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在家裡掛教宗像」,「在彌撒中為教宗祈禱」……
為什麼這樣做?作者說:「並不是欺騙信眾」,而是為「平息自己良心的不安」。
也有私下向聖座請求共融,並不是為招搖撞騙,爭取信眾,而是為料理自己靈魂上的光景。
他們既感到心裡不安,既感到不料理自己的靈魂,是不對的。為什麼不進一步引導他們用「棄邪歸正」來證實他真誠悔改的行動呢?
浪子回頭了,而不投奔父懷可不可以呢?
淫亂的人悔改了,而不離開淫亂地方可不可以呢?
拜邪神的人來信奉真主了,但仍舊供邪神同敬主一樣,可不可以呢?(格後六14-18)
愛主的就不能不恨屬於撒旦一類的東西(瑪六24)。
虛偽的言行,只能激怒全知的天主(瑪七17,路十三5)、
然而作者卻說:任何有愛德的基督信徒包括教宗在內,怎能不同情他們的苦衷,提供他們牧靈服務?
這樣不等於鼓勵所有的人都可以用這樣:「虛偽精神」來欺騙自己良心而可得不悔改嗎?
這樣傳播下去會危害多少人靈?(路十三3、5,若八34,若壹三8,瑪七21、24)
古人孟子講過:「殺人,以刃與政無以異乎?曰無以異民……」
不同的是:甚至多殺10個,100個殺不去了,而電台的廣播則遍及全球,我真為作者擔憂(若十二48-50;十四6,迦一6-10,瑪十八6-7)。
這不是愛他們而是害了他們,為了他們現世肉體著想而失去了他們永遠的靈魂(瑪十六24-26;十八8-9,羅七23-24、八6-8、13、17、18、35-39,迦五1、13、16-24,瑪七17-27;十28),並且最終也害了自己。
其所以如此,真如作者自己所講的他的立場不同了,就是同基督有很大的距離了。正如主講的:眼睛是全身的燈,眼若有病,全身就不光了(瑪六22-23)。
也正如無神主義者講的一個人只要世界觀改變了,也就是愛憎的立場觀點改變了,則他對一切事物的看法將起到根本性變化。
(5)尤其令人不解的是,因中梵建交而產生了「817」文件使大陸教會受到更大危害,至今仍在繼續中。
然而作者由於「立場」問題,一方面不願意耐心聽取大陸教會忠實的報導,而另一方面雖也不曾相信中梵建交會解除國內教會困境,但仍不想發動全球教友全心信賴主寵佑助(若十五5-7,格後一5-11;四7,羅八35-39),多行補贖克己(格前九27),虔祈聖母及大聖若瑟中國主保大力轉求,以悔恨自己罪惡的眼淚求主寬恕以免受更大懲罰,而仍寄望於中梵關係改善,就是仍寄希望於敵對者的恩賜,從而能減輕國內教會的難處。
並且妄想這樣地下就可以獲得國家認可,而沒有想到這種認為是不能沒有條件的,如果肯接受條件,現在就可以被認可,但這樣的教會已不是主的教會,而是屬於無神領導的變質了的教會了(瑪四9)。
到了那時,據他說:「教宗也會公開接納地上教會,雙方都可意識到自己與普世教會共融,合而為一了」。從此可見,作者對無神主義的本質尚沒有認識清楚。
從無神來看,世界上只有他才擁有真理,每一個共產黨員都該堅持革命的原則,頭要斷,血可流,革命的原則決不能丟。這是受其欺騙,而進其羅網中的,很難能開脫出來的。在即將建交的時候,無神論者早已為此作好準備,使建交之後教宗一無所獲,而只有給他們在世界上帶來莫大的好處,使很多國家將因此而敢同他們建交來往,以為他們變好了,實際上不但原封不動,而且搖身一變更帶欺騙性以此到處騙人,擴大其危害範圍。
愛國會頭子,早已公開申明,即使中梵建交,愛國會的天主教也不願屬教宗領導。
當教宗祝聖龔樞機時、封聖時、……愛國會站在哪一邊,為誰講話?
其故何在?無他,一個離開天主,自願投靠撒旦的人,他已是罪惡和撒旦的奴隸,是世界上最不自由,最可憐的人了。(若壹三8;八34-36,迦五1、13)
茹達斯就是典型的例子,當茹達斯因貪財而陷入魔阱時,主多次當著他的面警醒他,然而他被屬於世界的錢財迷住了。結果得到了什麼?所有為世界而背棄天主的人也都是這樣。
電台不但不警戒他們,反以不合經訓的話去迷惑他們,使他們妄想有一天會如電台所預告的,實現這一理想,而不想悔改了,即使內心悔改,也不以實際行動,實行教宗的訓導,「真誠的皈依」而下定決心「棄邪歸正」。這是「愛」還是「恨」?這是「合一」還是「分離」?為誰好處?
真正的「愛」應發揮《福音》這一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威力,去戰勝所有隱存在人心裡的邪惡、揭穿它(瑪十26-27)。
而使其脫離撒旦所設的羅阱和奴役,而得到真正的自由(若八31-32)。
(6)「多難興邦」,「生於禍患」,「死於安樂」,「投之死地而後生」……
大陸教會認為:現在正是上主以耶穌的苦難加於大陸教會的時候。我們深信只要大家都能承行主旨,接受磨鍊,全心信賴主寵佑助,絕不依靠自己的力量,而只靠十字架上死而復活的天主耶穌,,則所得的安慰將不是作者之所云(格後一5-17;四7)
時間是最可貴的,天主賞賜的時間只有「現在」是屬於我們的,「過去」了的,「未來」的,都不屬於我們。現在正當大陸教會面臨毀滅性打擊,而大陸教會為了熱愛主的教會,捨不得主從萬苦中拯救的人靈淪亡而向你們告急。而作者們卻熟視無睹,大唱反調,甚至以:到了教會自我意識甦醒的時候,來痲痺人。這不等於臨陣不戰,待敵人佔領後,向敵人乞求分沾勝利果實?請知己知彼,百戰百勝,認真地看一看經上是怎樣對你們說的(格前一18-25若十二47-50).
聖母瑪利亞、大聖若瑟以及天朝所有神聖在這危急萬分時刻,都成為我們懇切祈求天主耶穌賞賜我們每一個人都能以懇切的祈禱,真誠的悔改和加強的補贖,來全心信賴主的仁慈,使我們不至陷於魔阱嗎?
願教宗發動全世界為大陸教會祈禱,不勝懇切之情。
中國大陸觀眾
2001、8、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