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紀末年二十世紀初,天主教內部產生一種所謂的"現代主義"(MODERNISMO)思想和運動。這種思想運動的確實內容是什麼,見仁見智,全看使用"現代主義"這個名詞的人心中作何解釋和有什麼目的。一般而論,天主教內部的現代主義可以說是一種改革運動,目的在調和教會的信仰教義和現代的思想。這種改革運動使用的主要方法便是對聖經的文字內容進行語文批判分析(l'ANALISI
CRETICO-FILOLOGICA DELLA BIBBIA),並用唯心論(IDEALISMO)、非理性主義(IRRAZIONALISMO)、新康德主義(NEOKANTISMO)這些現代哲學思想,以及莫里斯.布隆代爾(MAURICE
BLONDEL)所倡導的內在論哲學思考方法來研讀神學。
盧瓦西的教職雖然被迫停止,但是他的思想很快便超越聖經的範圍,而進入宗教和當代人的觀念的關係領域。他在一九O二年出版了一本名叫"福音和教會"(L'
EVANGELIE ET EGLISE)的小書,書中指出:「耶穌的福音所包含的一切都進入了基督信仰的傳統中。但是今天基督信仰教義中所蘊含的真正屬於福音精神的那一部分,並非歷來一成不變的,因為從某種意義來說,一切都改變了。然而,儘管外在的事物不斷在改變,那些因基督所賦予的推動力而進行的一切,仍然以基督的精神為本,有同樣的理想,同樣的希望」。
盧瓦西在他的著作中設法把自己的宗教思想作個初步的綜合。與他同時代的一位德國歷史學家阿道夫.馮.哈納克(ADOLF VON HARNACK,
1851-1930)曾把基督信仰縮減為一個天主聖父和普世博愛的宗教而已,對這種見解盧瓦西用他所寫的"福音與教會"這本書來回答,他以為「耶穌是來宣講他的天國的,於是產生了教會」。盧瓦西強調天國本應該立刻實現的,教會便是天國的繼承者,可是教會卻把天國的內涵改變了,為使天國的實現過程延續很多世紀。盧瓦西因此解釋教會的歷史演變,以及教會的信理教義是如何地逐漸形成。他相信天主教是由福音和基督而來的,但他的論點使人覺得他把歷史中的基督和信仰中的基督分為兩件事來談,也把教會的信理教義的演變當作純為應付人類知識的要求而發生的。
十九、二十世紀之交在法國"基督哲學歷史"雜誌(LES ANNALES DE PHILOSOPHIE CHRETIENNE)上發表文章的神學家們,對那個時代使用的言語特別關心,因為當時表達思想的用語已經不再是十三世紀聖多瑪斯所使用的言語。當時有一位數學家愛德華.勒魯瓦(EDOUARD
LE ROY)在一九O五年寫了一篇"教義是什麼?"(QU' EST CE QU' UN DOGME?)的文章登在這份雜誌上,結果引起很大的共鳴。勒魯瓦說:傳統解說教義的方式對習慣於當代科學與哲學思維的人已不再發生作用。因此,必須區分教義表達的方式和時代的實際狀況,因為時代的處境先於教義表達的方式而存在,在理智形成教義表達的方式或格式之前,教義早已先行存在,而且已經具有精神道德和實際生活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