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12-09-2006 新闻报导 资料库
主日弥撒读经
周末避静
教宗牧灵访问德国巴伐利亚 教宗与圣座 赴旧厄廷圣母朝圣地朝圣,为信友举行弥撒 旧厄廷位於慕尼黑以北100公里的地方,属於帕绍(Passau)教区。教宗来这里的目的,除了重温昔日的朝圣心情,并以不同於昔日的普世教会元首的身份来朝圣之外,也要为来自远近的朝圣人士奉献一台弥撒圣祭,为当地一座朝拜圣体圣堂举行落成祝圣典礼,并於下午在圣亚纳圣殿带领修会会士和修士颂念圣母晚祷,最後前往附近的马克特尔小镇,拜访那里的圣奥斯维德小圣堂,这是教宗出生当天领洗的地方。总之,这一天教宗在旧厄廷小镇度过,傍晚时分才乘直升机飞往雷根斯堡(Regensburg)。 旧厄廷实在是个非常恬静美好的可爱小镇,镇的中心当然是圣母朝圣地圣堂和前面的广场,这个广场不算大,却非常可爱,可以容纳叁万人。广场四周不是红顶白墙、错落有致的大小建 物,就是几座大小圣堂耸入青天的尖塔,还有一丛丛青翠的树木,从高空望下去,真是一幅十八世纪宜人景色的真实图画。广场上有一个中型的喷水池,池上竖立着一尊圣母像。 为了教宗要在广场举行弥撒,当地有关方面在广场搭建了一座祭坛,不算巨大,却很配合场地的规模。整个祭坛的色调是桔黄色,教宗和参加共祭的枢机主教和主教们所穿的祭衣也是属於金黄色,和小镇的色调非常协调。教宗抵达小镇时,先到供奉黑色圣母像的恩宠小圣堂朝圣,祈祷片刻,然後与数十位枢机和主教随着这尊圣母像游行走到广场的祭坛上。圣母像便安置在祭坛前面位置,让全场所有的朝圣人士都能瞻仰得到。弥撒於上午十点叁十分开始。有一个由至少两百多人组成的乐队和圣歌团,带领挤满了广场的信友唱出许多首庄丽优美的弥撒圣歌。 弥撒中教宗又根据两篇读经和其间的答唱咏讲了一篇令人叫好的道理,第一篇读经选自《宗徒大事录》第一章12到14节所记载的圣母与宗徒们祈祷等候圣神降临的事迹;第二篇读经选自《若望福音》第二章所记载的加纳婚姻奇迹。答唱咏则选自路加福音记载的圣母玛利亚答覆她的表姐依撒伯尔的?颂上主的话。圣母这段话的开头是“我的灵魂颂扬上主”。教宗解释说:“颂扬意味着赞颂天主的伟大。?颂天主的伟大意味着把世界的空间、把自己的生活空间让给天主,让天主进入我们的时间和行为中。这是真正祈祷最深刻的意义。天主在什麽地方变得伟大,那里人不但不会变得微小,而且也要变得伟大,在那里世界也要变得光明”。 弥撒福音讲的是圣母玛利亚在耶稣在加纳婚姻中显奇迹所扮演的角色。这段福音描写的是圣母和耶稣都去加纳参加一个婚宴,宴席中酒被喝光了,圣母为宴会主人担忧,於是把窘况告诉耶稣。教宗说:“圣母玛利亚把这件事告诉耶稣,并不在向耶稣提出一项真正的要求,她只向耶稣说他们没有酒喝了。没有酒,新郎和新娘就会陷入窘况。圣母只是把事实告诉耶稣,并没有明确要求他作甚麽,更没有要求耶稣行奇迹,她只是把缺乏酒这件事托给耶稣,让耶稣自己决定要做什麽”。 教宗进一步解释说:“在圣母玛利亚简单的话中,我们看到两件事:第一件,圣母热心关怀别人,以母性的心情关切他人的困境,她随时乐意帮助别人。这就是圣母,历代以来不断有人前来旧厄廷朝圣,就是请她代祷。让我们也把自己的忧虑、自己的需要和困苦的局势托付给她。第二件是圣母玛利亚把一切都托付给上主来判断。在纳匝肋时,她把自己的意愿交给天主来安排,让自己完全沉浸在天主的圣意中。她向上主说:‘看,上主的婢女,愿照你的话成就於我我吧!’。这就是圣母玛利亚永远的态度,她这样教导我们祈祷:不要在天主面前坚持我们的意愿和希望,但要让天主来决定他要做什麽。从圣母那里我们不但学会了乐於助人,也学会了谦虚和慷慨接纳天主的圣意,信赖天主,深信天主的决定和作为为我们必然是真正的益处”。 教宗在旧厄廷圣母朝圣堂为6万人举行弥撒 ******** 椴木雕塑的圣母像恭放在祭坛上,圣母像由於长年累月被信友们许愿蜡烛的烟所熏,而变成黑色。教宗以圣母为祈祷的人的榜样,说圣母几乎可以说是祈祷的教会的本身。教宗引用圣母赞主颂中“我的灵魂颂扬上主”这句话而说:“颂扬上主的伟大,是在世界上、在自己的生活中给天主留空间,使天主进入我们的时间内,进入我们的行动中。这便是祈祷中最深入的成分。彰显天主的伟大不会令人变得微小,人也要因此而变得伟大,世界也要因此而变得光明。” 随後,教宗为大家讲解了福音中有关加纳婚宴的记述。在婚宴中缺酒了,圣母向圣子说“他们没有酒了。”教宗说,圣母没有指示耶稣该做什麽,而只观察到新郎新娘处在困难中。没有酒了,婚宴如何继续?教宗说:“人类的母亲玛利亚察觉到他们的困难,便为他们转求天主,由天主来决定一切。玛利亚的做法,教导了我们如何祈祷。我们从玛利亚学习到随时帮助他人的善心,也学习到她的谦逊和接受天主旨意的慷慨。她信赖天主,深信天主的答复都是为我们的真正好处。”耶稣对母亲的答复是:“女人,这于我和你有什麽关系?我的时刻尚未来到。”教宗解释说,耶稣的最终时刻,是他在时间穷尽时再度来临。不过,因着圣母玛利亚的转祷和教会不断祈求“主耶稣请来!”而一次又一次的在圣体圣事中预先来临。教宗又说,主耶稣在圣体中不断等待着我们。於是,教宗谈了当天要祝圣的新小堂:朝拜圣体小堂。 本台台长谈教宗在旧厄廷的讲道和巴伐利亚访问的谈话 答:教宗今天的话宗教性非常浓厚,当然,我们是在圣母朝圣地;他的话非常具有祈祷和灵修的性质。我认为其中有些话意义特别重大,比如,他以圣母玛利亚为祈祷的模 ,并且不断深入探讨与天主的关系这个主题。教宗说:“在彰显天主伟大的地方,人不会变得微小,人也要变得伟大,世界也要变得光明。”还有就是教宗说的玛丽亚与耶稣在完成天父旨意上的密切联系。教宗说:他们一同答应天父的要求,通过他们的答应,我们的获救也得以完成。我觉得,在这种活泼的圣母特性和深入的民间信仰情愫下,我们不仅在走向信德的核心,也在走向基督信仰的灵修中。这里是巴伐利亚天主教信友信仰情愫的中心地。 问:教宗在弥撒中也为九一一事件祈祷………… 问:教宗10日说,西方对神圣事物甚至对神所持的某种轻蔑的态度令其他大洲和其他民族感到吃惊。教宗的这番话也令国际新闻界非常重视………… 问:慕尼黑如何欢迎教宗? 马克特尔镇“教宗之家”计画的神学顾问赖什尔先生谈教宗的来访 答:马克特尔是个有2700名居民的小镇,这里的居民为教宗的来访充满喜悦,为他们是一项巨大的荣誉。巴伐利亚人是 实快活的人,知道所度的日常生活。教宗认识这种生活,他出自这种生活,即使是70多年以前的事了。 问:按照计画,要在圣奥斯维德的本堂教堂前祈祷,若瑟.拉青格在他出生的那一天,1927年4月16日在这个教堂领了洗。教宗还要经过镇政府和他出生的房子,现在那里是一个博物馆,您是神学顾问…… 问:马克特尔镇实在很小。若瑟.拉青格只是头两年在那里生活。即使这样,教宗在巴伐利亚此行中的大量活动中也不愿意少了这一站… 教宗主日晚上在慕尼黑的主教座堂主持晚祷,强调了做信徒的喜悦,与基督密切结合的幸福 “我们的一生都是在旅行,逐渐向未来走去。我们愿意找到正确的路:发现真正的生命,不陷入死胡同或沙漠中。我们不愿最後说:我走错了路,我的生命失败了,过得不好。我们愿意为生命而高兴;我们愿意如耶稣所说的‘有丰富的生命’。” 为有丰富的生命和不陷入“死胡同”,必须寻找基督,他“在我们当中搭起帐篷”。寻找他的两条路是圣洗和领圣体。“我们能够以你来称呼基督,向他说话。他聆听我们,如果我们留意,我们也听见他的回答。”教宗谈到初领圣体时孩子们穿的白衣说: “根据古代的思想,白色是光明的颜色。白衣意味着我们在信德中成了光,放弃黑暗、谎言、虚假、罪恶,成为清澈的人,相称於天主的人。” 然後,他又向在场的家长们发出响亮的呼吁: “我请求你们同你们的孩子一起去教堂参加主日弥撒!并非浪费时间;相反使家庭真的和睦,成为生活的中心。”请你们在家里一起祈祷,在饭前和睡觉前祈祷。祈祷是和平与喜悦的力量,藉着祈祷,家庭生活“成为快乐的生活。” 对宗教课的老师们,教宗说:“你们要帮助孩子和青年们意识到所有没有抵达天主前的答案,都是太短的。”在学校里也教授对天主的寻求。 最後,教宗呼吁本堂神父们:本堂区是个“大家庭”,在那里体验着“普世教会这个最大家庭的生活。”“家庭、学校和本堂帮助我们找到获得丰富生命的活水的源泉。” 举行晚祷前,教宗先到慕尼黑和弗赖辛的各位总主教的墓前祈祷。 教宗在巴伐利亚的第二天访问活动继续是同他的同乡们交换情感。本笃十六世穿行在人们中间,微笑着同人们交谈,他的心再一次“以巴伐利亚人的方式跳动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