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岡廣播電台梵蒂岡廣播電台
梵蒂岡廣播電台  

類別


 
 愛德與關懷


  教會


  文化與社會


  梵蒂岡文獻


  大公合一運動


  家庭


  主教會議


  青年


  正義與和平


  政治


  宗教與對話


  科學與倫理


  教宗與聖座


  靈修生活



聽眾來信notizie e aggiornamenti   資料庫 


梵蒂岡電台
發射台報訊天使銅像

139 怎麼能為「封聖」道歉?

  一位來自台灣的主教出席在羅馬舉行的全球主教會議。會議期間,他向與會的主教兄弟們發表自己的心願說,近年我們的教宗時時處處向人道歉,應該輪到也向我們中國人道歉的時候了。果然不出所料,幾天後,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在羅馬宗座額我略大學舉行的「偉大的傳教士和科學家利瑪竇抵達北京四百週年國際學術研討會」上發表致詞,為教會在中國過去的過錯和缺陷請求寬恕和原諒。有人向主教打趣,問他教宗有沒有為封聖道歉。主教嚴厲反詰說:「怎麼能為『封聖』道歉?」主教認真的答覆宣佈了所有天主教徒的信仰。對我們天主教徒來說,「封聖」是教宗的特權。教宗封誰為聖人,誰就是聖人,不會錯誤,無從道歉。

  我們認為,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於去年十月二十四日在羅馬宗座額我略大學舉行的「偉大的傳教士和科學家利瑪竇抵達北京四百週年國際學術研討會」上致詞中的道歉,也包括「封聖」事件在內。換句話說,教宗是為「封聖」道歉了,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教宗不應當進行「封聖」,或者教宗封錯了聖人。我們贊成教宗「封聖」,並且引以為榮,我們敬仰教宗冊封的殉道聖人,我們願意效法他們的榜樣和依賴他們在天主面前為我們說情,正如教宗在「封聖」當時勸勉我們的。

  我們說教宗為「封聖」道歉了,這是就反對教廷「封聖」的中國人的立場而言的。他們所以反對教廷「封聖」的主要的原因,是他們誤認教廷「封聖」的用意,是在歪曲和篡改歷史、美化殖民和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在教廷冊封為聖人的一百二十人中,有十五人是鴉片戰爭後至一九零零前一些教案中被殺的,有八十六人死於義和團運動期間」。他們認為這些人大多數是因違反中國法令被處死。

  我們說教宗為「封聖」道歉了,就是針對這樣的反對而言的。教宗在「封聖」翌日便聲明了:

 

  教會的封聖並不意味著對那些時期作出歷史判斷,更無意為有些政府,在那些給中國歷史塗上污點的時代,所作的行為辯護。教會所強調的,是這些可敬的中國子女們傑出的忠誠。他們不被強烈迫害的威脅所嚇到。

 

  依當時,他已一面保護殉道聖人的榮譽,一面已為教會可能的缺陷和過錯請求了寬恕。


  這些傳教士在中國與他們所歸化的中國信友一同殉道。如果有人在他們的傳教工作上只看到了一些缺陷和錯誤,那是因為他們觀察片面,不客觀。即使他們真的有過錯──其實有誰沒有過錯──那麼我們便為他們請求寬恕。

  「封聖」後一年,教宗又乘著在羅馬宗座額我略大學舉行的「偉大的傳教士和科學家利瑪竇抵達北京四百週年國際學術研討會」的機會,表示他的心意。他嘉獎利瑪竇,推他為「天主教會的卓越兒女的榜樣」。可惜,後來的傳教士大多不跟隨利瑪竇的榜樣,十九世紀一種依據歐洲列強的「保教權」的出現,更損害了教會在中國人民心中的形像,教宗深感婉惜,他向所有自覺受到傷害的中國人「請求寬恕和原諒。」

  這是我們在上次的《聽眾來信》節目裡已經說明了的。這次再次重複,不過是為澄清,我們所說的為「封聖」道歉,是就反對「封聖」的中國人立場而言的,並不意味著並不意味著教宗不應當進行「封聖」,或者教宗封錯了聖人。教宗說:「我向所有自覺曾被天主教徒的這類行為所傷害的人們,請求寬恕和原諒。」這句話裡的「自覺」一詞,就涵蓄了這個意思。

 


收聽節目


直播


隨選即聽


Professional audio for rebroadcasting


教宗聲音


三鐘經

教宗接見


上一頁  上一頁
首頁  首頁
向編輯部投書  向編輯部投書
top
top
All the contents on this site are copyrighted . Webmaster / Credits / Legal Conditions
top
top