:“只有從聖體聖事才會產生愛的文明,這個文明將改變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使這塊大陸不但成為希望的大陸,更成為愛的大陸”。 教宗說:“天主教信仰維持了這些國家五百年來的生活和文化。今天,這同樣的信仰必須面對嚴重的挑戰,因為社會和諧的發展以及這裡天主教徒的真面目已經陷入危險之中。因此,天主教徒必須更瞭解到他們做基督的門徒和傳教士的責任”。教宗強調:“宣講耶穌基督和他的福音不至於使哥倫布抵達美州之前的本地文化遭到疏遠和異化,也不是把外來的文化強加給本地…只有真理才會團結各方,愛就是這個說法的考驗。由於基督是徹底的愛,所以沒有任何文化和任何人會覺得這個愛是陌生的。因此,恢復哥倫布抵達美州之前的本地宗教,使之與基督和普世教會分開,這一點也不是進步,而是退步”。 教宗也向參加大會的主教們談到全球化的問題,他說全球化固然帶來某些好處,卻有導致巨大壟斷和把盈利變為最高價值的危險。所以,全球化也必須受到倫理道德的引導,以服務人類為目標。教宗承認民主體制在拉丁美洲有所進步,但令人擔憂的是獨裁專制或具有某種意識形態的政府形式仍然存在,人們還以為這樣的政治體制已經過去,其實不然。教宗指出這樣的政治體制不合乎基督信仰對人和對社會的看法。可是教宗也警告,自由經濟制度必須注意到平等,因為到目前為止,自由經濟制度仍然繼續使受貧窮壓迫的人增加。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的基督信仰生活,因著俗化主義和邪教的蔓延,而逐漸在薄弱中。這個現象就觸到本屆拉丁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區主教團大會的主題,《作耶穌基督的門徒和傳教士》。教宗指出,要做耶穌基督的門徒和傳教士,首先必須要深深地根植在耶穌基督內。然而以基督信仰為先,這並不意味著放棄談拉丁美洲嚴重的經濟、社會和政治問題,也不意味著逃避現實,潛入精神世界。教宗自問什麼是現實?難道只是物質財物嗎?這就是主導上世紀二十世紀世界趨勢走向的巨大錯誤,那是破壞性的錯誤,正如馬克思主義系統和資本主義系統的結果所顯示的。只有承認天主的人才能夠適當地、而且合乎人性地回應人的真正需要。教宗又說,如果我們不承認在基督內的天主,就沒有道路;如果沒有道路,也不會有生命和真理。為了能夠真正認識並追隨基督,非深入認識天主的聖言不可。為此,教宗勉勵拉丁美洲主教們加強信友的要理教育和信德的培育。 整個拉丁美洲最嚴重的問題都與社會問題有密切關係。教宗強調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的人民都有度圓滿生活的權利,免於饑餓和種種暴力的威脅。因此,必須推動真正和全面的發展,剷除社會的不平等。然而,教宗又自問:教會如何能夠面對貧窮的嚴重挑戰呢?他說資本主義和馬克思主義都許下找出建立公平體制結構的途徑。可是這種意識形態上的承諾都顯示出他們的虛偽。教宗說馬克思主義掌握了政權,不僅留下了經濟破產和生態環境破壞的悲哀遺產,也使人類精神遭到毀滅的噩運。同樣地,我們看到西方世界貧富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人性尊嚴也越來越下降。所以,世界需要的是基本價值,可是如果天主不存在,這些基本價值就無法充分展現它們的力量功能。教宗表示:從另一方面說,政治並不是直接屬於教會的權職,真正的教會傳統是尊重政治本身健康的世俗性。教宗警告說:如果教會直接變為政治個體,它不會為貧苦的人士和社會正義有更大的貢獻,甚至做得更少,因為教會從此失落它的獨立自主,失落它的精神道德權威。教宗向拉丁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區的主教們聲明:教會是正義和窮人的辯護者,因為教會不認同于政治人士,也不認同於政黨的利益。只有保持獨立自主,教會才能夠指引人的良知,提供超越政治的生活選擇。教會的基本使命是培養人的良知,教導人的個人品德和政治品德。至於教友,他們必須意識到自己對社會公共生活的責任,他們必須參與社會決策,反對不正義的事。 教宗當然也談到家庭、青年等問題。這些都是他此行非常關心、也經常提到的問題。 拉丁美洲的主教們評論與教宗的相會是兄弟友情濃厚和教會強烈共融的時刻 答:與教宗的相會給人留下非凡的印象,非常積極,因為實際上他為阿帕雷西達的第5屆大會的工作指出了方向。例如,他一開始便談到福音與文化的關係,談到本地化與天主子降生成人的實際意義。然後他又談到彌補以窮人為優先選擇對象的工作,從天主選擇了降生成人,成為窮人的選擇出發,把這個選擇不作為社會性的事實,而首先是人類學和基督學的事實。之後,一個令人欽佩的方面是關於現實的整篇講話:什麼是現實。因為這是某些拉丁美洲神學家形成的一種共同看法,西方神學和東正教神學討論抽象原理和概念,而拉丁美洲神學則是從實際出發。於是,他提出一個問題:“那麼,什麼是現實呢?”現實是從它所具有的意義出發,因為離開了意義我們就沒有現實。因此,在基督學和對現實的判斷之間有一個關聯。在我看來,這是極為豐富的一點,因為指出了新的方法,或者說使聖多明各大會的方法更加深入,加強了從信仰的經驗出發的新遠景,處理社會問題,教宗也這樣所了:他沒有漏掉一個問題!另一個非常美好的一面是福音與文化的相會:各民族期待這一相會,那種有意撇開在拉丁美洲人民當中宣講基督的評斷不是進步的,而是向後倒退。 問:在教會面對社會問題方面,教宗說的非常清楚… 教宗從基督信仰觀點談拉丁美洲今天所面對的各種挑戰 答:教宗講話的中心是以宣揚天主是愛和教會的生活開始,宣揚天主是愛的使命在教會的生活中具體實現,並得到開發和廣為散佈。不過教宗的講話並非唯靈論,絲毫不涉及周圍世界的現實。他的這個談話,是人們對他的極大期待之一,想知道他如何從基督信仰角度來談論這個大洲上因極度不正義、不平衡所導致的各種問題。過去也曾對付過這些問題的挑戰,有時是以不同的思想潮流來處理:一方面是物質自由主義,另一方面是馬克思主義。對於拉丁美洲的這些挑戰,教宗作了不偏不倚而且非常深入問題核心的回答,他把教會宣講的職務和政治的職務清楚分開,使人明白教會如何向人建議各種價值觀,並賦予人和現實一個宗教的觀點,這樣,人才不會被僅僅當作物質看待,也不會從一些片面的現實中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否則只有帶來負面的後果。福音和教會的宣講所帶來的愛與正義的價值觀,能協助致力於建造社會、經濟、政治性結構的人,不斷追求更大的正義,並且從歷史的現實中尋找合理、正確、且真正考慮到人的全面的解決辦法。 問:在這方面,教宗在講話中直接提出了一個要求。他說:“教會不可直接參與政治,但它應該做正義與窮人的律師。”教宗也要求改變政治園地中嚴重缺乏人格堅強的教友領袖的狀況………… 問:教宗在向拉丁美洲主教們的講話中也強調了傳播福音不可與社會援助工作、援助窮人的工作分開,這也是教宗這個講話的一個重點………… 拉丁美洲新聞界對教宗牧靈訪問巴西的反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