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岡廣播電台梵蒂岡廣播電台
梵蒂岡廣播電台  

類別


 
 愛德與關懷


  教會


  文化與社會


  梵蒂岡文獻


  大公合一運動


  家庭


  主教會議


  青年


  正義與和平


  政治


  宗教與對話


  科學與倫理


  教宗與聖座


  靈修生活



天主教歷史淺談

天主教歷史淺談【上二十五】

25. 加采東大公會議的前因與後果

  公元四三一年,東羅馬帝國皇帝狄奧多西二世(Teodosio II)為了平息帝國教會內部有關耶穌基督的本性本體的嚴重爭論,通令帝國各省派代表會集土耳其半島西南沿海的厄弗所城,舉行大公會議,解決紛岐。出席會議的分成兩大派別,一派以埃及亞歷山大城的主教濟利祿為首,他主張天主性和人性在耶穌身上結合為一;另一派以君士坦丁堡的主教聶斯托略為首,他主張耶穌身上的天主性和人性截然有別。不料,厄弗所大公會議不但沒有使思想對立的雙方達成共識,反而造成嚴重的分裂,彼此罷黜對方,不歡而散。兩年後,公元四三三年,聶斯多略主教的摯友、安提約基雅城的主教喬凡尼(Giovanni)提出使雙方修和的辦法:宣認基督的天主性與人性結合為一,因著這樣的結合,所以童貞瑪利亞是天主的母親。喬凡尼主教的提議獲得亞歷山大城主教濟利祿和羅馬教宗西斯都三世的欣然接受。厄弗所大公會議的論戰到此似乎平息結束。豈知雙方的激進份子並不因此感到滿意,對立的情緒繼續延續下去。

就在那個時期,敘利亞境內奇羅(Ciro)的主教狄奧多雷托(Teodoreto, 393-466)和君士坦丁堡一位年老的隱修士歐迪克(Eutiche,378-454)又掀起舊日的論戰:狄奧多雷托主教堅持基督的兩性論,歐迪克隱修士則強調在基督身上天主性吸收了人性。這位隱修士以為基督的肉體與我們的不同。當時君士坦丁堡的主教弗拉維亞諾(Flaviano)召開一次地方性的教務會議,譴責了歐迪克修士的思想,並把他開除教籍。歐迪克不服,向羅馬教宗良一世(Leone I, 440-461)和埃及亞歷山大城的主教迪奧斯科羅(Dioscoro)申訴求援。

當時東羅馬帝國的皇帝狄奧多西二世(Teodosio II)是歐迪克隱修士的好朋友,他為了助朋友一臂之力,于是又在厄弗所召開一次大公會議,被邀請的人除了羅馬教宗外,幾乎清一色是歐迪克修士的支持者。羅馬教宗良一世派遣代表赴會,並交給他們一份致君士坦丁堡主教弗拉維亞諾的信函(Tomo a Flaviano),函中論述天主降生為人的道理。教宗的立場很清楚:基督有真正的肉體,這個肉體的性質和祂的母親的一樣;基督的神性和人性結合成一位,就是天主第二位。教宗的信是用拉丁文寫的,在拉丁文裡面,本性(natura)和位格(persona)這兩個名詞早就分得很清楚,但在希臘文裡面,本性(physis)和位格(hypostasis)就很難分辨清楚其中的差別。

這次大公會議是于公元四四九年在厄弗所召開的,與會的大多數是歐迪克隱修士的夥伴,亞歷山大城的迪奧斯科羅主教更帶了一批饒舌善辯的隱修士來助陣。那些來自羅馬的教宗代表們,由于聽不懂希臘文,所以像鴨子聽雷一樣,不知如何答辯。在一次非常喧囂激動的會議中,君士坦丁堡的主教弗拉維亞諾和所有主張基督兩性論的人都被譴責和罷黜,弗拉維亞諾主教甚至在會議騷動中受傷,幸好有警察介入,但不久他便去世了。迪奧多雷托主教不服,向羅馬教宗良一世申訴,教宗對這次厄弗所大公會議不光明正大的行徑感到不齒,稱之為'厄弗所的僭越偷竊'(latrocinio di Efeso),也不承認這次會議的效用。

次年,公元四五零年,馬爾恰諾(Marciano, 390-457)繼承他的姊夫狄奧多西二世為東羅馬帝國皇帝。上任後,他立刻改變帝國的宗教政策,請求羅馬良一世教宗到東方主持一次大公會議,良一世不能前往,因為那時匈奴人正侵擾西方,他于是派一位特使代表他前往主持會議。公元四五一年,在君士坦丁堡對岸,博斯普魯斯海峽東邊的加采東城舉行了一次有名的加采東大公會議。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次由羅馬教宗主持的大公會議,雖然教宗本人無法臨在,但是會議是在他名下展開的。從此以後,由教宗主持便成為召開大公會議以及會議受到承認的必要條件。

加采東大公會議揭幕的時候,思想立場對立的兩邊各坐一邊,中間由福音書把他們分開。會中,那位兩年前在厄弗所會議混亂局面中受傷並死亡的君士坦丁堡主教弗拉維亞諾被平反,與會主教們也重新宣認'尼西亞-君士坦丁堡大公會議信經',同時宣讀這時已經去世的埃及亞歷山大城主教濟利祿的幾封信,以及教宗良一世先前寫給弗拉維亞諾主教的信函(Tomo a Flaviano)。這封信函激起會議主教們的興奮歡騰,他們說:「看,這才是教父們的信仰!這才是宗徒們的信仰!我們每個人都如此相信!誰不如此相信,該受譴責!伯多祿宗徒借著教宗良一世說話,濟利祿如此教導,教宗良一世和濟利祿教導同樣的事」。于是,亞歷山大城的迪奧斯科羅主教被加采東大公會議罷黜並放逐。

除此之外,加采東大公會議也處置了那些曾經參與公元四四九年厄弗所大公會議非法決議的人,並宣佈了以教宗良一世致君士坦丁堡弗拉維亞諾主教的信函為精神、也充分發揮尼西亞-君士坦丁堡大公會議信經內容的一個新的信仰宣言,這個宣言所肯定的最重要教義便是'基督一位兩性'。從此,這個教義就成了日後基督學的基礎。邀請教宗主持會議的馬爾恰諾皇帝同意這次大公會議的決議,而教宗良一世只承認與教義有關的部分。

加采東大公會議的宣言雖然相當平衡,不偏不倚,卻沒有給當時的教會帶來平安。其實,沒有一次大公會議可以一勞永逸地解決問題,因此,與基督學有關的問題仍然繼續存在下去:那些反對加采東大公會議宣言的人于是脫離公認的教會,他們以為自己的地方教會堅持基督一性論乃是忠于亞歷山大城的濟利祿主教;至於追隨聶斯多略主教的地方教會則認為它們是在維護基督神性和人性的二元論。這種分分離離的現象和事件在昔日很容易走上譴責對方為異端和互相排拒的極端,可是經過冷靜的思考和觀察,尤其是在我們今天看來,則比較容易發現教義立場不同的地方教會之所以不遵從大公會議的決議,之所以作了與羅馬教會分裂的抉擇,其政治因素遠大于教義因素。

這話怎麼說呢?當時君士坦丁堡帝國政府所關心的是帝國境內要奉行加采東大公會議所宣認的正統信仰教義,可是帝國的許多省分和地區為了表示自己的宗教和文化與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的宗教文化有別,不願意接受希臘化的帝國主義的統治,所以拒絕加采東大公會議的決定。比方說:當埃及的基督信徒看到加采東的教友和政權走得比較接近,因此,為了表明他們忠于亞歷山大城的迪奧斯科羅(Dioscoro)主教和濟利祿(Cirillo)主教,于是選擇了'耶穌一性論'(monofisismo或稱單性論)為埃及說'科普特'語言的基督信徒的宗教。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敘利亞,那裡講敘利亞語的人也選擇了一性論的信仰。加采東的基督信徒很受皇帝賞識,獲得了皇上頒賜給他們'皇家教會'的頭銜。皇家這個名詞古敘利亞語叫作'梅爾基蒂'(Melkiti),今天,近東和中東地區有稱為'梅爾基蒂'禮節的教會團體,它的歷史淵源就是這樣的。那些追隨'耶穌一性論'的教會團體為了表示他們的正統,于是把'尼西亞-君士坦丁堡大公會議的信經'引進他們的教會禮儀中,表明他們的傳統要比加采東大公會議更古老。

至於帝國境外、特別是帝國東境以外的地區的教會團體,也是出於政治考量而選擇一性一位論或聶斯多略的兩性兩位論。第五世紀末年,東羅馬帝國皇帝阿納斯塔西奧(Anastasio,430-518)下令關閉介於幼發拉第河和底格里斯河之間的埃德薩城(Edessa)神學院,因為這座神學院被認為傳授聶斯多略異端。遭關閉後,這座學校東遷到波斯境內的尼西比城(Nisibi)。公元四八六年,波斯的基督信徒在首都泰西封(Ctesiphon)舉行教務會議,選擇聶斯多略教義為波斯帝國基督信徒的正式宗教,這樣可以避免波斯帝國懷疑或指控他們為君士坦丁堡羅馬皇帝的奸細。而事實上,自從聶斯多略派基督信徒被逐出羅馬帝國後,他們成了向中亞和中國傳播基督福音的大傳教士。公元一六二五年在西安附近出土的'大秦景教流傳中國碑',扼要記述了聶斯多略教傳到中國的經過情形。這塊巨大的碑石刻于公元七八一年,唐朝德宗建中二年。

在那個時代,亞美尼亞的基督信徒為了反對信仰聶斯多略教義的波斯人和君士坦丁堡的希臘人,也採行'一性論'教義。東非的埃塞俄比亞基督信徒因為一向跟從埃及亞歷山大城的教會,所以也接受了一性論教義。
到此,羅馬帝國內外的基督信徒教會團體已經四分五裂,帝國皇帝們一直都懷著尋找妥協的方式來統一教義和政治的願望,但是始終無法如願以償,甚至還引起別的爭論和衝突。公元五五三年和公元六八一年所召開的君士坦丁堡第二和第三屆大公會議,內容所討論的還是與基督學有關的教義問題。後來的這一屆大公會議甚至還譴責了由耶穌一性論而來的新異端:基督單一意志說(monotelismo)和基督單一行為說(monoenergismo)。



收聽節目


直播


隨選即聽


Professional audio for rebroadcasting


教宗聲音


三鐘經

教宗接見


上一頁  上一頁
首頁  首頁
向編輯部投書  向編輯部投書
top
top
All the contents on this site are copyrighted . Webmaster / Credits / Legal Conditions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