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岡廣播電台梵蒂岡廣播電台
梵蒂岡廣播電台  

類別


 
 愛德與關懷


  教會


  文化與社會


  梵蒂岡文獻


  大公合一運動


  家庭


  主教會議


  青年


  正義與和平


  政治


  宗教與對話


  科學與倫理


  教宗與聖座


  靈修生活



利瑪竇神父與中國

三、利瑪竇神父及其師友羅明堅神父

  耶穌會總會長原曾答應印度方面的要求,派遣傳教士到東亞傳教。在羅馬的羅明堅神父和正在唸神學的利瑪竇修士,接到命令後,都很高興的動身前往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在那里等候開住東方的船隻。
十六世紀的旅行,可不像我們今天那麼方便。當時到印度的船必須繞過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再折回北上,何況當時都用帆船,船艙又小又低,可以想像沒有風的時候是多麼酷熱鬱悶,何況常常還有傳染病或瘟疫。利瑪竇和羅明堅及十四位會友,在船上困了半年之後,終于抵達印度臥亞。雖然沒生傳染病,利瑪竇也已疲憊不堪,不得不休息幾個月。
臥亞是當時東亞傳教的中心,利瑪竇在那裡繼續唸神學,也會教過拉丁文和希臘文。一五八O年,利瑪竇在印度南部晉鐸,開始他的傳教工作。
有一天,利瑪竇神父突然接到命令,派他去澳門,這真是個令他驚喜的消息。
原來,這是羅明堅神父的請求。羅神父和利瑪竇一起搭船到臥亞後不久,就被調到澳門,按照長上的指示,專心學習中國語文,了解風土人情,準備中國傳教事宜。但是,當時澳門修院的神父,都認為到中國傳教的希望十分渺茫,常常干擾羅明堅神父;加上羅神父那年已經三十六歲,記憶力也不像年輕時那麼好、中國語文
進步很慢,一個人也覺孤單,才請求上級派利瑪竇來澳門作助手。
就這樣,羅明堅神父把利瑪竇神父帶進了中國傳教的領域;同時在最初的幾年,在學習中國語文上他成了利瑪竇的老師,在傳教工作上,兩人是共患難同甘苦的朋友。
利瑪竇到澳門後,把所有的時間都花在學習中國語文上。開始的時候,他把日常看到的東西畫出來,老師按著圖畫寫出中文來,再教他怎樣讀。字彙增加以後,再學讀簡單的句子。這是非常苦的學習過程,尤其是四聲的分別,因為發聲不同,意思完全不同。但是兩位神父為了徹底進入中國文化的領域,都以無比的信心和毅力,像小學生一樣的一字一句地學習;他們本來都是西方學術大師呢!
羅明堅神父在修院旁邊,會建立了一座小的學校,稱為「聖瑪爾定經院」,專門為中國青年傳授要理。他不在的時候,學校就交給利瑪竇管理,使村瑪竇能夠一面學習中文,一面學習講要理。
當時,中國門戶仍然關閉。但羅明堅神父一有機會能進入廣州,便立即前去。一五八三年,他更到了總督駐節的地方----肇慶,而且在一座叫「天寧寺」的廟裡住了好幾個月。後來,因為發給他「路照」的總督被調走,羅明堅神父覺得失去了保障,就回到澳門。臨走前,他把祭壇和祭服寄放在一位陳姓的年輕人家裡。
過不久,肇慶知府聽說兩位神父的事,突然派人來澳門請神父回肇慶,並且表示他們可以在那里蓋房子永久居住。羅明堅神父認為機會難得,便立即籌募旅費,和利瑪竇神父動身往肇慶。
見了知府,行禮如儀後。知府便問他們的來歷。羅明堅神父便自稱為僧人,事奉天帝,因為仰慕中國,不遠千里而來,希望能在這裡找到一塊清淨地方,建築聖堂,終生事奉天帝。知府看他們很有誠意,又是有德性的人,就吩咐人帶他們參觀全城,尋找一處合適的地方,以便久居。
羅明堅神父和利瑪竇神父,很順利地在靠近西江的河邊找到了一處空曠地方,解決了建堂的問題。他們也遇到了前次幫羅明堅神父保管祭壇和祭服的陳姓少年。一進他的家門,就看見祭壇供在小廳中,上面陳列著七個香爐,香煙正裊裊上升;祭壇中央懸掛著中堂,寫著「天主」兩個字。羅明堅神父和利瑪竇神父非常高興。就暫時住在陳家,每天在小廳祭壇上舉行彌撒,由衷感謝天主所賜予的一切。
就這樣,羅明堅及利瑪竇兩位神父在中國住下了。



收聽節目


直播


隨選即聽


Professional audio for rebroadcasting


教宗聲音


三鐘經

教宗接見


上一頁  上一頁
首頁  首頁
向編輯部投書  向編輯部投書
top
top
All the contents on this site are copyrighted . Webmaster / Credits / Legal Conditions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