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冈广播电台梵蒂冈广播电台
梵蒂冈广播电台  

類別


  
爱德与关怀


  教会


  文化与社会


  梵蒂冈文献


  大公合一运动


  家庭


  主教会议


  青年


  正义与和平


  政治


  宗教与对话


  科学与伦理


  教宗与圣座


  灵修生活



重读天主教的社会训导

社会训导源起及意义
5.教会面对工业革命

  十八世纪晚期,工业革命与经济自由主义联手改变了传统的社会结构和价值。广大劳工集中於城市之中,根据十九世纪所做的几次调查来看12,男女工人和童工的各种生存条件是惨无人道的。没有合同,每天工作十四小时或十四小时以上,而所得的薪金却是微乎其微,完全任由他人宰割。工人遭受的不公正待遇在工业尚在发展的国家中,激发了基督徒的思考和行动。

天主教会以提供直接的援助与行动,和钻研新经济所需的伦理标准,尝试解决这些新的问题。教会直接帮助穷人、开办贫民医院、贫童学校、探望工人家庭。在意大利,圣鲍斯高创立了慈幼会,推展贫民教育和慈善工作。在杜林,圣科托伦戈(St. Giuseppe Cottolengo)成立了「小人物之家」。在法国,奥匝南(Frederic Ozanam)於1833年创立了圣文生慈善会(the Society of St. Vincent de Paul)这些机构,连同修女设立的医院和修士为穷人创办的学校,都是着名的慈善活动的实例。此外,天主教的实业家们也直接援助他们自己的职工。譬如:法国的阿梅尔(Leon Harmel)同他的职工住在一起,将他们组织起来,参与行政管理工作。还有人设立俱乐部,使资方和职工们能从基督信仰的观点,共同面对新问题。法国的Oeuvre des Cercles就是一个典型例子,两名早期天主教社会运动领袖Albert de Mun和Charles La Tour du Pin,都大力推展其组织活动。



收听节目


直播


随选即听


Professional audio for rebroadcasting


教宗声音


三钟经

教宗接见


上一页  上一页
首页  首页
向编辑部投书  向编辑部投书
top
top
All the contents on this site are copyrighted ©. Webmaster / Credits / Legal Conditions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