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冈广播电台梵蒂冈广播电台
梵蒂冈广播电台  

類別


  
爱德与关怀


  教会


  文化与社会


  梵蒂冈文献


  大公合一运动


  家庭


  主教会议


  青年


  正义与和平


  政治


  宗教与对话


  科学与伦理


  教宗与圣座


  灵修生活



重读天主教的社会训导

解释训导文件之一
6.教宗比约十一世:《四十年》通谕(1931) 教会的社会训导说明

解说教会社会训导的方法,目的和权威

  教宗比约十一世的《四十年》通谕是在纪念其前任教宗良十叁世於1891年撰写的《新事》通谕颁布置十周年之际而发表的。本通谕的标题即点明了所要阐明的实质内容。
对本书来说,这通谕有其特别重要的意义,因为它是明确论述教会社会训导之性质、方法和目的的最初文件之一。
这通谕包括了叁个主要部份:一、《新事》通谕所产生的良好效果:教会的行动、国家的行动以及劳资双方的行动。二、在社会和经济事务中,特别是有关财产权、劳资关系,合理报酬和恢复社会秩序方面,教会的权威。叁、历数自教宗良十叁世时代以来所发生的各类重大变化,诸如资本主义制度的流弊,天主教徒所无法接受的社会主义的蔓延等。这通谕在结尾时号召天主教徒投身社会事业,以促使社会合乎正义与爱德的原则。
关於教会社会训导的方法和独特性,读者应特别注意下列几段节录。
教宗比约十一世就《新事》通谕所产生的效果发表了见解。他说明教会如何根据福音的观点,谈论社会和经济问题;又如何一贯而努力地保护穷人,并在主教们的参与下使其训导等合时代的需要。
  首先,教宗良十叁本人明确阐述了人们应该寄希望於教会的是什么。「显而易见,正是教会从福音中获得了训导,从而使斗争完全平息了下来,或者说,在排除了这一斗争所带来的痛苦之後,教会当然变得更加千锤百炼了。同样地,教会不仅努力开导人的思想,而且还以其诫命支配每一个人的生活和伦理道德,并通过大量的慈善机构改善了工人的处境。
教会并没有将这些富源静静埋藏在自己心中,反而慷慨地施用於推进大家所渴望已久的和平。教宗良十叁本人及其继承人在特别维护穷人和弱者方面表现出父规般的慈爱和坚定不移的牧人精神。他不断发表声明,并执笔写下了《新事》通谕中所提出的有关社会和经济问题的训导,并使其适合时代和形势的需要。许多主教也都是这么做的,他们对这过谕持续给予富有智慧的解释,藉发表评论予以阐述,并根据宗座的思想和指示,将其训导应用在不同地区的各种情况和机构之中了。」
在社会经济学者和专家们的帮助下,教会发展了一门现已在许多领域中加以研究的真正的「天主教社会学」。教会的社会训导已成为人类社会的遗产。
  所以,在教宗良十叁《新事》通谕的指引和光照下,一个真正的天主教社会学兴起了,在那些被拣选的人(即所谓的教会幕僚)不知疲倦的努力下,这门学科日益发展且更见丰硕。的确,他们并没有把这门科学置於学术门墙之外。在各个天主教大学、学院和神学院内,在研习会和经常隔期举行的「周会」上,它都是固定而实用的课程,并且广受到好谇,效果卓着,各研究团体也纷纷成立,各种定期刊物也纷纷出刊,并散发各处。以上种种事实清楚表明了,这些人士使这门科学放射出了万丈光芒,使人在感受到生活重压时看到了知识的力量。
教宗良十叁世的《新事》通谕,其益处不仅仅局限在这些领域;因为,它所包含的训导已在不知不觉中逐渐深入那些不承认教会权力的教外人心中,结果,天主教论述社会问题的原则便点点滴滴变成了整个人类社会的遗产。令人欣喜的是,我们博闻强记的前辈以如此卓越的笔法所宣示的永恒真理,在非天主教书刊中以及在立法院和法庭上,都经常广受引用和辩护。

《新事》通论可以被看作是一个历史性的事件。由於周延深入的调查研究以及神职和工人的热诚参与,该通谕深刻地触及了社会现实。教宗比约十一世说明了教会的社会训导如何扮演唤醒良知的角色。
  此外,可怕的战争结束以後,强国领袖试固进行彻底的社会变革,以恢复和平。他们所拟定的几项以公正和平等来处理工人问题的原则中,有好几点恰与教宗良十叁提出的指示相吻合。这难道仅仅是偶然的巧合吗?无疑地,《新事》通谕已成为一部值得纪念的文件,正确地说,它应验了依撒意亚的话:「它将为各民族确立一个标准。」
同时,教宗良十叁的训导也正广泛影响人心,随着调查研究所显示的方向,而见诸实践之中。首先,人们怀着善意,积极努力,以提高劳工阶级的社会地位。这个阶级因现代工业的发展,人口骤增,却未在人类社会中赢得相称的地位,也因而备受忽略和鄙视。为了改善工人的处境,并有益於他们的身心健康,教区和修会神职在肩负着其他牧职的情况下,仍随同主教,全力贡献毕生精力。他们经常把基督福音灌输给工人,同时还帮助他们认识自己所应享有的真正尊严,认清其本阶级权利和义务,明白如何合法而愉快地发展自己,甚至成为同伴的领袖。
教宗比约十一世称《新事》通谕为天主教社会训导的大意章,指出建立在福音基础上的训导价值是基督徒反省果、长期经验、顺应时代变迁以及为经常努力回应新问题的成果。
  可敬的兄弟们和亲爱的孩子们,我们虽然没有详细阐述,却概略指出了教宗良十叁这通谕的许多好处,清楚证明了这不朽的文件不是谈论人类社会的空洞理想,而是从福音那永远活生生和赋予生命的源泉中吸取了智慧,所以,它具有不寻常的效力。尽管训导不能立即制止那正在分裂人类大家庭的致命的内部斗争,但毕竟大大平息了它的气焰。基督的教会和全体人类所结出的丰硕成果赢得了天主的欢心并得到了救恩。它说明了,四十年前播撒的种籽已扎根在肥沃的土壤上了。长期的经验告诉我们,教宗良十叁的这通谕是一切基督徒活动在社会领域中所需遵循的大宪章。轻视这通谕及其纪念活动的人士,或是辱骂他们所不了解的,或是只懂得了一点皮毛,不然就是自打耳光,忘恩负义。
然而,这些年来,各方对该通谕中某些都分的正确含义以及对从中推出的不同结论有所质疑,在天主教徒中引起了争议,甚至冲突。此外,我们的时代又有了新需要和变化了的情况。这一切都要求我们更加准确地应用教宗良十叁的训导,甚至给予若干补正。我们既然担任教宗的职务,就理应为大众服务。所以,我们很愿意借此机会,答覆这个时代的疑问和要求。
《四十年》通谕极其准确地讨论了教会在社会和经济事务中所享有的权威。在世俗社会的技术性问题上,它并没有什么发言的权力,但是,当道德法规应用到经济领域中的时候,教会的神圣使命就决定了它可以进行正当的干预,并对道德法规做出解释。对於道德法规与经济科学之间的关系,教宗已予以明确的阐述。
  但是,在继续说明这些问题之前,我们还必须首先在此确定教宗良十叁世所十分明确制定的那项原则,也就是说,我们有权利并有义务对社会和经济问题发表具有权威性的见解。当然,教会的权力并不是引导人们去追求一种昙花一现和经不起考验的的幸福,而是一种永久的幸福。的确,「教会认为,她不宜无缘无故地涉足於这些世俗的事情」,然而,她决不放弃天主所赋予她的行使权力的天职。当然,她不能把这种权力用在她既无资格,又无本分的技术性事务中,而是用在所有与道德法规相关的那些事务中。因为,天主托给我们的真理宝库,我们肩负的传播、解释和随时推动整个道德法规的重大职责,都把社会秩序和各种经济活动委托在我们高权力的管辖之下了。
尽管经济学和伦理学在其自身领域中运用各自的原则,然而,把经济和道德的秩序说成彼此截然不同和互相排斥,以至於前者不能依赖後者,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当然,经济学法则,是恰好建立在物质本性和人类身心能力之上的。它确定了什么是人类生产能力的极限,在经济领域中能得到什么,其使用的手段又是什么。然而,根据人与事的个别属性和社会属性,自然属性,理性本身便明确说明了天主为一切经济生活所确定的目标。
但是,道德法规却要求我们去实现我们全部活动的最高和最终的目标。它同样要求我们在每一项活动中去直接追求我们所已知的那些目标,即:自然属性或天主----大自然的造物主为某种行为所确立的目标,以及为了达到我们最高和最终的目标而建立的服务於直接目的的有秩序关系。如果我们忠实遵守这一法则,那么,人们在经济领域中所力求实现的个人和社会的特别目标将在普世的目标秩序中找到它合适的位置,同时,我们也将因实现这些目标而逐步攀上顶峰,并实现一切事物的最终目标----天主。对於他和我们来说,这是最高的和无穷的美善和福利。



收听节目


直播


随选即听


Professional audio for rebroadcasting


教宗声音


三钟经

教宗接见


上一页  上一页
首页  首页
向编辑部投书  向编辑部投书
top
top
All the contents on this site are copyrighted ©. Webmaster / Credits / Legal Conditions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