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岡廣播電台梵蒂岡廣播電台
梵蒂岡廣播電台  

類別


 
 愛德與關懷


  教會


  文化與社會


  梵蒂岡文獻


  大公合一運動


  家庭


  主教會議


  青年


  正義與和平


  政治


  宗教與對話


  科學與倫理


  教宗與聖座


  靈修生活



天主教歷史淺談

天主教歷史淺談【上十九】

19. 第四第五世紀天主教在羅馬帝國內的禮儀生活與發展

  公元三百一十三年羅馬帝國皇帝君士坦丁頒佈著名的'米蘭詔書',給帝國居民以宗教信仰自由之後,天主教會如魚得水、如鳥翔空,興奮地發展起來。公元三百八十年,東羅馬帝國皇帝迪奧多西(Teodosio)正式宣佈天主教為帝國的國教,于是普天之下莫非天主教徒,即使內心不是,外表也不否認,很多人為了方便而進教。因此,很自然地,教友的信仰素質參差不齊,不少神父不願再浪費時間精力在那些沒有真心誠意度基督信仰生活的人身上,而專心致力照顧有意皈依基督、善度福音生活的人。

信仰固然是內在心靈的生活事務,但是外在的形式表現也能反映心靈的感觸和需要。因此,羅馬帝國宗教信仰自由後,天主教會的團體信仰生活逐漸由內心而向外在發展。這樣的發展尤其表現在宗教禮儀和建築上,比方彌撒感恩祭典的外在排場越來越莊嚴隆重,彌撒禮儀的祭衣和用具日漸講究,聖堂越蓋越華麗壯觀,讀經、聖道禮儀、敬禮遊行、講道越來越多。在西方,舉行彌撒聖祭和領聖體慢慢成了每天信仰生活的一部分;在東方,則各地採行的方式不一而足。

基督信仰的根基在于耶穌基督的復活。早在公元第二世紀末期,教會慶祝巴斯卦復活節的慶典似乎延續了五十天之久;按照今天教會的禮儀,復活節後第五十天便是聖神降臨大瞻禮。不過這個節慶大概從第四世紀末年才開始舉行。至於復活節之前的準備工作,初期的教會早已經把前兩天作為守齋祈禱的日期,以便迎接基督的復活。這個準備期對即將在復活節前夕守夜禮中領洗的望教者尤其重要。今天,普世教會在復活節之前有四十天的準備期,即所謂的四旬封齋期,這個四旬封齋期是在公元三百一十三年教會享有和平之後才設定的。而在此之前,復活節前的守齋只限於復活節前的那個星期,後來才擴展到整個四旬期,目的在效法耶穌公開傳教之前,先守了四十天的齋。

在第四世紀的時候,教會已經有兩個固定的瞻禮節日,東方的教會在一月六日慶祝主顯節,也就是慶祝天主在人世間彰顯自己。這個節日原是埃及人敬拜太陽神的日子,基督信徒採用來慶祝耶穌的誕生和受洗。至於西方教會,約在公元三百三十年左右選定十二月二十五日慶祝耶穌的誕生,這一天原來也是教外人慶祝太陽神的日子,因為從這一天起白晝又開始慢慢地拉長,展現太陽永遠戰勝嚴冬的現象。到了第四世紀末年,東方和西方兩地的教會都慶祝耶穌聖誕節和主顯節這兩個節日;西方教會慶祝聖誕節的時候,內容僅是紀念耶穌在白冷城的誕生這件事,至於主顯節,則紀念東方三位賢士前往白冷城朝拜方才誕生的耶穌,以及耶穌的受洗和耶穌在加納婚宴中所行的第一個奇蹟。

除了方才所談到的那兩個固定的節日外,第四第五世紀中,教會普遍發展對致命殉道者的敬禮,這種敬禮多少有點仿傚古代外教人的習俗,在致命者的墳墓上供奉食物,甚至在他們的墓上建造巨大宏偉的教堂聖殿,舉世最著名的羅馬梵蒂岡聖伯多祿大殿便是最好的例子,致命者也都埋葬在家裡附近。由于教會盛行敬禮致命殉道者的遺体遺物,于是出土的致命者的遺骸和與他們有關的文物越來越多,也越來越轟動,比方找到耶穌基督的十字架,而教會第一位致命者聖斯德望和宗徒們的遺骸等等的,也都相繼被發現。就這樣,對致命殉道者的敬禮很快地傳遍整個世界,也因此,教友們對那些與聖經歷史和與耶穌生活有關的地方越來越感興趣。從這種興趣便產生到那些地方朝聖的希望。最有名的是第四世紀末葉西班牙一位名叫埃赫里亞(Egeria)的貴婦,她曾到耶路撒冷聖地朝聖,並把朝聖的經過和感觸記錄下來,寫成'遊歷日記'。這些記錄對後人認識中東基督信徒的信仰生活狀況是個很珍貴的資料。

自從羅馬帝國承認宗教自由、甚至宣佈天主教為國教之後,帝國境內大部分的城市都信仰了基督。那些忘記了他們的祖先曾受過的迫害的基督信徒,便把本地僅存的幾座外教人的廟宇都摧毀了。每座城的主教開始集中精力向城外那些仍然信仰自然宗教的鄉村傳播福音,法國圖爾教區的主教,有名的聖馬爾定,便是當時極力向鄉村傳播福音的大傳教士。外教人敬拜的神像、他們視為神聖不可侵犯的樹林、以及他們的廟宇常被焚燒搗毀,在那些夷為平地的地方又建起聖堂。鄉村居民雖然成群結隊地領洗奉教,但是很多人並沒有改變自己原有的宗教信仰,他們把自己的宗教披上天主教的外衣,繼續存在著。

主教們既然重視鄉村的傳教,便在遠離城市的地方設立了很多本堂區。有了這些本堂區,鄉村的傳教工作更是積極。第四世紀初葉,羅馬帝國境內還有許多地區基督信徒很少,由于傳教的需要,增設了不少教區,將近一個世紀下來,比方說在公元三百年,意大利北部才有五、六個教區,公元四百年則增加到五十個;高盧地區在公元三一四年有二十二個教區,公元四百年則增加到七十個。

至於帝國境外教會傳教的情形,那也相當可觀:在第四世紀中葉曾遭到殘酷迫害的波斯教會,在公元四百一十年召開的巴格達教務會議以後,精神為之一振,重新策劃一切,積極向波斯灣地區和中亞地區傳教;在第三世紀初便已接受福音的亞美尼亞,在第四世紀的時候當地教會又重新整頓內部,氣象一新,而亞美尼亞語言因為聖梅斯洛佩(St. Mesrope)發明字母,竟然在第五世紀的時候成了高級的語文。越過亞美尼亞,基督的福音也因著一位曾經是羅馬人的女奴隸聖女尼洛的努力,而皈依了高加索地區的格魯吉亞等國;東非的埃塞厄比亞也是因著一些囚犯的傳教而皈依了基督,這個教會後來與埃及亞歷山大的教會結合。中歐的日耳曼人也在第四世紀中葉接受戈特人(goto)主教烏爾菲拉(Ulfila, 311-383)的傳教而皈依基督,不過這位主教宣講的是亞略異端的教義。

總之,第五世紀的時候,羅馬帝國境外的教會大都不接受公元四三一年的厄弗所大公會議和公元四五一年的加西陶大公會議的決議,那些帝國境外的教會都與境內的教會沒有來往,各走各的路。雖然如此,帝國境外的教會仍然努力發展傳教的工作。



收聽節目


直播


隨選即聽


Professional audio for rebroadcasting


教宗聲音


三鐘經

教宗接見


上一頁  上一頁
首頁  首頁
向編輯部投書  向編輯部投書
top
top
All the contents on this site are copyrighted . Webmaster / Credits / Legal Conditions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