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岡廣播電台梵蒂岡廣播電台
梵蒂岡廣播電台  

類別


 
 愛德與關懷


  教會


  文化與社會


  梵蒂岡文獻


  大公合一運動


  家庭


  主教會議


  青年


  正義與和平


  政治


  宗教與對話


  科學與倫理


  教宗與聖座


  靈修生活



重讀天主教的社會訓導

解釋訓導文件之三
16.教宗保祿六世:《八十週年》公函(1971)基督徒負有責任

16.教宗保祿六世:《八十週年》公函(1971

基督徒團體對世界前途負有責任

教會的社會訓導提供行動的指南,
並邀請基督徒團體發揮創意負責找出解決問題的具體方案。

  教宗的這封傳教牧函是為紀念《新事》通諭頒佈八十周年而發表的。基本上說,它增補了教會面對新時代的新問題和新思想,所採取的訓導內容。牧函分析了與下列有關的問題:城市化、消費主義、青年處境、婦女角色、種族歧視、人口膨脹、大眾傳播和環境問題。各種新的趨向,也有所考慮,如對平等和社會參與的更大要求,馬克思主義與自由主義意識型態的改變,和全人類的整體發展。

  教宗用一種新的眼光看待現代社會為人類造成種種現象。現象的複雜性和新奇性要求教會再次對其訓導做進一步的調整。

   首先,教會難以提出一個獨到的,適合所有形勢的辦法。教宗也沒有打算這樣做。人們要求基督徒團體本身展開研究工作,把福音之言應用到具體情況中,並與教會進行交談,與一切善心人士合作。教會的社會訓導則提供行動的指南。
  在面對差異如此之大的形勢面前,我們很難以一概全地發表談話和提出一種普遍性的解決問題的方法。我們沒有這樣的雄心,這也不是我們的使命。這要由基督宗教團體從客觀的角度分析符合其本國國情的形勢,把福音不可改變的神光照射在它上面,並從教會的社會訓導中制定發表見解的原則,評判事物的標準和行動的指令。

  社會的訓導是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特別針對工業化地區而發表的,始自教宗良十三世發表關於工人們的狀況的歷史性談話。今天,我們能慶祝這篇講話發表八十週年,實在是一大榮幸和快樂。各地教會應該在聖神的幫助下,與肩負職責的主教和其他基督宗教的兄弟及一切善良的人進行交談,體察人們所希望的各種選擇方式和應該履行的各種義務,從而,為社會、政治和經濟帶來各種改變。在尋求促進改變過程中,基督信徒必須重新堅定福音所要求的那種賦有堅韌性和特殊性格的信念。福音並沒有過時,雖然它是在不同的社會和文化背景下宣講、編寫和實踐的。它的啟示性對于人的信仰皈依和改善社會的生活來說,仍是那般的清新;在經過這麼多世紀基督宗教的實證後,它變得更為豐富。福音不是為了某一特殊的特權而存在,它的普遍的和永恆的真理是不容忽視的。

  在目前混亂和不穩定的形勢下,教會要宣佈一則具體的啟示,並支持人們攜手奔向未來所做的各種努力。新工業社會中工人的悲慘情況受到了《新事》通諭強有力的譴責,因而,在歷史的演變中也引起人們對其它方面以及其它社會正義之道的注意。《四十年》通諭和《慈母與導師》通諭」也都注意到了這樣的事實。最近召開的大公會議謹慎地提到了這兩項通諭,特別是在《現代》憲章中提到了我們也在自己的《民族發展》通諭中繼續遵循這些思想脈絡。我們說過,今天我們必須承認的主要事實是,社會問題已成為了世界的問題。重新認識福音所提出的各種要求是教會應承擔的責任。教會須服務所有的人,幫助他們解決各方面的問題,並使他們確信,在人類歷史的轉捩點上採取團結一致的行動是當務之急。

  教宗的訓導明確地涉及隨著新文明而產生的變化和各種問題。解決未來的問題必須要找到新的途徑,但不應忘記永恆的真理。
  我們的目的是,通過這種方式來引起人們對幾個問題的注意,不要忘記我們的先輩已經處理過的那些永久性的問題。由於這些問題具有迫切性、廣泛性和複雜性,因此,在未來的幾年中,它們必須成為基督信徒首先要考慮的問題,這樣才可以同其他人合作,全力以赴地去解決破壞人的前途的各種新難題。這些由現代經濟造成的問題,實應放在更加廣泛的新的文明形勢中來考慮。這些問題包括:人的生產條件,商品的公平交易和財富的合理分配、消費需求量的增大和分擔責任的意義。在當前這些相當深刻和迅速的變化之中,人每天都發現自己有新的收獲,並向自己提出自我及其團體的生存意義。人對已成過去且與今日截然不同的經驗教訓,不願多加回顧,但卻需要真光的指引,即永恆的真理來照耀他的未來,一種他感覺正在變化而難以預料的未來。如果人下定了決心,他就能夠找到可遵循的蹤跡。

  展望未來已是必須的了,過去從未像現在這樣需要一種社會的想像力。
  沒有任何其它的時代曾如此明確地號召社會去發揮它的想像力。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各行各業都應投身於創造和投資活動中,這與軍備投資或取得科技成就同樣的重要。如果人們不能及時預見即將出現的各種新的社會問題,而使自己超前冒進,這些問題就會嚴重地阻礙人們去尋找所希望的和平解決問題的方法。

  公函有一部分談及人類科學,它們在今日社會的重要性,它們的用途,以及隨之而產生的簡化論觀點。教宗在批判了這些科學假借實證主義的觀點,隨即說明它們可以怎樣支持基督宗教的社會倫理。

  經常與人類科學同時出現的實證主義,必須加以辨認的。
  在這個由科技演變所支配的世界裡,又產生了另一個更為基本的疑問,把世界引上新的實證主義的道路。人以理智征服了大自然,但卻發現自己又被理智困住了手腳,反而成了科學的研究對象。今天,人文科學正朝氣蓬勃的向前發展,這類科學一方面在受到批判和徹底的審查,因為,迄今被人所接受的有關人為何物的知識不是顯得太過實驗化,便是大過理論化。另一方面,這類科學因方法上的需要及先入為主的偏見,每次都在不同的情況下,將人的某些方面逐漸孤立起來。同時,這種解釋又將人說成是完整的,或至少純粹由數量及現象觀點來看是無所不包的。這類科學對人為何物所做的歸納證明有一個危險的臆斷存在。人若崇奉上述分析中而得來的看法,等於是在支解人的軀體,等於是在科學的藉口下,使了解整個人為何物的工作變成不可能。

  這些科學還可以用來統治和操縱人民。
  還須注意人文科學可能引發的一種活動,這類科學可能會使人創造一種社會模式,並迫使人根據這種由科學證實的模式而矯正他的行為。於是人便成為被橾縱的對象,不僅是人的意願和需求受到了駕馭和更改,連人的價值觀也莫不如此。無庸質疑,這對未來的社會和人本身都潛伏著一個嚴重的危險,因為,即使所有的人都贊成建設一個為人服務的新社會,但主要的問題仍在於認清人究竟是怎樣的。

  我們必須根據福音所確立的全球性觀點來解釋人文科學。教會鼓勵支持一切科學研究,希望與人文科學進行一次有希望的交談。我們對基督宗教訓導中運用這些科學的準則,已做了闡述。
  關於人文科學的疑應對信友的影響要大於其他的人,但是,教友卻不致缺乏應付的準則,如我們在《民族發展》通諭中所寫的,這正是教會對文明世界的具體貢獻:「她分享人的崇高追求。當看到人得不到滿足時,她感到痛苦,她希望幫助他們完全成熟起來,這就是為什麼她為人提供了她自身所具備的獨特品行,用全球的眼光看待人性和人類。」反過來說,教會是不是應該反對研究人文科學,並譴責它的企圖?如對自然科學一樣,教會相信人文科學並鼓勵信友積極參加研究工作。信友被探討人為何物的願望所鼓舞,在信德神光的照耀下,投身人文科學的研究,教會便能與這個新的科學領域開始交談,這是頗有希望獲得成果的。當然,每門科學只能在其專門領域內對人作部分或片面的認識,但卻不能對人的意義獲得充分的及圓滿的認識。這些科學可能在其界限內有積極的功能,這一點是教會所樂於承認的。這類科學可以使人的眼界擴大到比有限環境使人預見到的還要大的範圍。所以,這類科學便會有補於公教的社會倫理。公教社會的倫理在對特定的社會模式有所陳述時,必然也會了解自己也是局限於固有的領域之中。但公教社會倫理批評事物,並將事物提升到更高境界的功能則將會大為加強,因為公教社會倫理指出某社會認定絕對依附於人性的行為和價值,只是一個相對的特色而已。要更進一步地發現人為何物,這些科學是一個即不可或缺,而又是不夠充足的條件。它們是一種越來越複雜的語言,是一種非但沒有揭開,反而加深了人的內心秘密的語言;對於人內心深處迸發出的心聲,它也不能給予完整的和最終的答案。

  教宗說明了教會必須對進步的觀念再做思考:
  人們對人為何物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便可能對存在現代社會深處並號稱為現代社會活動的動機、尺度及其宗旨的進步二字,作一批評和說明。從十九世紀起,西方社會以及與西方社會交往頻繁的其他地區,曾寄望於不斷的進步和無限度的進步,人們認為,這是人類努力從大自然的需要及社會的壓力中解救出來的方法。進步曾經是人類自由的條件及尺碼,進步藉著現代化通訊工具的宣傳,及人們要求更多知識和更多消費,而成為無所不在的思想。但是,現在人們對進步的價值及效果發生了疑問:這種使人永無休止地追逐的進步究竟有什麼意義?人們正確信即將獲得和享受進步時,進步卻逃之夭夭。這種漫無標準的進步怎能滿足人心呢?無疑,這說明只顧及量而不顧及質的經濟進步不僅有限,而且是錯誤的,人也需要質的進步。人們彼此交往的真誠及承擔任務的負責精神,對未來社會的重要性,並不亞於物品的生產量及消費量。

  如果追求進步只是局限於實現經濟目標,自會造成一種錯覺。真正的人類進步必須包括道德和文化的發展。只有在接受了他人和天主之後,才能使進步的內容豐富起來。
  人們在克服了以經濟效率、商業、力量和利害關係衡量事物的誘惑之後,決心以交往的密切、知識、文化的普及、互相服務,並共同致力於公共福利,來取代以量為標準的原則。真正的進步難道不在於道德意識的發揚嗎?不在於休戚相關精神的擴大,並自願對他人及天主開放嗎?對教友來說,進步不得不朝著未世及死亡的奧蹟進展。基督的聖死與復活,聖神的降臨幫助人們在真理的進步中,和唯一不致受騙的希望內,以知恩的心情,運用具有創造力的自由。

  今天,教會的社會訓導非常注意人的各種新的需求,並始終尋找新的解決問題的途徑。在這方面,福音總是推動著訓導向前發展。
  教會面對許多新的問題,在其國有的活動範圍內努力滿足人們的期望。雖說今天的困難在廣度和緊迫性方面部是空前的,但是,難道真的沒有解決問題的方案了嗎?富有活力的教會的社會訓導常與人們的研究同步進行。這訓導即使不能公然核定某種社會制度是否良好,或提供一個業已佈置妥善的模型,卻也不限於只提示一個普遍的原則。它在福音的大力推動下----福音的內容及需求如全部為人所接受,則將是革新的泉源----將其考慮之結果拍合於正在演變的世界局勢。同時,教會的社會訓導是以教會國有的精神,不求名利只求服務,尤其注意最貧困者的精神施教。

   最後,教會的社會訓導是出自教會許多世紀的經驗。這經驗除使教會繼續執行正常任務外,又使她負起現代世界局勢所需要的大膽而具創造性的革新工作。



收聽節目


直播


隨選即聽


Professional audio for rebroadcasting


教宗聲音


三鐘經

教宗接見


上一頁  上一頁
首頁  首頁
向編輯部投書  向編輯部投書
top
top
All the contents on this site are copyrighted . Webmaster / Credits / Legal Conditions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