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冈广播电台梵蒂冈广播电台
梵蒂冈广播电台  

類別


  
爱德与关怀


  教会


  文化与社会


  梵蒂冈文献


  大公合一运动


  家庭


  主教会议


  青年


  正义与和平


  政治


  宗教与对话


  科学与伦理


  教宗与圣座


  灵修生活



25-03-2005  新闻报导 资料库  主日弥撒读经 主日弥撒重播

教宗与圣座
-教宗在电视中参与圣周四上午圣伯多禄大殿祝圣圣油的弥撒并向参礼者颁发简短文告

教会与社会
-圣周四纪念耶稣赐予教会的重要恩典
-耶路撒冷拉丁礼教会的宗主教在复活节文告中勉励信友勇敢地展望圣地的前途


世界24小时
-黎巴嫩局势仍旧紧张
-吉尔吉斯坦反对党占领权力中心部门
-朝鲜核危机的解决无进展
-印度国会通过禁止廉价生产有专利权药物的法律

********

教宗与圣座

教宗在电视中参与圣周四上午圣伯多禄大殿祝圣圣油的弥撒并向参礼者颁发简短文告
(梵蒂冈电台讯)叁月二十四日,圣周四上午,圣座主教部部长若翰.雷枢机主教代表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在圣伯多禄大殿主持祝圣圣油弥撒。教宗则在他的寓所经由电视转播全程的参与礼仪,同时向参礼的人士颁发一封简短的文告。罗马教区全体神职人员都参与了这项象徵他们与他们的主教密切共融的弥撒圣祭。

主祭的若翰.雷枢机主教在弥撒开始之前,先诵读教宗的文告说:“极亲爱的司铎和各位兄弟姐妹们,我的精神和聚集在梵蒂冈大殿的你们一起参与祝圣圣油的隆重弥撒。我向主祭的若翰.雷枢机主教及其他各位枢机和主教致意。我也向罗马教区亲爱的神职人员和来自世界其他地区的司铎,以及各位执事、男女修会会士修女和全体天主子民致意”。

教宗问候在场的神职教友之後,便把话题转入礼仪的核心,他说:“我们以现今举行的礼仪来纪念基督把他的司祭职通传给宗徒们的日子。我们身为司铎的人重温耶稣在苦难、圣死与复活前夕,在晚餐厅中与他的‘朋友们’共度的精神密切契合的时刻。我们是耶稣的‘朋友’,我们满怀感激之心,重申昔日我们晋铎时以慷慨兴奋之情所宣的司铎誓愿”。

教宗在文告中继续说:“从我的寓所,透过电视,在心灵上我和你们亲爱的各位在一起。我和你们一同感谢天主赐给我们司祭职的恩典和奥迹。我也和各位及整个信友大家庭同心祈祷,求天主不使教会缺乏众多有圣德的司铎。我把我的心愿和祈祷托付给最高和永恒的司祭基督的母亲玛利亚”。

圣周四上午这台弥撒所祝圣的圣油是为慕道者受洗和病人临终时所使用的圣油。祝圣圣油是教区主教的职权,而圣油又是每位司铎从事牧灵工作所必须使用的圣物,因此,任何司铎在这天上午都一定参与他的主教主持的这项圣典。

然而,为司铎来说,圣周四更重要、更神圣的时刻是这天傍晚举行的纪念主的晚餐的弥撒圣祭,因为这个礼仪与司铎的身份完全密切相联。事实上,耶稣基督就是在最後晚餐中建立了司铎的神品圣事和圣体圣事。有了司铎神品,才能举行祝圣圣体的弥撒圣祭。而救主耶稣就是藉着祝圣圣体的弥撒圣祭而留下来,与世人永远在一起,直到世界末日。

总之,圣周四是司铎特有的节日。今天,全球有四十万零五千多位司铎,其中二十六万八千位是教区神父,十叁万七千位是修会神父。这一年来,全球司铎的人数开始略有增加,增加的现象在美洲和亚洲比较显明。

教宗若望保禄二世每年圣周四都写给全球司铎一封信,他在今年圣周四这第二十四封书信中说:在任何基督信仰团体中,在这失落根源的世代中,司铎必须作个令人信服的基督的见证,作个圣体圣事奥迹忠实的证人。

教宗这封信是在罗马杰梅利医院养病时写的,他在弥撒圣祭中把自己的病痛与耶稣的苦难结合在一起。教宗在信中从六个角度来描写司铎之所以:第一个,司铎是感激天主的人;第二个,司铎把自己奉献给他所服务的人;第叁个,司铎以传教士的热忱宣报基督的救恩;第四个,司铎生活在他所举行的奥迹的记忆中;第五个,司铎知道他的圣召的神圣性;第六个,司铎不断的走向基督,走向圣体圣事的妇女玛利亚。

教宗在信中尤其重复教会一个传统的观念,那就是司铎是另一个基督,或者说,司铎是第二个基督,他必须使自己的生活言行相似基督,而每个人也有权利要求在司铎身上看到基督。

教会与社会

圣周四纪念耶稣赐予教会的重要恩典
(梵蒂冈电台讯)昨天3月24日是圣周四,昨天举行的主之晚餐礼仪,展开了逾越节叁日庆典。在这个一年中极其重要的时刻,我们应当对圣周中每一天的意义都有更深入的认识。以下是为圣座人员讲道的坎塔拉梅萨神父和我们谈圣周四的意义:

答:圣周四是一个特别的日子,对教会非常的重要,因为,这一天纪念了耶稣赏赐给他的教会的几个重大的恩典。首先是他赐予教会的他的体和血,因着他的圣体和圣血,他得以留在世界上直到世界穷尽;还有就是司铎职务和他的临别赠言,这是他的爱的遗嘱。因此,圣周四的确是一个充满极其深奥的宗教和神秘意义的一天。

问:若望福音是四部福音中唯一没有提到主耶稣建立圣体圣事的,但也是唯一记述了耶稣为门徒洗脚的。您能解释一下吗?
答:原因也许是:并非若望不认识圣体圣事,正如大家知道的,在他所建立的各个教会中,都定时举行弥撒。其实,他曾以整个一章的篇幅来谈生命的食粮,而在记述最後晚餐时,他有意特别强调圣体圣事的深刻意义。他所强调的,主要还不是礼仪,更是服务。若望认为,圣体圣事是一个令人们互相服务的圣事,正如他在若望一书中说的:“他为我们舍弃了自己的生命;我们也要为弟兄们舍弃生命。”

问:过去曾经特别重视弥撒为祭献的概念,今天也许有强调“晚餐”的概念。应该以怎样的心情参与弥撒呢?
答:弥撒的意义应该是完整的,不可把它的不同面分开。教宗在“因圣体圣事而生活的教会”通谕中也提到这一点。的确,在历史上,曾特别着重弥撒的这一面或那一面。过去曾以祭献为中心,今天则重视圣体圣事,“晚餐”。这些都是弥撒的不同面,都重要而且不可分开。如果在弥撒中除去献祭这一面,那麽,会令弥撒没有了祭献这个层面,而祭献解释了包括人性的生命,并给予生命特别的光照。而圣体圣事则是喜乐的圣事,是希望的圣事,为我们得以参与永恒的餐宴做准备。

耶路撒冷拉丁礼教会的宗主教在复活节文告中勉励信友勇敢地展望圣地的前途
(梵蒂冈电台讯)“我们不可继续生活在对过去的记忆中,必须在现实中生活并勇敢地为将来做准备。”这是耶路撒冷天主教拉丁礼的宗主教萨巴赫在今年复活节文告中说的。他以“基督真的复活了,我们喜乐吧!”为文告的开卷语,他指出,复活的喜讯不应该只在堂区中流传,因为这个喜讯是属於整社会的。随後,他谈到最近的紧张局势,例如:在加利肋亚的马加尔村发生的德鲁西村民攻击基督信徒村民事件便是其中的一个。萨巴赫宗主教强调,不同社团和宗教间的关系都需要本着“开放”和“互相尊重”的态度来更新。宗主教这样说:“基督信徒应该知道,十字架是走向复活的道路。”宗主教指出,这些日子,圣地处在一个颇为宁静当地时期中,而人们也迫切希望和平早日来到,即使似乎仍有一些难以克服的困难,其中尤其以来自以色列方面的为多;此外,囤民问题、巴勒斯坦人城市继续被包围、政治犯继续被关在以色列监狱中,而在巴勒斯坦人方面,“不一致”的声音,威胁了“以非暴力方式要求权利的决定”。宗主教认为,以色列人的安全应该是优先的,但巴勒斯坦人的安全和成立独立国家也是优先的。这两个优先权应该同时存在,缺少其中一个,另一个便无法实现。事实上,不解决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人问题的核心而企图寻求和平,则会徒劳无功。必须先解决圣地的冲突,邻近国家才能有和平,因为整个中东地区的和平有赖於耶路撒冷的和平。

世界24小时

昨天03月24日,本台新闻处提供的“世界24小时”报导的消息是:

-黎巴嫩局势仍旧紧张
-吉尔吉斯坦反对党占领权力中心部门
-朝鲜核危机的解决无进展
-印度国会通过禁止廉价生产有专利权药物的法律

下面请听详细内容:

(梵蒂冈电台讯)黎巴嫩贝鲁特一个基督徒社区於前天23日发生凶案後,局势仍旧紧张。在这场凶案中至少3人死亡。叙利亚秘密警察涉嫌卷入这起新的凶案。此外,美国外交消息来源透露,联合国在一份报告中强调,没有足够的证据说明叙利亚涉入谋杀前黎巴嫩总理哈利利的事件。埃及总统穆巴拉克在巴黎从事的官方访问中声明,叙利亚总统贝希尔.阿萨德将在几天内宣布从黎巴嫩撤回大马士革驻守当地人员的时间表。

(梵蒂冈电台讯)中亚地区的吉尔吉斯坦共和国的局势急转直下,那里的局势同在乌克兰发生的有相似之处。比起使反对党领袖尤申科在基辅掌权的橙色革命,在吉尔吉斯坦许多走上街头抗议阿卡耶夫总统在选举中舞弊的示威者却有可能给国家带来不稳定的局势。大约1万名示威者与阿卡耶夫的支持者发生了冲突,据新闻界消息说,阿卡耶夫逃到一个俄罗斯的基地。随後,国家电视台也被占领。反对党承诺将举行新的选举,他们的领导人从监狱里被放出来。在吉尔吉斯坦局势的最新发展揭示了反对党使用的战略有飞跃的改变,他们从控制国家南部到占领权力的中心部门。

(梵蒂冈电台讯)朝鲜的核危机不见解冻的迹象,这场危机从去年6月就开始。朝鲜总理在北京的访问於昨天24日结束,但没有在恢复六方谈判方面走出一步。平壤只表示了对谈判的最大愿望。

(梵蒂冈电台讯)印度国会前天23日通过了禁止廉价生产有专利权药物的法律,现在只等卡拉姆总统予以颁布。印度的决定引起一些非政府组织的批评,他们称新德里的决定为在贫穷国家对抗爱滋病和其他疾病方面向後倒退了一步。不过,印度是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有义务遵守世贸组织的规定,从2005年起禁止制药工业继续生产和出口廉价拯救生命的药物。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在发展中国家至少有6百万男女急需要抗爱滋病药物的治疗。过去,印度医药工业在廉价生产对抗这个疾病的药物方面一直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目前,仅有70万人接受这种治疗,其中一半人用的是印度生产的药物。


收听节目


直播


随选即听


Professional audio for rebroadcasting


教宗声音


三钟经

教宗接见


上一页  上一页
首页  首页
向编辑部投书  向编辑部投书
top
top
All the contents on this site are copyrighted ©. Webmaster / Credits / Legal Conditions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