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冈广播电台梵蒂冈广播电台
梵蒂冈广播电台  

類別


  
爱德与关怀


  教会


  文化与社会


  梵蒂冈文献


  大公合一运动


  家庭


  主教会议


  青年


  正义与和平


  政治


  宗教与对话


  科学与伦理


  教宗与圣座


  灵修生活



31- 03- 2002   新闻报导   资料库

教宗在罗马斗兽场主持的圣周五拜苦路礼仪

圣座活动
─教宗复活前夕弥撒讲道
─教宗在圣伯多禄广场主持复活节弥撒和在圣伯多禄大典举行复活前夕守夜礼
─叁万信友参加教宗在罗马斗兽场主持的圣周五拜苦路礼仪

教会与社会
─耶路撒冷天主教领导人以呼吁和平为复活节文告主题
─纽约信徒举行的拜苦路活动带来复活与希望的信息

******

圣座活动

─教宗复活前夕弥撒讲道
【梵蒂冈电台讯】
1. "天主说:'有光'。就有了光!"(创.一,3)。一团光芒,因着天主的话,从虚无中爆发出来,画破了第一个黑夜,创造的夜晚。
若望宗徒後来写说:"天主是光,在他内没有一点黑暗"(若一,一,5)。天主没有创造黑暗,但创造了光!'智慧书'清楚地提示天主的工程一向遵从一个积极的目标,书中这样说:"他创造了万物,为叫他们生存;世上的生物都有生命力,本身都没有致命的毒素,阴府在地上也没有权势"(智.一,14)。

斗兽场十字架

在那第一个黑夜,创造的夜晚,巴斯卦奥迹植下了它的根,这个奥迹在罪恶的悲剧发生之後,成了那'第一个原始'的修复和圆满的结束。天主圣言使一切存在,并在耶稣身上成为血肉,为拯救我们。要是第一位亚当的命运是回到他所从出的土地(参见创.叁,19),那麽从天降下的最後亚当,乃是要以第一位新人类的胜利者姿态重新升天(参见若叁,13;格前.十五,47)。

2. 另一个夜晚是以色列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奇迹性地离开埃及。这段历史每年在隆重的巴斯卦守夜礼中都会诵读。
"上主用极强的东风,一夜之间把海水刮退,使海底成为乾地。水分开以後,以色列子民便在海中乾地上走过,水在他们左右好像墙壁"(谷.十四,21-22)。天主的子民是从红海的洗礼中诞生的,他们经验到上主强有力的手把他们从奴役之中拯救出来,并引导他们走向所期待的自由、正义与和平之地。
这是第二个夜晚,出离埃及的夜晚。
出谷纪的预言今天也为我们应验了,从精神方面说,我们是以色列子民,因着信德,我们成了亚巴朗的後裔(参见罗.四,16)。在基督的逾越节中,他这位新梅瑟让我们从罪恶的奴役逾越到天主子女的自由中。我们与基督同死,也将因着他的神的力量复活,度新的生命。他的圣洗成了我们的圣洗。

斗兽场拜苦路人潮

3. 各位亲爱的来自阿尔巴尼亚、中国、日本、意大利、波兰、刚果民主共和国的望教兄弟姊妹们,你们也要领受使人新生的圣洗。你们当中有两位,一位是日本母亲,另一位是中国母亲,她们也都带着自己的儿子,在同一个庆典中母子一起领受圣洗。
在基督从死者中复活的"这个至圣之夜",也为你们完成了精神上的出离埃及:你们要把旧的生命抛到背後,进入"活人的地方"。这是第叁个夜晚,复活的夜晚。

4. "幸福之夜啊,只有你才配得知道基督从阴府中复活的时刻"。在这众守夜礼之母的隆重守夜礼开始之际,我们在复活宣报中如此唱着。
在圣周五悲哀的夜晚之後,"黑暗的权势"(路.二十二,53)似乎压倒了"世界之光"的他(若.八,12),在圣周六耶稣完成了现世的工程,在天父的奥迹中休息,并把他生命的讯息带到死亡的幽谷这一段大寂静之後,看,圣经所记载的、默西亚曾多次对他的门徒们预告的他将复活的"第叁天"的前夕,终於来到。
"真正的光荣之夜啊,它使上天和下地、人和他的创造者重新结合为一!"(复活宣报)。

5. 这是最非同凡向的信德和望德之夜。当一切都沉入黑暗之际,唯独光明的天主守着夜。所有那些信赖他、寄望他的人,也都和他一起警醒着。
玛利亚啊,这也是 最特殊的夜晚。当圣周六最後的灯光熄灭、 怀中的圣子在地下休息之际, 的心也守着夜! 的信德和望德超前展望,在那块重大的石头背後,已经隐约看到空无一物的坟墓;在重重黑暗之後,已经闪出复活的曙光。
圣母啊,请让我们也一心信赖和寄望上主的话,在深夜的寂静里警醒着。这样,我们将在圆满的光和生命中与复活者的初果基督相会,他和圣父及圣神永生永王。阿肋路亚!

斗兽场圣周五拜苦路礼仪

教宗在圣伯多禄广场主持复活节弥撒和在圣伯多禄大典举行复活前夕守夜礼
【梵蒂冈电台讯】今天31日复活节,教宗若望保禄二世於上午10点半在圣伯多禄广场为来自世界各地的信友主持复活主日弥撒大典。弥撒结束时,他并要发表复活节文告和降福罗马市民和全世界的人。这项活动,将由35个国家的45个电视台作实况转播。

昨天,复活节前夕,教宗像往年一样在圣伯多禄大典举行了隆重的守夜礼。本华语节目已经为大家做了实况广播。

叁万信友参加教宗在罗马斗兽场主持的圣周五拜苦路礼仪
【梵蒂冈电台讯】29日圣周五晚上9点,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在罗马的斗兽场主持纪念主耶稣被出卖一直到被钉十字架死亡的拜苦路礼仪,有3万多来自世界各地的信友参礼,数以百万计的人则不同地方透过电视转播参与了这个隆重的礼仪。盛大的拜苦路活动结束时,教宗向全世界发出了一个充满希望的信息,让世人预先见到复活的胜利。

教宗主持斗兽场拜苦路中人潮

教宗以"愿你享有和平,主所爱的耶路撒冷城。"这句祈求和平的话展开了拜苦路礼仪而,开始时的祈祷,也是为亚洲、非洲和中东的修和的祈求。祈祷文说:"愿流血冲突停止,并因着圣神的行动,令硬化的心变软,敌对的人展开对话,对立的人握手和好,各民族在和谐中相遇。"

今年的苦路14处的默想部分是由14位不同国籍的新闻记者所撰写的。他们都是在俗教友,分别是美国天主教新闻社、俄罗斯塔斯社、法国世界日报以及美国、德国、日本、西班牙、意大利、波兰、葡萄牙和墨西哥的报纸、电视和通讯社的记者。他们以清晰的文字将今日人类的悲剧和2000年前耶稣所受的苦难相连,例如,在第一处:"耶稣被犹达斯出卖和被捕",默想词述说了'我们的背叛','为背叛的卑鄙行为而颤抖。';在"天主子受公议会审判"之处,默想词中控诉了今天的战争中和独裁政权下'没有证据的判罪和不得上诉的判决'的现象;在"基督被天父舍弃"这一处,默想词说:'连最亲密的人也要以他们的罪来伤害他';"钉他在十字架上!"一处,默想词说,今天,忍受暴力的人们作出了同样高声的呐喊;"耶稣受鞭打,被戴上茨冠",而我们则'期待利益、权力、成就、财富'不愿受苦。然而,进入天国的门却正是痛苦。"基勒乃人帮助耶稣"大家默想了'降生成人的天主也需要关怀';"天主子死在十字架上"所默想的是:'钉子刺穿了他的身体更刺穿了他的心','绝望的黑暗变成光明'。

斗兽场旁边的君士坦丁凯旋门

在拜苦路的整段时间中,在场的信友个个精神收 ,专心一致的参与。前13处由教宗的罗马代理主教鲁依尼枢机、一个意大利教友家庭、一位来自蒙古的女教友、两位守护圣地的方济各会的会士先後举着十字架从斗兽场步行到附近的帕拉蒂拉。第14处则由教宗亲自举着十字架进行。结束礼仪前,教宗照例向信友们发表了讲话。这一次,他放下讲稿,即时地向大家说:我们结束这圣周五,我们怀着希望接近哥尔哥达,接近坟墓。这坟墓成了改变的奥秘的场所:生命在决斗中战胜了死亡。教宗又说:"愿主启发我们进入深沉的静默和深远的希望中,使我们能到达妇女们发现坟墓已空的时刻。他不在这里,他复活了!"

教会与社会

耶路撒冷天主教领导人以呼吁和平为复活节文告主题
【梵蒂冈电台讯】耶路撒冷天主教拉丁礼的宗主教萨巴赫在今年的复活节文告中再度为圣地的和平发出迫切的呼吁。萨巴赫宗主教的文告已经於29日发表。本台请宗主教谈谈所呼吁的对象以及谋求圣地和平的困难:

答:主要是向以色列的领导人士发出的邀请,因为他们握有和平的钥匙。我们希望他们看到巴勒斯坦人的现实,明白那不是恐怖主义,而是一个民族对它的自由和土地作出诉求,将自由和土地给予巴勒斯坦人们,则是真正安全的起点。

问:您对此刻在圣地发生的事有什麽评论?
答:目前在圣地发生的是另一个无用的暴力。这里的情况并没有改变,我们不断地从一个暴力到另一个暴力。强的一方,也就是以色列政府,必需改变政策,必需自问应该如何缔造和平。国际社会对这样的情况却缄默不语。其实,并非没有解决问题的决定,但没有人敢实际践行联合国所作出的决定。

纽约信徒举行的拜苦路活动带来复活与希望的信息
【梵蒂冈电台讯】纽约包括警方和消防队代表的2500人,於圣周五进行了拜苦路活动,从布鲁克林直到被恐怖分子摧毁的世贸中心所在地,也就是被称为"零地点"的地方。去年9月11日,恐怖分子以飞机撞入世贸中心双子楼,令两座摩天大楼倒塌,造成约3千人丧生,300名消防员也在抢救工作中牺牲了性命。

拜苦路活动由天主教教友团体共融与释放组织和纽约及布鲁克林两个教区联合发起,队伍从布鲁克林的圣雅各伯圣堂出发,由辅理主教卡塔内罗主教带领。他在发言时说:"在'零地点'丧生的人,他们的死亡,基督於2000年前曾经经历过。不过,死亡不是终局,因着耶稣为我们受苦和死亡,生命得到了最後的胜利。"

发起单位之一的共融与释放组织的发言人也在活动中发表谈话,他说:"大家都承认,在九一一事件中为来救他人而牺牲性命的人,是十字架所代表的极大的爱的表样。他们的这个信德的举动,也是一个关怀的宣言,是向所有曾经受苦和继续受苦的人以及所有致力於重建纽约的不同宗教的市民表达的关怀宣言。"

拜苦路活动在'零地点'附近的圣伯多禄圣堂结束。队伍经过纽约市政府前面时,新市长布隆伯格上前欢迎,他向参加的人士强调这项活动协助纽约市重新找回它自己,也使纽约市民能够在这天主教徒和犹太教徒的神圣时期,携手一同向重生迈进。


收听节目


直播


随选即听


Professional audio for rebroadcasting


教宗声音


三钟经

教宗接见


上一页  上一页
首页  首页
向编辑部投书  向编辑部投书
top
top
All the contents on this site are copyrighted ©. Webmaster / Credits / Legal Conditions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