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11-09-2006 新闻报导 资料库
主日弥撒读经
周末避静
教宗牧灵访问德国巴伐利亚 教宗牧灵访问巴伐利亚:慕尼黑举行首台弥撒,25万人参礼,发表精辟入里讲道 这天慕尼黑天气晴朗,清爽得很,偶尔有几朵白云飘过这块一望无际的平原上空。弥撒祭台建得非常宽敞雄伟,颜色以白色和灰色为主调,就像一般为教宗使用的家俱所用的颜色一样,但是整个祭坛线条非常简单 实,非常具有日尔曼民族的特徵。祭台後面悬挂着一支第九世纪、据说是世界至今保存得最完善的最古老大十字架。十字架下方是教宗的座椅,座椅两边各有叁棵高约四公尺的柏树。整座祭坛四方只摆着几蓝黄白相间的花篮,那是梵蒂冈国旗的颜色。 德国教会在礼仪上的讲究是不在话下的,他们的圣乐更是世界各国难有出其右者。的确,在祭坛旁边另设有一个宽敞的台面,那组一百多人的圣歌团和乐团就在那里带领全场、包括德国总统科勒伉俪和巴伐利亚邦主席施托伊贝尔伉俪在内、将近叁十万信友高唱许多首既庄严隆重又优美的圣歌,其中好几首是国人信友都很熟悉的。歌咏团的音质排列从儿童、少年、青年和成年依次而上,各种音色配合得天衣无缝,真是动听! 和教宗共祭的有慕尼黑的总主教维特尔枢机、德国主教团主席莱曼枢机、圣座即将卸任的国务卿索达诺枢机等数十位枢机主教、总主教和主教,包括几位天主教东方礼的主教。台下也有许多位东正教的主教和誓反教各宗派的领导人。 弥撒中,教宗讲了一篇令人赞叹的讲道。我们都知道本笃十六世教宗是一位大神学家,大思想家,但是从他的讲道,我们更发现他是一位非同小可的牧灵专家,每次听他讲道都有如获至宝的感受,而且每次都有新的发现。今年8月五日教宗接受本梵蒂冈电台和德国几家重要广播电视台专访时,谈到他访问德国时将带给德国人民什麽讯息,他说他没有准备特别要讲什麽论题,只不过根据当天教会礼仪的内容说些有关信仰生活的话而已。这话听来平淡无奇,似乎不会有什麽出人意表的惊奇。其实这才是真正的牧人灵魂的工作,以当天的天主圣言来教导信友如何生活。做好这点这决不是轻而易举的事,需要相当的思维反省和生活体验才能胜任。教宗叫人惊讶的就是他在这方面深入浅出的功夫。 教宗在慕尼黑这台弥撒的讲道正是如此地叫人五体投地。他的讲道是根据当天9月10日星期天常年期第23主日弥撒的叁篇读经发挥的。他开始便说:“今天弥撒叁篇读经发挥了双重的主题,而实际上它们的主题只有一个。叁篇读经都谈到天主是一切事实的中心,也是我们每个人生活的中心。依撒意亚先知说‘看,你们的天主’;雅各伯书信和福音也各以自己的方式谈同样的事情。这几篇读经都在引领我们走向天主,带领我们走上正途。然而,读经关於天主的主题却与社会事物有密切的关系”。 这里我们立刻看到教宗把圣经的教训引用到牧灵的实际生活中去。他说:“我们彼此负有责任,我们的责任是要使正义和爱在世界上占优势。今天第二篇读经雅各伯书信对此有非常的讲述。他向一个已经开始有点儿骄傲的地方教会团体讲话,因为那个团体里面有些人生活富裕,身份不凡,於是有减少关心贫苦人士的危险。…爱别人首先应该注意的就是关心正义的事,这是信德和爱德的试金石。雅各伯称关心正义是属於君王的法律,君王的法律是耶稣喜欢用的子句,那是强调天主的王权。这里并不是在指世界上要出现的任何王国,而是指天主必须成为我们生活和行为的决定性力量。这就是我们颂念天主经时所呼求的愿天主的国来临的意思”。 教宗表示:“我们在祈祷中所祈求的,并不是连我们都不想体验的遥不可及的事,相反地,我们所祈求的是让天主的圣意来决定我们的意愿,好让天主藉此来统治世界。所以,让我们祈祷,使正义和爱成为决定世界秩序的力量。这种祈祷的首要对象当然是天主,却会震撼我们的心。…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按照天主的圣意来思考和生活,那麽我们每个人都将成为平等的,都将是自由的,於是友爱自然而然便产生”。 教宗谈到弥撒马尔谷福音所记载的耶稣医治一个既聋又哑的人的奇迹,他说:“在这篇福音中,我们又看到同一个主体的两面:耶稣为那些受苦的、被排拒在社会边缘的人服务。他医治他们的疾病,使他们得以回到社会正常的生活中,与他人平等,享受有爱情。这样的事当然和我们每个人有关,他给我们指出行为的方向。可是整个事件还有更深一层的意义。…因为所谓的聋子,不仅存在着使人脱离社会生活的肉体生理上的耳聋,也存在着心灵上面对天主的听觉的衰弱,今天这种疾病的患者更多。由於有太多不同的声音频道占据了我们的耳朵,因此我们再也听不到天主的声音。凡是有关於天主的话,我们总觉得那是科学时代以前的话,不再适合於我们这个时代。就因为我们对天主的听觉衰弱,甚至耳聋,所以我们失落了与天主交谈的能力。就这样,我们便缺乏了重要的领悟能力,我们内在的感应能力已经陷入熄灭的危险,它和外界事物的关系幅度被大大地限制了。於是,我们的生活环境视野便陷入危险之中”。 教宗告诉他的德国同胞们,他接见世界各国主教们的时候,特别是非洲和亚洲的主教们都请他代为向德国天主教会致谢,因为德国教会对贫弱国家的帮助实在太多了,人人都称赞德国天主教的慷慨大方,只要哪里有需要,德国教会便立刻伸出援助的手。最近波罗的海国家的主教们还特别感谢德国教会帮助他们重建了共产党数十年统治时代濒临倒塌的许多圣堂。说到这里,教宗特别提到一个深深令他反省的问题,他说:“偶尔会有非洲主教告诉我,当他们向德国提出社会福利计画时,德国方面立刻敞开大门,可是当他们提出传教计画时,问题便受到保留。从这里可以看到存在着某种观念,这些观念认为凡是属於社会工作计画的,都是最紧急的,至於和天主或是和天主教有关的事,则都是次要的事。然而,非洲主教们认为最迫切的事还是传播福音,耶稣基督的天主必须受到认识,得到相信,受到爱戴,必须使人皈依。只有这样,社会才会进步,国家内部才会走上修和的道路,爱滋病才会受到根本正面的医治”。 教宗强调:“事实上,社会事务和福音是分不开的。如果我们只给某些地方的人民带来知识、技术和工具,我们带去的实在太少了,因为暴力会很快地突然出现,而毁灭和杀人的能力将成为夺取权力的能力,权力本来是要为人服务,给人带来益处的,却永远无法如此实现。就这样,国家社会修和的理想、追求正义和友爱的努力、都将渐渐远离”。 教宗指出:“非洲和亚洲人民钦佩我们的科技,却对我们完全排除天主的理性感到惊愕。…他们不认为基督信仰对他们是威胁,而是对天主的轻视和认为嘲笑神圣的事物乃是人的自由这种玩世不恭的生活态度才是对他们的威胁。…我们所迫切需要的宽容是敬畏天主,尊敬别人视为神圣的事物。为能尊敬他人认为圣神的事,我们必须重新学习敬畏天主。在西方,只有当人们重新信仰天主,让天主重新临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才能重新获得这种尊敬圣神事物的意识”。 教宗说:圣克尔比尼亚诺的熊鼓励他不断怀着喜乐与信心来履行他的职务 教宗向他的同乡们发表的讲话与原来的讲稿略有不同,这样的修改,令他的谈话犹如与相识很久的老朋友聊天一样更加熟络、亲切。他的话多次被热烈的掌声打断,特别是当他把自己比作圣克尔比尼亚诺的熊时,掌声更是响彻云霄。据当地的传统说法,圣克尔比尼亚诺曾用一只熊来背他的包袱到罗马。教宗说,当圣人到达罗马後,把熊放走了。而“主人”对他则有不同的决定。教宗说,熊鼓励他不断怀着喜悦与信心来履行他的职务。1982年他来到圣母玛利亚广场向教区告别时,曾将巴伐利亚托付给圣母护佑,现在,他又来到这里祈祷,再次把这个地区托付给圣母。教宗说,他的一生都有圣母的护佑。由於圣母,他得以担任慕尼黑.弗赖辛的总主教、得以被召到罗马担任圣座教义部部长,现在又以伯多禄继承人的身份重新来到这里。在圣母玛利亚广场的聚会活动结束时,歌咏团唱出一首民间的摇篮曲,陪伴教宗离开广场。歌词说:“你知道天上星星有多少?只有天主数得出;你知道天上星星有多少?只有天主才知晓。” 教宗和德国领导人士谈德国和国际大事 事後,总统科勒说,他和教宗主要谈了与伊斯兰的对话。总统说,应该从德国向世界上的伊斯兰教做出表示,告诉他们,德国渴望与大家和睦共处。总统和教宗也谈了人们对宗教和对寻找生命意义的渴望。总统说,教宗问说,德国教会在这方面是否做了足够的努力。 总理默克尔在教宗接见後则说,她和教宗谈的课题中以德国的现况和大公合一为主,谈得特别多的是与东正教的关系。总理与教宗也谈了欧洲的状况。默克尔总理许下将来德国担任欧盟的轮值主席国时,要特别重视在德国和整个欧洲的基督信仰价值。她随後指出,教宗对德国的情况很清楚,他也知道福音和他的话所面对的是一个已经俗化了的国家。 教宗在王宫内进行私人拜会和接见活动时,王宫外站满了大量的人群久久不散,似乎没有人舍得离开。 教宗出外访问的第一天中,也有另一件值得报导的事,就是,教宗在飞机上与记者们的谈话。教宗向记者们说:“我认为德国的天主教信仰并没有疲惫的感觉。”当记者问教宗是否还会回德国访问时,教宗回答说:“我已经是个老人,不知道天主还会给我多少时间。”“如果我再回来,一定是一件值得欣喜的事,我会将之看作是天主赏赐的礼物。” 梵蒂冈电台台长隆巴迪神父谈教宗在慕尼黑发表的讯息 答:今天发表的讯息,我认为很清楚,不仅向巴伐利亚发出,也向德国全国发出,显然也向我们大家发出。当然,这是个从当天的福音中取得灵感的讯息,今天的福音说到一个被耶稣治好的又聋又哑的人,这篇讯息就是告诉我们不要慢慢地也成了聋子,听不到他在今天的世界发出的声音。这个我们应邀在似乎走向世俗化的社会中重新聆听和重新认识的天主,不是随随便便的天主,而是爱的天主。在这篇讯息中我们有教宗训导的两个大因素:信德和天主是爱的优先地位,因为天主的面貌是爱本身。所有一切,即使是基督徒的义务自然也来自我们的同一信德和爱的行为,因此也表现在以关注不幸运的人来面对我们的社会问题,这是因为我们相信天主,相信,天主直到死亡,在十字架上说的话先给我们立了爱的榜样。 问:巴伐利亚人民对教宗的欢迎真是很热情。 问:教宗这第一阶段的旅行哪些事令您感触最深? 旧厄廷的本堂神父谈教宗在这个朝圣地的访问 答:从灵性意义说,童贞玛利亚是巴伐利亚的母皇。在巴伐利亚的历史中她一向是我们的参照点。战争的年代,老百姓,也有大人物和巴伐利亚的国王都来到旧厄廷寻找安慰。在旧厄廷这里寻找玛利亚和找到她的人的经验非常强烈,他们在这里也找到圣子,吾主耶稣基督,通过他,找到生命的意义。 问:年轻的若瑟.拉青格,自幼年起常来旧厄廷的圣母朝圣地? 问:现在他又回到了旧厄廷… 问:在朝圣地广场举行的弥撒圣祭将有3万多人参加,包括欧洲各圣母朝圣地的代表团… 问:5000名残疾人士也参加弥撒,有些也到你们的圣菲利普和圣雅各伯教堂来… 问:下午,教宗要同修会人士和修生在圣亚纳大殿会晤…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