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岡廣播電台梵蒂岡廣播電台
梵蒂岡廣播電台  

類別


 
 愛德與關懷


  教會


  文化與社會


  梵蒂岡文獻


  大公合一運動


  家庭


  主教會議


  青年


  正義與和平


  政治


  宗教與對話


  科學與倫理


  教宗與聖座


  靈修生活



天主教歷史淺談

天主教歷史淺談【上四十二】

42. 基督信仰:中世紀文化和藝術的啟發者

 歐洲中古世紀從公元第五世紀到第十五世紀,前後延續約一千年之久。在這一千年之間,前五百年可以算是中世紀初期,後五百年算是中世紀末期。在中世紀初期時代,知識文化活動可以說是教會隱修士的生活特點和特權。當時歐洲各地的隱修院都保存古老的文學經典和教父的著作。隱修士們所從事的知識文化活動都是宗教性質的,目的在能研讀聖經和教會傳統的書籍,進而有能力闡述這些經典著作的含義,滋養自己的靈修生命,充實個人或他人的精神生活。

除了隱修院之外,當時各教區的主教也都設法在自己的主教座堂設立一個小規模的學校,為有志修道、晉升鐸品的青少年提供初步的陶成教育。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曼(或稱大卡洛, Carlomagno, 768-814 )非常鼓勵主教們設立這樣的學校。一般來說,主教們都把主持學校的任務委託給一位有學養的神學家或有能力招募教授人員的總監來管理。

到了十二、十三世紀的時候,教會生命蓬勃發展,教會原有的學識文化已經不敷運用,需要新的知識領域。公元一零七五年額我略七世教宗大力進行教會內部改革之後,一時研究法律的風氣大盛,那些廢棄在圖書館一角的有關羅馬法律的書籍經典又被翻出來研究,成了一門新興又重要的學術。根據古羅馬法律的規定,帝國皇帝高于一切,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所以就連羅馬教宗也必須臣服于世上人間的君王。因此,教會不能不制定它的法律,以區分教會和國家、精神與物質之間的界限,使雙方互不侵犯,彼此尊重。這種研究法律的風氣在意大利中北部的波洛尼亞(Bologna)城最為盛行,直到今天,當地那所歐洲最古老的大學,波羅尼亞大學的法學院,仍然是研究法律的重鎮。

除了新知識領域的探討研究之外,十一世紀處在封建制度下的歐洲各地,尤其是意大利的城市,開始孕育所謂的'城市運動'(movimento comunale)。這種運動的目的在使城市脫離封建諸侯的控制,成為庶民自治的社會結構團體。這種新的地方政治團體的產生、擴大和增加逐漸行成社會的中產階級,也促進了城市的商業貿易活動,進而鼓勵同業人士組織獨立自主的同業公會。城市居民的生活和行動大為開放自由之後,自然而然地也渴望吸取更多的知識,參與文化活動。在這種文化開始普及的潮流沖擊之下,已往隱修院內部閉門研究的學術活動不但無法滿足新形態社會的需求,而且也漸漸失落它的重要性。那些由主教創辦的、設在主教座堂、以培育司鐸的小型學校,雖然取代了隱修院在學術活動上的地位,卻也無法應付社會越來越多的需要。因此,許多文化知識界人士開始創辦學府,延攬博學鴻儒教授青年弟子。這種興學以傳授知識的風氣並不是一帆風順,在那由教會獨攬文化知識授受大權的時代,這種風氣必然與教會發生衝突。

當時的主教們都希望繼續保持授予教師教學許可的權利,因為這樣可以使主教們保持他們在教師和學生面前的權威,同時可以控制教學的科目與內容。可是由于各城市的學生越來越多,他們好動,喜歡鬧事,而執教鞭的老師教授也希望脫離主教和總監的監督,所以教師和學生都渴望學校也能像城市和同業公會一樣,享有自治的空間和權利。因此,學生、教師和主教們之間的衝突必然發生,在某些城市,例如巴黎,這種衝突甚至非常嚴重。再說,法國大聖人伯爾納多在十二世紀所教導的隱修會作學問的傳統,主要還在於闡述聖經,但是在那同時有很多思想家都已經可以覽閱古典書籍,這些書籍中有不少業已從希臘文或阿拉伯文翻譯成普通文字,例如亞里斯多德的著作,人人可以閱讀。為了使傳統的學問經得起自由探討的考驗,一些著名的學者如巴黎的神哲學家阿貝拉爾多•彼得羅(Abelardo Pietro, 1079-1142),便著手整理神學,把它建立成有系統的學問,他倡導用理性深入分析神學所提供的思想,使神學有自己的研究方法和途徑。可是話又說回來,當時有很多人並不贊同阿貝拉爾多•彼得羅的見解和作法。

在學生、教師和主教們的衝突結束之後,後世所稱呼的'大學'(l'universita)終於在歐洲逐漸誕生。所謂大學,當時指的是由一個城市裡各學校的學生和教師,甚至只有學生,所聯合組成的社團(associazioni)。這種社團在當時知識界所通用的語文拉丁文中,叫作'universitates',就是日後英文所說的'universities'。可見大學的本意是一座城市中各學校的學生單獨或和教師聯合組成的社團。這種社團在籌畫教學課程和管理教學方面爭取到自治的權利,它們不受社會民間任何權威、更不受城市主教的管轄,只直接聽從羅馬教宗。

公元一二三一年,額我略九世教宗隆重肯定巴黎大學享有的特權。這位教宗在他的諭令中讚揚巴黎大學說:「巴黎,學術之母,因著在那裡學習和在那裡教學的人而閃爍著珍貴的光芒。那裡培育基督的信徒,他們以信德為盔甲,以精神為劍,並以其他武器讚揚基督」,教宗又說:「我們授給那裡的教師和學生制定明智的教學方法、上課時間表、討論問題、以及他們所希望的教學與求學態度的規則的權力。此亦即:他們有權力決定誰來教學,甚麼時候上課,使用甚麼課本,房租費用。凡是反對這些規則的人,他們有權力驅逐」。

額我略九世教宗授予巴黎大學這些特權之後,著名的中世紀'經院哲學'思想從此誕生。這種思想所代表的是一種教學和思考的方法,在這種新的學術風氣中出了許多非凡傑出的學者,聖多瑪斯•阿奎諾(San Tommaso d'Aquino, 1225-1274)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因著這些影響後世極為深遠的大思想家的努力,教會空前成了時代文化的象徵。聖多瑪斯•阿奎諾在他的曠世巨作'神學大全'(Summa Theologica)中,那麼合諧地使科學和基督信仰的啟示綜合為一体。在經院哲學思想中,任何理論上的研究都以人的最終目標為歸宿,含蓋科學的哲學以神學為服務對象。

基督信仰從十二世紀起不但執社會高等思想文化的牛耳,而且也表現在民間宗教藝術上。當時在聖堂內或聖堂門外的台階上經常排演舊約和新約聖經故事的戲劇,許多劇作家寫了很多膾炙人口的宗教性劇本,例如'奇蹟'(Miracoli)、'奧蹟'(Misteri)、'耶穌受難'(Passione)等等的。這些劇本今天不容易找到,不過那時候所留下來的建築藝術,今天倒是到處可見。從十一世紀起直到整個十二世紀,歐洲各地,特別是意大利和法國,到處都在重建他們的聖堂,每個地方的教友都希望自己的聖堂比鄰近的更大、更漂亮,于是從隱修院風格和地中海傳統而來的羅馬建築藝術大為盛行,半圓頂建築、三角形屋牆的雕鑿、巨大石柱頂端的雕刻、乃至壁畫,無所不有。而發展自巴黎一帶的哥德式建築也不甘落後,紛紛在法國和歐洲其他各地如雨後春筍般地出現。這便是城市的建築藝術。在那些聖堂中最引人欣賞的無非是彩色繪畫的巨大玻璃窗和雕塑。這些裝飾大都以聖經為內容,無形中成為形象的聖經和要理。藉著這種藝術,教會教導聖經故事、信仰的奧蹟、生活的品德、應該戒避的壞習慣、基督信徒的憂慮和希望、對天堂的期待、對地獄的恐懼。

歷史上還沒有見過有任何時代的文學、戲劇和建築藝術,像十一到十三世紀從基督信仰得到啟發的藝術一樣,把人的日常生活、想像力和宗教信仰的關懷結合在一起。經由這些大小聖堂的藝術表現,我們也意外地發現先人的行業、他們的消遣、以及衣著服飾這些時代的文明。



收聽節目


直播


隨選即聽


Professional audio for rebroadcasting


教宗聲音


三鐘經

教宗接見


上一頁  上一頁
首頁  首頁
向編輯部投書  向編輯部投書
top
top
All the contents on this site are copyrighted . Webmaster / Credits / Legal Conditions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