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岡廣播電台梵蒂岡廣播電台
梵蒂岡廣播電台  

類別


 
 愛德與關懷


  教會


  文化與社會


  梵蒂岡文獻


  大公合一運動


  家庭


  主教會議


  青年


  正義與和平


  政治


  宗教與對話


  科學與倫理


  教宗與聖座


  靈修生活



25- 02- 2000   新聞報導   資料庫

聖座活動

教宗埃及西乃山朝聖之旅
【梵蒂岡電台訊】 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率領聖座和其他有關人員,于二月二十三日上午在梵蒂岡保祿六世大廳,完成了伊拉克南部迦勒底的烏爾,也就是舊約聖經創世紀第十一章所說的'加色丁人的烏爾'的心靈朝聖之旅後,昨天二十四日上午再度起程,前往第二個與人類救恩史有關的聖地,埃及的西乃山朝聖。

去年,一九九九年六月二十九日,教宗公佈了他寫的一封信,內容指出他渴望在公元二千年大禧年中,親自到每個與天主拯救人類有關的地方巡禮朝聖一番。伊拉克的迦勒底的烏爾是為第一站,因為那是基督信徒、甚至是世界三大一神教、即猶太教、基督信仰和伊斯蘭教的宗教始祖亞巴朗的故鄉。這個地方不是因為亞巴朗的出生而出名,反而是因為天主在那裡召叫了他離開那個地方,去完成一件特殊的使命而顯得重要。那個時刻和那個地方幾乎可以說是基督信仰的開端,也是天主直接介入人類歷史,具體開啟祂的救恩史的伊始。

教宗救恩史聖地的巡禮可以說是在追溯基督信仰的根源,是信仰方面的慎終追遠。只可惜,幾個月前,伊拉克政府向聖座表示歉意,礙于國家目前的處境,無法適當的接待教宗的朝聖訪問。當然,並不因為伊拉克去不成,教宗便打消尋根的意念,他要求身邊的人安排一個伊拉克的烏爾的心靈之旅,在梵蒂岡城內展開,以讀經、聖歌、祈禱、反省的方式進行、配以記錄影片、音樂、相關的圖片和一些現場的佈置,使人沉浸在歷史的回憶中,對自己的信仰追本溯源一番。這項心靈之旅相當成功,為次日,也就是昨天的埃及之行填補了第一站的空缺。

昨天,二月二十四日上午十點,教宗搭乘意大利航空公司一架專機,從羅馬達芬奇國際機場起飛,經過三個半小時的飛行,于下午兩點鐘降落在埃及首都開羅的國際機場。埃及總統穆巴拉克率領全國政要在場迎接,伊斯蘭教遜尼派全球最高權威穆罕默德•賽義德•坦塔維、天主教科普特禮宗主教斯特凡諾斯二世等宗教領袖也不例外。關于教宗初抵開羅的情景,本台節目部主任隆巴迪神父從開羅為大家寫了下面的報導:

今天,開羅機場因著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的來到而洋溢著喜洋洋的節日氣氛。這是教宗首次到埃及,也是他第五次訪問阿拉伯國家。埃及政府和宗教最高當局人士:總統穆巴拉克、伊斯蘭領導人兼愛資哈爾大學和清真寺的大教長穆罕默德•賽義德•坦塔維、和天主教會科普特禮宗主教斯特凡諾斯二世等人士都親臨機場迎接。我們是在非洲和亞洲的脊線地帶,在這裡,在尼羅河岸發展了人類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它的五千年歷史中,也插入了救恩史的重要階段,就是:選民受召喚在梅瑟領導下走出奴役奔向自由;天主向人啟示自己的名字;天主與人結盟並賜給人法律;此外,根據福音記述,埃及也是聖家逃難的地方。

23號在梵蒂岡舉行的紀念亞巴朗的活動,象徵性地展開了教宗所熱切渴望的朝聖之旅,正如教宗在機場說的,他的此行已經籌劃了許多年了。教宗在抵達時的致詞中談到他此行的基本意向,他也趁這個機會向埃及全國人民致意,追溯他們祖國五千年歷史中的一些重要階段:他從法老時代和他們至今仍令世人讚歎不已的絕頂的藝術和科學,談到容易被遺忘的基督信仰時代。他指出,基督信仰因著聖史馬爾谷的宣講而傳入埃及,以後又因著克萊孟、奧力振、阿塔納削、齊利祿等偉大思想家的形象,安當和帕科米奧的隱修生活的興盛和無數殉道者的見證,令基督信仰在這裡更加豐盛起來。在這之後,是伊斯蘭信仰時代,這個時代的藝術和文化直到今天仍然在阿拉伯世界和非洲發出輝煌的光芒。

不過,教宗向埃及的致意和祝願,仍然是以和平為主。首先是埃及國內的和平。事實上,在伊斯蘭原教旨主義傾向下,該國到處潛伏著暴力的危險。教宗由埃及本國的和平立刻轉而談到中東和這個地區艱難的和平進程。他說:"所有理智的人士都希望善意和正義能佔上風,務使這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地區內所有人民的權利受到尊重,他們的合法希望得到滿足。"

教宗這項純粹宗教性的前往西乃的朝聖旅行,立刻顯示了它深厚的現實意義。他要為和平祈禱,為基督信徒、猶太教徒和伊斯蘭教徒達成宗教間的協議祈禱。而在這三個一神宗教共同的最神聖的地方作的祈禱,應能使他的信息更加清晰、更加有力,就是:"以宗教名義來發動暴力和衝突是一個可怕的矛盾,也嚴重地觸犯了天主。願和平與你們同在!"但願教宗的朝聖之旅真能帶來和平的果實。這是我們大家的期望。


這並不是教宗第一次到開羅,早在一九六三年他還是波蘭克拉科夫的總主教時,因為在羅馬參加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曾和一些主教們連袂前往耶路撒冷聖地朝聖,途中經過開羅,也參訪了一番。埃及也是教宗所訪問的第五個阿拉伯國家,在此之前,他正式訪問過摩洛哥、蘇丹、突尼斯和黎巴嫩。
二十四日下午教宗抵達埃及後有三個主要活動,除了在機場接受官式歡迎並與埃及總統舉行私下會談外,還要禮貌拜會東正教亞歷山大的宗主教謝努達三世,以及開羅的'愛資哈爾'清真寺兼伊斯蘭大學的負責人穆罕默德•賽義德•坦塔維教長。這三大項活動對促進中東與世界和平、對基督信徒的大公合一運動、以及對宗教協談都具有重大的意義。教宗行前,聖座負責外交的托朗總主教曾接受埃及開羅'金字塔報'的訪問,談了教宗此行的意義:

關於教宗在埃及訪問的意義,聖座國務院與各國關係部門負責人托蘭總主教昨天24日接受埃及具權威性的金字塔報的訪問中也談到。在這項長篇訪問中,托蘭總主教表示,教宗的訪問除了宗教幅度外,其他方面也不可忽略,例如,與穆巴拉克總統的會晤"除了涉及天主教會和教會團體的角色外,也是檢閱一些共同關心的議題的機會"。

關於教宗與愛資哈爾的大伊瑪姆將要舉行的會談,托蘭總主教表示,已親身體會"以誠懇和建設性的心態來看待伊斯蘭教徒和基督信徒間的對話"。他又說,這項會談將是一個重要時刻,"它向所有人澄清,信奉上主不是分裂的因素,而是建立永久兄弟友愛關係的強烈的途徑"。談到教宗與東正教科普特禮宗主教謝努達三世的會晤有關大公性的進展,總主教說,相信這一會晤能結出果實並"在合一的道路上繼續邁出具體的步履"。關於耶路撒冷的棘手問題,托蘭總主教認為耶城是"和平與友誼的世界性象徵",梵蒂岡"對聖城的宗教和文化幅度極為關心,這一幅度為三個宗教的信徒有特殊的意義,該城是整個人類的產業"。托蘭總主教又說,宗教和政治幅度"超過兩個民族合情合理的利益",為此,聖座要求耶城受到國際特別法令的保護,還希望"城內的聖所能夠受到保護,好阻止一方或一個宗教在未來要求這些地點歸自己所有"。

托蘭總主教在記者的追問下解釋梵蒂岡對發展與天主教團體為少數的阿拉伯國家關係的興趣增長的理由,他回答說:"根據古老的傳統,梵蒂岡一直與一些阿拉伯國家有邦交,尤其是那些最早有基督信仰存在的國家。近幾年來,梵蒂岡與也門和巴林國建立了邦交,不久前又與「阿拉伯國家聯盟」建立正式外交關係,互派大使"。托蘭總主教補充說:"我們不能肯定與我們有良好關係的其他國家會步它們的後塵。梵蒂岡祝望與各國締結外交關係,在這些國家生活的基督信徒團體的權利受到尊重"。托蘭總主教認為,與阿拉伯世界關係的改善,在很大程度上歸功於若望保祿二世和他維護人權的努力:通過他,伊斯蘭能夠在今天不再視天主教徒為"對立方面",而將他們看作"道德力量,憑著這個力量,建立對話和推動一個更好的世界的共同價值才成為可能"。

天主教在埃及的教友人數並不多,但是他們從事的工作都很有意義,也很受社會的重視。埃及是個以伊斯蘭教為主的國家,這裡的基督信仰教會以科普特東正教最大,天主教會只是一個小小的羊棧,但在當地的文化、社會和發展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根據傳統,基督信仰是由宗徒聖馬爾谷傳到埃及的,以後,基督信仰在這裡開花結果,帶來了許多為捍衛信仰而獻出性命的英勇殉道者,也綻放了隱修生活的奇葩。今天,埃及的基督信仰教會有如鑲嵌畫般多姿多彩,有亞美尼亞禮教會、西羅禮教會、亞述禮教會、加爾底亞禮教會、馬龍尼禮教會、科普特禮教會等等。其中以科普特禮教會的信徒最多。

科普特原是希臘字,意思是"埃及的居民",這個被稱為"科普特"的人民的語言至今仍為科普特東正教和天主教兩個教會的禮儀沿用。科普特禮天主教會人數不多,在埃及6千6百萬人口中只有20萬人是科普特禮天主教徒,每500名教徒只有一位神父照顧。這個地方教會規模雖小,卻活力充沛,開辦了400所幼兒園、中小學,3所高等學府和大學,43所孤兒院,100多個診療所…… 。領導科普特禮天主教的是80餘歲的宗主教斯特凡諾斯二世。

科普特禮東正教的信徒人數最多,約有4百萬,由宗主教謝努達三世領導。這位東正教宗主教曾於1973年與保祿六世發表了有關基督學的聯合聲明。

不過,科普特禮東正教不是埃及唯一的東正教會,還有亞歷山大的希臘東正教和西乃山的東正教。希臘東正教由彼得羅斯七世領導,西乃山東正教會以聖加大利納修院為中心,修院的院長由修士們選出,經耶路撒冷希臘東正教的宗主教祝聖為西乃的總主教。目前修院中共有修士23人。

埃及科普特禮天主教會宗主教的代理主教科爾塔說:【天主教會在東方的文化、社會、和發展上,擔任了重要的角色,因此,阿拉伯國家的政府對天主教會非常敬重。因此,所面對的危險並不僅是來自伊斯蘭。危險也來自14個阿拉伯基督信仰教會,就是,7個天主教會和7個東正教,它們都有點過於"傳統",它們內部和它們互相之間有許多事都有需要改變,而這正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教宗的來訪,至少在心理上將有極大的幫助。若望保祿二世去敲亞歷山大宗主教的門。他的這個舉動,一方面是為科普特教會增光,另一方面也是給人上開放和謙遜的一課。】


收聽節目


直播


隨選即聽


Professional audio for rebroadcasting


教宗聲音


三鐘經

教宗接見


上一頁  上一頁
首頁  首頁
向編輯部投書  向編輯部投書
top
top
All the contents on this site are copyrighted . Webmaster / Credits / Legal Conditions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