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岡廣播電台梵蒂岡廣播電台
梵蒂岡廣播電台  

類別


 
 愛德與關懷


  教會


  文化與社會


  梵蒂岡文獻


  大公合一運動


  家庭


  主教會議


  青年


  正義與和平


  政治


  宗教與對話


  科學與倫理


  教宗與聖座


  靈修生活



天主教歷史淺談

天主教歷史淺談【上二十四】

24. 聶斯多略異端的產生與厄弗所大公會議的召開

  亞略異端的產生和在羅馬帝國境內的漫延導致帝國皇帝君士坦丁于公元三二五年在尼西亞召開天主教有史以來第一次大公會議。會議譴責了異端,採用了凱撒勒雅的主教歐瑟伯所推薦的'信經',並在經文上加了'聖子與聖父同性同体'的信條,又將亞略和他的擁護者放逐。不料,尼西亞大公會議才結束不久,許多與會的主教們又反悔,認為'聖子與聖父同性同体'這樣的表達方式不妥,東方的主教們,除了埃及亞歷山大的亞大納削外,都不再接受'尼西亞信經',就連原來完全支持尼西亞大公會議的決議的君士坦丁大帝也變了卦,平反了亞略和同夥的人。他當然是以帝國社會安定為考量,信仰教義並非他所執著的問題。

亞略異端的東山再起竟使原來在尼西亞大公會議中的勝利者個個落魄不堪,甚至成了階下囚,被充軍異地。這種難堪的局勢居然持續了五十年之久。五十年在宇宙生命中只是彈指間的事,卻是一個人的生命。公元三七八年,信奉亞略異端的東羅馬帝國皇帝瓦倫特(Valente)在阿德里亞諾波利斯(Adrianopolis)出征哥特蠻族戰死,帝國上下震驚,人人以為那是天主的懲罰。于是東西羅馬帝國兩位皇帝,狄奧多西(Teodosio)和格拉齊亞諾(Graziano),共同決定中止帝國境內的神學紛爭。東帝國的狄奧多西皇帝更于公元三八零年宣佈天主教為國教,通令召開天主教第二次大公會議,即君士坦丁堡大公會議,重新肯定五十六年前尼西亞大公會議的決議為正統,再次譴責亞略異端和其他種種邪說,又宣認聖神與聖父聖子完全一樣,同是天主。西帝國的格拉齊亞諾皇帝也在同一年,即公元三八一年在阿奎萊亞召開一次小規模的大公會議,把過去半個世紀坐鎮各教區的亞略異端派的主教全都罷黜。一場騷亂幾乎整個第四世紀的教義之爭,到此在羅馬帝國境內壽終正寢,只在北方日耳曼蠻族中留下殘餘尾巴而已。

不過,話說回來,教義之爭表面雖然平息,這並不意味著教內人士不再反省思考教義的問題,因為那還是初世紀時代,教會裡面許多有關信仰的教義還有待發現和深入的探討,以便明確信仰的真理。那些教義中,最深奧的莫過於天主三位一體的道理。尼西亞大公會議和君士坦丁堡大公會議雖然先後確認天主聖子和天主聖神原來與天主聖父是同性同体、彼此不分先後,但是人們不禁要問:由天主聖言降生為人的聖子耶穌基督,祂的神性和他的人性如何結合在一起呢?如果天主聖言和天主聖父一樣,是永恆無始無終的,那麼耶穌的誕生、受難和死亡該怎麼解釋呢?難道 天主也出生、也飢渴、也受苦、甚至也死亡嗎?要是耶穌身上的'天主'和耶穌身上的'人'這兩個存在的實體分離太久,則如何了解'天主降生為人'、'聖言取了人性'這個道理呢?

君士坦丁堡大公會議以後,敘利亞境內勞迪塞亞(Laodicea)的主教阿波利納萊(Apollinare,310-390)想出了解釋天主性和人性在耶穌身上結合的途徑。這位亞歷山大城主教亞大納削的摯友,以當時人類學的觀念,認為:耶穌就像任何人一樣,有肉體,也有精神,肉體則包含身體和靈魂,不過耶穌的精神被天主聖言所據有,因此,耶穌不會犯罪,因為他已經沒有會犯罪和錯誤的人性弱點。換句話說,耶穌的肉體屬於人,精神則屬於天主聖言,肉體聽從精神支配,所以耶穌不會犯罪、不會錯誤。阿波利納萊主教提出這個觀點不久,便有人覺得這個理論危害了耶穌基督救贖人類的大道理,理由是:如果基督沒有取了人性,人就無法得救;如果基督沒有人的靈魂,則人的意志也不會獲得救援。就因為如此,阿波利納萊主教多次遭到譴責。

這個事件之後,當時羅馬帝國東部出現兩個神學思想潮流,一個以埃及的亞歷山大城為中心,主張基督的人性和神性已結合為一,基督乃是有肉體的天主聖言,這是人得以神性化的條件;另一個以安提約基雅城為中心,強調基督雖然一體,卻兩性分明有別。不論是主張兩性合一或是強調兩性有別,大家所關心的不外是如何確保耶穌人性的完整。當時使用的文詞定義並不很清楚明淅,他們用'本性'( physis或natura)這個詞彙來界定耶穌的存在性質。亞歷山大城那一派主張耶穌只有一個性体,安提約基雅城一派則強調耶穌兩性一體。

這兩個不同的神學思想在各自表述之後,竟演變為尖銳的筆戰和舌戰,一方以亞歷山大城的主教濟利祿為首,另一方則由君士坦丁堡的主教聶斯多略掌旗,彼此勢均力敵。約在公元四二八年,這位生于安提約基雅的聶斯多略主教開始控告指責當時一般基督信徒對耶穌的母親瑪利亞的普遍敬禮,他們尊奉瑪利亞為'天主之母'(theotokos)。君士坦丁堡的聶斯多略主教以為在聖經中找不到'天主之母'這樣的稱謂,所以瑪利亞僅僅可以稱為耶穌這個'人'的母親而已。亞歷山大城的主教濟利祿對聶斯多略的說法大不以為然,他堅決要維護基督的一性一體論和基督信徒的共同信仰。濟利祿主教並和羅馬教宗切萊斯蒂諾(Celestino I, 422-432)連繫,而這位教宗于公元四三零年譴責了聶斯多略。
有了羅馬教宗的譴責,濟利祿主教便要求聶斯多略主教簽署一項文件,承認在耶穌身上天主聖言和人結為一個性体。聶斯多略不接受這個要求,並向安提約基雅的兩位朋友喬凡尼(Giovanni)和泰奧多雷托(Teodoreto)求助,同時指控濟利祿帶有阿波利納萊主教的錯誤神學思想。

面對信仰上的這種重大爭端,東羅馬帝國皇帝狄奧多西二世(Teodosio II)于公元四三零年通令在厄弗所(Efeso)召開大公會議,並邀請羅馬教宗切萊斯蒂諾和北非依波納(Ippona)的主教奧斯定參加。但是奧斯定在那年八月三十日便去世了。次年,公元四三一年六月二十二日,厄弗所大公會議揭幕,根據當時史家,特別是教會大史學家歐瑟伯主教撰寫教會史的後繼人索克拉特(Socrate,380-440)的記載,這次大公會議是在一場混亂喧嚷中進行的。亞歷山大城的濟利祿主教來勢洶洶,一心一意要把他的對手、君士坦丁堡的主教聶斯多略打得落花流水,因為這樣的一場論戰關係到他的主教聲望和職位,也關係到他所堅持的教義。他拉攏了五十多位埃及主教,送給他們禮物,要他們支持他。由于路途遙遠,事務纏身,各地主教無法準時抵達厄弗所。雖然如此,濟利祿主教仍然按照既定時日揭開大公會議序幕,即使皇帝的特派專員和六十幾位主教抗議,濟利祿也不顧。會中,兩百多位主教譴責聶斯多略主教猶如出賣耶穌的猶達斯,宣判他為異端者。判決一出,會場外的群眾歡天喜地,人人舉著火把歡送主教們回他們的寓所,那些天真純樸的教友以為基督終於戰勝異端。至於當時民眾普遍敬禮童貞瑪利亞為'天主之母'的信仰,在會議中並沒有經過正式明顯的討論,便草草通過。

過了不久,支持聶斯多略主教的人群也慢慢抵達會場,他們對濟利祿主教所主持的會議程序步驟不敢苟同,于是反過來也譴責濟利祿和他那一邊的人。這一來,厄弗所大公會議分裂為兩半,對立雙方各自集會討論,互相罷黜對方的主教身份資格。皇帝的代表看到事情亂到不可收拾的地步,為了平息爭論,竟把濟利祿和聶斯多略兩位主教都罷黜,以示公平。他以為這樣可以讓其他的主教都言歸於好。不料濟利祿主教還是想盡辦法逃回埃及亞歷山大城,在那裡受到凱旋似地歡迎,聶斯多略主教則被放逐埃及境內利比亞沙漠大綠洲(Grande Oasi, el Kharga),公元四五一年死于充軍地。

厄弗所大公會議因爭端而召開,也不歡而散,大會議決的有關教義信理的部分並不豐富,唯一的官方正式文件是譴責聶斯多略。由于這項譴責,五十六年前舉行的尼西亞大公會議的權威更為鞏固,耶穌所具有的與聖父同性同体以及天主性和人性在耶穌身上結合為一的信仰教義再次獲得肯定。此外,童貞瑪利亞為'天主之母'(Theotokos)這個稱號再也不受到爭論。

兩年後,公元四三三年,安提約基雅的主教喬凡尼(Giovanni),他是聶斯多略的好友,也是濟利祿的對手之一,提出一個消弭教會內部教義分歧的信仰途徑,他宣稱:「因為天主聖言成了血肉之人,所以天主性和人性在耶穌身上結合,由于這個結合,我們宣認聖童貞瑪利亞是天主之母」。對喬凡尼主教這個具有修和意向的教義解釋途徑,亞歷山大城的濟利祿主教滿懷欣喜地接納,而羅馬教宗西斯都三世(Sisto III, 432-440)也為他們兩人的達成協議而感到欣慰,立刻批准喬凡尼主教有關耶穌和聖母瑪利亞的教義解釋。



收聽節目


直播


隨選即聽


Professional audio for rebroadcasting


教宗聲音


三鐘經

教宗接見


上一頁  上一頁
首頁  首頁
向編輯部投書  向編輯部投書
top
top
All the contents on this site are copyrighted . Webmaster / Credits / Legal Conditions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