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01-09-2006 新闻报导 资料库
主日弥撒读经
周末避静 教会与社会 世界24小时 教宗与圣座 教宗与阿尔巴诺教区全体神职人员谈心,强调教会面对任何迫害,始终生活存在 这些神父们由他们的主教马尔切洛.塞梅拉罗率领,觐见了教宗,并向他提出几个有关司铎生活、牧灵工作、教会礼仪、公教家庭以及青年的问题,请教宗指示。而教宗并没有准备稿件地随即答复他们的问题。 关於司铎生活,教宗说:“为我们身为司铎的人,第一件需要做的事是谦虚地承认我们的有限,承认我们必须把大量的工作留给上主来做,因为到了最後毕竟还是要由他来领导他的教会。我们只是以自己所获得的小小恩典来参与上主的事业,我们只能尽我们自己所能,做那些必要的事,诸如圣事,宣讲天主圣言,行爱德”。 关於祈祷和牧灵工作,教宗说:“内在的祈祷生活并不是占去我们牧灵工作的时间,因为祈祷事实上也是牧灵工作的一部分,我们也为别人祈祷,为那些不知道如何祈祷的人祈祷,为那些愿意祈祷,却找不出时间祈祷的人祈祷。我们经常留意这种与天主的对话,保持这种内心与天主的交往,这也是牧灵工作”。 接着,教宗谈到教会是曲折、艰困旅途的成果,但是教会永远存在生活着,教宗说:“自然地,我们都怀有希望:教会是生活的。我们的教会有两千年的历史,它受过许多苦难,也有过许多失败的经验,而且不断有很多危机,可是从另一方面看,我们都生活着。教会到底是复活起来,它充满青春活力。在中世纪宗教改革时代,天主教看来真的是差不多寿终正寝了;再看看後来的启蒙时代出现了什麽?当时的教会更新自己,结果教会的信德比外界任何熙熙攘攘的思想主义潮流更为坚强有力。再看看上个世纪,希特勒还以为他能够以各种方法和工具彻底消灭天主教。同样的,马克思主义的洪流曾经确信自己是科学的世界,拥有科学的世界观,为人类开启未来的大门。岂料教会比它更为坚强”。 关於教会礼仪生活,教宗建议神父们说:“举行各项礼仪时,要使堂区的教友感觉到他们与主持礼仪的神父实实在在共融在一起,而且要非常留意举行礼仪的艺术。我以为在礼仪中,教友们会感觉到我们是否真正在与天主以及和他们交谈。教友们会发现我们到底是否和他们一起在共融中祈祷,是否与天主的子女们共融着,或者我们只在做表面的工作而已。因此,举行礼仪的真正艺术基本要点就是:我们嘴里所说所念的,应该和心里所想的和谐一致”。 关於家庭和婚姻,教宗说:“必须帮助家庭本着耐心善度他们的危机和痛苦的时刻,因为正是婚姻生活中的困难给人敞开新的希望。这是在西班牙巴伦西亚举行的世界家庭大会的见证。今天的家庭,一发现夫妻个性原来不同,难以终生彼此忍受,便陷入危机,而且说:我们分离吧!可是我们正是从巴伦西亚世界家庭大会的见证中了解到,当家庭陷入危机的时候,当夫妻感到彼此再也无法忍受的时候,新希望的门就敞开了,他们进入新的爱情的美妙境界中。我觉得单是和谐的美不是真正的美,它似乎缺少了什麽,是有缺陷的。真正的美也需要有对立,有不一致,我认为这是很重要的。光亮和阴暗相辅相成,葡萄要成熟,不只需要阳光,也需要阴雨,不只需要白天,也需要夜晚。我们也是一样,我们应该学习需要痛苦,需要危机,学习忍受这一切。只有这样,生命才会变得丰富。耶稣的五伤为我是很好的启发和标志,他的五伤是痛苦和死亡的残酷的表现,但现在却是耶稣凯旋胜利之美和他对我们的爱的印记”。 关於青年,教宗说:“神父们要能够与青年们相会,必须推动超越出本堂区 围的牧灵工作。不能让青年们泡在迪斯可舞厅,但要使他们加入祈祷团体,聆听天主圣言,从事志工活动,好使青年们保存在心中的那股热火,在受到基督的爱的启发後,能在帮助他人的行为中燃烧起来”。 教会与社会 越南5万朝圣者参加性灵地区圣母朝圣地兴建工程奠基大典 竖立在山丘上已经有47年的法蒂玛圣母态像,高3公尺, 已去世的前芽庄的主教皮盖主教于1959年12月8日,始胎无原罪圣母占礼祝圣了这座态像。据天亚社的消息说,这座圣母态像在1964年到1975年越战期间一直被忽略,当1980年10月被3名学生发现时,态像已经破损,後於1991年进行了整修。直到1999年这座法蒂玛圣母态像才因3名学生声称看见圣母显现而广为人知,从此,前来朝圣的人络绎不绝。 墨西哥天主教主教强调真正的民主文化可以促进人的尊严和权利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呼吁东南欧各国加强控制贩卖儿童罪行 答:报告发出强列的警告,指出有关方面对贩卖儿童问题的关注不够,尤其是缺乏预防这个弊端的政策。我们估计,每年全世界至少有1百50万名儿童陷入人口贩子手中。至於东南欧地区,我们知道,这里是向义大利、德国、奥地利和其他国家输出儿童的主要来源。然而,这些国家大部分不能提供这方面的确切资料。 问:儿童被卖到西欧国家後如何受到剥削? 问:贩卖儿童的经常是他们的亲人………… 世界24小时 昨天8月31日,本台新闻处提供的“世界24小时”报导的消息是: -以色列驻守在黎巴嫩的军队该当在10天内开始撤走 下面请听详细内容: (梵蒂冈电台讯)以色列军队将撤离巴勒斯坦地区并且准备离开黎巴嫩。昨天31日上午,以色列士兵开始撤离加沙走廊,他们被派到那里为寻找巴勒斯坦武装的隧道和埋藏的爆炸物。不过,在巴勒斯坦地区的军事行动还继续着:在约旦河西岸纳布卢斯的行动中阿卡萨殉道旅的一名军事负责人被击毙。在黎巴嫩,人们迫切等待着联合国调停部队的增援部队的来到,这支部队负责监督以色列和真主 游击队之间的停火。10天之内,以色列驻守在黎巴嫩的军队该当开始撤走。本台记者作了以下的报导: 欧洲联盟外交和安全工作的高级代表索拉纳接受共和报访问时强调欧洲国家在黎巴嫩使命上的责任。他说:“没有联合国部队就不会有和平,没有欧洲就不会有联合国部队。”他又说:“欧洲人组成这支部队的骨干。”“我们为所能得到的一切而自豪。”除了提供军事保障来支持和保障和平外,国际社会也动员起来提供援助和推动在黎巴嫩的重建。 (梵蒂冈电台讯)为黎巴嫩提供援助的国家昨天31日上午在斯德哥尔摩本着上述意向召开会议,这项会议由瑞典发起,在筹画方面得到联合国的合作。50个国家和10个国际组织的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的目标是要筹集5亿美元,这笔数目是黎巴嫩政府为国家重建提出的。欧洲委员会已经宣布提供4千2百万,再加上单独国家提供的款项。关於斯德哥尔摩会议,瑞典外交部副部长萨奇接受本台访问说: 答:黎巴嫩政府和联合国估算了该当在今後4个月修补的损失所需要的开销。我们希望许多国家愿意为帮助黎巴嫩政府重建他们的国家。 问:哪些是首先要做的工作?哪些部门最需要重建? 问:您认为大国最终能为捐给黎巴嫩所需要的基金达成协定吗? (梵蒂冈电台讯)伊朗的核问题进入热烈阶段:联合国为伊朗提出的最後通牒於昨天31日到期,但伊斯兰共和国继续强调不停止提炼浓缩铀的进程。伊朗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说他的国家不後退一公分,即使面临“入侵”的可能性。欧洲联盟决定不中断同伊朗的对话,即使在最後通牒到期後也只运用官方管道。伊朗是世界上第四大石油出口国,坚称发展核技术是出於平民目标,非军事用途。国际社会则认为,伊朗的核计画能够用於造核武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