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冈广播电台梵蒂冈广播电台
梵蒂冈广播电台  

類別


  
爱德与关怀


  教会


  文化与社会


  梵蒂冈文献


  大公合一运动


  家庭


  主教会议


  青年


  正义与和平


  政治


  宗教与对话


  科学与伦理


  教宗与圣座


  灵修生活



24-07-2006  新闻报导 资料库  主日弥撒读经 主日弥撒重播

梵蒂冈电台
发射台报讯天使铜像

“不是听众来信 ”

前途光明


今天是7月24日。过几天,就有一位出生在非洲留尼汪的华裔神父来到我们梵蒂冈电台华语节目部服务。他是属於法国省的耶稣会会士,目前在法国担任有名的《灵修》杂志的主笔。在我们的节目部里我是唯一的神职人员。我们每周播送一次华语主日弥撒,在平日播送的节目中有不少教理和牧灵的成份。多了一位神父,我的负担可以轻松一些。

老实说,我现在已经相当清 ,已经很少来电台办公。以後便更没有多来的必要了。在最近一段时期里,我忙着整理尚在播送的《主日弥撒读经》系列节目,准备及早印刷出版。这件工程完结後,我打算去国内:为休息,为探亲,为与曾经相识的主内兄弟姐妹们再见一次面。我不知道,这是不是我最後一次撰写《不是听众来信》。要待那位神父来到,商量後,才可决定。

虽然如此,我还是愿意乘此机会,对我历次撰写了的《不是听众来信》节目,作出一个交待。顺便,也谈谈我对我们国内教会的未来的看法和期望。

我记不清楚曾写了几篇《不是听众来信》的节目,我只浑统地记得,到此为止,我在那一系列节目里说了的,(更好说,要说的),只有两点话。

第一点话是由香港陈日君主教被擢升为枢机的件事引起的。在那事件发表之前,陈日君主教曾屡次提及中国将与梵蒂冈恢复外交关系。事件实现後,他更声明自己将在中梵建交的对话上提出积极的贡献。陈日君主教是香港新闻界的风云人物。他在当地受着许多人的拥护和有些人的借重。

我们梵蒂冈华语节目部的听众向来极其着重有关中梵建交的风声。这次当然也不例外。所以,在《听众来信》系列节目停止了许久之後,我又开始撰写《不是听众来信》系列节目。我和我们的听众一样,希望中梵早日恢复外交关系。也和他们一样,为陈日君主教被擢升为枢机而感觉光荣。我相信陈日君枢机能在中梵建交的对话中起积极的作用。

但是,我在我撰写的《不是听众来信》系列节目中说了的,(更好说,要说的),不是那点话。我说了的,(或者说,我要说的),不过是这点话。那就是:如果梵蒂冈与中国恢复外交关系,其目的必定是为在中国的天主教会和信徒的好处。而依我个人的意见,今日我们国内的天主教会和天主教徒所冀望的好处,无非是希望能在自己的国家里,按照天主教教义的规定,度正常的信仰生活。用先教宗若望保禄二世的话说来,那就是能够做忠实的基督信徒和良好的中国国民。这是我在《不是听众来信》系列节目里说了的,或要说的,第一点话。

我在同一系列节目里还说了另外一点话。我说这第二点话的缘由是4月30日和和5月3日在中国云南昆明和安徽芜湖的祝圣主教。那两次祝圣都是在没有圣座的任命和认可下进行的。依照天主教法典的规定,那是非法的。所以,5月4日圣座新闻处主任纳瓦罗博士发表声明,说:教宗得知消息,“深感遗憾”,又说:这事件“对教会的合一是严重的伤害”,“教会法对此有严厉的处分”。由於圣座的声明在我们国内的教会里引起强烈的反应,後来有几位天主教法律专家出面,对那项声明作出一番澄清。我在《不是听众来信》系列节目里接受并且支持他们的解释。

我和国内极大多数的天主教徒一样,相信真正的天主教会,是“唯一,至圣,至公,从宗徒传下来的”,正如我们在《信经》中所宣认的。在这个教会中,各地的主教都是宗徒的继任人,他们不但彼此共融,并且更与罗马教宗有爱德的联系。在现行的《天主教法典》中,教宗的任命就是这联系的具体体现。我无须在《不是听众来信》系列节目里强调这点,因为这是普世天主教徒所共认的信德道理。谁不接受,便不是真正的天主教徒。我在《不是听众来信》系列节目里说了的,(更好说,我要说的),特别是一个补充的解释。那就是,依照现行《天主教法典》的规定,各地教会的主教应该由教宗任命,但是在今日社会主义的中国,不与在本地的教会和政府对话,教宗难以实行他的任务。为此我劝勉主内的兄弟姐妹们不要在这样的事情上,苛责圣座,说它软弱。应该信任圣座,等待它与在我们国内的教会和教会耐心商讨,共同寻找适宜的解决办法。

说到这里,我愿意顺便谈谈我个人对我们国内教会的前途的看法和期望。我近来在梵蒂冈电台工作的时间不多,有空阅读一些报章和杂志。前几天翻阅香港圣神研究中心发行的《鼎》,读到一篇柯毅霖神父的文章,题目是《中国教会的一个关键性的转折点》。 在那篇文章里,作者指出,中国自从开放改革以来,在经济上已经有了惊人的发展,但是在宗教政策上却在开倒车,对国内的天主教会来说,前途不很乐观。

柯毅霖神父熟悉中国教会,他叙述的教会情况大致确实,但是他的观点反映西方人的思想。他只知道,经济发展应该带来更多的宗教自由;却忽略了,在中国,经济的惊人发展引起了社会的不平衡和不稳定。他没有想到,近来中国政府对各宗教,特别对天主教会的更严格管制,乃是出於对这方面的顾虑,并非刻意难为教会。

我懂得中国政府的苦心。为此,谈到我们国内教会的未来,我主张讲求实际。我们生长在中国。 我们希望我们的国家富强,社会稳定。我们要彼此团结,要促进合一,要只凭我们的信德和天主的照顾,在今日的中国,按照我们天主教教义的规定,尽力度我们的宗教生活。

圣咏上有一句话,神父们在日课经中经常念到它,但是我一时记不起来。这句话的意思是,别人依靠战车,我们只依靠天主。这句话也应当是我们今日中国天主教徒的座右铭。

总之,只要我们有信德,在天主的照顾下,我们的教会在我们国内是前途光明的。

东南亚通讯

-第十四届「亚洲大洋洲修女联合会」
-带青年逛夜市 准备地道食物
-明爱香港仔服务中心新厦开幕楼高廿五层
-英文公教报创办人师人杰神父意国安息
-印尼:天主教徒设立救援中心帮助海啸地区灾民
******

第十四届「亚洲大洋洲修女联合会」
【教友生活周刊讯】由女修会会长联合会举办的第十四届「亚洲大洋洲修女联合会」会後的传达与分享於七月十一日至十二日在彰化静山举行,参与人数共有五十六位修女。按第十四届「亚洲大洋洲修女联合会」已於四月廿四日至五月四日在韩国举办,大会主题是「玛利亚与亚洲大洋洲的修女是静观的先知」。

这次主题定为「修女是谁?先知VS.静观者」,开幕礼由联合会主席杜金换会长点燃蜡烛开始,感谢各修会的关注及各位修女在百忙中抽空参与这次的研习会。这是一种使命感也是一种先知性的任务,此次研习会的目的是要把第十四届AMOR(Asia-Oceania Meeting of Women Religions)修女会议的内容以及大会宣言和行动方案传递给台湾的修女们,让我们亚洲大洋洲的修女为同一目标努力,为天国作证。

台湾女修会执委试着将此重要讯息传达给台湾教会,经由筹备会的讨论及分工,参与的修女怀着在主内的圣爱关怀及福传使命,珍惜短暂共融的机会,全心全力的参与,使整个研习会充满圣神的祝福与喜乐。

此次AMOR十四会议传达,尽量重述在韩国会议的情况。首先由圣功修女会蔡素琴会长介绍此次AMOR会议,叁天在外生活的体验、成果报告。这一届AMOR会议总共有九十八位修女参加,分成十个不同主题的小组,分别到相关的地点实地体验。接着就是LOGO密码解析,由周佩玉修女主持;然後是静观祈祷,朝拜圣体礼,共融晚会则由蔡素琴会长主持。

第二天的感恩礼由刘超然会长安排静山院长万神父主礼,接下来的演讲内容,包含主题一,由杨晓娟修女负责介绍蔡爱美修女主讲的玛丽亚灵修:我们与玛丽亚关系的静观神学与牧灵反省及Kathleen Coyle, ssc 有关玛丽亚的神学反省介绍,并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及报告,使大家对整个主题更加深入与了解;主题二则由周佩玉修女分享另一演讲内容:有信仰的女性是有福的:亚洲大洋修女蒙召成为静观的先知。

最後则是大会宣言及行动方案,由主席杜金换会长将第十四届AMOR大会宣言所做的宣言及承诺,以及在各小组讨论当中所提出的行动方案,内容相当丰富且具体。我们希望联合会能够发挥更大的效果,使这些方案能具体实现。

研习会结束了,大家都充满感恩的心,感谢天主给我们丰富的生命,对圣母灵修有更深的领悟及感动;更高兴修女彼此之间有一个轻松共融的机会,希望来日有更长时间聚在一起共融与学习。


带青年逛夜市 准备地道食物
(公教报讯)第四届亚洲青年节的筹备工作正进行得如火如荼,参与接待的堂区亦正作出准备,原来有的正找寻翻译员,有的寻找香港的地道食品,招呼这批来宾。

接待堂区将於七月二十八至叁十日为海外参加者,举办欢迎会、青年聚会、主日弥撒等活动,馀下时间则由堂区内的接待家庭,与参加者一起度过,参加者亦会在家庭内留宿。亚青节专责委员会接待部负责人冼启聪说:「所有海外参加者都会在堂区的接待家庭留宿,日间会参与堂区安排的活动。」

冼启聪称,大会安排了约五百位海外参加者,入住分属叁十二个堂区的接待家庭。冼氏七月十四日对本报说:「香港居住空间不太大,是本地之特色,海外参加者已理解此事。大会希望海外青年能够感受香港家庭的气氛 虽然居住环境较挤逼,但无损家庭和谐。」

乐富圣博多堂是接待堂区,约有十个家庭负责接待工作。该堂区主任司铎倪德文神父七月十四日称,堂区会接待韩国参加者。

「堂区计划为韩国参加者举办本地圣堂朝圣、逛夜市等活动,并介绍我们这个堂区。」倪神父说:「我们会为参加者预备泡菜,期望能够邀请本地韩籍传教士当翻译,帮助青年融入感恩祭。」

倪神父期望藉亚青节让信徒分享信仰,并把这精神延续到活动後。倪神父说:「堂区因着这接待工作,气氛也变得热烈起来。」

另一个接待堂区天水围圣叶理诺堂,将接待泰国参加者。该堂区的堂区议会会长林永梁说:「好些接待家庭担心自己跟参加者言语不通,我们希望能够预先制作写有生活常用语的卡片,又尽量去找翻译员帮忙。」

「我们会预备富香港特色的食物予泰国青年,如咖哩鱼蛋、煎酿叁宝等。」林永梁七月十七日说:「堂区的青年会已积极筹备活动,排练舞蹈,堂区内差不多各善会都参与接待的筹备工作。我们期望,堂区青年在预备过程中亦有所得着,於未来成为堂区、家庭的希望。」预先制作写有生活常用 语的卡片,又尽量去找翻译员帮忙。」

「我们会预备富香港特色的食物予泰国青年,如咖哩鱼蛋、煎酿叁宝等。」林永梁七月十七日说:「堂区的青年会已积极筹备活动,排练舞蹈,堂区内差不多各善会都参与接待的筹备工作。我们期望,堂区青年在预备过程中亦有所得着,於未来成为堂区、家庭的希望。」


明爱香港仔服务中心新厦开幕楼高廿五层
(公教报讯)明爱赛马会香港仔服务中心七月八日上午在新厦公众会堂举行「新厦开幕典礼」,邀请陈日君枢机、香港赛马会董事许晋奎太平绅士、明爱理事会主席曾庆文神父及明爱总裁杨鸣章神父主礼。

「明爱赛马会香港仔服务中心」前身为「明爱香港仔服务中心」,成立於一九六二年。中心初期的服务特别着重物资的援助,例如是供应午膳给学童;派发?条和牛奶给贫苦大众;提供医疗服务。教育方面,中心着重训练技术人才,以配合南区早期的发展。

中心在港岛南区服务四十多年,获得街坊支援,因需求增加,各项设施和空间渐渐不敷应用,中心在一九九九年获赛马会慈善信托基金答允拨款资助重建。中心其中一座大厦於二千年年初拆卸重建,新厦楼高二十五层,於二○○五年落成,改名为「明爱赛马会香港仔服务中心」,新厦除安置原有之社区中心、综合家庭服务、外展社会工作、诊所外,在二、叁楼更增设一个标准的公众会堂。新厦启用後可为南区居民提供更佳的设施及服务空间。

当日的礼仪简单而隆重,除了有主礼嘉宾致辞外,还有陈枢机主持中心祝圣礼仪,主礼嘉宾主持揭幕仪式;此外还有明爱家庭服务大使心声分享,以及社区中心会员舞蹈表演;礼成後嘉宾分批参观新厦的服务单位,他们对中心的服务一致表示赞赏。


英文公教报创办人师人杰神父意国安息
(公教报讯)为香港教区创办英文《公教报》(Sunday Examiner)的义大利传教士师人杰神父(Nicholas Maestrini)七月十五日离世,享年九十八岁。

师神父一九○八年一月生於义大利的Pesaro,在罗马修院毕业後,一九二五年十月一日他加入了当时的米兰外方传教会(现称宗座外方传教会),後於一九叁○年六月二十八日发永愿。

一九叁○年九月二十日晋铎後,师神父获委派到香港,并於叁一年八月启程。在香港二十年间,师神父在九龙圣德肋撒堂工作,并创办了公教进行社和英文《公教报》,又服务过公教真理学会,出任主教的秘书。

一九五○年,师神父在日本开展传教会的工作後,他获派往美国底特律服务,往後更出任该会在美国地区的区会长。在美国,师神父广结朋友,为传教会在各地的传教工作筹款;他又创办了传教杂志《公教生活》(Catholic Life,现改称 PIME World)。神父先後在俄亥俄州、新泽西州创办小修院,在密歇根州开办大修院。师神父後来把他在香港和美国的传教经验着作成书。

及至二○○五年,师神父离开美国返回义大利的Rancio di Lecco生活,七月十五日在当地安息主怀。神父的追思弥撒已於七月十七日举行,遗体遵照其意愿安葬於传教会座落Villa Grugana的坟场。

在香港,中环的公教进行社小堂将於七月二十八日(周五)黄昏六时半为师人杰神父举行追思弥撒。


印尼:天主教徒设立救援中心帮助海啸地区灾民
   【天亚社.雅加达讯】印尼西爪哇一个堂区的天主教徒设立了救援中心,帮助受七月十七日爪哇岛南岸地震及海啸影响的灾民。这次灾害造成数百人丧生,建 物受广泛破坏。

   在雅加达东南一百八十公里西爪哇打横地区,耶稣圣心堂主任司铎安德肋.苏达曼(Andreas Sudarman)神父七月十八日向天亚社说,他已派遣助理司铎及四名教友,包括叁名青年,前往庞岸达兰设立救援中心。

   万隆教区打横堂区於庞岸达兰设有传教站。当地是西爪哇一个渡假小镇,也是这次受灾最严重的地区。海啸摧毁酒店、餐厅及民房等五百座建 物,包括献主会办的旅馆「海星之家」。

   连串地震於七月十七日下午叁时廿四分开始发生,最强一次达黎克特制六点八级,并引发海啸,激起五米高巨浪涌向岸边。

   苏达曼神父向天亚社说:「没有教友在海啸中丧生,但海星之家一位女工脚部折断,她的两个孩子也受了伤。」

   他表示,首批前往庞岸达兰的救援队伍,将评估灾民的需要,并开设救援中心,派发打横堂区教友所捐赠的药物、食品及被铺等物资。

   他续说:「目前,我们正从万隆教区及雅加达总教区,收集其他物资,待第一批救援队伍汇报灾情後,便派遣另一批更庞大的队伍,带同物资前往救灾。」神父届时将随同从雅加达前来的印尼主教团危机中心的人员,以及万隆教区正义人道秘书处的代表一同前往庞岸达兰。

   据卫生部危机保障中心七月十八日的资料显示,地震及海啸共造成二百零一人丧生,其中西爪哇有一百廿五人,中爪哇七十六人。然而,传媒估计死亡人数已超过叁百。

   主教团危机中心秘书薇拉.文尼.苏马里(Vera Venny Soemarwi)七月十八日向天亚社说,主教团在地震海啸过後已派遣危机中心协调员依纳爵.伊斯马尔托诺(Ignatius Ismartono)神父前往灾区。

   苏马里说:「除了探访灾区,他亦会设立通讯网络,并要求取得万隆及中爪哇普禾加多教区的批准,分别於它们辖下的打横及芝拉扎堂区开设救援中心。」

   她续说,危机中心已预备资金,购买被铺、食物、药品及其他物资,并与打横及芝拉扎堂区的教友合作,於十九日开始派发物资。海啸发生後的一天,很多在庞岸达兰乡村会堂的灾民,都没有吃过东西。

   普禾加多教区儒利安.苏纳尔科(Julianus Sunarka)主教对天亚社说,教会将协调教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委员会、受影响的克罗亚堂区及芝拉扎堂区了解状况,成立支援中心及汇报当地人民的需要。

   在克罗亚堂区,五十五岁的教友盎博罗削.达尔索(Ambrossius Darso),报称有四个家庭在他家中暂住。他说:「当时我在离岸一公里的农地耕作,看到比清真寺圆顶还要高的海浪从後面涌来,我便以最快的速度,跑回离岸两公里的家中。」

   基督宝血会哈德良.滕林.苏亚特美(Adriana Tentrem Sujatmi)修女向天亚社说,很多灾民仍充满恐惧,并在她位於克罗亚的修院暂住。「在地震及海啸发生後,我让约卅人在我们堂区的幼稚园暂住,并向他们派发地席、饮品及即食面。」

   芝拉扎圣斯德望堂主任司铎嘉禄.伯罗斯(Carolus Burrows)神父向天亚社说,他的圣堂离岸边仅二百米,却在巨浪中安然无恙。

   这位献主会士说:「我对本堂教友的情况仍一无所知,然而有四名圣堂附近的居民,要求我让他们在圣堂庭院暂住。」他表示,在地震和海啸发生後,便开放圣堂庭院,直至翌日早上。

【完】(译自天亚社英文新闻IJ00730.1402期2006年7月18日)


收听节目


直播


随选即听


Professional audio for rebroadcasting


教宗声音


三钟经

教宗接见


上一页  上一页
首页  首页
向编辑部投书  向编辑部投书
top
top
All the contents on this site are copyrighted ©. Webmaster / Credits / Legal Conditions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