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岡廣播電台梵蒂岡廣播電台
梵蒂岡廣播電台  

類別


 
 愛德與關懷


  教會


  文化與社會


  梵蒂岡文獻


  大公合一運動


  家庭


  主教會議


  青年


  正義與和平


  政治


  宗教與對話


  科學與倫理


  教宗與聖座


  靈修生活



天主教歷史淺談

天主教歷史淺談【上三十三】

33. 西方新帝國的誕生與教宗國的形成

   公元四七六年西羅馬帝國滅亡後,西歐分裂為許多北方蠻族所建立的小王國,其中之一的法蘭克王國在國王克洛多維奧(Clodoveo,466-511)的領導下,得到妻子克洛蒂爾德(Clotilde)的天主教信仰的幫助,逐漸統一西歐,建立了一個南起比利牛斯山、東北至日耳曼地區的美羅溫(Merovingi)大王朝,同時率領他的臣民皈依天主教。克洛多維奧國王在公元五一一年去世後,美羅溫王朝由他的四個兒子分四個小王國統治。這些小王國的王侯不理政事,代代相傳,昏庸無度,把國計民生交給宮廷的管家來處理。從此,法蘭克王國走向瓦解的末路。

公元七一四年,法蘭克王國東北部奧斯特拉西亞(Austrasia)小王國由卡洛•馬爾泰洛(Carlo Martello,685-741)這位總管家執政,他在七三二年和七三七年分別抵制阿拉伯伊斯蘭教徒在西部普瓦捷(Poitiers)和南部阿維尼翁(Avignone)的進攻,因此名聲大噪,權位高漲,囂張到竟然開始干預教會事務,指派教會主教和隱修院院長的地步。卡洛•馬爾泰洛在公元七四一年去世,他的兒子丕平(Pipino il Breve, 714-768),綽號'矮子',繼承他的職務。這位矮子丕平執政了十年後,發現他執政而別人當王,似乎于理說不過去,于是別有用心地向當時的教宗匝加里亞(Zaccaria)請教說:「誰應該當國王呢?是深居王宮,無所事事的人呢?或是身負國家命運的人呢?」,匝加里亞教宗回答說:「英明能幹的比徒具虛名的當王更好」。丕平聽了這個答覆,正中下懷,很快就把美羅溫王朝最後一位昏庸的君王契爾德里克三世(Childerico III)逼下台,並請求號稱'日耳曼人的使徒'的波尼法爵(Bonifacio,673-754)主教給他加冕,自任為王。那是公元七五一年的事。

三年後,意大利半島北部的倫巴迪人(Longobardi)佔領了東羅馬帝國在意大利東海岸的重鎮拉文納(Ravenna),又進逼羅馬,當時東羅馬帝國已經自身難保,哪有能力顧及西方,教宗斯德望二世(Stefano II)很了解君士坦丁堡愛莫能助,于是遠赴高盧請求法蘭克王丕平相助。丕平乘教宗來求援之際,又讓教宗親自再給他和他的兒子們加一次冕。一個西方新帝國從此開始孕育。

就在斯德望二世教宗為丕平加冕那一年,即公元七五四年,丕平南下出兵意大利北部,打敗倫巴迪人,把奪回來的土地全都交給教宗,並護送教宗回羅馬。哪知倫巴迪人並沒有把土地交給教宗,丕平于是在七五六年再次遠征倫巴迪人,把他們擊敗,將原先的土地悉數奉送給教宗,讓教宗全權治理。歷史中有名的'教宗國'(Stati pontifici)從此形成,直到公元一八七零年意大利統一軍佔領羅馬後,教宗國才消失。

教宗國的形成是得力于法蘭克王的所賜,也因此教宗國無形中便多少受制于法蘭克國王。當時雖然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國皇帝對羅馬已經沒有甚麼影響力,對法蘭克王國更不能置喙,但是看到羅馬教宗以國家君王的姿態出現國際政治舞台,實在感到不是味道,而教宗對拜占庭帝國皇帝的關係更是變得微妙。

公元七六八年丕平去世,把法蘭克王國交給他的兒子大卡洛(Carlo Magno,一稱查理曼, 742-814)。這位雄才大略、才氣縱橫的大卡洛繼承他的父王丕平的政策,加強西歐的團結一致,抵制阿拉伯人對西班牙北部的進攻,擴張王國東部領土,以強制手段迫使薩克森人(sassoni)皈依天主教。公元八百年,大卡洛在君士坦丁大帝所建的羅馬聖伯多祿大殿內接受良三世教宗的加冕,成為'神聖羅馬帝國'(Sacro Romano Impero)的皇帝。這個充滿日耳曼氣息的新帝國從此繼承了舊羅馬帝國的遺產。

神聖羅馬帝國的誕生意味著西歐各民族長久渴望重新統一與享受和平的實現,這個統一與和平建立在他們的政治和宗教信仰重新有了一致的歸宿的基礎上。在政治方面以大卡洛皇帝為最高領導,在宗教信仰方面以羅馬教宗為元首。于是,西方世界形成了兩極互動的社會。

大卡洛雖然被羅馬教宗在聖伯多祿大殿內加冕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但是東方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國的皇帝並不承認大卡洛的帝王身份,甚至稱他為篡位者。這件事又加深了希臘的東方和拉丁的西方之間的不和睦。

神聖羅馬帝國在公元八百年誕生之前,大卡洛只是法蘭克王國的國王,這個王國是他的父親丕平推翻美羅溫王朝、並獲得教宗的承認而得來的。當丕平取得法蘭克王國的王冠時,便用他的兒子大卡洛的名字稱呼他的王朝為卡洛林王朝(Carolingia),因此,卡洛林王朝乃是神聖羅馬帝國的執政者。這個王朝的君王們都認為他們有義務重建教會內部的秩序,並恢復教會的威信。早在丕平當政的時代,有日耳曼使徒之稱的波尼法爵主教便開始整頓日耳曼地區的教會組織。大卡洛在位時,更邀請了外地的文人學士來振興法蘭克王國的文學藝術,其中有很多人是隱修會會士。大卡洛還參考了不少有學養的外地隱修士的意見,頒佈了許多徹底改革法蘭克王國內部教會的法令,細心選擇主教的人選,主教們都被當作王國內的高官看待。至於神職人員,大卡洛幫助他們建立團體的生活。高盧南部靠地中海的蒙彼利埃(Montpellier)城的阿尼亞納(Aniane)隱修院院長本篤也致力于推廣聖本篤的會規,作為改革許多隱修院的動力。這位隱修院院長更努力恢復古老的規矩,使隱修院院長由院內的隱修士直接選舉產生。

自從北蠻侵入西歐以後,教會的禮儀生活便逐漸混亂衰微,丕平執政後便推行改革,他的兒子大卡洛繼位後更要求把羅馬拉丁禮儀書本引進法蘭克王國。可是這種由官方主導的禮儀改革多少變成一種外表的法定禮節,教友團體祈禱的氣氛慢慢地充淡,那些不懂拉丁文的教友參與彌撒和聖事禮儀的時候,就好像在觀看表演一樣,禮儀的內容因此變得神秘起來。過去舉行彌撒聖祭時所使用的普通麵包,現在改為不經發酵的麵餅;過去神父面向著教友團體舉行彌撒,現在則背著教友大眾,低聲地誦念彌撒聖祭的經文。

在學術上,大卡洛為神職人員設立學校,因此帶動了文化知識的更新,他在都城艾克斯拉沙佩勒(Aix-la-Chapelle ),也就是今天德國的亞琛(Aachen)城的朝廷中設立宮廷學院,延攬許多博學之士,他們都是一時之選,其中有很多是隱修士。這些學者努力重振古典拉丁文學,研究聖經、教父和禮儀。那時有不少抄寫文字的工作坊寫出許多令人贊歎的手抄本,字型字體和書頁裝飾圖畫都精美無比。

這一切文學、藝術和宗教生活上的更新與發展無異是卡洛林王朝的文藝復興。這個復興在第九世紀初葉進入開花結果的階段。



收聽節目


直播


隨選即聽


Professional audio for rebroadcasting


教宗聲音


三鐘經

教宗接見


上一頁  上一頁
首頁  首頁
向編輯部投書  向編輯部投書
top
top
All the contents on this site are copyrighted . Webmaster / Credits / Legal Conditions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