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岡廣播電台梵蒂岡廣播電台
梵蒂岡廣播電台  

類別


 
 愛德與關懷


  教會


  文化與社會


  梵蒂岡文獻


  大公合一運動


  家庭


  主教會議


  青年


  正義與和平


  政治


  宗教與對話


  科學與倫理


  教宗與聖座


  靈修生活



天主教歷史淺談

天主教歷史淺談【上三十一】

31. 天主教面對日耳曼北蠻入侵羅馬帝國的衝擊

   天主教會自從耶穌基督創立以後,經過了三百年才被羅馬帝國正式接受。羅馬的君士坦丁大帝在公元三一三年頒佈帝國境內宗教自由法令並厚待天主教後,天主教受寵若驚,而且也知道善用良機,奠定教會的基礎,發展教義神學和聖經學,排除各種異端,仿照帝國的行政體制樹立教會的正統和組織。這種政教配合的美好時日使當時教內不少人士以為天主的國已經降臨人間,那真是教會的黃金時代。到了第四世紀末葉,羅馬帝國境內的基督信徒幾乎都相信教會在帝國的體制之外是無法存在的,因為那時候的教會組織和帝國的行政系統是搭配的,身為教會的主教就等於是帝國的高級官員,再說,那個時代教會的大公會議都是由皇帝出面召開的。

可是正當教會在逐漸鞏固它的內外生活體制的時候,羅馬帝國卻開始衰微沒落。公元三九五年皇帝狄奧多西(Teodosio)去世,遺命把帝國東部交給長子阿爾卡迪奧(Arcadio),西部交給次子奧諾里奧(Onorio),一個大帝國從此分為東西兩半,再也沒有統一過。這時候,歐洲北方蠻族已經開始南下入侵羅馬帝國,西羅馬帝國早已病入膏肓,所以經過北蠻屢次攻打侵擾之後,在第五世紀七十年代覆亡。至於東羅馬帝國,卻能夠繼續維持一千年,但是它的疆域越來越小,直到公元一四五三年奧托曼帝國皇帝穆罕默德二世攻下君士坦丁堡,才壽終正寢。

在東西羅馬帝國數百年、甚至一千多年的變幻中,教會雖然歷盡波折,卻能在人世滄桑中避開歷史時空的存廢邏輯,繼續走它有別于現世其他任何團體組織的道路。

話說第五世紀初年,歐洲北部日耳曼蠻族受到來自亞洲匈奴人的侵擾,于是紛紛越過多瑙河和萊茵河,闖入羅馬帝國境內求生。公元四一零年,西哥特人(Visigoti)在他們的首領阿拉利克(Alarico)的率領下攻陷羅馬城,焚燒掠奪兩三天後揚長而去,事件震驚整個羅馬帝國。西哥特人最後定居高盧和伊比利安半島。公元四二九年,北蠻的之一的汪達爾人(Vandali)得到北非羅馬帝國叛將博尼法喬(Bonifacio)的內應,入侵北非,大肆焚掠殘殺之後,反目圍困引狼入室的博尼法喬于伊波納城(Ippona)數個月。該城的主教奧斯定四方奔走,救濟和安慰湧入城內的大批難民。年屆七十六高齡的奧斯定疲勞奔命,又得瘧疾,終於在公元四三零年抑鬱而終。次年,汪達爾人攻下伊波納城,八年後又佔領西羅馬帝國北非行省重鎮迦太基(Cartagine),成為北非的新主人。

當汪達爾人橫掃北非之際,匈奴王阿提拉(Attila,400-453)攻入西羅馬帝國。公元四五一年阿提拉進犯高盧北部,在巴黎附近的特魯瓦(Troyes)遇到帝國和蠻族聯軍的頑抗,戰事劇烈,雙方損失慘重,阿提拉打退堂鼓。隔年,阿提拉又率部眾南下意大利,西羅馬帝國軍隊迎戰不利,皇帝瓦倫蒂尼亞諾三世(Valentiniano III)震驚,委託教宗良一世(Leone I)前往北部明喬河畔(Mincio)安撫匈奴人。

羅馬倖逃了匈奴之患,但它那搖搖欲墜的體態卻無法逃過南方北非汪達爾人的垂涎,三年之後,公元四五五年,汪達爾王根澤利克(Geseric)從北非率艦北上,長驅直入羅馬,蹂躪十四天而去,羅馬文物破壞殆盡。又過二十年,羅馬出了一位年輕沒有經驗的皇帝羅莫洛•奧古斯托洛(Romolo Augustolo),他在位不到一年,就被手下蠻族傭兵頭目奧多亞克(Odoacre)推翻。羅莫洛•奧古斯托洛算是西羅馬帝國末代皇帝,此後不再有任何帝王出現,西羅馬帝國從此滅亡。一個文明的古羅馬世界,一個信仰基督的帝國就這樣消失在歷史中,繼之而起的是由西哥特人、東哥特人、布根蒂人、汪達爾人這許多蠻族所建立的小王國。

西羅馬帝國覆亡,但是那裡的基督信徒仍然存在,他們的哀痛失望不難想像,許多教友以為世界末日已到,他們不相信教會能夠沒有帝國而能繼續存在下去。早在公元四一零年西哥特人侵犯羅馬兩天的時候,帝國境內的教友已經遭受了一次大創傷,當時的異教居民就認為那是他們的神在懲罰帝國,因為帝國丟棄原來的宗教而改信耶穌基督。如今帝國完全消滅了,基督信徒更憂心忡忡,他們自問:為甚麼遺體珍存供奉在羅馬城的聖伯多祿、聖保祿宗徒以及許多致命者沒有保護羅馬免於蠻族的凌辱、侵佔和摧毀?另有些教友則說,這是天主在懲罰基督信徒所犯的罪過。

隱居在東方巴勒斯坦白冷城的大教父熱羅尼莫聖師聽說羅馬遭蠻族侵犯,朋友和許多人遭屠殺,悲痛之餘,向羅馬的遇難者遙寄同情的眼淚。而遠在南方北非的奧斯定聽說羅馬被西哥特人蹂躪搶掠,則發奮寫'天主之城'這部名作,寄哀情于文字,設法以超性的觀點來說明人世滄桑的無常和天主上智安排的永恆。

在北蠻大舉侵犯羅馬帝國、而帝國各地方政府處於搖擺不定、時存時廢之際,天主教會是唯一尚存的組織體制。因此,各地的主教經常代理名存實亡的帝國行政業務。比方北非伊波納城的主教奧斯定在汪達爾人血洗北非之際,他便在當地收容無數的難民,並要求各地的主教和神父們堅守崗位,與地方人民共患難 。

既然歐洲北方蠻人迫於匈奴的進逼,紛紛西移南遷,侵入羅馬帝國疆域,造成喧賓奪主的情勢,教會中有些人士對新局勢有了新的見解,他們認為必須接受事實,與這些野蠻人和平相處。從另一方面來說,蠻族中有些頭子也非常敬仰羅馬文化,他們甚至邀請前朝帝國的官員襄佐政務。葡萄牙北部布拉加(Braga)城一位名叫奧羅西奧(Orosio)的神父,九死一生逃避了汪達爾人的屠殺,奔往北非伊波納城,依附在奧斯定主教那裡,他在所寫的'抗拒異教徒史略'(Storia contro i pagani)中說:「有誰知道正當東西方各地的聖堂充滿匈奴人、汪達爾人、布根蒂人的時候,野蠻人侵入了帝國呢?難道我們不應該為天主的仁慈而歡心雀躍嗎?祂借著我們的破產而使許多民族認識了真理,否則,他們怎能與真理接觸呢?」。

奧羅西奧以為北蠻的入侵宣告了教會將進入新的時代。事實上,這些日耳曼蠻族中,有很多已經是基督信徒,因為在第四世紀中葉的時候,就有一位屬於亞略異端、哥特人、名叫烏爾菲拉(Ulfila)的主教向他們宣講福音。一般而論,這些日耳曼蠻族對歐洲的天主教徒還算客氣,但是對北非的天主教徒則殘暴異常。

在蠻族侵擾西歐的時候,也發生一件趣事。根據第六世紀法國圖爾(Tours)教區主教額我略(Gregorio di Tours,538-594)所寫的'法蘭克人歷史'的記載,娶天主教女子克洛蒂爾德(Clotilde)為妻的蠻族法蘭克人君王克洛多維奧(Clodoveo, 466-511),在一次對抗另一個蠻族的時候,發現他的部眾就要潰敗下來了,突然急中生智,高舉雙手,灑著眼淚向天呼求說:「克洛蒂爾德所稱呼的永生天主之子耶穌基督,據說你幫助那些陷入危險的人,並使寄望于你的人得勝,因此,我虔誠求你前來相助。如果你使我戰勝敵人,好證明你的威能,就像那些把自己奉獻于你的聖名的民族所經驗到的一樣,則我必定信奉你,因你的名受洗,因為我曾呼求我的眾神明,但他們並沒有幫助我,足見他們沒有任何能力,他們無法幫忙那些事奉他們的人。所以,我懇求你,也願意信賴你;請叫我脫免敵人之手!」。克洛多維奧祈禱完畢,頓見敵軍狼狽潰逃。

法蘭克王克洛多維奧在生死關鍵時刻,因著祈禱而轉敗為勝,他所經驗的奇蹟和兩百年前羅馬帝國君士坦丁大帝憑著基督十字架的標記而戰勝強敵的事蹟如出一轍。克洛多維奧沒有食言,他真的皈依天主教,而且對後世發生極大的影響。因著他,法蘭克人都信奉了天主教,而這個蠻族也從此得到高盧羅馬人在文化文明各方面的幫助,進而征服了日耳曼各蠻族部落。

西羅馬帝國滅亡後,天主教徒看到法蘭克人世界中有一位信仰天主的君王,因此倍感親切,他們于是漸漸地不再把向心力投向東方的君士坦丁堡,因為在西方已經有了一位新的'君士坦丁大帝'。
當法蘭克人逐漸征服日耳曼各蠻族的時候,東羅馬帝國皇帝查士丁尼(Giustiniano,482-565)也發奮收復失地,設法把淪入蠻族手中的領土搶回來,這件事他在北非和意大利倒有些斬獲。可是查士丁尼皇帝的最大成就還在於建造君士坦丁堡那座輝煌的聖索非亞聖殿,以及頒佈羅馬法典,就是所謂的'查士丁尼法典'。這部匯集羅馬帝國所有法律的法典成了後世歐洲民間和宗教一切法律的藍本。



收聽節目


直播


隨選即聽


Professional audio for rebroadcasting


教宗聲音


三鐘經

教宗接見


上一頁  上一頁
首頁  首頁
向編輯部投書  向編輯部投書
top
top
All the contents on this site are copyrighted . Webmaster / Credits / Legal Conditions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