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8-11-2007 新聞報導 資料庫 主日彌撒讀經 周末避靜 教宗與聖座 世界24小時 教宗與聖座 朝鮮半島南北韓最近互動頻繁,今年十月四日雙方元首首度在北韓首都平壤進行三天的會談,並簽署一項歷史性的聲明,針對雙邊的關係、朝鮮半島的和平以及未來的發展擬定了初步善意的方向。基本上,自從一九五三年南北韓簽署三十八度線停戰協議後至今,雙方仍然處在戰爭狀態之中。 關於南北韓國家元首在平壤簽署的聲明,南韓首都首爾總主教區輔理主教兼主教團南北韓人民修和委員會主席金路加說:該聲明並未提到人權和宗教信仰自由問題,對朝鮮半島非核子化以及南北韓家庭團聚問題的措辭也過於含糊。 朝鮮半島有天主教徒約五百萬,可以說百分之九十九都集中在南韓,因此南韓是亞洲天主教徒人數第四多的國家,僅次於菲律賓、印度和越南。從成人皈依天主教人數來看,南韓占全球第一位,每年超過十萬人。最近幾年來,這種上升的現象稍微降低,而且教友守本分和神職修會聖召也有下降的趨勢。對此,南韓主教們感到一些隱憂,他們知道這種傾向是受到全球化以及傳播媒體渲染西方生活模式和潮流的影響。除此之外,南韓邪教的活動也相當猖獗。 面對這種種挑戰,南韓天主教站在迎戰的第一線,主教們領導教會反對墮胎,反對死刑,反對複製人類胚胎,對那些有害環境健康的計畫和發展軍備,也表明教會的看法和立場。 訪問莫斯科天主教總主教保祿•佩齊談東正教與天主教的關係 當天的反省默想再次肯定了當今教宗就任之初所表明的、對基督信徒合一的信念和努力。而教宗在這方面的努力也得到東正教的回應。關於這個問題,本台特別訪問了祝聖不久的天主教莫斯科“天主之母”總主教區新任總主教保祿•佩齊(Paolo Pezzi): 問:佩齊總主教,東正教對教宗本篤十六世促進基督信徒合一努力有什麼看法? 問:佩齊總主教,幾天前您曾覲見了教宗。這是教宗對俄羅斯天主教以及與東正教對話的關注,是不是? 問:佩齊總主教,莫斯科東正教負責對外關係的基里爾(Kirill)總主教,在談到教宗對您的任命時表示:“現在是天主教與東正教關係解凍的時候了”。可是雙方還是有些困難存在。最近在義大利拉文納舉行的天主教與東正教國際神學混合委員會會議中,莫斯科東正教代表團舉出許多保留之處。您認為在哪方面可以給羅馬與莫斯科的關係注入新血輪? 問:佩齊總主教,俄羅斯境內天主教與東正教的關係如何? 問:佩齊總主教,卡斯帕樞機主教最近說教宗和莫斯科東正教宗主教的會晤應該是有益的。您認為要實現這件事應該做什麼? 世界24小時 昨天11月27日,本台新聞處提供的“世界24小時”報導的消息是: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領導人祝望在中東和會中舉行“嚴肅認真”的談判 下面請聽詳細內容: (梵蒂岡電臺訊)在安納波利斯為召開中東和平會議一切準備就緒。以色列總理奧爾默特和巴勒斯坦主席阿布•馬贊已經抵達美國,二人表示祝望舉行“嚴肅認真”的談判。白宮的目標仍是撰寫最後文件,儘管到目前為止尚未達到任何協議。梵蒂岡聖座也派遣國務院與各國關係副秘書長彼得羅•帕洛林蒙席率領代表團出席會議。本台記者羅莫納克作了以下的報導: 雖然如此,在以色列國和在巴勒斯坦地區都不乏強烈的持懷疑論者。在以色列,右翼極端派無論在聯合政府內還是利庫德集團都與奧爾默特總理的樂觀主義唱反調。此外,安納波利斯高峰會議沒有邀請巴勒斯坦哈馬斯運動,這個極端運動已經宣佈不理會高峰會議上的決定。為了顯示阿布•馬贊不受加沙人民的支持,哈馬斯在加沙走廊國會前面召集了示威行動。伊斯蘭聖戰組織和其他極端組織也加入了抗議行動。一些觀察家認為,以色列總理和巴勒斯坦主席的意向可能成為危險的極端主義的阻礙。在羅馬的巴勒斯坦廣播電視臺的記者,也是包括半島電視臺的多個阿拉伯媒體的評論員薩米爾接受本台記者的訪問,表達他的意見說: 答:兩個成為極端主義的阻礙的人都頗為薄弱。阿布•馬贊沒有能夠支持他的大眾基礎:他同哈馬斯有很多分歧。奧爾默特則只尋求達到個人目的:抹去在黎巴嫩戰爭中的挫敗。阿拉伯國家參加會議是重要因素,但該有助於和平,而不是幫以色列的忙,因為大家都參加,最後什麼也得不到。 問:人們如何看待這次高峰會議?你們交換了意見嗎? 無論如何,國際範圍的廣泛參加燃起了希望:將近50個代表團出席了會議。聖座的代表團由國務院與各國關係副秘書長彼得羅•帕洛林率領,沙特阿拉伯和敘利亞的代表也達到會場。大馬士革政府的代表表示:“敘利亞繼續致力於阿拉伯提出的和平行動。”沙特出席會議為這個國家在阿拉伯世界中擔任政治和宗教角色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沙特阿拉伯同多數阿拉伯國家一樣,同以色列沒有往來,現在卻提出建立正常的關係,換得全方位的和平。 (梵蒂岡電臺訊)氣候迅速改變,責任在於不減少排放溫室效應瓦斯的工業國家。聯合國促進人類發展計畫組織公佈的2007/2008年的人類發展報告中作出上述清楚的指責,這份報告的題目是“抵抗氣候改變”。報告中要求採取緊急行動定出旨在在2050年之前減少至少80%的瓦斯排放量的能源政策。這個聯合國機構還指出,為這種局勢付出代價的正是工業不發達國家。布魯塞爾的聯合國促進人類發展計畫組織的負責人維琪蘭特告訴本台: 答:氣候改變不是外來、自然、科學的現象,而是牽涉到人的生命和他們有像樣的生活條件可能性的現象。今天受打擊最重的是發展中國家的國民和較貧窮的國家,這些國家最為脆弱,再說它們對大量製造瓦斯使大氣層無法承受的狀況並沒有責任。 問:氣候改變已經說了幾十年,為何遲遲沒有介入呢? 問:因此,一句話,環境災難對貧窮國家的人民的影響遠大于富裕和發達地區的人民?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