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具影響力的人物
|
巴特利爵
(Patrick)
巴特利爵在公元四百六十一年逝世,在他離世前的三十年間,他不斷努力,以毅力、勇氣,及靈活的手段,沒有使用任何暴力,即使愛爾蘭地方接受了基督信仰;並將之建成為海島的首都,讓當時整個基督徒團體看到,那出自希臘-羅馬的文化,也可以適用於其它的文化,並為教會提供新的活力。
愛爾蘭教會由聖巴特利爵建立後,即迅速發展成為一個隱院式的組織;也推動了修和聖事的改革,為教會而言,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發展。
初期的基督教會,基督徒在犯了大罪後,要領受修和聖事,都需要接受十分嚴厲的公開補贖,補贖期間有時更長達數年。
自笫八世紀開始,愛爾蘭的傳教士將"私下"補贖帶到歐洲,即是以一種比較私人而又容易的補贖方式,去代替舊有的補贖方式。(新教理.笫一四四七條)
歐洲大陸以欣然及感恩的心情,高興地接受這種補贖方式。自此,拉丁公教會即由古老的愛爾蘭教會,承接了勤於領受修和聖事的習慣。甚至是雖只犯下小罪,也願意領受修和聖事。
愛爾蘭教會把這種對我們軟弱人性的處方帶到各處。也是愛爾蘭宗徒聖巴特利爵,把那相等於現時的堂區的組織,變成隱院式的管理。因此,一些隱修院式的熱誠敬禮,也在愛爾蘭民間流行起來。例如:那些隱修士一生不斷追求聖德,不願犯下絲毫過犯,而勤於領受修和聖事,這種做法首先在愛爾蘭民眾中流行起來,後來經聖高隆邦(St.
Colomban)、聖吉爾達斯(St.Gildas)、聖馬洛(St.Malo)及其他的愛爾蘭隱修士介紹,在整個西方教會流行起來。
祈求聖神,讓我們能覺察到修和聖事之可貴。與上主,與上主其他的子女,及與整個受造界修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