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8-12-2007 新聞報導 資料庫
主日彌撒讀經 周末避靜 世界24小時 教宗本篤十六世 聖史若望宗徒紀念日回憶教宗有關這位宗徒的講話 教宗說:“聖史若望不是一位理論家,他遇到了真天主也是真人的耶穌基督,便把這個具體的經驗傳達給別人。他的行動完全受到一種矛盾的意向所推動,那就是他要讓人看到那不可見的;而面對迫害他的人,他無法閉口不說他所看到的和所聽到的”。教宗強調:“正因為若望宗徒坦誠宣認自己的信仰,所以成了我們的榜樣和警惕,要我們始終準備好以堅決的態度聲明對基督的服膺,把信德置於任何考量和人性的利益之上”。 若望宗徒以獨具慧眼的直覺宣認天主是愛,這個愛具體地彰顯在耶穌基督身上。教宗說:“聖若望宗徒並不限於口頭上這樣宣稱,而且以身作則,並為此付出代價。他寫說:天主竟這樣愛了世界,甚至賜下了自己的獨生子”(若3,16)。“這位宗徒又寫說:‘耶穌既然愛了他在世界上的人,就愛他們到底’。由此可見耶穌愛我們到什麼地步:他為了我們的得救,傾流自己的鮮血!基督信徒面對如此過分的愛,不能不自問該如何回報”。 聖若望說耶穌給世人的新誡命是:你們應當彼此相親相愛,就如我愛了你們一樣。教宗發揮這個道理說:“就是這樣,愛真正成了基督信徒的行為,因為這樣的愛是指向所有的人,毫無區分,而且達到極限,它的標準就是毫無限度“。 教宗還談到聖若望宗徒所寫的《默示錄》,這部書給我們啟示了歷史的意義,沒有這樣的啟示,人類歷史便無法瞭解。這位宗徒在帕特摩島寫下了他在那裡所見到的偉大神視,成了《默示錄》這部書。神視中最主要的是被宰殺的羔羊直立在坐在寶座上的天主面前。教宗說:“耶穌,天主子,在這個大地上是沒有自衛能力、受傷和死去的羔羊。然而他在天主寶座面前卻屹立不搖,並分享天主的權能。世界的歷史掌握在他手上。聖若望藉此要告訴我們對耶穌要有信心,對敵對耶穌的勢力,對迫害的行動都不要恐懼!那受傷死去的羔羊畢竟得勝了!所以,你們要跟隨羔羊耶穌,信賴耶穌,走他的路!耶穌在世界上看來只是一隻軟弱的羔羊,然而勝利者正是他!”。 全球伊斯蘭教138位賢哲準備好會晤教宗本篤十六世 繼教宗的復函後,日前由約旦王子加齊•賓•穆罕默德•賓•塔拉勒出面,代表第一封信的全體署名者,致函聖座國務卿貝爾托內樞機主教,感謝教宗親自鼓勵天主教與伊斯蘭教之間的對話,並對這個對話表示關心。信中約旦王子說:“我們受到沙特阿拉伯國王阿卜杜拉•賓•阿卜杜拉•阿齊茲最近訪問梵蒂岡的鼓舞,非常樂意在羅馬會晤本篤十六世”。這位王子指出對話的兩個特點:一個是內在的,指的是內在心靈,另一個是外在的,指的是社會,他強調:“對話的本質是在觀點不同的人之間進行的,而不是觀點一致的人之間的交談”。他又說:“我們願意對話的理由,主要目的在於尋找善意和正義,好能奉行我們伊斯蘭教徒所謂的《拉赫馬赫(rahmah)》,也就是你們天主教徒所說的愛德”。 約旦王子在信中表示:“基督信徒和伊斯蘭教徒之間在神學上取得完全的協議,在本質上是不可能的。但是我們願意在彼此一致關心公益和全球益處的基礎上,堅持行動一致,彼此合作”。 近幾天,伊斯蘭教這一百三十八位賢哲也發表公開賀詞,向基督信徒祝賀耶穌聖誕與新年快樂。他們說:既然天主沒有准許亞巴郎祭殺他的兒子,這就在提醒以亞巴郎為信仰始祖的宗教信徒要維護每個人的生命,特別是兒童的生命。這些伊斯蘭教賢哲想到這段時期是基督信徒慶祝聖誕節和伊斯蘭教徒前往麥加朝聖的節期,所以他們祝望新年給基督信徒和伊斯蘭教徒帶來世界所需要的和平。 世界24小時 --巴基斯坦前總理貝娜齊爾•布托女士26日遭殺害 請聽新聞的詳細內容: (梵蒂岡電臺訊)巴基斯坦前總理貝娜齊爾•布托女士26日遭殺害。布托女士當時在拉瓦爾品第為1月8日的總統大選進行競選活動,一枚炸彈在集會會場爆炸。除布托外,至少還有15人死亡,有些消息來源則說死亡人數超過30人。早先有消息說,布托受重傷被送往醫院急救。支持這位前總理的沙里夫也在前往伊斯蘭堡參加集會時受到親政府的人攻擊,4人喪生,3人受傷。 (梵蒂岡電臺訊)阿富汗政府將聯合國和歐盟的兩名外交人員驅逐出境,引起國際社會與阿富汗間氣氛緊張。被驅逐的外交人員一為英國人,一位愛爾蘭人,他們已經於26日上午離開喀布爾。阿富汗政府指他們曾與塔利班當局接觸。 (梵蒂岡電臺訊)印尼水災災情有轉為嚴重的趨勢。在東爪哇,由於一座橋樑倒塌,造成至少50人失蹤。連日大雨引起山泥崩塌,將近80人證實已經死亡。 (梵蒂岡電臺訊)三年前,2004年12月26日,由於印度洋海底發生強烈地震引起海嘯,給東南亞地區造成嚴重災難。三年後的今天,專家們認為,這整個地區仍然是個危險區。雖然如此,從印尼到斯里蘭卡,從泰國到孟加拉,當地政府和國際機構都進行了許多重建和援助計畫,有些計畫並已經完成。例如,義大利這幾天正在結束在斯里蘭卡的援助工作,這些工作的5千萬歐元經費,來自義大利國民、企業、民間團體的捐贈。東南亞地區遭海嘯打擊的地區目前的狀況如何?我們請問了義大利明愛機構國際地區部門的負責人貝切加托: 答:最初的緊急救災時期很長。現在,除了那些爆發了其他頗為嚴重的問題的地區外,這個階段已經結束。比如,在印尼,特別是尼亞斯島,在發生海嘯災難三個月後,也就是2005年3月28日,再次爆發了有史以來摧毀力最大的地震。而斯里蘭卡,不僅海嘯災難,還有政府軍與泰米爾遊擊隊間的戰鬥。因此在印尼和斯里蘭卡,仍然有難民不能返回家園。 問:由於農作物被水淹而沒有了收成,現在,是否已經恢復耕種。這方面的情況如何? (梵蒂岡電臺訊)以色列總理奧爾穆特和巴勒斯坦人主席阿布•馬贊,26日在耶路撒冷再次舉行晤談,為重新發起和平談判。在這之前,兩人曾在美國的安那波利斯會晤。奧爾穆特與阿布•馬贊26日的會談受到以色列決定在耶路撒冷東區興建房舍的影響。此外,來自巴勒斯坦人的消息來源說,兩名伊斯蘭極端組織的成員26日在約旦河西岸被拘捕。 (梵蒂岡電臺訊)俄羅斯的一個民意調查顯示,明年3月2日的總統大選中將有79%的選民支持梅德韋傑夫,他是現總統普京所指定的候選人。這個民意調查抽選了1千6百人作調查對象。另一位原有意角逐總統位的候選人涅姆佐夫於26日推出競選,他請反對派的其他候選人向普京發出最後通牒,要求他保證這個選舉符合自由並遵守規則。 (梵蒂岡電臺訊)肯尼亞1千4百萬選民26日前往投票選舉地方政府人員、國會議員和總統。投票於26日早上6點開始,大量選民湧往投票,在基貝拉地區,選民排隊6小時才完成他們的義務。他們需要選出210位國會議員,2千位地方行政人員,更重要的是,選出新的總統。受伊斯蘭教徒支持的候選人奧丁加指希望連任的現任總統齊貝基作弊,因此,一般擔心在開票時爆發暴力衝突。 人類家庭,和平的團體 1. 在一元複始之際,我願意以一篇懷著熱切希望的文告,由衷地向全球的男男女女致和平之意。我寫這篇文告,目的在邀請大家一起反省本文開頭的標題,這個標題是我特別關心的:人類家庭,和平的團體。事實上,人與人之間第一個共融的形式,就是一男一女在愛的激發下,決意永久結合,共同建立的新家庭。然而,地上各民族同樣也蒙召喚,在彼此間建立適合於人類唯一大家庭各成員的團結與合作的關係。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這樣宣告說:“各民族共同形成唯一的團體,他們同出一源,因為天主使整個人類居住在大地上(參見宗17,26),他們也只有一個最後的歸宿,就是天主”。 家庭,社會與和平 3. 事實上,在一個健康的家庭生活中可以體驗到和平的一些基本要素,諸如:兄弟姐妹之間的正義和愛,父母親所表達出來的權威功能,對老幼婦孺病患這些弱小成員的關愛服務,在生活需要上的互相幫助,樂於接納他人,必要時也寬恕他人。所以,家庭實在是第一個、也是無法取代的和平教育者。為此,如果家庭發生暴力,則尤其被視為無可原諒,那是不足為奇的。執是之故,當我們宣認家庭乃社會第一個生命細胞時,我們就是在肯定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家庭之所以是社會的基礎,也因為在家庭內可以從事某種和平的經驗。正因為如此,人類團體不能缺少家庭提供的服務。一個接受培育的人,除了在大自然為他準備的這個原始巢窩中,還可以在什麼地方更能學習到品嘗和平的新鮮風味呢? 家庭辭彙就是和平辭彙;我們必須經常從家庭汲取和平的用詞,否則就會失落它們。在這用語膨脹的時代,社會不能失落每個兒童在學習爸爸媽媽的話語之前,先從他們的舉止和眼神那裡學到的語法原理依據。 4. 家庭因為有義務教導它的成員,所以是一些特定權利的持有者。世界人權宣言是人類在具有普遍價值的法理文明上的成就,這項宣言確認家庭乃是社會自然和基本的核心,它有權利受到社會和國家的保護。而聖座方面,為了承認家庭特殊的法理尊嚴,頒佈了家庭權利憲章。憲章序言說:“人的權利,即使以個人權利表達出來,也都具有社會基本意義,這個意義的原始和關鍵性表達就蘊藏在家庭中”。憲章所闡述的權利都是自然法所表明和確認的,而自然法就銘刻在人心中,而且由理性予以揭示出來。否認或約束家庭權利,就是抹黑人的真理,威脅和平本身的基礎。 5. 為此,誰阻礙家庭體制,即使是無意識地,也使和平在整個團體、國家和國際上變得脆弱,因為他削弱了事實上作為和平的主要力量機構。下列這點特別值得反省:所有助長削弱以一男一女的婚姻為基礎的家庭,所有直接間接制止負責接納新生命的意願,所有阻礙作教育子女第一個責任者的權利的行為,客觀上都在阻礙和平的道路。家庭需要住家,需要工作,需要對父母親家務勞動的合理承認,需要教育子女的學校,需要全體成員都享有基本的衛生醫療保健服務。當社會和政治在這方面不盡力幫助家庭,就失落了為和平效命的基本資源。特別應該一提的是:社會傳播媒體由於具有教育功能,所以負有特別責任來促進對家庭的尊重,來闡明家庭的期待和權利,來彰顯家庭之美。 人類是個大家庭 家庭,人類團體和環境 8. 關於這點,重要的是要感受到大地是我們共同的家,並以為了服務大眾而經營的精神,選擇不是單方決定的對話途徑。必要的話,可以增加國際性的組織機構,大家一起處理我們這個家的管理事務;無論如何,最重要的還是要使每個人都有成熟的良知,深信彼此負責合作的必要。我們眼前所看見的問題很複雜,而且時間也緊迫。為了有效地面對問題,需要採取一致的行動。一個需要特別加強國與國之間對話的事務,就是地球能源的經營問題。對這個問題,技術先進國家有雙重迫切的課題:一方面,它們必須重新考慮自己由於目前的發展模式所造成的過高消耗標準,另一方面它們必須進行適當的投資,尋找不同的能源和改善能源的使用。一些新興的國家迫切需要能源,可是這種需求的滿足往往危害了貧窮國家,這些貧窮國家因為缺乏基礎結構和技術,被迫廉價出售自己擁有的能源。有時候,這些貧窮國家的政治自由似乎淪為保護國的形態,或至少受到節制,失去尊嚴。 家庭,人類團體和經濟 10. 類似的話對另一個大家庭,也就是整個人類,同樣有效。今天,因著全球化現象而進一步凝聚在一起的人類家庭,除了共同承認的價值基礎之外,更需要一種真正能夠回應全球大眾公益的經濟。從這個觀點看,援引自然家庭自有它非同尋常的啟發性。必須在人際間和民族間推動公正和真誠的關係,好使所有的人都能夠在平等和正義的原則之下合作。在這同時,也必須採取措施,妥善利用資源,平均分配大地財富。尤其應該注意的是,對貧窮國家的援助應遵循健康的經濟邏輯準則,避免浪費在維持官僚機構的沉重負擔上。當然也要注意道德方面的要求,務使經濟的組織籌畫不只著眼在即時獲取利潤的無情法則上,否則便顯得缺乏人性。 家庭,人類團體和倫理道德法則 12. 關於法律的本質和功能,教會已經多次闡述過:規範人際關係、管理外在行為、懲治違規者的法律規章,以基於事物本質的倫理道德規律為準則。人的理性在回溯萬物的本原,也就是天主創造的最高理性時,有能力分辨認識這個倫理道德規律,至少能夠分辨認識它的最基本要求。這個倫理道德規律必須規範人類的良知選擇,引導他們的一切行為。在組成人類家庭的各國之間的關係方面,存在著法律規章嗎?如果存在的話,是否發生作用呢?答復是:這樣的法律規章是存在的,但為使這樣的法律規章產生實際作用,必須回溯到作為法律規章的根本的自然倫理道德法則,否則,法律規章將聽任脆弱和不穩定的同意來擺佈和支配。 13. 人面對自身的命運反躬自問,探尋內心深處傾向的內在邏輯時,他並沒有受阻礙去認識自然倫理道德法則。人即使有所疑惑,躊躇不前,他仍然有能力發現這個放諸四海皆准的自然倫理道德法律,至少在基本路線上應是如此,這個自然的倫理道德法律超越文化的差異,使人人在最重要的善與惡、正義與不正義的事物上能夠互相瞭解。所以,必須回溯到這個基本法律,盡我們一切最好的智力從事這樣的探尋,勿使誤會和誤解導致灰心喪志。事實上,根植在自然法律上的價值是存在的,即使是以不完整、又經常不互相連貫的形式出現在國際協議、普世承認的權威、個別國家法律、或國際組織章程所接受的人道法律原則上。人類並不是無法無天的。因此,迫切需要在這些議題上繼續進行對話,協助各國在走向承認基本人權的立法上取得一致。人類法律修養的成長也有賴於努力使國際法律規章更富有深具人道德內容,這樣才不會使國際法律規章淪為容易受到自私自利和意識形態操縱的法理訴訟程序。 衝突的克服與裁軍 15. 聯合國隆重發表世界人權宣言已經六十年(一九四八年-二零零八年)。人類家庭以那道文獻來反映對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恐怖,他們承認每個人有同等的尊嚴,並把尊重個人和各民族的基本權利置於人類共存共榮的中心位置:那是走向和諧與和平這個艱困和任重的道路上的關鍵。聖座採行家庭權利憲章二十五周年(一九八三年-二零零八年)以及舉行世界和平日四十周年(一九六八年-二零零八年)紀念也都是特別值得一提的事。舉行世界和平日是天主聖意所安排的保祿六世教宗的直覺,也是我敬愛的前任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深具信心繼續予以發揚的成果。這些年來,這個節日藉著所公佈的文告,提供給教會發揮具有啟發性、有益於人類基本益處的教導的可能性。我正是根據這個有意義的節日,邀請每位男男女女更清楚地意識到人人共屬於人類唯一的家庭,進而努力使我們在大地上的和睦共存能夠日益反映締造真正與持久的和平所依賴的這個信念。我也邀請信友們孜孜不倦地呼求天主賜給和平這個偉大的恩典。至於基督信徒,他們知道能夠信賴聖母瑪利亞的轉禱,她既然是為了拯救全人類而降生為人的天主聖子的母親,所以也是眾人共同的母親。 在此謹祝每位新年愉快! 二零零七年十二月八日發自梵蒂岡 教宗本篤十六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