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世界史上基督信徒
|
卡爾•博羅梅奧
*1538+1584
樞機、米蘭總主教、聖人
老鼠召集會議,討論它們的問題。它們最大問題是貓。貓每過幾小時,要玩一套把戲,來追逐可憐的老鼠。在議會裡,一隻一隻老鼠上台講話,敘述貓的能力和殘暴。最後講話的,是一隻最資深的老鼠。大家都尊重它的智慧。
「訴冤有什么用處?」它氣憤憤地說,「行動才是。我們要拿一個鈴鐺去掛在貓的尾巴上。這樣貓走近時,我們便知道,可以及時回避。」
對這項提議投贊成票的是壓倒性的多數。各黨各派都支持這明智的決議。最資深的老鼠頗以自己的政治遠見為傲,便立刻要求將那明智的決議付諸實行,說︰「誰去拿這鈴鐺掛在貓的尾巴上?」所有老鼠都像魚一樣地默默無聲。
很可惜,貓的尾巴上從未掛上鈴鐺,牠依舊我行我素,繼續進行牠的恐怖活動。
我們閱讀天主教歷史,可能看出,在十六世紀曾發生了一些同上述老鼠的故事相似的事情。貪婪,是中古世紀末期在教會內又有能力又是殘暴的貓。當時教會內任何重要的牧職都可用金錢買來。有權勢的公候伯爵不惜付出任何代價,設法為他們的孩子謀得一個富庶的教區或一座修道院。連教宗的職位也不例外。擔任國務卿的英國人托馬斯、沃爾西樞機,曾在兩次選舉教宗的樞機會議中付出巨款,賄賂他的同僚選他為教宗。他沒有成功,因為他的意大利對手付出的比他高。
馬丁•路德挺身而出,譴責貪污的巴比侖,斥之為披羊皮的狼。他自己脫離教宗的教會,而許多基督信徒跟隨了他。
于是天主教的主教們聚集,舉行特利騰大公會議,決定改革教會。從此,主教們都要住在自己的教區裡,不可再住在王宮裡。他們要關心司鐸的培育,而司鐸們則要照顧信友們的靈魂需要。教會的牧職只能授給真正有資格的人,而不是有金錢和有權勢的人。
聖卡爾•博羅梅奧大力推行了特利騰大公會議所決定的革新。此外,他又被委任編寫《羅馬教理》。這是現行《天主教教理》的前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