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岡廣播電台梵蒂岡廣播電台
梵蒂岡廣播電台  

類別


 
 愛德與關懷


  教會


  文化與社會


  梵蒂岡文獻


  大公合一運動


  家庭


  主教會議


  青年


  正義與和平


  政治


  宗教與對話


  科學與倫理


  教宗與聖座


  靈修生活



天主教歷史淺談

天主教歷史淺談【上四十一】

41. 中古世紀宗教生活中的神聖與凡俗

 歐洲中古世紀最大、也最普遍的特徵是基督信仰的無所不在。不論是個人生活或者公眾生活,都充滿宗教的氣氛和色彩。這種氣氛和色彩既有神聖的一面,又有凡俗凡俗的成份,兩者交融混淆在一起,一般民眾的生活,不管是純宗教性的或民間性的,常在教會場所中進行。聖堂或主教座堂,都是公眾活動的好地方,遇到天災人禍、戰亂的時候,老百姓避難的地方就是聖堂,他們常把自己的家俱和生活用品,甚至雞鴨牛羊家畜帶到聖堂內。

有些人幾乎居住在教會的範圍或場所內,遇到舉行公眾祈禱禮儀的時候,因為缺乏座椅和跪凳,在冬天教友們就坐在乾草堆上,夏天則坐在青翠的草地上。星期主日的彌撒是人人必須參與的,但是參與的水準並不理想。有些人等在聖堂附近的酒店飯館裡吃喝閒聊,到了彌撒成聖體聖血的時候,才進入聖堂,另有一些人在成聖體聖血後便溜走。彌撒中,有人在聖堂內聊天,等到神父開始講道的時候,便溜出去,部分男男女女就利用那個時刻見面約會。

一年中的教會禮儀節期也參雜著一些稀奇古怪的民間傳統習俗,那些習俗的來源和意義都不甚清楚,而且各地不同。比方說,聖誕節劈來燒的木柴並不扔掉,都保存起來,等到暴風雨的日子重新拿來點燃;十二月二十八日諸聖嬰孩瞻禮當天,小孩子們都坐上聖堂內的榮譽席位,一時堂內秩序大亂,惹來很多笑話;元月一日則是狂人節,人們在聖堂內玩紙牌,在聖堂外的台階上跳舞,群眾在他們中選出一位主教和教宗,六品和五品修士在祭台上吃香腸和布丁甜點。主教們時而禁止這些玩笑把戲,但是教友群眾還是我行我素。類似的宗教和民俗參雜不分的節慶活動很多,不勝枚舉,其中有些還流傳到今天。

任何宗教的信徒,一般都很樂意、甚至渴望接近或接觸神聖的事物,基督信徒也不例外,那些不太虔誠的信徒尤其熱衷此道,他們以為這樣可以彌補自己信仰生活上的欠缺。這種宗教情愫可能與恭敬基督的人性有關。許許多多基督信徒不辭辛勞,不怕犧牲,一心一意要到耶路撒冷聖地或與聖人聖女的生平有關的地方朝聖,還有十字軍八次東征,這都和他們接觸神聖的事物的心願有關。聖五傷方濟各發明布置聖誕馬槽,讓活生生的人和家畜扮演馬槽中的人物的動物角色,這也是渴望重溫天主降生為人的奧蹟的虔誠心願,是信徒樂意接觸神聖事物的心理表現。這也是為甚麼基督信徒那麼敬禮聖人聖女的聖髑的理由之一。其實,基督信仰的對象和範圍都是精神界的,物質方面的事物只是精神寄居的軀殼而已,軀殼有一天是會消失的,精神卻常存。人在現世的生命結束之後,他便進入純精神的生命境界,那個境界不是肉體可以接近或接觸的。雖然如此,還是有很多人想盡辦法,或用金錢購買,或用偷竊的方式,去獲得聖人聖女的遺物,而這些遺物經常被瓜分為成千上萬的碎片。法國聖王路易九世非常恭敬把耶穌釘在十字架上的釘子,他更用重金從中東購得耶穌被釘十字架時,頭上所戴的刺冠,並叫人建造了一個金碧輝煌的櫃盒子把它供奉珍存起來。許多地方教會團體因為缺乏享有大名氣的聖人遺髑,只好將就于敬禮地方上的聖人遺髑,希望這些聖人聖女保護他們的農作物,或保護他們的同業公會。

這些參雜著宗教和民俗色彩的敬禮和節慶是不是足以說明真正的基督信仰的存在呢?很難說,至少今天的基督信徒不喜歡用那些外表的宗教活動來界定自己的基督信徒身份。那麼到底中古世紀基督信徒的倫理道德生活如何呢?歷史家告訴我們在觀察這方面的事情時,最好是把教會的明文規定與教友的實際生活分開來談。那個時代的神學家、講道的神父、地方教會的教務會議、乃至大公會議,都提出許多教友生活應該遵循的規誡,但這些規誡不一定人人完全遵守,有關方面也不一定執法如山。

可惜的是從遺留下來的古籍文獻中,很少看到教友們談論他們的信仰生活。那些有家產遺留給子孫的人,在他們的遺囑中幾乎不提到自己的信仰生活經驗和感想,他們所關心的是如何為自己安排一個體面的葬禮,叫家屬在他去世後多多奉獻彌撒聖祭,使自己的靈魂早日升天堂,享受永恆的福樂。再就是對窮人的關懷,因為教會一向教導教友在窮人身上看出耶穌基督的臨在。所以,接濟窮人意味著聖化自己的生活,也為自己找到代禱的人。

中世紀很多立遺囑的人都要求,在他去世埋葬那一天要分發食物和金錢給窮人,一些比較富裕的人甚至留下一筆錢作為支持醫院或維持癩病院的基金。所謂的醫院,經常只是一座只有十幾張床位的小建築物而已,這種醫院的宗旨是在收留貧窮的病人,或者過路的貧苦的朝聖人士。中古世紀的歐洲,馬路上到處可以見到長途跋涉、踽踽獨行的朝聖者,他們為了履行所許的願,或為了求得心中渴望的恩典,常常徒步幾個星期、幾個月、甚至幾年,前往一個朝聖地朝聖。他們白天走路,晚上抵達某個鄉鎮,就在那裡尋求簡陋的住宿和一點充饑食物。就因為這樣,地方上生活比較寬裕的人常常樂意款待這種苦行的人。當然,這種善行常常也混入了個人的虛榮心,因為很多人希望自己死後長久受到別人的紀念,那麼建造一所醫院或朝聖者接待所便是很理想又具體的途徑。



收聽節目


直播


隨選即聽


Professional audio for rebroadcasting


教宗聲音


三鐘經

教宗接見


上一頁  上一頁
首頁  首頁
向編輯部投書  向編輯部投書
top
top
All the contents on this site are copyrighted . Webmaster / Credits / Legal Conditions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