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18-11-2007 新聞報導 資料庫
主日彌撒讀經 周末避靜 教會與社會 世界24小時 教宗與聖座 教宗接見醫療牧靈國際會議人士,指出對老年病患應予以安寧療護 教宗說:“安樂死的誘惑是死亡文化最危險的徵兆,這種徵兆在富裕社會中尤其危險。先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曾經多次,特別是在他患病時期,提供信德和勇敢的見證,他邀請科學界和醫療界人士努力研究,預防並治療與年紀老化有關的疾病,絕不應該企圖使用某種縮短老年病患的生命的方式途徑,因為這樣的方式途徑事實上就是安樂死的方式。 教宗強調不使用安樂死雖然是科學界和醫療界人士的義務,但也是衛生保健工作者的義務,他們必須為人生各階段的生命、特別是為患病時期的生命服務。教宗指出需要有全面的承諾,好使人的生命不僅在天主教的醫院裡面受到尊重,也在任何醫療機構內受到尊重。 教宗更談到老年病患的看護問題,他說:“老年時期有明暗起伏的階段,這種現象激起一些疑問:老年病患的生活是否還有存在的意義?當疾病的挑戰進入難堪的狀態,是否可以接受安樂死,以得到解脫,而不繼續維護生命?這是基督信徒不能不面對的問題”。 對這些問題,教宗強調:“陪伴老年病患、尤其是陪伴那些健康已經沒有復原可能者的人,必須面對這些問題。今天講求效率的觀念經常傾向於把這些受苦的兄弟姐妹排除在一邊,幾乎認為他們是社會的負擔和問題。但是對一個有人性尊嚴感的人來說,他知道這些鍵康處在嚴重狀況下的兄弟姐妹們應該受到尊重,受到支持。在必要時,使用安寧療護也是理所當然的。這種療護雖然不能使病患康復,卻能減輕由疾病所衍生的痛苦。除了提供必要的醫療之外,也應該顯示具體的愛的能力,因為病患需要瞭解,需要安慰,以及不斷的鼓勵和陪伴”。 最後,教宗向各國醫療牧靈專家學者說:“年老的人尤其需要得到幫助,使他們有意識地走完現世人生最後一段旅程,以安詳的心境準備死亡的來到,因為那是進入充滿慈愛的天父的懷抱的過渡。對基督信徒來說,面對疾病痛苦時,他們都受到邀請保持安詳,因為沒有任何事物,包括死亡在內,可以使我們與基督的愛分離。和基督在一起,可以面對並超越任何生理和精神的考驗,尤其在最脆弱的時候,更能體驗基督救贖的成果”。 教會與社會 馬蒂諾樞機主教訪問馬達加斯加的教會 馬蒂諾樞機在馬達加斯加的訪問的日程安排很緊湊,他到了5個地區。他同聖座駐馬達加斯加的大使一同會見了這個國家的主教團、神父、會士、修女和信友,也同民政和政治當局舉行了會晤。這位聖座“正義與和平”委員會的主席在講話中不知疲倦地重申,對天主教會來說,正義與和平同修和與發展的主題緊密相連。馬蒂諾此行中最重要的時刻是在安巴通德拉札卡教區為信友們舉行的感恩祭典,他在彌撒講道中再次提到喜年的主題與生命的喜悅經驗喚起對復活的渴望和在一個以各種形式表達死亡文化傳播的世界上反潮流所作的努力。 世界24小時 昨天11月17日,本台新聞處提供的“世界24小時”報導的消息是: -美國介入巴基斯坦的危機,在穆沙拉夫總統和布托女士之間進行調停 下面請聽詳細內容: (梵蒂岡電臺訊)美國介入巴基斯坦的危機:美國副國務卿內格羅蓬特前天16日抵達伊斯蘭堡,受華盛頓之托,在穆沙拉夫總統和布托女士之間進行調停。內格羅蓬特會見了穆沙拉夫總統,向他呈遞一份“措詞強硬的訊息”,即邀請他取消緊急狀態,停止查封,釋放政治犯,在預定時間舉行自由正常的選舉。在結束與內格羅蓬特的會晤時,接近穆沙拉夫總統的消息來源說,緊急狀態一直保留到國內安全有所改善為止。 (梵蒂岡電臺訊)緬甸軍人政權領導人丹瑞將軍在接受新聞界訪問時提出了七點“促進民主的路線圖”。他提出的方案遭到國際社會的拒絕,卻作為同反對黨領導人昂山素姬女士對話的基礎。昂山素姬曾榮獲諾貝爾和平獎,自2003年被軟禁家中。此外,聯合國促進人權特使塞爾焦•皮內羅結束了在緬甸的使命,他將於12月11日在日內瓦呈交關於緬甸局勢的報告。 (梵蒂岡電臺訊)黎巴嫩的總統選舉情況:據新聞界消息說,天主教馬龍尼禮節的宗主教斯菲爾樞機呈上7位總統候選人的名單。下週三是預計的總統選舉日,但對拉胡德的繼承人的人選尚未達成協定,現任總統的任期將于11月24日結束。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16日結束了在黎巴嫩的使命,他邀請政治當局“承擔起自己的責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